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貧困村推出紅薯葉茶

2021-02-13 行唐靈悅

紅薯葉還能做成茶?10月28日上午,在「2017第七屆河北國際茶業博覽會」的「御葉坊」紅薯葉茶展臺前,人們抱著對這一新鮮「茶」的好奇,紛紛品嘗、購買,對其色澤和口感讚不絕口。

據介紹,「御葉坊」紅薯葉茶來自於深度貧困村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工作組成員通過引導當地村民對農產品進行精細化加工,打開市場銷路,幫助當地貧困戶成功脫貧。

神威藥業董事長李振江也到場,向媒體、市民介紹紅薯葉茶的特點、功效,當起了義務「推銷員」。

西城仔村黨支部書記顧雙年告訴記者:「紅薯葉本是紅薯產業的副產品,往年大多都白白的扔掉了。工作組幫助我們村開發出了紅薯葉茶,把紅薯葉變廢為寶,不僅給村民脫貧致富開闢了一條新路,同時也給大家保護健康提供了新渠道。」顧雙年介紹,村民採葉、搓茶每人每天可獲得70-100元不等的收入,60、70歲具有低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也可參與;成品茶外銷,每斤給村集體帶來30-50%的利潤。

紅薯全身都是寶。「御葉坊」就是基於西城仔村優質紅薯葉製成的生態有機保健茶。它保留了紅薯葉原有的營養成分和醫藥保健作用,無農藥殘留,鉛、鎘、汞等對人體有害重金屬含量幾乎為零。河北在海外上市的中藥企業神威藥業集團檢測機構出具的權威檢測報告顯示,該茶含有的槲皮素、山奈素極為豐富,對抗癌、排毒、提高免疫力等具有良好功效。

為落實精準扶貧、產業扶貧的號召,他們綜合借鑑武夷山巖茶、雲南普洱茶、西湖龍井茶的製作工藝,研製開發出具有北方特色的紅薯葉制茶工藝,把紅薯種植收益推向最大化。為保證茶葉質量,他們特邀請河北省茶葉協會十名專業品茶師品嘗後,對其茶葉的外形、湯色、口感、香氣、茶韻、色澤等指標均給予高度評價,增強了村裡把這一產業做大做強的信心。

上方鄉鄉長高俊英說,紅薯產業是行唐縣的特色產業,紅薯葉茶的開發利用收益遠高於紅薯,一旦形成規模,不僅能有效帶動西城仔村百姓脫貧致富,而且對周圍村、乃至全縣發展壯大特色農業產業都具有帶動示範效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可估量。「國稅局駐村工作組的同志們很辛苦、很敬業,我為他們為扶貧工作作出的努力和貢獻點讚。」高俊英說。

除了創新開發出紅薯葉茶,對扶貧工作深耕細作,取得令人欣喜的扶貧成果。在市局幫助下,他們為村硬化了街道,建設了小米加工廠,為集體股份社購置了,紅薯、穀子播種所需的耕地、播種、收割等機器設備,為發展集體經濟,形成有機無公害穀子、紅薯產業化、規模化奠定了堅強的基礎。

