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MS.董
前段時間,朋友向我介紹說珠海有一處叫「棲霞仙館」的園子漂亮得很,建議過去看看。我一般很少會對一個陌生的園子立刻產生興趣,但可能是因為此園名中有個「霞」字(湊巧,小女子名字中也有一個霞),所以它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遂上網搜了一番資料,納尼?這裡拍過驚悚片《碟仙詭譚》?與朝內81號、封門村並稱國內三大鬼宅?....於是立馬拍板:走,一定要去看!於是7月底的一天,我和朋友如願來到了這裡。
驅車到達珠海會同村後,沿村子向西南方步行約700米,遠遠見到在一片鬱鬱蔥蔥中間隱約冒出的西式建築,門樓牌匾上赫然上書著「棲霞仙館」幾個大字,沒錯,就是這裡了。▼
園子的高大圍牆綿延至遠方,似乎一眼望不到頭,於是我心下暗爽:看來這個園子還蠻大的,裡面應該會有很多驚喜哦!▼
在正式參觀之前,我想先大致介紹一下棲霞仙館的前世今生,以便大家有個基本印象:
棲霞仙館的主人叫莫詠虞(或稱莫老爺),是香港太古洋行船務買辦,寓居香港,娶有六房妻妾。▼
其原配夫人鄭玉霞(1870—1907年)乃中山雍陌人,中日混血,小時候在日本生活並受教育,有相當高文化修養。因無法忍受妻妾們之間的爭風吃醋,看破紅塵,信奉佛教,從香港隻身回到會同村,終日在僻靜鄉村念經拜佛。不料天妒紅顏,三十七歲時患病西逝。▼
坊間對莫夫人的描述是:長相俊俏,美貌豔群.....這個應該不能以現代的審美標準來加以評說,不過我覺得她的氣質倒還是有幾份日本女性的恬淡。
夫人的逝去令莫詠虞深受打擊,一病不起,期間僱用一位年輕貌美的溫姓婢女(小名阿霞)服侍,因她溫柔體貼、精心照顧、關懷備至,病好後莫詠虞欲納為偏房,遭婢女婉言拒絕,並言終身不嫁。同時,府上還另有幾位終身不嫁的婢女,她們和阿霞一起願落髮為尼,為夫人玉霞守孝。
至於為何修建棲霞仙館,有一正一野兩個版本。
正吏記載說,因莫詠虞為紀念亡妻玉霞而修建。
而據珠海地方志學者採訪昌華後輩則吐露說當時莫老爺欲娶婢女阿霞,阿霞婉拒並說不如你幫我修一座庵堂,讓我清修,我願終身不嫁......
其實從邏輯上來講,玉霞在世時莫老爺已經納了多房妾侍,可見對大房用情並不會很深;倒是因為喜歡阿霞而建館讓其清修顯得更為合理,不過即便後者為真,這種情況通常也是不會寫進正史的。又或者兩種原因皆有之,修館紀念也可能出於對莫夫人的一種補償心理......總之,一切皆為世人猜測,真正原因只有古人知了。不管是為了玉霞還是阿霞,總之是為了叫霞的女子,最後莫老爺便決定在家鄉建造一座庭院:他花銀一千兩,在會同村的瓦窖坡處買了三十畝果園,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破土興建,其建築材料全部由香港或海外運進,設置有夢香樓、念經堂、客廳和廚房等,建置電房、車庫、涼亭、假山、觀音池和種植名貴花木的庭園。庭園在兩年後落成,命名:棲霞仙館。後人的解讀是:「棲」是讓愛妻的靈魂在此棲身,「霞」紀念其妻子玉霞,「仙館」則明確紀念堂之意。
