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雖過清明卻很少掃墓,此日之前不食湯圓,供品之一源自法國

2020-12-20 趣觀歷史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之前曾為大家介紹了越南春節,引發了讀者的強烈反響,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越南傳統的清明節。

▲清明節(子淵原創)

對漢文化圈的國家而言,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便是清明節。據現有史料分析,清明節的雛形最早可追溯至周代,春秋時因紀念晉國名臣介子推而設立寒食節,秦漢時二十四節氣確定,清明遂逐漸與寒食節、上巳節合併為「清明節」。

據西漢《淮南子·天文訓》記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利用日晷測定日影長度的方式測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以指導農業生產,並以此為基礎推定了「二十四節氣」。春分後十五日,正是陽春三月,氣清景明、草木萌發,這一節氣遂得名「清明」。

▲介子推神像

寒食節約在清明前一至三天,具體時間歷朝有所不同,但習俗卻沒有太大差異,主要內容是全天禁火、只吃冷食等,唐代開始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皇帝會向近臣賞賜榆柳之火以示恩寵。上巳節則起源於春秋末期,魏晉時期定為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在這一天,人們會到水邊舉行「祓除釁浴」儀式,以洗去身上沾染的汙穢之氣,還會到大聲呼喚已逝親人的名字,意在追思故人、安撫亡魂。年輕人則會趁著這一時節在郊野踏青嬉戲,向心愛女子表達心意。同樣是在唐朝,上巳節的踏青習俗也被整合到清明節俗中,這時清明才從單純的農業節氣躍升為重要節令。

▲利用烏稔樹葉染色而成的烏米飯

相對於中國對清明節的重視,越南許多地方則將「寒食」「清明」的概念混用,並將兩個節日統一定為農曆三月初三。據《安南風俗冊》記載:「三月初三日為寒食節,亦號清明節,作浮水餅,具酒饌告家先。北人記介子推火化日也,亦有因而省掃墳墓雲,民間亦多不用。」在越南,宮廷、官員及富戶會在清明之際掃墓祭祖,必備之物有豬肉、香燭、紙錢和黑糯米飯。黑糯米飯由糯米與烏稔樹葉混合炊煮而成,曾是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特色食物,畲族至今仍會在「烏飯節」製作。

來到墳前,人們俯身清理雜草、添上一些信土,再將柳枝插在墳邊,恭恭敬敬地擺上供祭食物,上香祈禱、燃燒紙錢,並叩首祭拜,隨後眾人在墓前將祭品吃完後方可回家,一些地方也有在墓旁燃放爆竹的習慣。不過在民間,由於大家在臘月已經祭祀過祖先,清明時便不會再次掃墓,通常是選擇外出踏青。

▲《 嶺南摭怪列傳》殘頁

此外,清明節在越南傳承與發展過程中,也逐漸呈現出本地化的趨勢,不僅增加了新的習俗,還為這一節日附會上富有越南本土特色的傳說。據《嶺南摭怪》記載,嶺南地區曾有一名為「赤鬼國」的古國,國王名為祿續的國王,號稱「涇陽王」。他迎娶了洞庭龍王之女,二人生下「雒龍君」崇纜,後者便是赤鬼國的第二代國王。

崇纜成年後,娶北國公主甌姬為妻,甌姬懷孕生了一個卵包,裂出一百個卵,每個卵都孵化成一個男孩,這就是「百越」。崇纜夫婦後來遷居沿海,長子就留下來治理國家,號稱「雄王」,改國名為文郎國。《大越史記全書》將其視作越南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並將其視作越南建國肇始,越南人也將雒龍君夫婦奉為祖先,自稱「龍子仙孫」。

▲越南綠豆湯圓

為紀念甌姬誕下百卵,每到農曆三月初三的清明節,越南百姓就會製作元宵、湯圓來祭祀雒龍君和甌姬,數量正好是一百個。越南元宵以冰糖為餡,個頭比中國的元宵要小,煮熟後撈起放在小碟中;越南湯圓則以綠豆為餡,煮熟後放在碗中,倒入糖水混合食用。在以前,越南人從不會在三月初三以前吃元宵和湯圓。因為在越南民間,素來有「嘗新」的風俗,每個季節都有相應的上供食物,出於對神靈和先祖的崇敬,任何食物在上供前都不得食用。

