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哀悼!法制日報社首任社長莊重同志逝世|百歲了,依然用電視聽...

2020-12-14 騰訊網

沉痛哀悼!

2017年6月19日,法制日報官方微信公號曾刊發過對莊重同志的專訪文章,謹以此文回顧莊重同志為新聞事業不懈追求與奮鬥的一生,深切緬懷莊重同志!

法制日報社首任社長莊重:

百歲了,依然通過聽電視獲取新聞

(作者:劉百軍)

莊重先生是《法制日報》(前身為《中國法制報》)的首任社長(兼總編輯)、《法制日報》的創辦者,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國法治(法制)新聞宣傳事業的開拓者、見證者。

先生原名莊開第,莊重是他的筆名。1917年11月12日,莊重先生出生在江蘇省灌雲縣同興鎮界圩鄉的一個農民家庭,其祖父系清朝末年一名沒有中舉的老秀才,在八個兄弟姊妹中,先生是家中長子,他讀過私塾,上過新式小學,由於學習成績優異,1933年被保送進入江蘇省立運河簡易鄉村師範學校就讀,讀書期間參加革命並與新聞結緣。

如今,莊重先生已是名副其實的百歲老人。雖已百歲,然先生耳不聾且聽力好,牙齒潔白整齊,頭髮茂密有型,只是早年參加抗日戰爭時眼睛受傷治療不及時,導致左眼留下了終生殘疾。

陽光照進客廳,四周乾淨整潔;一套老式木製沙發、玻璃茶几、電視機和寫字檯等一塵不染。寫字檯上的一個放大鏡在陽光反射下顯得特別耀眼。由於運河師範的緣分,我第一次知曉並有幸作為運河師範在京校友拜見莊重先生是在2011年兔年春節之前。彼時,先生還可以藉助放大鏡閱讀報紙刊物,撰寫稿件。

▲圖為在北京甘家口甘南社區家中的莊重。

那天,他侃侃而談,向我展示他在淮海戰役期間的採訪筆記——字跡清晰、整齊而優美。由於那時我已經被報社派到福建任駐地方記者,他特別問了我一些基層新聞採寫及報刊訂閱等工作上的事情。2011年3月,我被報社抽調回到北京參加全國「兩會」報導,其間,我收到了報社同事轉來的兩張合影。信封上莊重先生工工整整地用優美的行楷寫著:「照片兩張,請轉交『兩會』報導組劉百軍同志收,校友莊重,2011年3月10日。」

著手準備採訪時,看到老總編陳應革在《法制日報》創刊三十五周年的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全黨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鄧小平同志發出的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莊嚴號召,激勵和鼓舞著大家。在時任黨中央有關領導同志倡導和親切關懷下,報社老社長莊重同志帶領大家毅然決然地邁出了創辦這張報紙的堅定腳步。從此,新中國誕生了第一張以宣傳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為主旨的中央級報紙!老社長莊重,還有譚冰潔、許永康、雷本復等幾位德高望重的老新聞人,從一開始就對大家高標準、嚴要求,言傳身教,一絲不苟,手把手地指導大家做好編採工作。

1945年12月,莊重先生進入新華社工作。

1952年8月,莊重調到北京,任新華社總社編委、國內部副主任。1958年3月,莊重被劃為資產階級右派。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庄重被錯劃的「右派」終於「改正」,他迎來了事業和人生第二個春天。1980年8月1日,《中國法制報》(後更名為《法制日報》)在北京正式創刊……

▲圖為1985年9月,莊重(左二)在《中國法制報》創刊五周年紀念活動現場。

2017年5月1日,採訪到莊重先生,是在其次子莊紅林位於北京玉泉路的家中。先生看上去依然樂觀開朗、精神矍鑠,莊紅林介紹說,他們一家4月30日還陪著老人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徒步溜達了3個多小時。

▲圖為莊重(左三)與老戰友的子女們一起慶祝百歲生日。

其實,先生在一天天變老。大概在2013年,由於眼睛受過傷的原因,在醫生的多次勸說下,他已基本不再用放大鏡閱讀、寫作了,平時依靠聽電視來獲取每天的新聞資訊。

然而,先生樂觀的生活態度並沒有隨著他的年齡變老。「莊重老人快樂多,腳上的鞋子會唱歌,穿上皮鞋得得得……」高興起來,先生快樂地像個孩子似的拈來一句順口溜。

略有遺憾的是,因莊重先生已有百歲高齡,表達上很有些「意識流」,採訪需要在莊紅林先生的幫助下才能夠緩慢推進;動筆寫作時也還要藉助他提供的許多珍貴資料。

但無論如何,能夠順利採訪到莊重先生,儘量還原他帶領老一輩報人創辦《中國法制報》時的珍貴歷史記憶,還原他傳奇的新聞職業經歷,感受他身上所迸發出的飽含時代氣息和時代使命的新聞理想、認真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堅韌樂觀謙遜的生活態度,實為一大幸事!

