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宏
張若昀曬戰斧牛排,吃法講究,還帶一份法式土豆泥。可以說張若昀在大廚的路上,越走越堅定,大半夜曬出高檔西餐,乾式熟成6㎝戰斧牛排和法式土豆泥,牛排加中式旋轉圓盤餐桌,很是和諧。網友表示:好像有個大廚做老公,每餐每頓都幸福。不知道,看到這話唐藝昕會不會有同感?
西餐有西餐的講究,別看輕描淡寫的標題,就拿牛排來講乾式熟成和戰斧牛排,以及6㎝卻說出這塊牛排的來歷不簡單。一般情況下只有土豪才吃這種牛排,因為確實價格昂貴,一般家庭是吃不起。那麼,怎麼就這麼貴,究竟是為什麼呢?下面我來給大家普及一下牛排的一些冷知識。
乾式熟成:牛肉分為乾式熟成和溼式熟成兩種,這裡我只講乾式熟成。
乾式熟成首先要有一整塊大塊牛肉,接著把牛肉放置到一個恆溫、恆溼一個環境中,至少是1個月以上才可以,時間越久品色越好,當然價格也就越貴。有人就要問了,這樣放置的牛肉會不會發黴,或者出現變質?關於變質這個問題可以放心,因為牛肉肯定是處理過,加上環境的設定嚴格控制,所以並不會變質。
乾式熟成時,牛肉外面長黴斑是有的,這也是乾式熟成牛肉價格貴的原因。因為合格的牛肉,需要將有黴斑的牛肉切掉,留下中間精華部分供人食用。這樣價格自然就高了,相對來說牛排熟成時間越久,切割修正的時候棄用的比例就更大,價格就會越貴,在西方國家有些熟成好的一整條牛排,價格就會在上萬美金之上。
很多時候像張若昀這樣條件比較好,吃乾式熟成牛肉外,一般家庭都不太會吃這種熟成的牛肉,也有很多家庭是買牛排回家自己熟成,當然大多數人會選擇溼式熟成。說白了就是將牛肉真空壓縮後的熟成方式,一般幾天就好,這種熟成方式雖不丟失水分,也不丟棄牛肉,但是風味沒有乾式熟成好。
戰斧牛排:戰斧牛排也是牛排中的貴族,這塊肉並不簡單。
從字面意思上講,就是牛排帶了一塊骨頭,而且形狀很像斧頭。這樣理解是沒錯的,分割牛肉的時候確實是這樣操作,其名字也是這樣來的。但是戰斧牛排所選的是牛身上最好的部位切割出來的牛排,也就是帶骨牛眼肉。這裡我有必要要說明一下牛眼肉。
牛眼肉是牛身上最經典的牛排部位,其中位於第12與13根肋骨之間,是牛肉等級衡量的的標杆部位。像澳洲牛肉就選擇該位置進行給牛肉劃分等級。我們所說的戰斧牛排就是眼肉,只是切割的時候帶了一根骨頭,這樣一來有氣場,二來壓秤,可以多賣點錢。如果你不想襯託吃牛排的氣氛,完全可以直接買眼肉吃,當然,現在很多人吃飯只是為了氣氛。
最後介紹一下張若昀這道法式土豆泥:
著名的法式土豆泥口感確實不錯,但是健康談不上,將土豆泥和牛奶、黃油搞一起,味道自然就上去了。我們知道黃油做的美味,和健康基本上背道而馳的。對於浪漫的法國人來講,比健康更在意的是他們的黃油麵包、血鴨等美味,在味道面前法國人完全敗給美食。據傳聞法式土豆泥就是曾經的名廚喬爾·羅布雄的一句話:「我已經老了,如果還有什麼美食割捨不下的話,那就是土豆泥。」他一直認為,在土豆泥裡面加入的黃油和牛奶越多,味道會更好吃。
聊了這麼多,張若昀的這兩道美味,其實都不簡單,特別是6㎝的戰斧,無論從牛排本身,還是烤制方式上講,都是絕佳之作。朋友們,你都喜歡這兩道美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