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合江縣堯壩古鎮一日遊:
探秘蘿蔔乾與黃粑的舌尖誘惑,油紙傘與武狀元的情愫。
01緣起
公司半年會福利,臨時決定帶著100多人的員工隊伍從 瀘州 高新區眾創中心出發去 合江 堯壩古鎮遊覽,在古鎮上用晚餐後再各自行動。
雖然堯壩古鎮暫時沒有收門票,但是這樣的一個突然決定依然讓我們措手不及。雖然自己是 瀘州 本地人,也在 瀘州 生活了20多年,但確實沒有好好的去 瀘州 的旅遊景點遊玩。
總感覺 瀘州 沒有幾個名全國聞名的旅遊景點,以致於經常和朋友說,你最好不要來我家鄉 瀘州 玩兒,我除了帶你去看看長江,就沒有其它地方可以去。
其實不是的, 瀘州 也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城市,雖然全國聞名的旅遊景點確實不多,但是一些古鎮依然文化氛圍濃厚,值得一逛的。
02提前做好古鎮功課
如果你不想對古鎮一無所知,你就看看古鎮景區的網站。
如果你只是想去古鎮看看風景,拍拍照,消磨一個下午的美好時光,那其實不用看介紹會得到更多的驚喜。
堯壩古鎮景區官網
如果看完了官網介紹,依然讓你有心嚮往的衝動,那就是堯壩古鎮的魅力。
看到這樣的商業規劃定位,內心總是有些失落,一個景區的發展當然離不開規劃和發展,但總感覺商業開發很容易讓一個古鎮走向衰落並被利益和金錢以及權力徹底的破壞。
堯壩古鎮位於川渝黔結合部,歷史悠久,始於北宋,興於明清,是古代巴蜀通往滇黔夜郎古道上的重要驛站,是遠近聞名的「小 香港 」。被譽為「川南民居活化石」、「活著的古鎮」。
古鎮孕育了清嘉慶年間武進士李耀龍、近代革命鬥土梁自銘、美學奠基人王朝聞,拍攝過《狂》、《大鴻米店》、《酒巷深深》、《紅色記憶》、《 川西 剿匪記》等20餘部影視片,著名導演凌子風、郭寶昌、黃建中,影星許晴、尤勇、邵兵、馬伊俐、魏俊傑( 香港 )等先後留下了靚麗的身影
古鎮距 合江 縣城37公裡, 瀘州 22公裡, 赤水 27公裡。全鎮幅員面積64平方公裡,轄19個行政村、1個社區,人口3萬。集鎮面積1.2平方公裡,常住人口6000人。
堯壩古鎮歷史悠久,是 合江 最早的六大古寨和八大古鎮之一。古鎮在北宋黃佑年間便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驛站,是古江陽到夜郎國的必經之道,有「川黔走廊」之稱。
瀘州 與 赤水 間未通公路之時川南黔北的商賈往來和官方傳書皆經堯壩到 赤水 ,必在堯壩停歇,官方建堯壩驛站,各種商販雲集於此,商品齊全,市場繁榮,成為遠近聞名的「小 香港 」。
看完了網站介紹,對堯壩古鎮也有了大概的認知,這樣再走進古鎮,內心會更加的平靜,眼前的花草樹木,青磚黑瓦都有了它歷史的定位和意義,這才是打開古鎮旅遊的法門。
03經典景點熟記於心,擇善而行
古鎮景點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有的人喜歡建築,那一磚一瓦都是景點,有的人喜歡美食,那街邊小店就是景點,有的人喜歡大自然,那花草樹木就是景點。
我們不能仔細了解和參觀一個景區的所有景點,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所有的景點中選擇我們喜歡的,分清主次和輕重,看我們喜歡的。
就我個人而言, 我喜歡的是周公館、大鴻米店、東嶽廟、曉雲軒幾個地方。我喜歡建築,尤其是老建築,看到周公館的房間布置和建築風格的時候,真是走都走不動,恨不得把每個細節都看得一清二楚。
到了大鴻米店的時候,現場那種四人圍坐喝茶打牌聊天的場景,簡直讓我羨慕得不得了,可惜我沒有那個時間,也沒有那幾個好友,不然我真的是要深入體驗一下那種閒時聊天看風景的感覺的。
遊覽周公館的時候,我的想法就是,有生之年,我能有一個這樣的房子,就滿足了,我一點兒都不想要別墅和豪宅,也不想在繁華都市裡住大平層。這種小院子裡,開個私塾,養花,養娃,養貓,養狗,看書,寫字就是生命應該有的樣子。
04我的「視界觀」在圖片裡
古鎮門口的一個普通尋常人家,我喜歡這個大的客廳,我家大門常打開,在城市裡已經很少見到。
門前沒有雕欄玉砌,就是一些花花草草,四季開滿鮮花,每天都見綠色,生活在這樣的小院子裡,看門前匆匆過客,聽他們噠噠的馬蹄。