圖為法制日報社社長邵炳芳看望莊重同志時的合影

勇擔「政法戰線要辦一張報紙」歷史重任

記者

請談談您的求學經歷以及您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

莊重先生

我的祖父是清朝末年一名沒有中舉的老秀才。由於家裡窮,在八個兄弟姊妹中,我又是家中長子長孫,父親就把他讀書入仕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我的身上,供我讀私塾,後來又供我上新式小學。

因為我的學習成績很好,1933年,我被保送進入江蘇省立運河師範讀書,第一年在灌雲,當時稱江蘇省立灌雲簡易鄉村師範學校(簡稱為灌雲鄉師),第二年秋天,灌雲鄉師西遷運河,更名為江蘇省立運河簡易鄉村師範學校。在校期間,我受到同學中共地下黨員湯承裕(1932年入黨,抗日根據地淮海區灌雲縣人民政府第一任縣長兼縣委書記,解放後任江蘇省農墾局局長)的影響而走上革命道路。當時,我寫了兩首詩在魯迅、鄭振鐸在上海主辦(後為傅斯年主辦)的大型文學雜誌《十月》上先後發表,在學校裡引起了轟動,被譽為青年詩人。1937年4月,我秘密接受中共地下黨的領導,聯繫多位愛好文藝的同學,在《徐報》(現為《徐州日報》)上創辦了副刊《南風》,我任主編。這是我一生從事新聞事業的起點。

當時,江蘇省教育廳長周佛海(後為大漢奸)派省督學來運河師範視察,校方極盡諂媚弄虛作假之能事。我學習魯迅先生的譏諷筆法寫了一篇《督學來了!》,送給語文老師張曉航看,張老師很高興,署名「逸名」把這篇文章推薦到《海州日報》(海州,現屬連雲港市)上發表,在校園引起不小的轟動。

1937年夏天,我師範畢業,留校教書。此時,抗日戰爭爆發,日軍飛機不斷來轟炸,記憶中校舍被炸毀過兩次。於是我決定投筆從戎,隻身奔赴徐州,報考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辦的「戰地青年訓練班」。當時,第五戰區正在進行打臺兒莊戰役的準備。1938年1月,經張景華(解放後,曾任解放軍總政文化部副部長、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許家屯(曾任江蘇省委第一書記、港澳工委書記)介紹,加入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簡稱為民先);同年10月,又由濮澄、餘英介紹,由「民先」轉為中共正式黨員,並任第五戰區信(陽)應(山)邊區抗日遊擊隊第四區隊第一大隊(團級)政治指導員,後來,第四區隊的第一第二兩個大隊經過整頓縮編為兩個團,編入李先念率領的新四軍鄂豫挺進縱隊。我率領的第一大隊在抗擊日軍中幾次歷險。在一次戰鬥中,我被槍彈崩起的碎片擊中了左眼,由於治療不及時造成了終生的殘疾。

記者

請談談您的新聞職業經歷。

莊重先生

小時候,看到上海、南京等地的報紙,上面登了那麼多的天下事,很新鮮,心想,將來我也辦一張報紙該多好啊!

與新聞結緣,這主要與我學生時代的愛好有關。小學時,我就喜歡寫詩和畫漫畫。小學老師張一平很欣賞,就幫助我投稿到上海的《小朋友》等雜誌,在小學四、五年級時,我就可以基本靠稿費生活了。

1939年1月,黨組織根據李先念同志指示,派我組建第五戰區「戰地服務團」,任團長。同年7月,我得了腸傷寒,鬚髮掉光,幾乎死去。同年9月,中共地下阜陽皖北特委指派我和濮澄、張景華3人,以第五戰區「政一隊」名義創辦《淮流》時事政治半月刊,讀者對象主要是知識青年。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對辦這個刊物很感興趣,親自題寫刊名,還捐贈了200塊銀元贊助。《淮流》創刊號(九一八特輯)上有我的一首184行的長詩《八年祭》。