相關焦點

  • 行唐貧困村推出紅薯葉茶
    記者 煙成群  攝  長城新媒體10月28日訊(記者 煙成群 通訊員 李志峰)紅薯葉還能做成茶?10月28日上午,在「2017第七屆河北國際茶業博覽會」的「御葉坊」紅薯葉茶展臺前,人們抱著對這一新鮮「茶」的好奇,紛紛品嘗、購買,對其色澤和口感讚不絕口。
  • 紅薯葉還能制茶? 行唐這個村做成了!賺錢了!
    行唐這個村做成了 賺錢了市稅務局駐村工作組幫助貧困村西城仔村開發出紅薯葉茶行唐縣上方鄉貧困村西城仔村,在石家莊市稅務局駐村工作組幫助下,開發出了紅薯葉茶。行唐縣上方鄉貧困村西城仔村,在石家莊市稅務局駐村工作組幫助下,開發出了紅薯葉茶,把紅薯葉經濟價值提升,村民採葉、搓茶每人每天可獲得70-100元不等的收入,六七十歲具有低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也可參與;成品茶外銷,截至目前,該產業已為村民帶來近10萬元的經濟收益,幫助農民增收脫貧。
  • 行唐 紅薯葉變廢為寶 「錢」景無限
    長城網訊(記者 張秀娟)紅薯葉還能制茶?行唐一個村做成了,賺錢了。談起研發紅薯葉茶的經歷,工作組成員孫會峰感慨很多:「炒茶沒有溫度計,不能戴手套,全靠茶葉與掌心的接觸來感知把握炒茶火候。一不小心,手就會被燙個水泡,7斤溼紅薯葉可以製作成1斤紅薯葉茶,長在地裡的紅薯葉每4天可以採摘一次,一個人一天大約可以採80斤。」
  • 拓銷售渠道 助精準脫貧 紅薯葉茶亮相京津冀藥發大會
    御葉坊展位前展出的紅薯葉茶。記者 張欣 攝觀展者品嘗紅薯葉茶。記者 張欣 攝長城網8月10日訊(記者 張欣)「喝過茶嗎?」「喝過!」「喝過紅薯葉茶嗎?」「紅薯葉還能做茶?」「行唐縣是紅薯產業大縣,全縣每年紅薯種植面積達5萬畝,產量約5.3萬噸。一直以來,人們重視的只是長在地下的紅薯,紅薯葉除部分成為畜禽飼料外,大都白白丟掉了。」行唐扶貧隊孫會峰告訴記者,工作隊員查閱了大量資料,發現紅薯葉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還有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等保健功效,當地百姓也一直有用鮮嫩紅薯葉拌涼菜的傳統。
  • 行唐西城仔:紅薯紅谷紅薯茶 農業升級助脫貧
    行走在村裡乾淨的水泥路上,呼吸著溼潤的空氣,看著在街頭閒聊的村民臉上的幸福笑容,任誰都想不到這裡在2016年曾經是深度貧困村,當時的村裡全是泥土路,垃圾遍地,甚至出村路都爛得沒有樣子,就更別提村民的收入了。  「經過一年多的改造,這兒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觀。只要是有兩戶人家以上的道路都修成了水泥路。村村通,戶戶通路面硬化基本實現。
  • 【扶貧印記】行唐西城仔 紅薯葉鋪就小康路
    2020年6月4日拍攝的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2016年,石家莊市稅務局扶貧工作隊來到西城仔村,因地制宜,創新扶貧思路,開發出了紅薯葉茶、酸棗葉茶和蒲公英茶等產品。2018年,投資103萬元建設的標準化茶廠正式投運,使代用茶成為村裡的「新名片」。
  • 行唐縣西城仔村出產紅薯葉茶和酸棗葉茶
    「快來嘗嘗我們村自己做的紅薯葉茶和酸棗葉茶。」剛下車,該村黨支部書記顧雙年便熱情地迎了上來,把自己村裡最「稀罕」的物件兒拿了出來。
  • 精準扶貧出成果 「紅薯葉茶」創效益
    ■市民在品嘗紅薯葉茶。本報記者 李兵 攝  本報訊(記者李兵通訊員李志峰)昨日,在「2017第七屆河北國際茶業博覽會」上,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舉辦的「御葉坊」茶業推廣發布儀式引起市民的高度關注。據介紹,「御葉坊」紅薯葉茶是石家莊市國家稅務局入駐該村的工作組,因地制宜開展的精準扶貧創新項目。  石家莊市國稅局駐村工作組組長宋玉宏介紹,工作組立足本地資源,利用當地久負盛名的紅薯產業,開拓思路,積極探索產業扶貧的新途徑,綜合借鑑武夷山巖茶、雲南普洱茶、西湖龍井茶的製作工藝,研製開發出具有北方特色的紅薯葉制茶工藝,把紅薯種植收益推向最大化。
  • 影像記錄|紅薯葉鋪就幸福路
    「紅薯葉交給茶廠,10元1公斤,這一早晨就能掙個三五十元呢!」村民趙五雲高興地說。綠樹掩映下的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西城仔村位於行唐縣城西北20公裡,屬於半丘陵乾旱地區的庫區移民村,因土地貧瘠,村民生活曾經十分貧困。
  • 紅薯葉茶、酸棗葉茶、桑葉茶,走紅的「小眾茶」該咋喝?你會喝嗎
    ……甚至我們常見的紅薯、酸棗樹、銀杏樹等植物的葉子也能被製成茶葉產品。11月8日,記者走訪了省會中山路、友誼北大街、槐安路等茶葉市場和多家大型商超,發現部分商家將紅薯葉茶、桑葉茶、酸棗葉茶等「代茶飲」與傳統茶葉一起,陳列在貨架上。「大概是從2018年開始,就有一些顧客陸續來問,這之後我就進了點貨,試著。」懷特茶葉市場一位商家說。不過,他也表示,這類養生茶夏季銷量更好。「我是買給父母喝的。
