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通寺慧蓮法師與弟子合影
大圓通寺行腳團向法雨寺進發
向佛頂山邁進
在南海觀音像面前,行腳團高唱
團員逐一交流感受
朝聖團的各眾合影
佛教在線上海訊 「慧眼觀世間,蓮心灑凡塵」。2015年4月13日,迎著凌晨法雨揮灑後的清新,上海大圓通寺行腳團向法雨寺進發,依然是莊嚴法相、一路梵行。 禮佛繞殿之後,行腳團以三步一拜大禮,如期向佛頂山邁進。在觀音甘露洗禮之後的青石板路上,向法雨寺禮佛,並一路跪拜匍匐向佛頂山登臨,是難以言說的因緣殊勝。
拾級而上的青石板路上的路人,依然是虔誠的信徒和隨興的遊客相隨,大圓通寺行腳團在慧蓮法師的帶領下,一路跪行在尚存溼潤清涼的石板臺階上,一切都已放下的謙卑跪行,讓行腳團僧尼及居士們,仁慈、悲憫之心驟起,許多人不禁泣淚而行。當下行走的,已不是過去的自己,那個貪戀俗欲、滿心嗔怨、痴迷我執的自己,已經隨清晨的法雨滌蕩,在佛頂山的莊嚴肅穆下無存,而成為完全空靈的新生命,大家都體驗到當下往生佛境的心情 。
跪行到中段,行腳團各眾的心情,大多由慈悲和激動,逐步轉為法喜滿滿,為自己能夠克服千辛萬苦堅持朝聖之旅,也為即將到達朝思暮想的佛頂山。而跪行到後段,大家的心情多半是莊嚴且幸福的。和所有心目中的勝景一樣,佛頂山亦沒有多少出彩之處,當行腳團跪行至頂峰,一塊照壁迎面而來,四個大字赫然躍出:佛頂頂佛。但所有人,都從這平淡無奇中感受到肅穆神聖,許多人不禁全身匍匐在地頂禮。
智宗法師開示:認為淨宗的一心念佛就是禪,並從印度禪定和中國禪悟的關係與不同,來解釋念佛入禪的道理。從三個層次,談了淨宗一心念佛的方便殊勝,即:觀像、觀想、實相,就象畫工臨摹,從臨畫、到寫生,再到胸有成竹,自然筆下萬千婀娜。以此來比喻按菩薩的行走坐臥、心思念想來為人處事,自然自己就成了菩薩。不僅各種宗教在「利他濟世觀」中合一,而且宗教思想與日常世俗生活緊密不分。借觀音菩薩的「觀世音」和「觀自在」名號 ,詼諧地比喻道:觀世音便是善於傾聽世人所言、救世人急難,而觀自在便是隨類生相、 是「走群眾路線」。
最後,智宗法師祝願行腳團僧尼道眾,在六凡四聖的十法界之上,永存一個與佛法界契如又「隨類應化」的第十一「真法界」,不要為了迎合世俗而丟掉了佛法。詼諧幽默,從念佛禪談到基督禪,各眾聽得淺顯易懂、皆大歡喜。如果說行腳團從碧雲淨 院到南山古寺,是由淨入禪、禪淨雙修。那麼,普濟寺智宗的開示,則是由禪入淨、禪淨相融。行腳團稍事休息,一邊回味著智宗法師的開示,一邊向本次的圓滿之地:南海觀音像行進。
在南海觀音像面前,行腳團高唱「南無觀世音菩薩」繞殿三圈,慧蓮法師隨後作圓滿總結,並祝願行腳朝聖團的各眾,能以「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的觀音大慈大悲心,修習無上正等正覺佛法。一行道眾禮佛畢,並回向眾生,祈願國泰民安。
稍後的圓滿茶敘,各團員逐一交流感受,大家為此次殊勝之旅的圓滿,感到滿心歡喜,並感謝佛菩薩加持,讓行腳一路順利;感恩大圓通寺並上慧下蓮及各法師,以及為此次行腳提供後勤保障服務的各位善眾。
觀音,其信仰幾乎遍布大半個亞洲,也是中國佛教信徒供奉最多的菩薩。唐代文人王勃在《觀音大士贊》中寫道:」南海海深幽絕處,碧紺嵯峨連水府,號名七寶洛迦山,自在觀 音於彼住。」正因為這首詩,信眾才將普陀山作為觀音道場,而南海觀音也成為信眾念念不去的朝聖所向。南海觀音大像,立於當年日本和尚慧鍔所留「不肯去觀音」之新羅礁上首--龍灣崗墩 ,是普陀山標誌性建築,成為海天佛國的象徵。「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觀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眾的信仰核心。聽人心聲、走群眾路線的圓通無礙的觀音,成為人們心中永恆的崇敬和寄託。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