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漫長的歷史中,最出名最繁盛的當屬唐朝。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唐玄宗創造了「開元盛世」,他們都讓唐朝走向了世界最前端。
唐朝最與眾不同的就是武則天的統治時期了,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一位稱帝的女皇,她殺伐決斷不輸男人。
為當時的女性帶來了極強的自尊心和極高的地位。這樣一位雷厲風行的女帝,想來她的子女也不會是平庸之輩。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最小的女兒,從小備受寵愛長大,也見慣了母親的權勢滔天。
太平公主長大後對城陽公主的二兒子薛紹一見傾心,但薛紹當時已有婚配,娶的雖然是一小門小戶女子,但夫妻二人恩愛非常。
武則天見狀便秘密將薛紹之妻賜死,好讓太平公主名正言順地與薛紹成婚。年僅16歲的公主對此一無所知,終於如願以償嫁給了薛紹。這樣一位視人命如草芥的母親,教育出來的女兒卻沒能繼承她的帝位,實在稀奇。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位從小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身體裡又流淌著武則天這樣母親血液的太平公主,最終只是做了一輩子公主,沒能像他母親一樣一統江山呢?
實則這其中不僅有外部的原因,還有一些天平公主自身內部的原因,她並沒有那麼幸運,能像她母親一樣佔據天時地利人和,最後獨攬大權,登上皇位,成為幾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女皇帝」。
一、太平公主感情不順
1、公主早年喪夫
太平公主嫁與薛紹之後,還沒安穩地過幾天好日子,薛紹的哥哥便起義謀反,薛紹受到莫須有的牽連。最終薛紹的哥哥被賜死,薛紹杖責一百關入大牢,活活餓死了。
關於薛紹下獄後太平公主有沒有為他求情,史書並無記載。或許母女倆吃頓飯聊聊天就把這場恩怨化解了。
或許太平公主知道自己身為公主沒有資格對母親的做法指手畫腳,母親如此強勢,求也無用,便隨她去了。
2、公主私生活豐富
後來,武則天將太平公主許給了武攸暨,那時候的公主已經不再是當年天真懵懂的小姑娘了,她經歷感情創傷之後已經成為了一個像她母親一樣欲望強烈的人。
公主見慣了母親手握權勢的好處,她在與武攸暨成婚後毫不顧忌外人說辭,包養了許多男寵,成日尋歡作樂。
這時的太平公主已經漸漸有了她母親的影子,但是卻沒有她目前在軍國政治上的才能,其他一些「缺點」卻學得很像。
當然,這些事太平公主個人的性格中的劣根性,但是也從側面表現她並不能成為一位像她母親一樣的人物。但是這些並不是全部原因,還有一些更深層次的原因。
二、太平公主身份不如武則天
1、兒媳比女兒親近
有人奇怪了,太平公主可是天潢貴胄,正經的主子,還比不上一個暴發戶官員的女兒武則天嗎?
的確,太平公主的出身看起來貴不可言,父親是皇帝,母親也是皇帝,多麼氣派啊。可是那是古代,古代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意思就是女孩子家長大之後都要嫁人的,結了婚就不是娘家人了。武則天是皇家的兒媳,是名正言順的自己人,是皇家的主人之一。而太平公主成了家再回到皇宮就是客人了,所以武則天的身份明顯優於公主。
2、武則天即位是眾望所歸
武則天最早掌權時主要是輔佐唐高宗,沒有大包大攬。唐高宗過世後也是因為兒子不爭氣,所以暫時代理朝政。
哪怕最後武則天一腳將兒子踹下皇位,人們也會覺得是兒子無用,才要勞煩母親,所以人們不會因此苛責武則天,影響她的名聲。
太平公主不同,她只是大唐的公主,出嫁後脫離皇家,便永無繼位的可能了。女兒在那個時候一文不名,武則天或許也沒有想過要把皇位傳給太平公主吧。
三、太平公主面對強敵
1、「母親」身份壓制兒子
武則天稱帝需要面對的只有她的兩個兒子,武則天是他們的母親,即使兒子心中再有不滿,也不得不顧及她「母親」的身份,遵從孝道。
要知道在古代不孝可是大罪,不孝的人是不可能繼承皇位的,而且兩個兒子在政治方面的確沒有天賦,遠不如一個弱女子,所以武則天稱帝雖然驚世駭俗,卻也是必然之舉。
2、李隆基未將公主放在眼裡
太平公主的不同之處在於她面對的是侄子李隆基,雖然公主是長輩,可畢竟隔著血緣,沒有母親對兒子那樣有震懾力。
況且皇權多麼誘人,李隆基怎會對姑媽心慈手軟呢?況且李隆基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天賦比公主高得多,所以李隆基繼承皇位也並不意外了。
結語:
李隆基即位後不久,便以謀反叛亂的罪名將太平公主控制住,賜死於家中。太平公主自小見識到武則天強勢的一面,她也深知手握大權的好處。
可她沒有武則天那麼大的野心,也沒有名正言順的身份,更是面對著極具政治天賦的李隆基。
她自然無法像武則天一樣成為女皇。可憐太平公主最終也沒有逃過悲慘的命運,成為了權力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