1940年3月,豫皖蘇邊區黨政軍委員會主席新四軍四師師長彭雪楓,指定我為豫皖蘇邊區黨委辦一份高質量的黨委機關報《群眾導報》。任命我為副社長,負責日常工作,社長由邊區黨委宣傳部長曹荻秋兼任。1941年5月4日,豫皖蘇區黨委改稱淮北區黨委,由《群眾導報》社原班人馬辦淮北區黨委機關報《人民報》,我任副社長,主持日常工作,淮北區黨委宣傳部長張彥(解放後曾任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後為馮定(哲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兼社長。

▲圖為戰爭年代的莊重(右二)。

在三年解放戰爭中,我參加了魯南、萊蕪、孟良崮、洛陽、豫東(開封、睢杞)、濟南、淮海、渡江和上海等著名戰役,先後任新華社華中分社和華中總分社通訊部主任、中共華東局機關報《新華日報(華中版)》編委和通訊部主任,新華社華東總分社通訊部主任和新華社特派記者,兼任華東前線分社副社長、編輯部主任。粟裕司令員讓我參加華東野戰軍前委和華野前委司令部、政治部召開的各種重要會議,以便了解戰局,及時組織報導。

經上級同意,我還以華東野戰軍(簡稱為華野)政治部名義編印出版了《人民前線畫刊》。1949年2月,華野改編為第三野戰軍後,我任新華社第三野戰軍總分社副社長。

▲圖為1949年,莊重夫婦在上海。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了,我作為軍代表與範長江一起進駐上海,並接管上海的新聞單位。當時,範長江擔任新華社總社副社長兼華東總分社社長,同時還兼任上海文管會副主任(陳毅為上海文管會主任)和《解放日報》社長、總編輯,非常忙。我擔任華東總分社第一副社長兼總編輯,主持日常工作。

1952年8月,我調到北京,任新華社總社編委(當時的編委相當於黨組)、國內部副主任(國內部主任由副社長繆海陵兼任)。此後,我擔任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新聞報導組組長、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新聞報導組組長、公開審判日本戰爭罪犯新聞報導組組長等。

1958年3月,我被劃為資產階級「右派」。1961年,我從農場回到了新華社,作為「摘帽右派」在國內部農村組做一般編輯工作。

粉碎「四人幫」後,我從國內部農村組調到政治組工作。我積極參與當時一系列撥亂反正的重要新聞報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被作為新華社第一個被錯劃的「右派」得到了「改正」。

記者

創辦《法制日報》(前身為《中國法制報》)的時候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背景?

莊重先生

1979年10月,我被中央組織部調到司法部任宣傳司司長。1979年10月24日,彭真同志提出「政法戰線要辦一張報紙」,為了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要辦一份向法制(法治)國家邁進的報紙。

彭真同志在一次聯合辦公會上跟我說過,政法戰線要辦一張報紙,各條戰線都有自己的一面旗幟,中國法制報就是政法戰線的一面旗幟,莊重同志你當旗手。我說,旗手我不敢當,您是老一輩革命家,您是旗手,我是在您的領導下做些具體工作。

辦報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向老一輩革命家學習的過程。

1980年8月1日,經黨中央批准,《中國法制報》(後更名為《法制日報》)在北京正式創刊。彭真同志為《中國法制報》題寫了報名。後來,我由時任國務院總理任命為中國法制報社社長兼總編輯。

彭真親自面告我,他與時任中宣部部長胡耀邦談好:「這份報紙由中央政法委和中宣部共同領導,憲法和法律的宣傳,由我負責,大政方針的宣傳和政策策略的宣傳等由中宣部負責……」

最初的《中國法制報》只是四開四版、每周一期的小報。它以全國人民為讀者對象,在國內外公開發行。隨著中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發展,《中國法制報》由周一刊改為周三刊、周六刊,進而又改為對開四版的日報,為我國的民主與法制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國內外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1981年,我作為新中國第一次訪美的新聞代表團團員,應邀參加了美國當地新聞報人的年會,受到同行們的熱烈歡迎。會上有人說,《中國法制報》幫助全體中國人民學法、知法、懂法、掌握法律武器,在世界報刊史上應該有光輝的一頁……

1984年6月,我67歲離休。

記者

是否可以談談您的家庭生活?

