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心靈作家張德芬在她的書《我們終將遇見愛與孤獨》中提到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黑白兩面,白色的那一面我們都希望去彰顯它,都願意快樂地面對,因為它能給我們的人生帶來輝煌,帶來面子,等等,讓自己更加得意;而人性中很多黑色的面向,大多都屬於給我們的人生帶來問題的陰暗面,很多人面對自己的陰暗面時,總是不願意去承認,總是在逃避。直面自己內心的黑暗,未來就能一步步光明當你直面自己的「壞」,當你把內心的一切都攤開,你內心的陰暗面就會開始軟化,甚至還會變成陽光面的一部分。---------------------------------張德芬
之前在公司上班的時候,九零後小姑娘小咪在那個夏天進了公司。當時公司正在開發一個新項目,每次公司開發新項目時,收益總是很好。
都說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那小咪姑娘也沒有準備什麼,憑藉著好運氣就接手了那個新項目。公司正常運營下來,那個新項目給公司帶來了不少的收益,老闆自然很高興。
後來老闆又把同類型的項目擴大,想要賺更多的錢。可是賺錢哪有那麼容易的呀,項目做得多了,反而不怎麼賺錢了。
小姑娘便被調去了另一組。
你想想看,由高工資降到了低工資,擱誰擱也不會舒服。
但是有的人可以在不同的崗位上繼續努力,無論到了哪裡都會發光發熱,成為聚光燈下大家的焦點。
也有的人,一遇到現實不如意的情況,就會怨天尤人,負能量一大堆,把身邊的人當成負能量情緒的垃圾桶,卻總是不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小咪姑娘天天在辦公室裡抱怨:我怎麼這麼倒黴啊!我真的不想幹了,我過幾天就辭職。現在看到這個工作,我就噁心得想吐,我受不了了,我要回家結婚了。
天天在反覆說著這些話,有的時候大家正安靜地工作呢,她突然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在她旁邊的同事,都能聞到她長出的那口氣噴到了自己面前,可是呢,又不好意思當面說。
整個辦公室的人都成了她壞情緒的「垃圾桶」,原來的好心情被她的情緒感染,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焦慮,很多人也有了負能量。
看到自己原來負責的組效益好,自己現在的工資不高,一對比,難免心裡不平衡。
但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就算是做生意,也不可能一直是處於盈利的模式,虧錢也是很正常的。
當人生處在低谷的時候,如何調整自己的負面情緒,不把身邊的人當成自己負能量的「垃圾桶」,就顯得特別重要,也是一個成熟的人的標誌,一個高情商的人的表現。
二 古裝大型宮鬥劇《甄嬛傳》中,女主角甄嬛得寵之後,就問了自己的好朋友沈眉莊一個問題:「你嫉妒不嫉妒?」
沈眉莊當時很大氣地說了3個字「一點點」。
其實看著身邊的人比自己過得好,有嫉妒之心也是人之常情,人性嘛,本來就是這樣的。
但是人家沈眉莊沒有很虛偽地說謊,也沒有迴避這種嫉妒,反而是光明正大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冰雪聰明的人,也沒有說謊的壞毛病,大家怎麼能不喜歡她這樣的人呢?
反觀另一個小肚雞腸的人物安陵容,就是十分地見不得人好,一看到身邊的人好,自己的心魔就開始作妖,開始想方設法地去整別人。
沈眉莊沒有把自己的不滿、抱怨全部一股腦地倒給甄嬛,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出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而安陵容卻把自己的不滿放大到無限,把自己的負能量轉化成可怕的報復。
想一下,如果你是甄嬛,你會選哪一個做你的好朋友呢?
三 我們平時看到一個人大笑的時候,常常會跟著笑;我們看到一個人傷心流淚的時候,也會跟著難過,所以情緒是會「傳染」的。
之前看到了一個視頻,本來有兩個姐姐在一家單位上班,到了午飯時間,一位姐姐的老公給她送飯,打開一看,也沒有什麼大魚大肉的,旁邊的另一位姐姐就說了:「你說你這是什麼老公?還能不能要了?他根本就不知道關心你,你每天都這麼辛苦了,他卻捨不得給你做一份肉菜,難道混得連老婆孩子都養不起了嗎?」
姐姐打開飯盒的手突然不動了,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本來高高興興地想吃飯的,被同事一番負能量,她突然覺得別人說的好像也有道理,好心情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本來也是一件幸福的事,中午有家人送飯,但是卻因為別人的負能量影響了自己。
說話的那位姐姐就是典型的不會說話型,可能是她自己在實際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卻在不合時宜的情況下,把別人當成了自己負能量的「垃圾桶」,影響了別人的心情和幸福。
工作完了之後本來就是放鬆的時候,但是你見到的人卻把你的心裡能量給消耗盡了,讓你看啥啥不順,這個時候你就要想辦法遠離她了。
設想一下,你早上高高興興地出去見了一個朋友,可是自從見到朋友之後,朋友把身邊的所有能抱怨的全部說了一遍,處處表現了低落無助、不公平,喪;你的心情還會好嗎?
可能你也會不由得想起自己工作生活中的不順心,接著說出來。
但是當你說出來的時候,朋友可能會說:「你這個根本就不叫事,我比你倒黴的事多的去了。」
這樣不能把你從負能量中拉出來,還總是向你傾倒負能量的人,你真的不用跟他相處下去了,你要慢慢地遠離他,遠離他身上的負能量。
當然,我們也要避免成為負能量爆棚的人,當我們心中有了負能量的時候,不要把身邊的人當成傾訴的對象,把自己心中的怨氣全盤託出,只顧自己說得痛快,根本不考慮別人的心情。
張德芬說:
當我靜下來的時候,要敢於直視自己的內心,我們要為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因為別人沒有義務承受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我們必須學會為自己負責。
這樣才能贏得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