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無煙學校建設工作的通知》,力爭到2022年底,實現各級各類學校全面建成無煙學校的目標。
毋庸置疑,禁菸令對學生來說是一樁大好事。校園裡沒人抽菸、沒有煙味,學生不再受到「二手菸」毒害,對身心健康大有裨益;遺憾的是,校園禁菸並非今日才有,類似禁令多年來一直在發布,但結果是「你禁你的,我抽我的」,違規者屢見不鮮。
《中國青少年菸草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吸菸人口呈低齡化,青少年吸菸率上升,全國15歲至19歲青少年吸菸人數有900萬,嘗試吸菸人數不下1800萬。世界衛生組織更是預見,中國目前20歲以下青少年和兒童將有2億變成吸菸者……這些數據,讓人觸目驚心。校園禁菸,必須迎難而上!
為營造青少年「拒絕第一支煙」的社會環境,《通知》還發布了具體的無煙學校建設指南。但不論是制定管理制度、多渠道宣教,還是禁售菸草製品、拒絕菸草廣告,亦或禁擺煙缸菸具、定期明察暗訪,都只是針對校園內加大了管控力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被動吸菸」。既便守住了這片「淨土」,可當學生走出校門,近在咫尺、來自校園周邊各攤販售賣香菸的誘惑,又豈是未成年的孩子們可以抵擋的?!
眾所周知,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雖說吸菸是個人自由,但老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自身都做不到的事情,又怎麼要求學生做到?自己口裡叼著或手裡夾著香菸,又該拿什麼去勸阻稚氣未脫的學生?他們即便當面不敢言,心裡也會吼上一句:「你自己都抽,憑什麼讓我戒?」情況嚴重的,還會有樣學樣,如此將大大不利於校園禁菸。
可見,無法解決學生「主動吸菸」的問題,是影響校園禁菸的「硬傷」。如何讓校園禁菸不淪為一句空話?除了嚴格落實各項「規定動作」,恐怕還需要發散思維,多點較真精神。
一方面要「內外兼治」,把校園周邊禁售納入「規定動作」。校園禁菸,既禁校內、更禁校外,明確界定校園周邊的距離範圍,並制定可行性管理辦法,在遏制無良商家售賣香菸給學生的同時,又可減少學生買煙、吸菸的機會。
另一方面要「一視同仁」,校園禁菸應成為師生共同的行動。作為學生,必須無條件執行,任何時候、任何場所都不能吸菸;作為老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基本要求,在禁菸這件事上也應給學生做出表率,至少應當有條件地執行,比如不在校園內公共場所吸菸、不當著學生的面吸菸。
當然,建設無煙學校僅靠規定、宣教、勸阻是不現實的,還須輔以必要的懲戒手段,或可考慮將評先表優、助學獎勵、入團入黨等與禁令執行情況掛鈎。
經過長期以來的宣傳教育、呼籲倡議,應該說社會對吸菸的危害、禁菸的意義有較高的共識,但總體來看,尚沒有在全社會形成一致有效的行動力量,校園禁菸更是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新一輪校園禁菸行動已經開啟,我們必須紮實開展下去,力爭兩年後還未成年人一個清新、健康、文明的學習生活空間。否則,校園禁菸令就真成「紙老虎」了。(評論員 陳琳)
【來源:荊門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