飛機為什麼能飛起來?直到今天,科學家仍然沒答案

2020-12-15 新浪科技

來源:環球科學

一個難以置信的事實是:儘管萊特兄弟在100多年前就將飛機開上了天空,但直到今天,人們仍然不清楚,飛機是如何飛起來的。

從嚴格的數學層面上講,工程師們知道如何設計能在高空飛行的飛機,但數學公式並不能解釋氣動升力產生的原因。為了解釋這個問題,兩個理論針鋒相對,但兩者均無法提供完整的解釋。

是什麼產生了空氣動力學中的升力(lift)?各家的看法並沒有達成一致。科學家提出了兩種不同的理論來解釋升力。問題是,這兩種非技術性的理論本身並沒有錯,但兩者都沒有提出一個可以解釋升力各個方面的完整理論。

要完美解釋空氣動力學中的升力似乎是不可能的。要考慮飛機抬升過程中的所有作用力、影響因素和物理條件,而不留下無法解釋或未知的問題,這種理論真的存在嗎?

在美國航空航天局埃姆斯中心流體力學實驗室中,科學家用水槽試驗測試飛機表面的流場。圖片來源:伊恩·艾倫(Ian Allen)

有缺陷的經典理論

到目前為止,對升力最流行的解釋是伯努利原理,這是瑞士數學家丹尼爾·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在1738年發表的專著《流體動力學》(Hydrodynamica)中提出的一種原理。簡單地說,伯努利原理指出:流體的壓力會隨著速度的增加而減小,反之亦然。

飛機的機翼上方有一種特殊的凸起,專業術語稱為翼型(airfoil)。因為這種彎曲的存在,與流經機翼平坦下表面的空氣相比,流經彎曲上表面的空氣速度更快。科學家認為,按伯努利原理,機翼上表面流體速度的增加導致那裡的氣壓降低,以此產生了向上的升力。

無論是風洞實驗(主要觀察由煙氣粒子顯示出的軌跡流線)、噴管還是文丘裡管(Venturi tubes,一種真空發生裝置)等實驗,都給出了海量的經驗數據。這些數據有力地證明了伯努利原理的正確性。然而,伯努利原理本身並不能完全解釋升力。儘管實際經驗表明,在彎曲的表面上空氣流動的速度確實更快,但伯努利原理卻無法解釋為什麼會出現流速變快的現象。換句話說,這個定理並沒有說明機翼上方的高流速是如何產生的。

一個眾所周知的演示,在很多網絡平臺,甚至一些教科書中都曾反覆出現過,它宣稱可以「展示」伯努利原理。在這個演示中,實驗人員會將一張紙水平地放在嘴前,並用氣吹動它上表面,此時,紙面會上升。人們以此說明確實存在伯努利效應。可是,當你吹紙的下表面時,紙面還是會上升。按理說,紙張會應該出現相反的結果,因為紙張下部的氣流應該把紙往下拉。

霍爾格·巴賓斯基(Holger Babinsky)是英國劍橋大學空氣動力學教授,他指出:一側的氣流會讓彎曲紙面升起,「這並不是因為空氣在紙面兩側的流速不同」。為了說明這一點, 你可以吹一張平直的紙張來驗證這一切。例如,吹一張垂直懸吊的紙張,看它是不是既不向一側移動也不向另一側移動。畢竟 「儘管氣流速度明顯存在差異,但是紙張兩側的壓力卻是一樣的」。

伯努利原理的第二個缺點是,它並沒有說明機翼上部高速流動的空氣為什麼會形成更低的壓力,而不是更高的壓力。畢竟,當機翼向上移動時,空氣理應被壓縮,機翼頂部的壓力應該會增加。在日常生活中,這種「瓶頸現象」通常會讓事情變慢,而不是加速。例如,在高速公路上,當兩條或多條車道合二為一時,道路上的車輛不會開得更快,而是會出現車流減速的現象,甚至可能發生交通堵塞。在機翼上表面流動的空氣分子卻不是這樣的,但是伯努利原理卻並沒有說明白為什麼會形成這種現象。