堯壩古鎮街上的門店都是這種裝飾,並沒有現代化的大玻璃窗,也沒有五彩斑斕的霓虹燈,雖然有商業的開發和樣子,但是們頭這個門帘就是本地最特色的存在,這種門帘沒有辦法商業化,只能是當地幾十年上百年的傳承,他們放下來就是整條街的保護傘,遮陽避雨,收起來就是門店的裝飾,像人的眉毛一樣,裝飾著自己的嫵媚和魅力。
曉雲軒門口四連拍,
曉雲軒門口四連拍,這個地方是我最喜歡的一個高度,看到這裡的時候偶,我在想,如果我可以做這裡工作或者生活,那該多好,可惜這裡已經與外界有了太多的聯繫,大門緊鎖,沒有見到主理人,如果可以,我願意把自己的時光在這裡融會貫通,把自己對古鎮的理解和生活小心的放在這裡。
下次一定要在這裡住一晚,看堯壩古鎮24小時的樣子。
喜歡慈雲寺門前的這個兩個字「德」「善」,無論是人還是生活,能夠把這兩個字貫穿,就是優秀的。
狀元門第就是這樣的,從門口到內院,都是生活應有的樣子。
武魁樓上看出去的風景,就是君臨天下的樣子,眼前的一切,都在自己的眼底,似乎,那就是自己努力可以保護的世界,就是自己德善下可以維護的正義,就是雙眼可以看見的天地。
堯壩古鎮說白了就是一條街,一條你走一遍過去還想走一遍回來的街。分布在街區兩旁的小店就是古街的靈魂,是時光的傳承,是繁華的曾經。每走進一個小店,都是一種記憶,每走過一條石板,都是一種成長。
在眾多的門店中,我更喜歡先市醬油的店鋪,門口就充滿了味道。不只是裝飾和醬油的味道,還有文化和歷史技藝的傳承的味道。柴米油鹽醬醋茶,醬油在人的生活中,佔據著什麼重要的位置,我們可能已經沒有先輩人清楚,但是回到歷史的時光裡,那可是顯而易見的呀。
調和五味,口福萬家。這不是一個自私自利的產品,它出發的時候就已經勝利了。
龍眼井也是堯壩古鎮的一個景點,現在與醬油店鋪合二為一,真是恰到其份。
原本就不長的遊覽時間,我在先市醬油店鋪了解參觀了足足10分鐘,老闆是個性情中人,願意給我以及我的粉絲一些優惠和折扣,如果你想品嘗一下手工晾曬醬油的味道,體會來自先輩的傳統手工藝產品,@我,品味舌尖上的味道。
05結尾才更有趣
曾經的堯壩古鎮上,張割豬匠門聯:雙手扒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
潘麻子理髮門聯:磨礪以須,問天下頭顱幾許;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
賈半仙門前有一聯:仿 東海 子牙神數,效 南陽 孔明玄機。
任酒館滿堂紅門聯: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
李獨眼茶館半邊聯徵巧對:吃煙打扇眼前風雲聚會。
王跛子上廁所急對無差:屙尿放屁胯下雷雨交加。
當時鋪麵館號多有用綽號開設的,李獨眼茶號「照乾坤」,潘麻子鋪號「滿天星」,張駝子客棧「朝天子」,杜跛子酒家「跳 龍門 」,仔細思量,確有獨到之處。古人之智慧,不亞於今朝。
有篇古風單道堯壩風土人情:
小 香港 ,堯壩場,坐北向南有名堂;
燈杆山,鼓樓山,二十四個半邊山;
冬天暖,夏天涼,赤身上街買衣裳;
上市場,買簸箕,鳳篩米篩有筲箕;
有椒篼,有麻篼,鍋盆碗盞煙吹吹;
有甑子,有鍋蓋,腳盆桶桶有蓮蓋;
有犁頭,有耙子,坦折半桶有架子;
有包子,有圍屯,砂鍋豬肉加土豆;
紅苕飯,蘿蔔飯,吃了乾飯有稀飯;
學割草,去放牛,背篼鐮刀是行頭;
有木匠,有石匠,牛碾米是團團轉;
草房多,瓦房少,冬天餵牛幹穀草;
有草鞋,無皮鞋,寒冬臘月板板鞋;
披蓑衣,戴鬥笠,臉朝黃土是農民;
烏紗帽,博士帽,當官想把 龍門 跳;
騎高馬,多炫耀,縣大老爺坐四轎;
跑官差,狗腿子,龜兒腰包弄銀子;
上討好,下橫行,古今都有這種人;
老街坊,孫二娘,她家專賣炒米糖;
梁火罐,不打針,風溼麻木腳轉筋;
李打藥,救命恩,少林功夫實在深;
周道長,遊江湖,走南闖北數英雄;
說不清,道不完,風風雨雨堯壩場;
有多少,辛酸事,人生好似一場戲;
生前利,身後名,功名富貴是浮雲;
要忠孝,善為人,何須千古留罵名。
今朝有酒今朝醉,
達濟天下窮善身;
古人不見今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勸君歸山隱,
溪邊垂釣,
早早看破是紅塵!
獨立橋邊,人影不隨流水去。
孤眠枕上,夢魂回到故鄉來。
2020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