棲霞仙館落成後,那幾個削髮為尼的婢女紛紛入住並取法號昌龍(阿霞)、昌球(原鄭玉霞的侍女莫月英)、昌義、昌明、昌華,由年齡最大的昌義主持佛法。五位女尼潔身清淨,每天早晚上香火,用茶杯裝上齋飯泡茶誦經拜佛,同時外地的尼姑也經常前來這裡做法事,自此磬聲木魚陣陣梵響,天天煙火鼎盛,仙館漸漸地成了「積善」的齋堂。
仙館內還另僱花工、更夫、電工主理日常事務,莫詠虞包吃包住包薪,併購置四畝良田給他們耕種蔬菜;每隔數月,莫老爺還特地從香港請來電影隊為女尼們放映「默片」豐富她們的文化氣氛,生活頗為豐富多彩。莫詠虞大多時間都住香港料理洋行船務業務,只有避暑、打齋時才回來小住,每次回來都召集親朋好友相敘閒話家常,也是他交朋結友的私人會所。
怎奈好景不長。1944年日軍佔據仙館作為陸軍醫院,把女尼、僱工盡數逐出。直至日軍投降,裡面有價值的文物家私也已被洗劫一空,當時僅得女尼昌球、昌華以及兩名花工返回,恢復青燈古卷、抱經拜佛到解放前夕。
解放後地方政府沒收了產權,相繼又設過部隊駐地、學校、鐵釘廠,待到八十年代國家落實僑務政策才物歸原主,還回房主後裔所屬。還房後仙館大門常年緊鎖,一直無人打理,由於經歷過太多磨難且年久失修,仙館早已失去往日風華,只餘荒草悽悽、斷牆爛壁,危在旦夕。時不時有些聽聞其過往歷史而前往窺探的好奇者,在翻牆一睹其過人高的荒草,空洞陰暗的門樓後,聯想到這裡原本是為了安放莫夫人的靈魂而建,加之又做過日軍醫院,不自覺便會覺得陰風陣陣,心中滲涼......2014年由方力申主演的一部驚悚片《碟仙詭譚》又在此取景,更加深了眾人對此地的畏懼感,於是鬼屋的傳聞便不逕而走......
2013年,中珠澳三地莫氏聯誼會通過各種渠道與在香港房主後裔取得聯繫,共同達成協議將棲霞仙館物業由中珠澳莫氏聯誼會管理,投入巨資展開修復,歷時三年,2016年棲霞仙館終得以重新面世,供人們參觀重溫當年的民國風情。
......
一口氣讀完這愛恨情愁,感覺不用加工便是一部民國大戲。那些人那些事早已散去,唯一不變的,但得這老宅了。
靜觀園區導遊圖,其實整個園子並不如在外面看上去那麼大,一眼便可覽完全園,佔地約15畝,主要建築包括鐘樓、夢香樓、三個亭子、觀音池、觀魚池、電房,其餘便為各種古樹。▼
為了便於大家更直觀地了解,以下將會按地點和歸類展開介紹。
∷大鐘樓 ∷
我們剛剛踏進門口的地方,便是大鐘樓。▼
此樓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是一座四層高的西方教堂式大門樓,頂端圓形懸掛的大鐘亭子做成了希臘獎盃的樣式。▼
沿門口階梯,可至二層參觀▼
二樓房間已然緊鎖,僅能從窗縫得以一窺屋內陳設,大致維繫舊時模樣;我曾在網上見過工作人員在頂樓拍攝的鐘樓仰視圖,非常漂亮,可惜三、四層現已對外封鎖,遊人只能望而卻步。▼
∷夢香樓∷
鐘樓正對面,便是仙館的主體-夢香樓。夢香樓也建於1910年,是一座兩層400平的中西合璧騎樓,模仿香港太古洋行而建,整座樓為女尼們修身念經的齋堂住所。時值下午16點,逆光得厲害,才發現我竟然沒有用相機拍到一張正面,只好用這張手機拍的,將就看看▼
用相機拍的側面。▼
一樓的正門、走廊均為拱券,地面仍保留著當年莫老爺從義大利進口的伊斯蘭風格淺蘭拼花地磚。▼
站在樓下仰望,恰見二樓走廊拱券處,遊人探身指遠方,順手按下快門,記載陌生人相互的陪伴。▼
一樓的左側原為接待廳,現在是家史陳列區。▼
舊時一樓偏右小廳是門宮,安放 「福正德」神像,正廳是念經堂,安放一尊金身佛像、香爐、經書字畫等,右廂為四間禪房。如今變身為藝術展覽廳:▼