第三個問題特別關鍵,可以證明伯努利原理對升力的解釋是不對的:一架具有彎曲上表面的飛機翻過身來也能飛行。這種情況下,彎曲的機翼表面變成了底面。根據伯努利原理,機翼的下表面的壓力會降低,當這個低壓環境結合重力作用,應該會產生一個向下拉動飛機的效果,而不是支撐它繼續飛行。但是,無論是具有對稱翼型的飛機(其頂部和底部的曲率相當),還是上表面和下表面均為平坦翼型的飛機,只要機翼遇到迎面而來的風,並且配合適當的迎角,都能翻過來飛行。這意味著,伯努利原理本身並不足以解釋升力產生的原因。

用伯努利原理解釋機翼升力的缺陷

除了用伯努利的理論來解釋升力外,科學家還試圖用另一種理論來解釋這種力的來源:牛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根據這個定律,當機翼向下推空氣,有質量的空氣會產生一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向上推力,也就是升力。因此,理論認為機翼是通過推動空氣使飛機產生升力的。這個理論適用於任何形狀的翅膀,彎曲的或平坦的,對稱的或不對稱的。同時,這個理論也適用於正常飛行,或者翻過來飛行的飛機。因此,牛頓第三定律對升力的解釋比伯努利原理更全面,也能應對更多情況。

但就理論本身而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並不能解釋機翼頂部的低壓區,而這一區域的存在也與機翼是否彎曲無關了。只有當飛機著陸停止飛行後,機翼上方的低壓區才會消失,使頂部和底部變得一樣,恢復到周圍的氣壓。但是,只要飛機在飛行,低壓區就是空氣動力學無法忽視的因素,必須加以解釋,才能說明飛機為什麼能飛起來。

因此,無論是伯努利原理還是牛頓第三定律,從各自的角度出發,它們都是正確的,兩者並不相互矛盾。然而,問題在於,任何一個理論都無法完整地解釋升力,兩者結合起來也不行,因為兩者都遺漏了一些東西。

理論發展史

要知道,伯努利和牛頓都沒有想過用自己的理論可以解釋飛機的升力。他們各自生活的時代距離飛行時代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當萊特兄弟成功將飛機飛上天后,同時代的科學家迫切地需要理解空氣動力學中的升力,解釋飛行背後的秘密,這兩種理論才因此被重新發現和套用。

20世紀初期,有幾位英國科學家推進了升力的技術和相關的數學理論。他們認為,空氣是一種完美的流體,這意味著它不可壓縮,粘度為零。雖然這與空氣的實際特性有區別,但對需要理解和控制機械設備飛行的科學家而言,做出這樣的假設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會使數學計算變得更簡單、更直接。但這種簡化也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在理想的不可壓縮氣體中,無論算出的翼型在數學上多麼成功,實際應用時都會表現出各種缺陷。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也曾致力於研究升力問題。1916年,愛因斯坦給出了一個基於不可壓縮和無摩擦流體(也就是理想流體假設)的解釋。雖然沒有提到伯努利的名字,但他給出了一個與伯努利原理基本一致的解釋。他說,流體壓力在速度較慢的地方更大,反之亦然。為了利用這些壓力差,愛因斯坦提出了一種機翼頂部略帶隆起的設計,這樣的形狀可以增加隆起部位的氣流速度,從而降低那裡的壓力。

愛因斯坦或許認為,基於理想流體的分析同樣適用於現實世界的流體。1917年,在理論的基礎上,愛因斯坦設計了一種被稱為貓背翼(cat『s-back wing,因為它的形態類似於正在伸懶腰的貓)的翼型。隨後,他把設計方案帶給柏林的飛機製造商LVG 。這家公司圍繞設計方案製造了一架新的飛行器。但試飛員卻報告說,這架飛機在空中搖擺不定,就像「一隻懷孕的鴨子」。1954年,愛因斯坦表示,當初短暫涉及航空業的行為更像是「年輕人的愚蠢行為」。

完備的升力理論?

如今,設計飛機的科學方法是利用計算流體動力學(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擬,以及計算充分考慮了真實空氣實際粘性的納維-斯託克斯(Navier-Stokes)方程。CFD模擬獲得的結果和上述方程的解能夠預測壓力分布模式,給出氣流形態和定量的結果。現今的飛機設計領域已經非常先進,可以說這些技術就是行業的基礎。然而,它們本身並沒有對升力做出物理的、定性的解釋。

近年來,美國知名空氣動力學家道格·麥克萊恩(Doug McLean)試圖超越純粹的數學形式,著手處理飛行過程中的物理關係,這種關係或許可以解釋升力在現實中表現出的各種特性。2012年,他在自己的書中對機翼升力提出了全新的解釋。

