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刀具聯盟」的戰術直刀

2021-02-15 名刀雜誌電子版

之前寫過一篇日常小折刀,想看的筒子點這裡:小身材大滋味。有朋友就提出疑問了,說國內根本沒見過這個品牌,更不要說具體刀具了,不會是某某生產的吧。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MKM的那些故事,頗具傳奇色彩。

之前說過,MKM是Maniago Knife Makers的意思,那麼到底是怎麼來的,咱們就要從Maniago這個城市說起。Maniago是一座位於義大利威尼斯東北部的小城,背靠阿爾卑斯山脈。十四世紀,刀具製造業逐漸在Maniago興起,最開始是個人工匠單獨製造,產品則是從最簡單的餐具和廚刀做起,然後逐漸發展到手工作坊製造冷兵器。工業革命以後,Maniago出現了義大利最早的制刀工廠,並且越來越多,近而成為在義大利家喻戶曉的「鍛造之城」。

在20世紀中後期,Maniago已經發展出了N多著名義大利刀具公司,比如Fox、Lion Steel、Viper等等。人是一吃飽了就開始想別的,就是那啥思那啥,其實公司也一樣。在發展良好的情況下,這些刀具公司就開始琢磨怎麼折騰折騰,通過提升Maniago整體的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創旅遊實力,最終發展成為索林根那樣的鍛造帝國。

於是,MKM誕生,主要股東有Fox、Lion Steel、Viper、Antonini、Mercury。前面三個自不必講,Antonini是口袋刀製造商,而Mercury主要從事折刀的設計生產業務。

因為加盟團隊的空前規模,MKM自成立之日起,就有了完整的全領域刀具設計、加工和銷售經驗,所以一股MKM潮流很快就席捲了歐羅巴大陸,MKM以可靠的產品質量打響了義大利製造這個標籤,所以其的宣傳語是「義大利最好的刀具」並不為過,而MKM的標誌就取自於Maniago北部那讓他們引以為傲的阿爾卑斯山脈。

說完了公司怎麼也得捎上一把刀做個結尾,咱們今天介紹的是由MKN和特佐拉合作的一款戰術直刀——Jouf。

Jouf具有明顯的特佐拉風格,將其「戰術刀之父」的風採推向了極致。Jouf的刀身為N690,硬度在58—60之間,在刀背三分之一處開有假刃,刀身兩側分別是MKM和特佐拉的標誌。Jouf擁有兩種刀身型號,一種是黑色塗層,一種是石洗面,黑色塗層要相對貴上一些。

刀柄為一體結構,外側包裹了G10手柄,螺絲上裝飾有燒藍鈦圈。Jouf的手柄非常有意思,在上下兩面分別將刀莖露出,且對表面進行了防滑紋雕刻。其用意主要有二,上下露出的刀莖防滑紋位置一前一後,可以起到類似於日本刀目貫的作用,不用看見就能確定持刀位置;二就是可以在垂直方向卡住刀柄,避免鬆脫。從實際情況來看,客戶們都對Jouf的刀柄設計讚不絕口。

Jouf的結構簡單堅固,再加上特佐拉的高水平設計和MKM的優秀工藝,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一柄優秀的戰術直刀,歐洲的一些軍警組織則將配發作為戰術刀具使用。

主要數據:

刃長:140毫米

刃厚:5毫米

全長:260毫米

全重:248克

猜您喜歡(點擊跳轉):

【刀具百科】莫拉的直系祖先——普克刀

這日子口兒,以毒攻毒的「劇毒」開刃撬棍

隔絕大陸上的火靈之神

預算之內,怎麼買刀?