▲越南木倉谷梯田

當然,越南百姓在清明節吃湯圓也有著深刻的農業色彩——農曆三月正好是越南收穫稻穀的時節,人們為慶祝豐收、感謝神靈和祖先保佑,便會做湯圓和元宵進行祭祀,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越南的農業文化內涵和信仰觀念。

有意思的是,近代以來越南曾是法國殖民地,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法國等西方國家的影響,因此在南部地區,清明風俗呈現出中國傳統文化、越南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雜糅景象,人們在用水果、鮮花供奉祖先外,還會放上一盤法式麵包,通常為牛角可頌或是切好的法棍。

▲越南老人

事實上,由於和中國廣西、雲南接壤,越南北圻一帶因受中國文化影響較深,清明節的氣氛至今依然濃厚,但而中圻、南圻卻日趨淡化。尤其是來自城市的青年一代,很少參加清明節的活動,對此自然也就談不上了解,只有上了年紀的老輩人還依然堅守著清明祭祖的傳統。

參考文獻:

《嶺南摭怪》、《大越史記全書》點校本、《越南通史》

相關焦點

  • 全國清明掃墓禁忌 第五條要記住了
    公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正式確立為法定節假日。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然而,在清明掃墓期間,有些禁忌與忌諱也是不容忽視的,要避免。
  • 清明羹飯怎麼做?如何祭祀先人?舟山人這樣過清明節才正宗!
    很久以來,每到「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擔酌挈盒,輪轂相望」(清《帝京歲時紀勝》),舟山傳統的掃墓情況與此類似,具體有一些相關的習俗。   如是合葬墓,墓中幾人就掛上幾串紙錢。意謂可持此紙銅錢去趕赴清明羹飯。  在舟山的語境中,掃墓與上墳是有些區別的。上墳,一般是指給新墳掃墓。
  • 清明掃墓、吃潤餅菜……閩南清明習俗你知多少?
    祭掃的日期,各地風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後十天;有的稱"前三後三";有的在清明前後逢"單"日舉行;有些地方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乾淨。  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此後圍坐聚餐飲酒;也可放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相關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
  • 吃湯圓、祭龍仙——越南與中國的清明節有何不同?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國人在這一天掃墓、踏青、插柳、放風箏。在清明節的前一兩天,還有一個寒食節,相傳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介子推而定下的。人們在寒食節時辰,三天不生火,只吃生冷的食物。同屬中華文化圈兒的越南人,也要過這兩個節日。不過,越南人是把寒食節和清明節合在一起過的,名字就叫做清明節。
  • 清明掃墓禁忌———(生活你、我、他697期)
    「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 在清代,清明時節有摘新柳佩戴的習俗。因為清明不僅是個祭祖的時節,也是個人運勢調整的當口。
  • 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過清明節?越南韓國都過
    原標題: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過清明節?   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這些國家的清明節與中國的傳統有相似,也有不同。   越南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與中國一樣使用農曆的國家之一。
  • 清明掃墓祭祖,您需要知道的……
    每年,我們家都是清明當天去掃墓, 爸爸生前跟我說:「清明這一天是孝順節,這一天都是會晴天的。」
  • 清明將至,祭祖掃墓的三十六個風水禁忌和避諱,你必須知道!
    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中國,有清明掃墓習俗,具有緬懷先人,禮敬祖宗的重要意義。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 【鄉風民俗】清明掃墓、吃潤餅菜……閩南清明習俗你知多少?
    人們在這一節日祭奠祖先、緬懷先烈,感悟人生的價值,去除先輩遺留的幹枝枯葉,保留可借鑑的新芽。不管你身在何處,總會為了先人前往墓地祭拜,以解思念之情,除了滿懷虔誠之心外,掃墓時,又有哪些習俗和風水禁忌我們要知道呢?  祭掃的日期,各地風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後十天;有的稱"前三後三";有的在清明前後逢"單"日舉行;有些地方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 清明,嘉興大媽連死人的東西都不放過?剛祭祀完,供品就被吃了!甚至...
