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楓概述栽培關鍵技術
丁 婷
紅楓是我國南方比較常見的觀賞性樹木,它具有綠化作用,能為園林建設增添色彩,因此在園林建設中普遍使用。同時,紅楓種植對環境和管理也沒有很高的要求,基於這些特點,它對園林建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為了確保紅楓能夠健康生長,達到園林規劃的預期,還需要把握好紅楓栽培的技術要點和園林建設要求,從而充分發揮其植株特點和價值。
1 紅楓概述
紅楓是雞爪楓變異樹種,品種較多,主要有美國紅楓、中國紅楓和日本紅楓等。樹葉為紫紅色,且枝條細長、光滑,紅楓屬於亞熱帶樹種,喜溼潤環境條件和溫暖、涼爽氣候,耐陰、耐寒能力強,雖然喜光,但受到強烈日光曝曬會導致樹葉枯卷。對土壤要求不高,比較適合種植在肥沃有腐殖質類酸性或中性土壤中。因紅楓葉形十分優美,且顏色靚麗,具有優美的外觀和分明的層次,因此,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在園林建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
2 紅楓種植方法
2.1 播種育苗
在 10 月進行採收種子、晾曬,然後秋播。若在翌年進行春播,要將種子和溼沙拌勻進行層積埋藏,在春季2~3 月將種子取出,後開溝、條播,株行距 30cm×30cm,覆 1cm 厚的土層,再在上面覆膜。播種量 4~5kg/667m 2 ,3 月下旬發芽,通過定苗將留苗數控制在150~200株/m 2 ,在苗高 2cm 時進行第 1 次間苗,留苗200株/m 2 ,在苗高 4~5cm 時第 2 次間苗,留苗 150 株/m 2 。出土後 3~4d 長出真葉,1 周內出齊,3 周后實施間苗。7~8 月幼苗需進行短期遮蔭,避免受到日灼,還要澆水防旱。 8~9 月進行施肥,促進其生長,1 年生苗苗高可達 70cm,2 年生苗苗高 120~150cm。培育 2 年的移植苗要在翌春進行移植,培育超過 2 年的大苗,不僅要加強水肥和鬆土除草管理,還要培育幹形,修剪側枝 。
2.2 嫁接育苗
以槭樹科槭屬複葉槭和元寶楓等為砧木,通過腹接、劈接、切接和芽接法實施嫁接處理。 春季嫁接要選用紅楓母株的樹冠上健壯和芽眼飽滿的 1~2 年的生枝條作接穗。要求砧木嫁接處離地面有 15~25cm 的高度,第 1 次嫁接要略微高一點,以備後期實施補接,且接穗和砧木形成層要吻合,接穗底部與切口底部則不能留有空隙。用塑料帶自接口位置從下到上綑紮緊實,讓穗砧貼合緊密,同時外面套薄塑膠袋,避免因失水而乾枯。
2.3 扦插育苗
扦插時間一般為 6~7 月,此時扦插苗易於成活。扦插枝條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將所選枝條剪切成15~20cm 的長度。扦插時,把事先所切枝條蘸取一定量的萘乙酸水溶液,然後扦插於苗床上,完成全部扦插後再進行噴水保溼處理,並對其實施遮蔭,約 1 個月可生根 。
3 紅楓栽培技術要點
3.1 圃地選擇
紅楓圃地要儘可能選擇在交通便利和水源充足的地方,且地塊內要有較厚的土層和肥沃的土壤,以微酸性、中性疏鬆土壤為宜。要求圃地平坦,排水性能良好,地下水位低於 150cm。若圃地位於山地,應位於下坡區域,地勢平緩,如果坡度超過 10°,通過修築梯形壩保持水土,切忌不能在坡度超過 25°的山坡地選作苗圃地塊。
3.2 定植
定植前先對苗木實施修剪,去掉中根、部分的過長細根和頂端的旺發枝等,將根系置於多菌靈 600 倍液中浸泡 30~60min 做殺菌處理。定植時不宜太深,覆土超過根盤達到 5~8cm 就可。要求根展、苗正,且分層進行踏實,淺栽要適度,栽植後灌水要透徹。在 1 年苗的移栽中,一般要求裸根,使根盤具有良好完整性,若是帶泥球的,泥球要足夠大,避免對根系造成損傷。紅楓定植的時間選擇在秋冬季節的落葉後到翌年的早春萌芽間,在土壤的冰凍期間是不適合進行移栽的 。
3.3 灌溉