盤不厭的口袋妖精

相關焦點

  • 刀為百兵之膽,EDC刀該選折刀還是直刀?
    新手很難發現相似刀具之間的區別,然而有些區別則是顯而易見的:直刀與折刀。 直刀曾經被刀友認為更加安全堅固,但折刀目前也打破了這一印象。 這些折刀不再容易斷裂損壞。 合法性: 相較於直刀而言,折刀小巧的尺寸在法律上的管控沒那麼嚴格。 但具體要看刀具的鎖定、刀片尺寸,以及當地的刀具法律等。
  • 戈博GERBER 美國原裝進口戶外裝備刀具半齒刃直刀防身便攜野 配刀...
    戈博 GERBER 美國原裝進口戶外裝備刀具半齒刃直刀防身便攜野 配刀套31-000367 2017年10月25日 20:38作者:網絡編輯:網絡
  • 世界著名戰術刀具發展史(圖)
    從近50年來刀具市場的演化歷史來看,60-70年代為獵刀、野外活動用刀的鼎盛時期;巴克(BUCk)、戈博(Gerber)、Randall等刀具工廠如日中天,造就了許多經典好刀。馬國森將其在特種部隊服役時的親身經歷加上對美學、人體工學的理解,製造出這把被喻為」現代刀具趨勢模範」的折刀。最初的SERE刀刃使用的是440C鋼材,橡膠或骨柄的握把,前鎖定裝置。而現在最新的型號已依據如今戰術折刀的熱潮而改版,為鋁合金握柄,154CM的鋼材,襯鎖鎖定,自動彈出刀刃。但不論材質如何變化,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溫文中帶著堅毅,勇敢而不好戰的氣質,握柄設計完全符合人體工學,手感穩固且舒適。
  • 刀具在戶外的重要性~
    1.優良鋼材與熱處理鋼材選擇與熱處理工藝決定了刀具的硬度、保持度,甚至一定程度影響到刀具的鋒利度。在戶外我們沒有充足的條件與時間打磨刀具,良好的戶外刀具可以在多日的使用中始終鋒利。刀體牢固一把合格的戶外刀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刀體是是否牢固。對於直刀而言,戶外刀具應材料過硬、各部件安裝牢靠,全龍骨(簡單地說即刀身原鋼條延伸至刀柄全部)的刀被認為更為可靠,而中空柄相對來說不夠可靠,當然這種比較的前提是做工在近似水平。
  • 戶外野營刀具的選擇和購買
    行都會用到刀具除了一此人常用的小瑞士刀外!現在人越來越多的選擇了以前軍用野戰刀具和專為野營用改良的砍刀形野營用刀!那類刀具不但可砍。劈。削還一般都有鋸齒。指南針。和一此應急用品!可以防身,開路,建制,等瑞士小刀做不到的是現在必備的用具!外國一此專用野營用的價格真是讓人不敢問津還好現在國產的精仿野營用價格低實用!是最佳選擇!!  本人就此推薦幾款實用的野營用刀!
  • 漫畫中的「現代刀具設計「
    每天一篇戰術&槍械知識乾貨7*24小時,不間斷的戰術大圖作者:林小明Vash前言說到現代刀,其實對一般人來說呢,耳熟能詳真能說出名字的還真沒有。我很經常在微博上的同人或是某些國內漫畫雜誌裡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匕首設計。一些設計的天馬行空,而一些為了花哨或是唬人的目的,設計的極其不考慮使用者感受。
  • 乾貨——戶外探險、野外生存刀具的選擇與正確使用方法
    在選擇一把刀之前,首先要了解相關國家、地區的法律法規,在國內,刀具的管制是相當嚴格的。具體請參考上圖。所以我們選擇刀具的時候,一定要規避法律紅線。需要注意的是,就算非管制刀具,也是無法通過各種安檢的,所以,如果是高鐵、飛機出行,就別想著攜帶任何刀具了。
  • 戶外生存,直刀砍刀折刀,都各有什麼用途?