在解釋升力時,麥克萊恩也是從空氣動力學中最基本的假設開始的:機翼周圍的空氣作為「一種連續的介質,會根據翼型的不同產生形變」。這種形變會以機翼上方和下方各自出現的流體形式存在。麥克萊恩寫道:「在一個被稱為壓力場的大區域內,機翼會對氣壓產生影響。」當產生升力時,機翼上方總是會形成低壓的擴散氣團,機翼下方通常形成高壓的擴散氣團。當這些氣團作用於機翼時,就構成了對機翼產生升力的壓差。

在整個過程中,機翼向下推動空氣,導致氣流向下偏轉。機翼上方的空氣按伯努利原理被加速。機翼下方有一個高壓區,機翼上方有一個低壓區。這意味著,在麥克萊恩對升力的解釋中,有4個必要的組成部分:氣流向下轉向,氣流速度增加,低壓區和高壓區

可以說,這4個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是麥克萊恩的敘述中最新穎、最獨特的地方。他寫道:「它們在互為因果的關係中互相支持,其中任何一個要素的出現均離不開另外3個要素。」壓差對翼型施加升力,而氣流向下轉向和流速變化維持著壓差。正是在這種相互影響的系統中,出現了麥克萊恩解釋的第5個要素:4個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這4個要素似乎必須同時出現,相互影響,相互誘發,才能相互維持。

這種協同方式似乎有一種魔力。在麥克萊恩的描述中,就像是4個活躍的個體,只有互相幫助才能在空氣中共同維持。或者說,正如他所承認的,這是一個「循環因果」的案例。但是,「相互作用的每一個因素是如何維持和加強其他因素的呢?」是什麼導致了這種互動、互惠、相互影響的動態體系?麥克萊恩的答案是: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牛頓第二定律指出,物體或流體的加速度與施加在物體上的力成正比。麥克萊恩說:「牛頓第二定律告訴我們,當壓差對流體團施加一個合力時,必然會導致流體團運動的速度或方向(或兩者)發生變化。」但反過來,壓差的存在與否和大小變化也是由流體團的加速情況決定的。

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憑空獲得了一些能量嗎?麥克萊恩認為並沒有,如果機翼處於靜止狀態,這套相互強化體系中的任何一個因素都不會存在。只有當機翼在空中移動時,每個流體團才會影響所有其他的流體團。整個飛行過程支撐了這套相互刺激、相互依存的因素的存在。

改進升力理論

提出這個解釋後不久,麥克萊恩意識到他還沒有完全考慮空氣動力學中與升力相關的所有因素,因為在解釋機翼上方的壓力為什麼會與周圍環境不同時,無法令人信服。因此,麥克萊恩在2018年11月刊的《物理教師》(The Physics Teacher)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對空氣動力中的升力提出了「全面的解釋」。

雖然這篇文章在很大程度上重申了麥克萊恩之前的論點,但他也做了進一步的嘗試,試圖更好地解釋是什麼導致了壓力場的不均勻,為什麼會呈現這種特有的物理形態。另外,他的新論點還引入了流場(flow field)級別的相互作用,認為這種非均勻壓力場是由一種作用力造成的,也就是機翼施加在空氣上的向下的作用力。

無論是在他的書中,還是在後續的文章中,麥克萊恩是否完整而正確地解釋了升力的機制,還有待進一步解釋和討論。我們也可以看出,由於種種原因,很難對空氣動力學升力作出清楚、簡單和令人滿意的解釋。

雖然如此,目前我們需要進一步解釋的已經只有少數懸而未決的問題。關於升力,你應該能回想起來,這是機翼上下表面壓力差導致的結果。對於翼型下表面的情況,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可以接受的解釋:迎面而來的空氣擠壓機翼,在垂直方向產生升力,在水平方向產生阻力。向上擠壓機翼下表面的力,以局部高氣壓的形式出現。簡單來說,這種更高的氣壓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結果。

然而,機翼上表面的情況卻大不相同。那裡存在一個低壓區,是提供升力的重要部分。但是,如果伯努利原理和牛頓第三定律都不能解釋它,什麼才能解釋它呢?從模擬實驗中的流線信息,我們可以得知,機翼上方的空氣與翼型向下彎曲的特徵緊密相連。但是,為什麼流過機翼上表面的氣團必須順著隆起後向下彎曲的機翼流動呢?為什麼不能離開它直接向後飛呢?