莊重先生

我的夫人楊光群,1918年1月生於安徽合肥,1937年畢業於安徽省立黃麓師範,1938年12月參加革命,193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到《人民報》任記者。

1942年11月7日,我們在淮北根據地中心區半城張塘地區(新四軍四師司令部駐地)結婚。我們共育有6個孩子,但其中一個孩子在戰爭中寄養在老鄉家裡而下落不明。到北京後,她擔任過地質部編譯室主任,地質出版社第一副社長、黨總支書記兼測繪出版社副社長,主持日常工作。2004年11月24日,夫人離開了我們。

常有人問,我的身體這麼好,都吃些什麼,是怎麼保養的?其實,我的飲食簡單,清淡為主。我不會為身邊的瑣事和過往的坎坷而心煩傷神。1934年我在學校參加革命活動,至今已有80多年。而70多年前,我投筆從戎,參加抗日戰爭。今天,國家的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的生活極大改善、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早已超出我最初的夢想:

淡泊人生清如水,

化為精鋼不作鉤。(注)

古往今來仁者壽,

茹苦耕耘甘為牛。

注:源自包拯詩句「秀木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來源:法制日報融媒體中心

法制日報江蘇記者站

法報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江蘇分公司

微信ID:fzrbjs

責任編輯:許瑤蕾

相關焦點

  • 汪道涵逝世 馬連宋鬱電唁哀悼
    據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汪道涵逝世後,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和榮譽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主席鬱慕明分别致電海協,對汪道涵會長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馬英九唁電如下:「驚悉道涵先生逝世,令人痛悼!道涵先生長期致力兩岸關係,以溫和理性創意之風格,扮演關鍵角色,對增進和平交流,貢獻卓著。
  • 法制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 邵炳芳
    法制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 邵炳芳  尊敬的張蘇軍副會長、李小敏書記、柳玉祥廳長,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今天,在美麗的太湖之濱、工商名城無錫,迎來了首屆中國無錫智慧法務發展大會的開幕,我代表法制日報社,對蒞臨這次會議的法學專家、來自全國部分省(市、區)司法廳局的參會領導、為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設作出貢獻的企業家和科技人員,以及參會報導的中央主要新聞媒體和江蘇省、無錫市媒體同仁,表示熱烈歡迎!對精心籌備此次大會的各位領導和工作人員表示由衷感謝!
  • 東航一機務遭牽引車碾壓身亡,東航官方對逝世者表示沉痛哀悼
    東航一機務遭牽引車碾壓身亡,東航官方對逝世者表示沉痛哀悼 【東航一機務遭牽引車碾壓身亡】對於29日上海虹橋機場一名東航機務人員在機坪遭牽引車碾壓身亡一事,中國東方航空公司晚間在微博上予以回應。
  • 法制日報社與江蘇永鴻集團建立法制戰略合作
    法制日報訊 7月19日下午,法制日報社與江蘇永鴻集團籤訂了法制戰略聯盟合作關係協議,標誌著兩方將攜手開創互利、共贏合作新局面。法制日報社社長邵炳芳、副社長周秉鍵、副總編輯張國慶、永鴻集團董事長胡鴻飛等出席了籤約儀式。
  • 國際社會對泰國國王逝世表示哀悼
    多國領導人及國際組織代表紛紛表示哀悼。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蒲美蓬·阿杜德的去世表示哀悼。潘基文稱,蒲美蓬國王對泰國做出長期貢獻,是一位充滿凝聚力的國家領袖,不僅被泰國人民敬仰,在國際上也備受推崇。  聯合國大會在舉行全會對聯合國下屆秘書長進行任命之前,就蒲美蓬國王逝世舉行了默哀儀式。
  • 致敬逝者 記錄歷史:平頂山哀悼活動剪影
    郟縣白廟鄉機關黨支部、各行政村黨支部下半旗哀悼抗疫烈士和逝世同胞衛東區市場管理局現場圖魯山董周鄉機關黨支部、各行政村黨支部下半旗哀悼抗疫烈士和逝世同胞4月4日上午10:00,渣園鄉政府院內降半旗,防空警報拉響,機關同志和各行政村疫情防控值班卡點人員集體默哀三分鐘
  • 深切哀悼,國旗第四次為普通公民逝世「下半旗」
    編輯丨張喜斌4月4日,庚子年清明節,北京天安門廣場降下半旗,表達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據了解,這是繼2008年5月汶川地震、2010年4月玉樹地震、2010年8月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之後,國旗第四次為普通公民的逝世下半旗。
  • 法制日報社:尋找法治媒體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原標題:社長總編談媒體融合 | 法制日報社:尋找法治媒體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國家治理高度,為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立全媒體傳播體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年多來,各級各地媒體如何貫徹落實中央要求?融合發展向縱深推進取得哪些新進展新成效?敬請關注「社長總編談媒體融合」專欄報導。 媒體融合是時代所向、大勢所趨。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
  • 山東泰安日報社副社長陳曉東病逝,享年50歲
    山東泰安日報社副社長陳曉東病逝,享年50歲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綜合報導 2016-09-29 09:27 來源:澎湃新聞
