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青海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好地方,而在青海的柴達木有一個地方叫白公山,有一位科學家曾在白公山發現了數百根鏽跡斑斑的神秘鐵管,而根據專家認證,在白公山上埋藏的鐵管已經有了百萬年的歷史,很有可能是一個遠古遺蹟。幾百萬年就可以有成型的鐵管存在了嗎?是自然形成還是人類製造呢?
偶然發現神秘鐵管
青海是一個遊客眾多的地方,深受遊客的喜愛。科學家也如此,最先開始發現白公山鐵管的是三個巖洞,外貌呈不規則的三角形,中間的巖洞大,東西兩邊的小,中間的洞離地面約2米,洞深約6米,最高處約8米,與通常所見的自然巖洞不同,類似於人工開鑿的洞,洞內四周均為純色的沙巖,沒有任何其他雜質。可以看到的是一根直徑為40釐米的大鐵管從山頂斜通到洞內,由於多年的鏽蝕,只能看見半邊管壁。
另一根相同口徑的鐵管從底壁通入地下,只露出管口。而在洞口處還有十餘根直徑在10到40釐米之間的鐵管子穿入山體,管壁與巖石完全吻合。不像先鑿好洞在放進管子,而好像是直接把鐵管插入堅硬的巖石。
洞口對面約80米處就是波光粼粼的託素湖,就在離洞口40多米的湖灘上,又有許多的鐵管散見於滿灘裸露的沙巖上。這些呈東西向延伸的鐵管,直徑較山下的小,從2釐米到4點5釐米不等。最細的鐵管內徑不過一根牙籤的粗細,雖經歲月的腐蝕、沙子的填充,卻並沒有被堵塞。另人奇怪的是,還有一些鐵管分布在湖水裡。
專家分析
地質學專家高軍平通過野外考察,發現鐵質管狀物內有植物碳化後的殘留物。周德安、高軍平據此認為管狀物是植物被沉埋後通過化學反應形成的植物化石。難道這些並不是鐵管?
專家們通過觀測,雖然沒有發現樹幹、樹皮等植物結構的顯微鏡下證據,但從宏觀上卻發現了樹狀的同心圓結構,這些結構酷似樹木年輪,並且有的管狀物從外部狀態看,呈現出樹狀結構。如果這些管狀物曾經就是樹木,那麼,今天已是戈壁的柴達木,昔日眾多的樹木又是來自哪裡呢?
植物化石說
數百萬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帶給柴達木盆地沙漠化和乾旱,託素湖一帶的地層開始了劇烈的沉積作用,使大樹被土壤和礫石深埋在地表之下數百米甚至上千米深。地表下的樹木經過脫水,自由氧逐漸消耗,環境由氧化轉為還原,這是鐵質管狀物形成的關鍵時期。管狀物周圍的鐵質,即鐵質元素發生化學反應,吸附在了不易腐爛的樹木韌皮部,這就是鐵質管狀物最初的形狀。
而當植物被泥沙覆蓋,開始湖底沉積,在泥沙形成砂巖的同時,被泥沙包裹的植物化石也形成了,最後隨著湖底的抬升,它們一同露出了水面。這一切仿佛已經真相大白,白公山鐵管之謎好像已經被破解?但事實是這樣嗎?
結尾
根據對管狀物的測年分析,巖石的年齡是幾百萬年,而管狀物的年齡要年輕得多,僅僅只有十幾萬年的歷史。那麼,在巖石形成後的幾百萬年,是什麼將化石塞進堅硬的巖石中,不留一點縫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