馬克·德雷拉(Mark Drela)是麻省理工學院流體動力學教授,他給出了一個答案:「如果這些流體團瞬間偏離機翼的上表面,它與機翼之間的空間就會形成真空,」他解釋道,「這個真空會把流體團吸下去,直到真空基本被填滿。也就是說,直到它們流動的方向再次與機翼正切。這就是迫使流體團沿著機翼形狀移動的物理機制。局部存在一個輕微的真空環境就能使流體團沿著彎曲的機翼表面流動。」

空氣團的偏離,以及被拉近的過程,使機翼的上表面區域產生了低壓。這個過程還引發了另一種效應:在機翼上表面,空氣流動速度更快。「當機翼上方的氣流靠近機翼時,機翼上表面的低壓氣團會在水平方向上『拉動』氣流,因此,當這些空氣抵達機翼時,速度會更快,」德雷拉說,「所以,機翼上方的氣流速度增加,可以看作是壓力降低的副帶作用。」

但和往常一樣,在解釋升力時,不同的專家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劍橋大學空氣動力學家巴賓斯基(Babinsky)說:「我很尊敬我的同事德雷拉,所以我很不願意反對他的觀點。但是,如果真空的出現是升力出現的原因,就很難解釋,為什麼有時氣流不會流經機翼表面。當然,他在其他方面都是正確的。這個問題可能真的沒有簡單快捷的解釋。」