    今天清明節,嘉興人都在掃墓!那麼掃墓的供品最後去了哪裡呢?嘉興第九區網友爆料今天去上墳,發現進口處有三個大概六十幾歲的婦女,提著蛇皮袋坐在三輪車上,等來上墳祭祖的人走了一撥馬上過去把留在那邊的吃的直接裝蛇皮袋收走了,然後坐在車上吃吃笑笑,這樣覺得好嗎?網絡圖片也有網友稱:看到很多流浪漢,專門盯供品。
  • 清明話掃墓:日本掃墓一年得掃好多次,日中掃墓文化不一樣
    一年一度的清明已至,家家戶戶都開始張羅掃墓事宜,鄰國日本自古受漢文化影響,也有祭祀祖先和掃墓的習俗,但時機卻不是在清明時節,一年可以掃上5次,而且墓地比起國內的恐怖形象平易近人許多,不但可能位在住宅區內,還可以成為人氣景點!
  • 清明節掃墓禁忌!
    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此後圍坐聚餐飲酒;也可放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相關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
  • 清明節掃墓不可不知的25個小常識,你必須知道!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公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在中國,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
  • 又是一年冬節~今年你回家食湯圓嗎?吃了湯圓又要大一歲啦!
    不清不楚一年就老了三歲的潮汕人。。。冬至,潮汕人稱為「冬節」。南北方的習俗不一,北方通常吃餛飩和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冬至是華夏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之一。古人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在潮汕,冬節也算是一年中的重大節日之一。潮汕冬節有很多漢族民俗文化活動,如祭祖、謝神、掃墓、吃糯米丸等。
  • 清明祭祀有哪些禁忌與講究?
    清明節可以在家拜祖先嗎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墓地去舉行,但由於種種原因,很多人不能回鄉參加清明拜山活動,那麼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裡陽臺或客廳,朝家鄉方向,擺上祭拜用的供品,燒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關詞語。然後,再燒財帛。
  • 2020清明節是幾點幾分:上墳早上好還是下午好清明節後能掃墓不?
    不過由於墓地大多離居住地較遠,甚至不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城市,通常都不會這麼早,不過最好是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掃墓祭拜。所以在下午三點之前完成上墳就可以啦。在中國古代,上墳一般也伴隨著供香的,因為香是溝通凡聖的媒介,可以寄託哀思之情,傳達信息於虛空法界,足以說明香的重要性,所以在香的選擇上不可馬虎。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
  • 鮮血鑄就友誼豐碑——越南安沛烈士陵園清明掃墓記
    新華社越南安沛4月2日電  通訊:鮮血鑄就友誼豐碑——越南安沛烈士陵園清明掃墓記  新華社記者章建華 閆建華  縷縷香菸,嫋嫋而起,瀰漫在中國烈士陵園裡不肯猝離,依依拂過每一座墓碑後,才漸漸融入越南北部群山春天的霧靄裡。
  • 清明掃墓5禁忌!去靈骨塔這件事最多人犯
    清明連假多數人會安排返鄉祭祖。命理專家表示,在慎終追遠前有些禁忌還是要注意,像是早點出門、墓地勿拍照、孕婦不宜上山掃墓、去靈骨塔要插香爐勿插供品、勿碰到其他人塔位等5項。    命理專家周映君在島內節目上提到,民眾清明掃墓時必須注意的5項禁忌。
  • 海南人的冬至帶上一家老小掃墓祭祖
    所以古人在冬至來臨之前,或冬至日,帶上一家老小回家掃墓祭祖,意為冬天來了,我們開始添衣保暖,也不要忘了我們的祖先,帶上一家老小回家掃墓祭祖,清除下墳墓上的雜草,添些土,焚上香燭,擺上供品,告慰先人,寄託香火文化家的情結。
  • 成都周邊公墓清明節掃墓:新墳不到三年需要掃墓不?
    春社、秋社"分別在"立春、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社是古時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社,分為春社和秋社。有的人把春分和秋分作為春社和秋社是不對的。實際上以幹支紀年來算,春社是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春社推算方法是清明前的第二個「戊」日。故春社通常在清明節前的十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