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舒萬忠,是一名返鄉創業的農民工。2014年,我從外地回到了家鄉--匯川區芝麻鎮觀音寺村青槓堡組。作為柑橘種植戶,我見證了我們村柑橘產業的發展。
觀音寺歷來盛產柑橘。在脫貧攻堅開展下,觀音寺柑橘成了扶貧產業,種植面積約1200畝,由鎮村統一製作觀音寺柑橘包裝盒,採用各種媒體和平臺廣泛宣傳,向企業推銷。我家兩畝多的柑橘,總產量每年大約在1.5萬斤,按照最低價格2元每斤,一年柑橘能收入3萬元。 看到家鄉條件越來越好,2014年,我在鎮政府的支持下,修建了鹽韻水榭山莊,致力於打造一個農旅休閒避暑的好去處。為支持我創業,在營業執照、菸草專賣零售許等各類證件辦證過程中,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減免很多辦證手續,有些證照直接幫我辦好帶到山莊來,使我深受感動。
這個季節,山莊營業不是很好,但夏天來消夏避暑的人很多,一年營業額可達40多萬,還招聘了10餘名穩定務工人員。在一系列好政策的引領下,在當地,我過上了算是比較滋潤的生活。 期間,我和著名詩人李發模老師有幸在山盆李子節結緣,就邀請李發模老師來吃李子,當時因為山盆街上的住宿已經爆滿,就只好安排到我山莊來,沒想到李發模老師在我的山莊後,看到我牆上的畫和裝修布置非常高興,我當時根本就不知道他是一代大詩人,一經介紹後我無比榮幸。 2016年8月,李發模老師率隊到芝麻採風,在道路垮塌車輛去不了我山莊的時候,他執意住進了我的山莊,說是這個山莊很舒適,使我很感動。
為了感謝一路上幫助我的領導幹部、各位友人及家鄉父老鄉親, 11月21日,我邀請李發模老師等人來到我的山莊,宰殺了一隻土羊,擺上了成功的歡宴、脫貧的盛宴......更是感恩之宴。
李發模老師走在硬化的通組公路上,看到村民的房子、柑子,情不自禁地說:「現在的農村已是詩意的農村、富裕的農村了,你看住房,看路,再看產業就知道,一片繁榮的景象。」
是的,我的家鄉如今越來越美麗了!家鄉父老也不斷過上了新的生活。 對於家鄉的變化,我想李發模老師的詩歌更能深刻地體現。(附李發模老師詩歌兩首) 到芝麻鎮舒家作客(外二首) 一把芝麻撒地,長出群山 名芝麻鎮 山穿雲的鞋子,揀日月星辰播種天空 節節升高24節令 地老天荒開始,考驗超凡膽識 得分九九,是這方百姓 山載士氣高昂,脫貧斷壁殘垣 紅金橘圈閱新樓,好愛人 上有天空穩定局面,下有河水補給湖波 和山水抱團,那戶主人姓舒名萬忠 在斜上"疏困」 舒服啊!地名青槓堡 萬滴汗水潤芝麻,芝是支撐的"支」 麻是擰緊人脈與物系,返鄉創業 赫赫命題的考試,答案是村民齊心 面容的色彩飄揚天晴 傳承山裡巖石的硬氣,路也躬背向上攀登 崖是脫貧的莊稼人把式 把城市搬遷到鄉間 多種經營仁義禮智信 富在深山多了遠親
山裡人家都像芝麻,節節升高勤儉 崇山中尋出路,峻岭裡撒鳥鳴 登高望遠,紅橘綠竹放縱雞啼 山路彎彎引導車輪,通往 邊地安寧 一籃紅金菊 提一籃天空、山水……紅金橘 包括朝晴、暮雨……初冬的暖意 如實告訴你吧!我是又吃又包 滿籃子甜蜜的酸,還有 自然的壯觀奇麗 回城的車笛響了,盤山路上 農家燈亮得自豪,讓人刮目相看 群山的集體肅立 這個時代立足的繁榮興旺,充盈黨政心血 民有脫貧的豹子膽,路有破霧的驚世駭俗 脫貧從不溫情 一方水土要讓人敬重,唯有抵達民生 民意活潑,江山才穩定 尤其是山區,幹部的職責是山的高貴 民生的氣象,願景才西施 展望美人兮!未來臉色紅潤 山之氣魄,才磅礴雄文 把山海裝入胸中,將原野收掌而握 回城轉告友人,這一籃子紅金橘 是好風相從,氣脈渾然 政脈與山脈相通 因為」掛果,"果然"也是神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春燕 整理
編輯 蔣洪飛
編審 陳富強 鄭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