一樓正中間有一木梯可通往二樓,舊時原為莫老爺寢室及客房,現在已變身為一家咖啡廳,名為【最享咖啡】。PS:仙館入園時需要購買門票,10元/人,可在【最享咖啡】當現金抵扣消費。我理解為:如果你單純只是來逛的,那收你10元門票,如果你是來喝咖啡的,就送你免費逛園......▼
樓梯旁的空閒處擺放著一些舊物什,與古宅的身份倒是相符。▼
【最享咖啡】提供咖啡、飲料、簡餐,點餐後可以在這裡食用,也可至隔壁的書吧、走廊享用。▼
相比之下,我還是更愛走廊:喝著一杯21世紀的咖啡,打望一座清朝的鐘樓,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偶爾還能打望到美女.....不過這就要看運氣了。▼
陽臺上種著許多可愛的多肉植物,你可以一邊擺弄這些小可愛,一邊將對面的大鐘樓、涼亭和古樹盡收眼底,我望著對面那棵鳳凰木,想像著五六月滿樹的花團錦簇,那該是一道多麼令人陶醉的風景啊。▼
二樓有個大露臺,方便多人聚會(請把腦袋偏向右邊觀看全景圖,一秒治癒頸椎病)。▼
旁邊本有一鐵旋梯通往屋頂,目前已禁止遊人攀登。▼
夢香樓的側面。▼
古樹、鞦韆、情侶,好不浪漫!▼
古樹掩映之下的舊屋是最好看的:牆面的斑駁與樹影的斑駁相互交織,渾然一體,愈加散發出一種歐洲古堡的氣質。▼
園內散養著三隻英國長毛貓,自由慵懶地遊走於古屋於古樹之間,有時你正凝視著園子的某個角落,它突然「倏!「地一聲跳出來,大尾巴一甩,用凌厲的眼光盯著你,仿似在宣示它才是這裡的主子,於是瞬間覺得自己被打敗了,秒矮半截,有一種想給它跪下請安的衝動.......▼
私以為貓與古堡算是絕配,它們具有共同的特徵:優雅。所以當二者同框的時候,對於喜歡這種調調的人來說具有致命的誘惑,那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出的神秘魅力。▼
臨走之前我又從不同角度拍了兩張夢香樓,仍然是逆光,夏天的17點半,原本不應該這般陰暗的(後期已經調高了亮度),一方面是我技術不過關,一方面我從心底覺得,看上去確實有點陰氣逼人.......可能上午前往拍出來會要好看些。▼
於圍牆外拍的這張看起來就要順眼多了,還是技術的問題,哈!▼
逛完夢香樓,只有一個感受:外表也許修復如舊,但內裡卻已面目全非,鮮有當年的印跡了。
∷觀音池、觀魚池∷
夢香樓的右後側,有一個觀音池,立有一尊觀音像。棲霞仙館算是莫家人行善積德之地了,日積月累,莊園裡蘊含不少福氣,因此很多人認為莫家這個風水大宅裡的觀音是很靈驗的,朝拜觀音,可以財丁兩旺,平安吉祥。▼
據悉莫家有一個傳統:成家後的男女開枝散葉前必來觀音池拜祭,待誕下子嗣,滿月或百日再回莊園感謝觀音並大宴親友。說來也奇,凡來拜祭之人必得圓滿,久而久之,仙館的觀音被譽為送子觀音,漸漸有了些知名度,時不時都會有些村民慕名前往朝拜。
在大鐘樓左手邊,是觀魚池、假山及盆景區▼
雖說這些水池、盆景都是現在重新布置的,但園林基本是遵循原貌進行規劃,可見莫老爺確實也是一個風雅情趣之人。▼
∷電機房∷
電機房建於1922年。當時莫泳虞從德國購進一臺柴油發電機,先運至香港再運回棲霞仙館裝置發電,供給女尼們和會同村民用電,用電起始時間比珠海其它地方足足早了45年(珠海其它地區1967年才有電)▼
