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繼立夏之後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於每年公曆5月20到22日之間交節。2020年的小滿節氣是2020年5月20日,農曆四月二十八,星期三,也就是明天,我們就迎來了小滿節氣。
小滿和雨水、穀雨、小雪、大雪等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小滿節氣一到,就意味著進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開始增多,往往會出現持續大範圍的強降水。
那小滿中的「滿」到底是啥意思?
俗話說:「小滿江河滿」,在我國南方地區,小滿節氣期間一般會降雨多、雨量大。由於南方暖溼氣流活躍,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在黃赤交角處的華南一帶交匯,這時華南地區往往會出現持續大範圍的強降水,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
而在我國北方地區,小滿的說法則是因為麥類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大約相當乳熟後期,所以叫做「小滿」。北方的黃河中下遊等地區還流傳著「小滿不滿,麥有一險」的說法,這「一險」就是指小麥在此時剛剛進入乳熟階段,非常容易遭受乾熱風的侵害,從而導致小麥灌漿不足、粒籽乾癟而減產。
小滿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相繼進入夏季,南北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進一步增多,降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較豐滿和茂盛。
因此,如果小滿不滿,必是要遇上乾旱少雨年。關於小滿不滿這方面的諺語也有很多,比如「小滿不滿,無水洗碗」,「小滿不滿,幹斷田坎」以及「小滿不下,犁耙高掛」等等之說。這裡的「滿」字,不是指作物顆粒飽滿,而是雨水多的意思。
那小滿節氣又有哪些習俗?
祭車神
祭車神是一些農村地區古老的小滿習俗,古諺說:「小滿動三車」,這裡的三車指的是水車、油車和絲車。此時,農田裡的莊稼需要充裕的水分,農民們便忙著踏水車翻水。
古時候,水車車水排灌為農村大事,傳說「車神」為白龍,農家在車水前於車基上置魚肉、香燭等祭拜之,特殊之處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時潑入田中,有祝水源湧旺之意,這一習俗表明了農民對水利排灌的重視。
祭蠶神
相傳小滿為蠶神誕辰,蠶是嬌養的「寵物」,很難養活。氣溫、溼度,桑葉的冷、熟、幹、溼等均影響蠶的生存。由於蠶難養,古時人們把蠶視作「天物」。
眾所周知,我國農耕文化以「男耕女織」為典型,蠶絲需靠養蠶結繭抽絲而得。為了祈求「天物」的寬恕,期望養蠶有個好的收成,人們便在四月放蠶時節舉行祈蠶節。
吃野菜
吃野菜也是小滿的一種風俗,詩詞所寫「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正說明了各種各種的野菜都可以用來食用,其中,苦菜是人們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
苦菜遍布全國,醫學上叫它敗醬草。苦菜,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膽鹼、糖類、核黃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能。
雖然小滿時節已經進入夏天,天氣經常高溫多雨,但氣溫又會急劇下降。因此在今年的這個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筆者溫馨提醒一下農民朋友們在即將收穫的季節,要注意添減衣服,以防感冒著涼。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