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世華(北京市回民醫院)
水是生命之源,新生兒體內的含水量最高,平均佔體重的74%。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內的含水量會下降到60%左右,並保持穩定[1]。
人體內的水分是各種營養物質的溶劑,也是生化反應的媒介,還參與人體內各種重要的生理活動。當體內缺少水分的時候,中樞神經會發出口渴需要補充水分的指令。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養成愛喝水的好習慣,就想讓剛出生的小寶寶開始喝水。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Part1 只喝奶的小寶寶會不會感到口渴,要不要餵水呢?
答案是否定的。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6個月以內的寶寶純母乳餵養就可以,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這是因為母乳中80%以上的成分都是水,尤其是每次餵奶時最先流出來的奶水[2]。
所以,如果寶媽覺得寶寶口渴,可以給寶寶餵奶。
對於喝配方奶粉的寶寶來說,同樣也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
只要家長嚴格按照配方奶粉的衝泡比例操作,配方奶粉中的含水量能高達90%,比母乳的水分還充足。
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要從小養成愛喝水的好習慣,以免寶寶長大後不愛喝水,那豈不是更糟,難道多喝水也會出事?
我們要知道,寶寶在剛出生時,胃只有1個櫻桃大小,容量大約只有7毫升;第4天的時候,長到1個葡萄大小,容量40~50毫升;10天後成為1個草莓大小,容量80毫升;之後每個月增加25毫升,1歲末的時候,容量也只有150~300毫升[3]。
如果給寶寶餵了水,奶水就沒有地方裝了,這樣就會導致寶寶的飲奶量減少。
寶寶的吮吸減少後,媽媽的泌乳量也會隨之減少,造成寶寶不愛喝奶的假象,久而久之會導致營養不良。
寶寶的腎臟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大量飲水會使寶寶體內的電解質失調,可能會給腎臟帶來負擔。
有些家長為了讓寶寶多攝入水分,在衝泡配方奶粉的時候,故意少加奶粉多加水,這也是不可取的。使用過多的水衝泡奶粉,會使奶粉內的電解質稀釋、營養物質不足,從而導致寶寶出現電解質失衡和營養不良,還可能導致驚厥等症狀,所以配方奶粉要嚴格按照產品說明衝泡。
當然,如果寶寶生病了要吃藥,或者需要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是可以適量餵水的。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Part2 那麼寶寶什麼時候可以喝水呢?
一般在添加輔食之後,就可以適量餵水了。
美國營養與飲食學會、美國兒童牙科學會、美國兒科學會、美國心臟病學會,在2019年共同發布的《幼兒期健康飲料共識指南》(Healthy Beverage Consumption in Early Childhood)指出:6~12 個月的寶寶在添加輔食後,可以喝一點水,每天大約118.3~236.6 毫升[4]。
家長可以通過寶寶紙尿褲上的尿液顏色,來判斷寶寶是否缺水。
當尿漬發黃時,可以給寶寶少量餵水。需要注意的是,這時候也不要過度餵水。因為6~12月的寶寶,奶水依然是水分的主要來源,再加上輔食中的含水量,基本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
寶寶不想喝水就不用喂。等寶寶長到1歲之後,就可以逐漸多喝水了。1~3歲的寶寶每天要喝900毫升水,4~5歲喝1200毫升[4]。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參考文獻
[1] 馬冠生,左嬌蕾.水的適宜攝入量[J].中華預防醫學雜誌,2011,45(8):675-676.
[2] https://www.who.int/features/qa/breastfeeding/zh/.
[3] 江載芳,申昆玲,沈穎.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612.
[4] 美國營養與飲食學會、美國兒童牙科學會、美國兒科學會、美國心臟病學會.《幼兒期健康飲料共識指南》.2019.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