一棵大榕樹盤距於電房周圍將其緊緊包裹,樹中有屋,屋中有樹,因為有了樹的守護,將一座普通的電房襯託得更加有韻味了。其實在廣東經常會見到這種榕樹與老屋生於一體的情況,那些遒勁的根枝滋意地生長出各種形狀,這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為人們留下的寶貴傑作。▼
電房也有樓梯可以上至二樓,目前晾曬著一些雜物。▼
站在二樓遠眺,一條小路延伸向右方,根據路牌指示,那應該就是通往長南徑古道的方向了。▼
關於電房,此處要插播一個傳聞中的兒女私情。據說當時莫老爺從香港請過來一位陸姓叫阿榮的電工,人稱「電燈陸」,30歲左右,高大威猛,時間長了,阿榮居然與尼姑昌龍互生了情愫,而昌龍正是之前老爺想要納為小妾的侍女阿霞…..不到兩年,阿榮阿霞便雙雙私奔離開棲霞仙館去了香港。由於沒有電工的操作,三臺電機停止運作,整個會同村從此又回歸燈油火燭的歲月….…
1941年左右,日軍侵略香港,兩人返回仙館避難,居然得到了莫老爺的原諒,允許他們在會同種菜為生,1945年日本投降後,二人再次返回香港,也許是感恩,還時常寄些東西回來。
這一段傳聞並未被仙館官方證實過,所以就權當作野史來聽吧,不過我私下以為,如果以上屬實的話,婢女阿霞不貪圖莫老爺的錢財,寧肯出家也不做妾,但當真正的愛情來了,又可以不顧世俗眼光拋棄一切遠走高飛,在那個年代也算是個奇女子了。
電房門口有一隻鴿子,沒有人困住它,它也不飛,就這麼悠閒地踱著步,似乎在說:我想呆的時候就呆在這裡,我想飛的時候隨時也可以飛走,這就是我要的自由!......▼
∷涼亭∷
園中共有三個涼亭,按從大鐘樓過去的位置依次分別為印式亭、日式亭、中式亭。
印式亭叫啖荔亭,緊靠大鐘樓。據聞由於園內種植了各種品種的荔枝,什麼黑葉、玉荷包、桂味、糯米餈.....應有盡有。每到荔枝收穫季度時,莫老爺便會回仙館與家人在此亭歡聚品荔......我只想說,有錢人真好啊,吃個荔枝還要修個亭子。▼
如今啖荔亭已名不符實,擺滿了各種盆景和多肉植物,不變的是印式風格的亭子基調,就連我這種建築小白也一望便能感受得到濃濃的南亞情調。▼
日式茅亭,莫夫人鄭玉霞從小在日本生活,此亭據說是專為紀念她而建。請注意看,此圖有亮點,一個是茅亭後豎著的一根杆子,一個是亭裡坐著的人。▼
關於長杆子,此處先賣個關子,暫且不表,你猜猜.......後面會公布答案。
關於亭中坐著的這位大叔......他其實就是仙館目前的館長-袁劍波先生。
一開始我們並沒留意到他,只是當我們對準那些茅亭中的花花草草亂拍的時候,他忍不住告訴我們怎麼用光才可以把花瓣拍成透明,這個時候最美的是拍那些古樹的光影......還熱情地把他的手機給我們看,裡面全是不同時間段,不同角度拍的仙館各個角落......於是我心生疑慮:如此熟悉仙館的一草一木,絕對不會是遊客!便試著詢問說請問您是這裡的工作人員嗎?他說我只是個路過的。▼
我朋友見這位大叔和澆花的藍衣大叔十分熟絡,於是單方面蓋章:他肯定是這裡的花王!我當然不相信他是花王,回來後我問了一位認識袁先生的朋友,證實了我的猜想,哈哈,沒想到會以這種形式見面,也是蠻有趣的。據朋友介紹說袁劍波是珠海本地人,畢業於武大,一直致力於古村落保護與宣傳,幾年前機緣巧合接手了棲霞仙館,也是多方努力希望儘量恢復它的本貌,賦予它新的生機。只可惜這次因為相見不相識的緣故,未能親自採訪袁先生,了解更多關於仙館的奇聞趣事,略為遺憾。▼