  • 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紅薯葉制茶巧致富
    長城新媒體11月27日訊(記者 煙成群)今年以來,行唐縣上方鄉深度貧困村西城仔村,在石家莊國稅局駐村工作組幫助下,開發出了紅薯葉茶,把紅薯葉變廢為寶,給村民脫貧致富開闢了一條新路,村民採葉、搓茶每人每天可獲得70-100元不等的收入,60、70歲具有低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也可參與;成品茶外銷,每斤給村集體帶來
  • 【扶貧印記】行唐西城仔 紅薯葉鋪就小康路
    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  2016年,石家莊市稅務局扶貧工作隊來到西城仔村,因地制宜,創新扶貧思路,開發出了紅薯葉茶、酸棗葉茶和蒲公英茶等產品。2018年,投資103萬元建設的標準化茶廠正式投運,使代用茶成為村裡的「新名片」。  2020年6月4日拍攝的茶廠外景。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  2020年7月8日,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村民在採摘紅薯葉。
  • 【脫貧「冀」憶】民間實物故事|紅薯葉鋪就西城仔村小康路
    長城網記者 煙成群 張建勳       實物:西城仔村的紅薯葉茶  故事:石家莊市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曾經是太行山下的一個深度貧困村。西城仔村村民在包裝紅薯葉茶。   我們石家莊市稅務局駐村扶貧工作隊到來後,了解到全縣紅薯種植面積達5萬畝,紅薯葉有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等保健功效。大家通過查資料、請專家,反覆試驗,解決工藝、口感難題,終於研發成功紅薯葉茶並投入生產,為村裡提供固定崗位10多個,還有40多人參與摘葉、搓茶等工作,每人每天能掙70至100元。
  • 「扶貧印記」行唐西城仔 紅薯葉鋪就小康路
    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2016年,石家莊市稅務局扶貧工作隊來到西城仔村,因地制宜,創新扶貧思路,開發出了紅薯葉茶、酸棗葉茶和蒲公英茶等產品。2018年,投資103萬元建設的標準化茶廠正式投運,使代用茶成為村裡的「新名片」。2020年6月4日拍攝的茶廠外景。
  • 來福山區東廳街道老官莊喝杯「地瓜葉茶」
    水母網11月10日訊(通訊員 孟哲)「快來嘗嘗我們老官莊村自己做的地瓜葉茶。」近日,小編驅車到福山區東廳街道老官莊村,剛下車,該村黨支部書記史生田便熱情地迎了上來,把自己村裡的「稀罕」物件兒拿了出來。提起老官莊,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老官莊「黃金」小米,然後是香甜可口的「火山巖」地瓜,其實這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還有一寶,那就是它的「地瓜葉茶」。
  • 這個美麗鄉村的紅薯葉茶「火」了 吸引了這麼多媒體來採訪
    在發展紅薯葉茶的基礎上,該村的穀子、紅薯有機作物生產也初具規模。與之配套的農機設備全部到位,小米加工廠已投入使用,糧食及多功能晾曬棚基本竣工,兩條引水灌溉管道也已完成,為提高農產品規模化生產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此外,該村光伏發電項目也在該村得到順利推廣。
  • 安遠:紅薯葉搖身變茶葉
    「紅薯葉泡的茶喝過嗎?」「紅薯葉還能泡茶喝?」10月11日,安遠浮槎鄉紅薯幹交易市場人頭湧動,都在品嘗浮槎鄉最新開發的鄉土特色產品「浮槎薯小丫」紅薯葉茶,品嘗後個個讚不絕口。圖為安遠新開發的鄉土特色產品「浮槎薯小丫」紅薯葉茶。
  • 河北石家莊:「紅薯葉制茶」巧致富
    8月21日,在石家莊市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的紅薯地裡,社員在採摘紅薯葉。近年來,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在駐村工作組的幫扶下,因地制宜利用當地廣泛種植紅薯的優勢,成立西城仔村農業合作社,將紅薯葉變廢為寶,創新開發紅薯葉茶特色產業項目,延伸紅薯產業鏈,輻射周邊十餘個村莊,提供近100個就業崗位,助力當地群眾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