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有一篇關於桂林的老照片文章,幫助網友見識了百年前的桂林城,也讓我彌補了旅遊時的遺憾,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沒有很好的了解一座城市,旅遊的行路,樂趣大打折扣啊!
既然如此,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下百年前的桂林周邊,看看時候人們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這是一張以前的廣西桂林地圖,看看和現在的桂林市能對應上嗎?看這個市區房屋密布,也是一座很大的城市啊!好在桂林之美,美在山水,還是到大自然中欣賞吧!
這是一張一百年前的照片,猶如一幅美麗的圖畫,我上次去桂林,由於導航給力,硬是把我帶到了一個差不多一樣的村子裡,看到這張照片,幾乎無視了歲月的痕跡,讓人知道什麼叫歲月靜好。
這是什麼樣的風格呢?看看右邊的建築,再看看左邊的建築,這超過了我的認知,在此向大咖們求教。
青石板的反光,訴說著繁華和榮耀,由於年代久遠,那街道中間塌陷的痕跡,是時間最好的證明,著這樣的雨巷裡,零落的人兒讓黑白的照片有了雨滴的聲音。
到了廣西桂林,自然就有不少的少數民族同胞,這樣的裝束,仿佛是有什麼重要的節日活動,後面的背景上面寫著「泗水鄉」幾個字,桂林周邊有這個地方嗎?
這裡我看到了一件非常熟悉的農具——步碓,步碓是人力碓的一種,使用槓桿原理,利用自然下墜的力量,把農作物製作成各種粉,這種工具,伴隨著電動機械的普及,現在很少能看到了。
各位不要擔心,這不是壞人,這是因為山區道路,小孩走路不穩,又比較調皮,家長為了孩子的安全,用簍子把小孩封印住,挑在扁擔上走街串巷,在別的地方,也有用簍子背著孩子的。
買菜賣菜,這是很少見到的一張生活照片,吸引我的是買菜人光腳和賣菜人販賣的草鞋,難道那時候草鞋也是一種奢侈品嗎?
這種樣子的船,我在其他地方也看到過,好像是這邊才有的樣子,船屋兩邊的船幫寬大,是為了撐槁方便,高聳的桅杆除了升帆之外,還是拉縴的一個支點。
船家開始吃飯了,三菜一湯,還有白米飯,應該算不錯的日子的,看不清有什麼菜,但是在一百年前,能吃飽就不錯了。
這是灕江邊的水車,一種利用水圳引水帶動水車轉動進行做功的工具,現在很多旅遊景點都會做一些假的水車來忽悠遊客,不明所以的年輕人以為這就是個擺設。
這個地方不應該是村鎮,更像是那時候的私人莊園,一般老百姓生活在這裡會非常的不方便,只有那些追求「詩和遠方」的達官貴人、文人騷客才會來這裡度假吧!
廊橋,下部是青石建造,上部使用竹木建構,給路人提供休息的地方,一般而言,以前的橋大都是有專門的橋社,有專屬的田地或者是產業,所得利潤用來維護橋梁的安全。有資料說這是桂林花橋,位於桂林七星公園小東江與靈劍溪匯流處,宋代已有此橋,石砌五孔,橋式和橋亭大致與現在的水橋部分相同
又是一座廊橋,這個比上面的講究一些,看山形應該是兩個較遠地方的橋,不知道現在這橋還在不在。
這是疊彩山,山後那個洞叫仙鶴洞(圖中左上邊),山下就是兩江四湖,照片右下角是木龍洞(沒有看清,應該這這個位置)。
這裡是什麼地方?頗有一些江南水鄉的味道,是不是就是「兩江四湖"之一呢?這些建築如果沒有被破壞,我想這應該是非常不錯的旅遊景點吧!
老照片,有時候給我們一種錯覺,時間沒有流逝,那些事情和那些故事仿佛就在昨日俺,只是故事裡沒有我而已,你們看了這些老照片有什麼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