德雷拉自己也承認,他的解釋在某些方面並不令人滿意。他表示:「一個明顯的問題是,沒有一個解釋會被普遍接受。」看來,直到今天,這個問題仍然沒有簡單的答案。

相關焦點

  • 直到今天科學家也無法解釋飛機為什麼能飛起來
    仍然沒有共識。2003年12月,為了紀念賴特兄弟首飛100周年,《紐約時報》刊登了一個標題為「留在高空;什麼使他們在那裡?」 文章的重點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什麼使飛機保持空中飛翔?這些假設是不現實的,但對於面對受控,動力機械飛行的新現象的科學家來說,也許是可以理解的假設。這些假設也使基礎數學比以前更簡單,更直接,但是簡單性是有代價的:儘管翼型在理想氣體中運動的計算可能在數學上是成功的,但在經驗上仍然存在缺陷在德國,致力於升力問題的科學家之一就是愛因斯坦。
  • 飛機為什麼能夠飛起來?科學家們至今都沒有明確的答案來解釋!
    文/仗劍走天涯飛機為什麼能夠飛起來?科學家們至今都沒有明確的答案來解釋!想必大家如今都能夠感受到人類科技的進步,享受到科學家研究的研究成果了。可以說現在人類的生活當中處處都有著科技的身影,無論是我們日常的交通工具,還是在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都存在著科技,那麼陪伴著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飛機是如何飛上天空的呢?其實直到今天科學家們都沒有給出最明確的回答。可能很多人都對此產生了一點點的不理解,飛機將可以起飛,那麼科學家們怎麼可能會沒有對他最明確的解釋和最深刻的理論闡述呢?
  • 飛機為什麼能飛起來,其實至今仍然是個未解之謎!
    本文來源:航旅縱橫自從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飛行者」開始,飛機就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但是你知道嗎,從100年前到今天,「飛機為什麼能飛起來」至今還是個未解之謎!這個原理也成為了目前解釋「飛機為什麼能飛起來」的非技術性理論。▲ 圖片來源:微博@tyzlolicon然而,伯努利原理本身並不能完全解釋升力,它有三個漏洞:第一,儘管實際經驗表明,在彎曲的表面上空氣流動的速度確實更快,但伯努利原理卻無法解釋為什麼會出現流速變快的現象。
  • 時代雜誌:為什麼飛機能夠翻著飛
    主要想探討一個問題:飛機是怎麼飛起來的。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時代》請來了流體力學領域權威人士,John D. Anderson。 Anderson表示目前關於飛機飛行的原理並沒有統一意見。並且答案往往是不同的。
  • 飛機為什麼能飛起來? "伯努利原理"了解一下
    想像一下,你坐在飛機上看著窗外的藍天白雲,俯瞰著大地的勃勃生機。這時,你忍不住讚嘆科技的神奇,讓我們有機會在藍天翱翔。與此同時,你又不禁問自己,為什麼飛機可以飛起來呢?談起飛機為什麼能飛起來,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伯努利原理」。
  • 飛機為什麼能飛?可不是有個翅膀這麼簡單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不是因為飛機有機翼這麼簡單這背後的空氣動力學原理小飛俠詳細和大家說一說伯努利定理機翼上產生的升力是飛機與空氣相對運動的結果,它基於空氣動力學兩個最基本的定理:流體連續性原理和伯努利定理。理解了這兩個原理,飛機怎麼飛起來的就好理解了。
  • 飛機一直往天上飛,為什麼不能飛離地球?科學家說出了原因
    蒲公英羽毛輕輕就可以飛起來還有給一些物體施加一點點力,它就能夠飛得很高,比如輕輕的吹羽毛,它就會一直升高,只要吹羽毛的那個力一直存在,那麼羽毛甚至可以升到大氣層進入太空,這個時候我們又覺得地球引力很小,因為吹羽毛的那個力根本不大,也就是地球的引力是相對的,只要給物體施加力,那麼它就會輕鬆擺脫地球引力,直接穿越大氣層進入太空
  • 為什麼這麼重的飛機能夠飛起來?
    很多人可能都在心裡有過這樣的疑問:這麼重的飛機是什麼原理讓它飛起來的?為什麼一定要加速到一定程度才能飛,而不是剛開始滑行就起飛?飛機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了流體動力學的一個理論,伯努利原理。它也可以被表述為:伯努利方程最重要的一個應用就是飛機:想像一下機翼快速切割空氣,上下的流線不一樣。因為機翼受到向上的升力。飛機飛行時機翼周圍空氣的流線分布是指機翼橫截面的形狀上下不對稱,機翼上方的流線密,流速大,下方的流線疏,流速小。
  • 廈門到上海距離1000公裡,為啥飛機卻要飛2小時?答案沒那麼簡單
    廈門到上海距離1000公裡,為啥飛機卻要飛2小時?答案沒那麼簡單隨著民用交通工具的不斷發達,人們出行的成本在不斷降低,拿飛機來舉個例子,現在坐飛機已經不像以前那麼貴了,現在的飛機票越來越親民。很多人出行都會選擇乘坐飛機,校長最近就坐飛機去上海旅遊了幾天,不過讓我疑惑的是,廈門到上海的直線距離在1000公裡左右,飛機卻飛了2個小時才到,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只要身邊有手機的朋友都可以打開地圖看看,從廈門到上海的距離不過1000公裡,按照飛機每小時800公裡左右的速度計算,從廈門飛到上海的時間應該為1.2個小時才對。
  • 地球上的水已經使用了年,為什麼還沒用完?這是科學家的答案