    折刀相對於直刀而言,刃是可以摺疊收入柄中的,刀頭可也以製做成各種類型的刀,如獵刀、博伊刀、漁刀、鬥刀等等,特點是體積小,比小直刀方便攜帶和安全。它主要擔負切削的用途,必須足夠鋒利,簡單可靠,能夠單手打開。在比較惡劣的環境下實在不推薦瑞士軍刀這樣的繡花枕頭,沒有刀鎖,難以保養,無法單手打開,冬天戴手套更是無法使用,大部分功能在野外只具有裝飾作用。所以,刀就是刀,只要能切削,就足夠了。
  • 戶外裝備—戶外刀具的介紹
    一體龍骨直刀關於戶外刀具先給大家解決一個誤區!那就是戶外刀是一個易耗品,不是觀賞品!所以戶外刀以實用至上,不要想著一把刀就能用好久!普通小獵刀關於選擇戶外刀具,首先要說的是不要違背國家法律規定!管制刀具不要選擇,這同事就淘汰掉了市場上大多數的刀具!關於什麼是管制刀具大家在網上都能查到。
  • 刀具中的異類——從虎爪上汲取靈感的爪刀
    爪刀最早起源於峇里島,是印尼、馬來西亞等地很流行的一種個人日常隨身刀具,非常適合用於防身。相信所有人第一眼見過爪刀時都會因為外形而眼前一亮,爪刀的形狀就像是寄託了某種神秘力量的猛虎靈魂的化身,這和它當初流傳於宗教的歷史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
  • 輕量型刀具,助力戶外活動
    戶外刀具的選擇主要分為重度,輕度以及普通型刀具。戶外重度刀具一般的尺寸在30到40cm,避免過長帶來的笨重,又能把刀的鋒利發揮到極致。這樣的直刀主要用於防身建造營地等場合對於刀具的選擇可以選用摺疊型的刀具,使用之後就疊起來,否則撥過魚之後的刀具一股腥味。
  • 「鑑賞」野牛戰術直刀
    小烏丸是無弧度的直刀,從平安中期日本刀的反度來推測,應是平安初期的作品,刀身僅是略有反,但在刀柄處大幅折回。這種姿態在毛抜形太刀等亦可見,是日本刀變遷史上最應注意的一點,這是重要的史料。板目肌流暢簡約,地沸厚重,無疑是華美之物,刃文重燒落,細直刃調、小沸華美附著,還有金筋紋絡。在鑑賞過的和物中,這是現存品物中年代最久遠、做工最考究者。
  • 戶外叢林刀具系列新增成員-Kizer GTI Bush
    全龍骨直刀,刀片做了全平面研磨和黑色塗層處理,刀片厚度為4毫米。G-10手柄用六角螺絲固定,便於打理維護,有兩種顏色:棕色和黑色。Kizer GTI灌木刀手柄長度為10.2釐米,照顧到了手比較大的戶外愛好者——足夠大的手柄讓「大手群體」也能舒服的掌控它。刀柄尾部有一個比較大的繫繩孔。
  • 裡克-卡萊爾——不止是戰術大師
    裡克-卡萊爾——不止是戰術大師 2020-05-13 15:45  這個平撞球盲多
  • 英雄聯盟戰略戰術體系原來是這麼來的~
    然後作為LOL的發源地,北美開始使用一些打野無傷、刷野速度快的英雄對野區進行了資源開發,逐漸形成了中路法師和上路AD吃一條線,下路走半肉坦克、輔助發育,打野遊走GANK的體系,這就是Roam流,當時的TSM就憑藉這個戰術稱霸北美!這套體系是英雄聯盟最早的戰略雛形,是LOL比賽勾心鬥角的始祖。  二.
  • 日本最大定製刀匠原幸治的刀具靈魂
    新浪官方微博 : @輕兵器愛好者每天一篇戰術&槍械知識乾貨7*24小時,不間斷的戰術大圖Koji他熟練的技巧,對藝術觸覺的敏銳創造出了藝術刀具傑作,讓我們感受到了日本刀的靈魂。自小在刀具家庭中成長的他,自然而然地參與了他父親的刀具製作,通過幫助他的父親而學習刀具製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