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陝西省政府網站報導,2017年4月6日至7日,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在西安市召開了清真寺建築風格研討會。會議以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圍繞我國清真寺的建築風格,清真寺在新建、改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分析原因,交流舉措,提高了認識,達成了共識。
會議認為,伊斯蘭教傳入我國後,清真寺建築形式與我國傳統建築範式相結合,發展出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清真寺建築風格,為我國建築形式的民族化、多樣化提供了成功範例,內化了中國穆斯林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認同。同時,在最近10年,我國從東南沿海到西北省份,出現了清真寺建築「阿拉伯化」傾向和相互攀比、規模過大、裝飾豪華、超審批規格修建等新情況新問題。
陝西省人民政府網站截圖
會議強調,一是清真寺建築應該同我國國情相融合,體現中國風格,融入中華文化,不能把國外的建築風格奉為圭臬;二是秉持節儉實用理念。清真寺建築要以基本滿足當地穆斯林群眾的宗教活動需求為原則,以建築安全為基礎,弘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反對規模過大、裝飾奢華、攀比浪費。三是加強對中國風格清真寺的設計指導,要體現宗教性、地域性和時代性的結合;四是強化教育引領,伊斯蘭教要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就必須堅持中國化方向,引導伊斯蘭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眾在清真寺建設中自覺融入中國元素和現代元素,把清真寺建成凝聚各民族穆斯林愛國心、中華情的家園。會議還就古老清真寺保護等議題進行了研討。會議期間,與會代表考察了西安化覺巷、大學習巷和大皮院清真寺等中國傳統庭院式清真寺建築。
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張彥通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會長楊發明在研討會上致辭。國家宗教局三司司長馬勁、副司長丁克家、陝西省宗教局張寧崗局長、巴春山副局長,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穆可發、王樹理、金宏偉、米壽江、王文杰,秘書長馬中平,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宗教工作部門有關負責人、伊協負責人和專家學者等共50餘人參加會議。
同題報導:中國伊協召開清真寺建築風格研討會
《中國民族報》4月18日
日前,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在西安召開清真寺建築風格研討會。會議以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圍繞當前一些地方清真寺建設中出現的照搬外國模式等傾向問題進行研討,分析原因、交流舉措、提高認識、達成共識。
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張彥通出席會議並講話。他指出,解決清真寺建築風格問題,重在思想引導和規範管理。要堅持伊斯蘭教中國化的根本方向,在中國元素上創新組合,促進伊斯蘭教的健康發展;要講求節儉實用,避免貪大求洋和建成地標性建築;不將清真寺建設與旅遊產業掛鈎,不將清真寺建成旅遊景點;要加強清真寺建設管理,各級宗教事務部門要履行職責,加強宣傳教育,加強引導規範,在審批時嚴格把關,在建設中加強監督指導。
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會長楊發明在致辭中說,伊斯蘭教界要充分發揮引領作用,教育穆斯林群眾真正明白清真寺建築風格體現中國化方向的重大意義。只有適應中國社會,與中國文化相融,伊斯蘭教才能在中國這方水土紮根生長。
會議認為,伊斯蘭教傳入我國後,清真寺建築形式與我國傳統建築範式相結合,發展出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清真寺建築風格,為我國建築形式的民族化、多樣化提供了成功範例,內化了中國穆斯林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認同。
會議指出,近10年來,我國從東南沿海到西北地區,出現了清真寺建築「阿拉伯化」的傾向和相互攀比、規模過大、裝飾豪華、超審批規格修建等新情況、新問題。與會代表認為,出現這些問題,有受國外清真寺的影響,照搬外國清真寺建築模式,以及各地盲目跟風的原因。
會議強調,清真寺建築應該同我國國情相融合,體現中國風格,融入中華文化,不能把國外的建築風格奉為圭臬;秉持節儉實用的理念,清真寺建築要以基本滿足當地穆斯林群眾的宗教活動需求為原則,以建築安全為基礎,弘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反對規模過大、裝飾奢華、攀比浪費;加強對中國風格清真寺的設計指導,要體現宗教性、地域性和時代性的結合;強化教育引領,必須堅持中國化方向,引導伊斯蘭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眾在清真寺建設中,自覺融入中國元素和現代元素,把清真寺建成凝聚各民族穆斯林愛國心、中華情的家園。
會議還就古老清真寺保護等議題進行了研討。會議期間,與會代表考察了西安化覺巷、大學習巷和大皮院清真寺等中國傳統庭院式清真寺建築。
國家宗教事務局三司司長馬勁、副司長丁克家,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穆可發、王樹理、金宏偉、米壽江、王文杰,秘書長馬中平,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宗教工作部門有關負責人、伊協負責人和專家學者等50餘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