紅楓比較喜歡溼潤性土壤,尤其在生長季節對水的需求量較大,因此,要經常進行灌溉。最好選擇噴灌、漫灌方式,灌溉時間不宜太長,且每次漫灌時間控制在0.5~1h。在 4~10 月,保持土壤具有連續性的潮溼條件,11 月開始減少水分,在葉子變色後,要求土壤保持乾燥狀態。
3.4 施肥
施肥遵循少量多次和勤施薄施的原則,施肥要看天、看土和看苗,一般選擇在早春的 3 月中旬與秋初的8~9 月實施。紅楓生長的適宜 pH 值 6.0~7.0,對磷和鉀肥的需求量較大,施肥要早施,耕前也要施肥。施肥時,於 樹 盤 中 離 主 幹 約 20cm 位 置 開 溝 , 溝 深10~20cm,667m 2 施入 25~50kg 磷酸二氫鉀,同時結合清園,3 月中旬追施 50~100kg 複合肥。
3.5 培土和除草
對嚴重沙性、防旱能力差的土壤等,要培上一定較重黏性的細泥土以及腐熟的土雜肥;若是黏性土壤,多施一些有機肥,可加入一些沙性土調節黏度,且開溝排水;若是較重黏性和易積水的圃地,開挖深 50cm 的排水溝,要求地下水位低於根部高度。紅楓幼苗期容易被雜草覆蓋,導致其生長較為緩慢,採取人工方式除草,對於定植 2 年的苗木,可噴灑草甘磷等藥物進行除草 。
3.6 病蟲害的防治
在紅楓種植中,危害其生長的害蟲主要包括地下害蟲、枝葉害蟲、蛀乾性害蟲等。其中,地下害蟲有蠐螬和螻蛄等,會啃食紅楓幼苗根莖,容易導致苗木枯死,對這類害蟲可噴灑 50%辛硫磷乳油進行防治;枝葉害蟲有刺蛾、金龜子和蚜蟲等,會蠶食紅楓葉片,導致苗木出現生長不良的情況,對此類害蟲可以噴灑阿維菌素或氧樂果 800~1000 倍液防治;蛀乾性害蟲有天牛和蛀心蟲等,會為害紅楓枝幹,導致紅楓大苗出現枯枝,有的甚至出現整株死亡的現象,對此類害蟲就可以噴灑殺滅菊酯 2000~3000 倍液,還可以在蟲道口對枝幹進行甲胺磷或敵敵畏原液注射,後外用泥口實施封幹處理。
3.7 修剪
在紅楓種植中,要做好對紅楓的修剪養護管理,使整體的造型具有美觀性。在修剪中,主要對長枝、枯枝、交叉枝等實施修剪處理,並按照適當造型對樹形實施美化。若樹木發育較為均衡,要按照整體造型對其進行疏枝,對樹幹比較直立和交叉過密等枝條也要實施修剪。修剪中避免破壞正常冠型,及時修剪內部生長較為衰弱和病蟲害枝條。若樹木苗冠生長存在不均衡的情況,需要對生長較為旺盛一側實施修剪,削弱過強長勢;對較弱生長的一側和枯死枝條實施修剪,促進其更好地生長和發育,為整體造型奠定基礎。不管紅楓整體發育如何,在生長中都要控制大側枝條生長,及時調整側枝生長方向,在樹木枝條生長較為旺盛的季節,通過綑紮等方式改變側枝伸展方向。另外,對不同環境內的紅楓樹苗,要按照不同的生長狀況對其樹形實施修整,如行道樹可以採用三角支撐方法對紅楓樹實施支撐,通過對紅楓樹實施及時美化以及養護,促進紅楓樹苗良好生長。
4 紅楓在園林中的實踐
4.1 孤植
孤植並不是只種 1 株紅楓樹,根據構圖的需要,會通過 2~3 株的同一品種紅楓緊密種在一處,讓人們感覺如同一株叢生大樹,營造蔥蘢、繁茂和雄偉之感。因為孤植樹主要的功能是遮蔭,且當作觀賞主景,而紅楓的色彩鮮明且外觀優美,也是園林孤植樹種主要類型。
4.2 片植
在園林景觀打造中可以對紅楓進行片植,實現林區造景,呈現出色彩豔麗和紅色縈繞的山林;也可以通過不同紅楓品種進行混植,建設多樣色彩的紅楓林;還可以將紅楓用作自然植物的組團,進行色彩的點綴,如與綠色植物組團使用,就能夠豐富色彩和活化環境。
4.3 列植和對植
對園林行道樹的種植,一般採用列植方式,將紅楓通過固定行列進行栽植。而對植一般分為規則式和自然式,其中在規則式的對植中,主要是按照主體景物中軸線對紅楓實施對稱性布置,此種布置方式一般在園林道路的兩旁、入口等位置使用。而自然式的種植則是不對稱種植,但其左右仍是均衡的,一般於自然式的園林進口兩側、橋頭和蹬道石級的兩旁等採用這種方式,此對植形式是將 2 株樹布置在構圖的中軸兩側,樹種是一樣的,而大小與姿態可以不同,且動勢超過中軸線進行集中。
5 結語
綜上所述,紅楓具有顯著的特點和觀賞價值,它在我國園林建設中廣泛使用,但為了確保紅楓實現科學栽培和良好生長,就需要掌握好紅楓栽培技術要點,並按照實際情況和需求進行養護,才能夠使其在園林建設中發揮應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