中式亭名叫蘭亭,是一個綠色琉璃瓦重簷尖頂的六角亭,因亭邊種有荷花玉蘭而得名,逢花開時莫老爺便在此亭邊賞花邊品味南美咖啡......▼
∷古樹∷
除了園中建築,古樹亦為一大看點。園林中大多是具有上百年樹齡的老樹,據說每個樹種都是成對栽種,以寓意百年好合,真心覺得莫老爺天生就是個浪漫多情之人啊。
由於在園內呆的時候並不長,我未能集齊園中古樹,只大致介紹幾種吧。
比如,現在就要揭曉前文提到的日式茅亭旁邊那個長杆子了,人家其實是一棵假檳榔,因為長得太高,拍亭子照片的時候通常都拍不到假檳榔的頭。我其實也沒有專門拍它,後來找了好久,才找了一張手機拍的照片,勉強可以看見假檳榔全貌。▼
這棵假檳榔高約25米,據說從臺灣引進,有150多年歷史,是廣東現存可查最古老的假檳榔。以珠海這種經常被颱風肆虐的城市來講,那麼高的樹能存活到現在,完全是個奇蹟!我推算了半天:仙館建於1910年,據今108年,如果此樹有150年歷史,就是說引進的時候已經42歲了?想想也是,人家不可能天遠地遠去買一棵小苗來種,那樣很難種活啊,怎麼著也要種一棵有點年份的樹,這麼一想,150年是差不多了。
桂木。園內的兩棵桂木,是珠三角現存最長樹齡最大的桂木,其中最惹眼的就是鐘樓旁的那棵,一進門就能看到,似乎已經成為了仙館的迎賓樹。我們去的時候桂木正值果期,累累碩果掛滿枝頭,看得人垂涎欲滴。▼
桂木樹身纏滿了鐵皮石斛,其實不止桂木,園內的古樹基本都纏滿了鐵皮石斛,據說全園長在樹上的鐵皮石斛大概有三十萬棵,培養石斛能產生經濟收入,以園養園,同時還能對古樹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古樹加上石斛,也算是相得益彰了▼
我朋友叫我快去拍黃蘭,說「花王」告訴她在這裡,我一瞧果不其然有棵黃蘭,且正值花期呢,可惜鏡頭不夠長,只能拍個模糊身影了。這棵黃蘭的主樹幹已被颱風吹斷,目前可見的是活存的分枝,樹齡也有150年了▼
還有假山旁邊150年的老龍眼樹,依稀可見上面掛著幾顆龍眼。據說此龍眼本來多年不曾結果了,自從仙館重新修葺後,龍眼又開始結果了......越說越玄乎,莫非龍眼也成仙了?▼
園內其它超過100年的古樹還有鳳凰木、洋紫荊、荷花玉蘭、人面子、菩提、陽桃、樟樹、雞蛋花、古荔枝、古榕.......由於篇幅有限就不一一介紹了。
其實我們每一次對陌生地方的探訪,並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一時的視覺享受,更重要的是,你從中領悟到了什麼,比如莫老爺的多情,玉霞的悲情,阿霞的專情;亦或是仙館歷盡滄桑的歷史,現代人為了維護古蹟做出的努力......這麼一看,棲霞仙館,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但如果你僅僅是衝著它是珠海三大園林之一而來,單純為了看景而看景,可能滿意度並不一定高,因為通常古老莊園真正迷人之處,更多地在於它背後的故事。
最後,再一起來做個頸部運動吧......記得拉到底之後要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