    簡介:地球上的水已經使用了40億年,為什麼還沒用完?這是科學家的答案!水是生命之源,不難發現文明古國都是在河流附近開始的,因此水是不可缺少的資源,地球經過漫長的進化,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生物。我們通常說「女人是水做的」,這實際上表明我們大多數身體是由水組成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水的重要性,經過對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水在地球誕生後不久就出現了,水是怎麼來的?有兩種解釋,一種來自地球外部,另一種來自地球本身。我們發現水實際上是由在宇宙中很常見的氫元素和氧組成的,因此這兩個猜想都非常有可能。
  • 假如飛機懸停在空中不動,會跟著地球一起轉嗎?
    後半句的意思就是,人站在地球上,卻能看見宇宙中數以千計的星體和浩瀚的銀河,而前半句是什麼意思呢?稍微有點常識的網友們都知道,地球是一個行星,它總是圍繞著太陽公轉,轉一圈就是365天,也就是一年。而在公轉的同時地球也在不斷自轉,24小時轉一圈,也就是一天。
  • 飛機兩次返航 曼谷飛重慶花了近12個小時
    他們乘坐的飛機因為機械故障兩次返航。直到次日凌晨1點,他們才到達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第一次飛飛機飛了一個多小時 突然說要返航9月9日下午1點30分,向國珍乘坐亞洲航空FD552航班從曼谷回重慶。下午1點50分,飛機準時起飛,預計到達重慶的時間是下午6點。
  • 航空小課堂②:飛機為什麼會飛
    今天 讓我們跟著建德航空小鎮   新聯通航直升機機長、飛行教員   彭振桓走進第二課——飛機為什麼會飛   飛機和直升機為什麼可以飛?   不論飛機也好,直升機也罷,都是有機翼的。飛機的機翼是固定安裝的,所以我們也把飛機叫做fixedwings,固定翼飛機;而直升機的機翼是旋轉的,所以稱為旋翼機,rotorcraft,這裡面的rotor,就是強調旋轉的詞。雖然我是一位直升機飛行員,但是今天重點不說直升機。關於直升機的原理,後面我們將邀請我的同事薛教員為大家詳細闡述,今天我們主要來拿固定翼的機翼來說明。
  • 中國無人區羅布泊,離奇飛機失事和科學家失蹤引發無數猜想!
    為什麼會越飛越遠,選擇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呢?(不明白的請看下圖)直到一個小沙丘的坡上,在這個小沙丘的坡上彭加木教授腳印就開始逐漸不明顯了。於是科考隊在這個小沙丘附近駐紮了下來,並且發射了信號彈,當時是每隔一個小時發射3次信號彈。要知道當時的信號彈能讓方圓15公裡的人都看見,但是依然沒有教授的任何回應。於是其他科考隊就把這個情況報告給了當地的駐地部隊,國家也花了很多人力物力進行了4次地毯式搜索,但是這4次搜索卻沒有任何結果。
  • 《迷你世界》怎麼讓飛機起飛 讓飛機飛起來方法教程
    迷你世界飛機怎麼做才能飛起來? 一... 迷你世界在新版本當中,飛機的製作方法是有了一些變化的,和之前不太一樣,很多時候,最好了以後會飛不起來,沒什麼效果,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要怎麼做呢?下面來了解下! 迷你世界飛機怎麼做才能飛起來?
  • 迷你世界飛機怎麼做才能飛起來?可以飛的飛機載具製作方法[多圖]
    迷你世界新版本中更新了飛行載具,也是大家期待很久的飛機,這個飛機的製作方法很簡單,但是有的人製作成功之後不能飛上天,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在製作飛機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才能飛上天。簡單的說,玩家需要手持燃油對準發動機進行點擊操作,等發電機上面的燈光亮起,則說明燃油已經被成功添加,飛機也能正常啟動。
  • 如果飛機一直往上飛,最後能否飛出地球到達太空?看完又漲知識了
    現在飛機出行是人們最常見的方式之一,不管是旅遊還是出差,為了方便,大家都願意乘坐飛機,飛機在空中一般都是飛行在萬米高空上,那假如飛機能一直往上飛,最後能不能穿出地球飛上太空呢?
  • 科學家正在研究貓頭鷹的翅膀,讓飛機飛行沒有聲音
    實驗室的測量結果顯示,穀倉貓頭鷹發出的輕微俯衝聲低於人類的聽覺閾值,直到貓頭鷹飛到大約三英尺遠的地方——這是一項生物學家和工程師們還遠遠不能完全理解的隱形壯舉。但這兩個學科的研究人員都在努力解開「無聲戰鬥」之謎——其中一些人的目標是設計出更安靜的風扇、渦輪葉片和風扇飛機機翼。
  • 吸管為什麼能吸水?吸盤為什麼不掉?飛機為什麼能飛?《神奇的空氣...
    那為什麼我們沒有被大氣壓壓扁呢?原來我們體內也有很多的空氣,體內有大氣壓,體外也有大氣壓,兩個大氣壓相互抵消了,所以我們就感受不到大氣壓的存在。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也用到了大氣壓的原理,比如用吸管喝水,吸盤吸住玻璃,都是大氣壓的功勞。「飛機能起飛,是由於飛機在飛的過程中,氣流穿過機翼產生大氣壓強差,把飛機抬起來。」
  • 為什麼時至今日,仍然沒有人能統一四大基本力?
    有觀點認為,牛頓三大力學定律的提出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後世的科學家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地開拓,直到18世紀有科學家發現,除了引力之外還存在另外一種基本力,那就是電磁力。一直到科學家發現強作用力和弱作用力之前,人類認為只有引力和電磁力兩種力,於是科學家們嘗試兩種力之間存在的聯繫,即建立起統一理論。之後愛因斯坦做到了這一點,他提出的廣義相對論往電磁力中引入了場的理論,從而使得電磁力和引力統一了起來。在弱作用力和強作用力被發現之後,科學家們又在思考,是否能夠將四種基本力都統一起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