  • 臺灣知名統派代表人物毛鑄倫、王曉波逝世 國臺辦哀悼
    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毛鑄倫7月28日因病逝世,享年73歲。(圖片來源:臺灣《觀察雜誌》)中國臺灣網7月31日訊 近日,中國統一聯盟前主席毛鑄倫,前副主席、《海峽評論》出版社創辦人王曉波等兩位臺灣知名統派代表人物接連病逝,國臺辦對他們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綜合臺灣《中國時報》、《聯合報》報導,毛鑄倫7月28日因病逝世,享年73歲。王曉波7月30日凌晨在家中辭世,享年77歲。
  • 伊寧市舉行哀悼活動 緬懷抗疫烈士和逝世同胞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4月4日全國舉行哀悼活動。我市以防空警報鳴響、汽車鳴笛、全市市民默哀等形式,緬懷抗疫烈士和逝世同胞。  4月4日上午10時整,防控警報聲在伊寧上空響起。在位於達達木圖鎮巴依庫恰路的三岔口,過往車輛也紛紛停下車來鳴笛,執勤民警摘帽默哀3分鐘。
  • 習近平就原越共中央總書記杜梅逝世向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致唁電
    央廣網北京10月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2日向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致唁電,代表中國黨、政府、人民並以個人名義,對原越共中央總書記杜梅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其家屬致以誠摯慰問。
  • 市審計局聘請專家參與昆明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昆明日報社社長...
    市審計局聘請專家參與昆明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昆明日報社社長姚宏同志的經濟責任審計政府購買服務計劃 發布時間:2019-08-07 09:21 瀏覽次數:156
  • 卡爾·拉格斐逝世,權志龍發文哀悼!2200億遺產留給寵物貓來繼承
    2月19日,一個沉痛的消息震驚了娛樂圈,卡爾·拉格斐逝世,享年85歲。卡爾·拉格斐是一名設計師,以優越的創造力,創造出一個引起全球熱潮的大名牌香奈兒,被大眾稱為「時裝界的老佛爺」,但是萬萬沒想到,在這位老佛爺85歲的時候,結束了華麗的人生。
  • 法制日報社招聘公告 - 法制網
    《法制日報》是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機關報,是黨和國家在民主法治建設領域的重要輿論陣地,黨在政法綜治戰線的主要喉舌。為適應事業發展需要,法制日報社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若干名,招聘工作具體安排如下:一、招聘崗位及條件(一)招聘崗位及崗位要求公開招聘崗位及崗位要求詳見《法制日報社社會招聘需求計劃表》(見附件)。
  • 劉佔榮同志逝世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原湖南省軍區司令員、正軍職離休幹部、老紅軍劉佔榮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6日5時在長沙逝世,享年100歲。10月8日上午,劉佔榮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長沙明陽山殯儀館舉行。
  • 法制日報社與江蘇永鴻投資集團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法制網訊 記者丁國鋒 8月13日,中央主要新聞媒體之一、全國最大法制傳媒《法制日報》在江蘇南京與江蘇永鴻投資集團籤訂了全面法制戰略聯盟合作關係,雙方將本著平等互利、共同發展、優勢互補的原則,推動「網際網路+農業」知名品牌巴布洛與法制經濟的融合,探索在新興農業產業發展中的各類經濟法律問題,共同為農業產業現代化提供經驗展示和智力支持。
  • 著名媒體出版人、雜文家曾彥修逝世 享年96歲(圖)
    曾彥修。   南方日報訊 南方日報創刊總編輯、人民出版社原社長、雜文家曾彥修,3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曾彥修1919年生於四川宜賓,1937年到延安學習,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調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1943年調中央宣傳部。1949年後,曾先後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宣傳部副部長,南方日報社總編輯、社長,人民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輯、社長、總編輯等職。
  • 香港著名企業家曾憲梓逝世:特首哀悼 社會各界緬懷
    中新網客戶端9月21日電 綜合香港媒體消息,香港著名企業家和愛國者、金利來集團創辦人、原全國人大常委曾憲梓,因病醫治無效,於9月20日16點28分在廣東梅州逝世,終年85歲。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對曾憲梓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 楊潔篪前往越南駐華使館 弔唁原越共中央總書記黎可漂逝世
    新華社北京8月14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14日上午前往越南駐華使館,弔唁原越共中央總書記黎可漂逝世。  楊潔篪表示,黎可漂同志是越南黨和國家老一輩傑出領導人,為發展中越睦鄰友好和全面合作關係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專門向阮富仲總書記致唁電,我們對黎可漂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越方對楊潔篪前來弔唁表示誠摯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