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四水 ,現泛指湖南,官方與民間都認可。
其中四水,分別指的是湖南境內湘、資、沅、澧四條河流,這個概念大家也都清晰。
但對於三湘的本意,大家卻並不那麼清晰。不僅民間沒有統一的說法,就連官方也沒有一致又準確的說法。
「三湘」這一名稱出現於晉宋之際。唐宋人在考釋其得名之緣的時候,往往根據當時的地理和政區情況,以今測古,作出一些不合事實的解說。後人或踵襲前人之非,或編造新說,總不能得其實。
怪誰呢?只怪「三湘」名稱出現太早;社會變化太快;文人學者又是那麼的「與時俱進」。
真想知道「三湘」的本意,其實也不難,讓小編慢慢說給你聽。
01「三湘」本意釋義最為代表的就有五種
「三湘」出現在唐人詩詞與文章中較多,有些還是名家名句。
比如:
「遙遙三湘,滔滔九江。」——《贈長沙公》陶淵明(晉)
「登九疑兮望清川,見三湘之潺湲」——《悲情秋賦》李白(唐)
「五嶺南指,三湘北流」。——《風土碑銘》張謂(唐)
從詩詞來看「三湘」的釋義多為水名,但卻眾說紛紜,並無定論。
到現在認可度較高的本意釋義就有五種,都在水名與政名兩者範圍間。
其一:瀟湘、蒸湘、沅湘;
其二;灕湘、瀟湘、蒸湘;
其三:瀟湘、資湘、沅湘;
其四:湘陰、湘潭、湘鄉;
其五:湘東,湘西,湘南。
這五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有自身局限,所以沒有辦法,讓其他執不同意見者所服。
小編根據眾多資料,就來跟大家分析分析它們的道理與局限之處。
02五種釋義的道理與局限
第一種釋義:瀟湘、蒸湘、沅湘。
瀟是指湘水的上遊,從湘水源到永州市區段;蒸是衡陽附近匯入湘水的支流;沅,則是沅水。
瀟湘、蒸湘、沅湘分別指的是湘江的上遊、中遊、下遊。
湘,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裡的解釋是:湘江,水名。
所以三湘的本意是瀟湘、蒸湘、沅湘的釋義就很普及,相信這種說法的人很多。
第二種釋義:灕湘、瀟湘、蒸湘。
這種釋義還是指湘江的上、中、下遊。在過去,湘水源一直認為來自於廣西,並且源頭離湖南境內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所以把湘水的上遊叫作灕湘;而中遊就成了瀟湘;蒸湘就成了湘江的下遊。
對於母親河發源於別的省,很多湖南人是不樂意的,所以這種提法,在湖南並不受歡迎,大家有意無意的淡化,或者視而不見。並且在最近,有關部門根據更好的考證技術發現,湘江的源頭其實來自於湖南永州藍山。那種灕湘、瀟湘、蒸湘的釋義,就更沒有市場了。
第三種釋義:瀟湘、資湘、沅湘。
以瀟湘、資湘、沅湘為三湘,以清代陶澍最為代表。
這裡的瀟湘就不再是指湘水的一段,而是代指湘水。而資湘、沅湘分別指的是資水與沅水。在湖南,這三條水系最大, 流域包括全省的絕大部分地區。雖然不見了澧水,但也可以涵蓋與代表湖南。
清代魏源在《三湘棹歌》序中曾說:「楚水入洞庭者三:曰蒸湘, 曰資湘, 曰沅湘, 故有三湘之名。洞庭即湘水之尾, 故君山曰湘山地。」
從清以及後人來講,這種說法最切合當時的境況,確忘記三湘其實是一個古老的名字。
第四種釋義:湘陰、湘潭、湘鄉。
這種釋義最早出現在《太平寰宇記》。在卷一一記載:「三湘,湘源、湘潭、湘鄉,是謂三湘。」
當時,稱湘陰為上湘,湘潭為中湘,湘鄉為下湘。三縣為上、中、下三湘,代表湖南。
這個只是當時某些文人的一廂情願,後來也被陶澍等人所反對。但也從側面說明了湘陰、湘潭、湘鄉三縣當時的富足與重要,這個,我一定找機會研究研究。
第五種釋義:湘東,湘西,湘南。
這種釋義看似不靠譜,卻很有歷史依據。
在湖南幾千年來的歷史變革過程中,湖南的先輩一直生活在河流與盆地間。其中湘東以長沙為中心,而湘西就到了沅陵為中心,而湘南以永州為中心。過去並無湘北、湘西的概念。
在1919的,湖南省分為湘江道、衡陽道、辰沅道。全省分為湘東、湘西、湘南的格局還是很明顯。
03三晉、三秦、三湘……名字都帶三,是同輩麼?
流傳最廣,並不意味著最正確,想了解「三湘」名字的本意,還得在名字出現時期來找依據。
戰國以及秦漢以來,多用「三X」的命名方式,來指代某一個較大的地理單位。這一地理單位或者山川相繆,在自然地理上自成一體,而在行政區劃上則都有特別的淵源,具有地理、政區、經濟、文化的共通性。
先是因趙、魏、韓三家分晉,所以號稱「三晉」,而後又有三巴。此外還有三秦、三齊、三吳以及朝鮮半島的三韓等。
南北東西,瀛海內外,都有以「三X」命名的區域,固然其命名皆是因政區而來,但久之也會影響人們的文化認知,而對後來的命名方式產生影響。
「三湘」之名源自湘水流域長沙、桂陽、零陵三郡,這三郡在兩漢時期延續四百年。而其名則當在晉懷帝設「湘州」之後正式出現。
晉湘的州治設臨湘(今長沙),全州除湖南湘、資二水流域外,兼有粵桂及湖北各一部。
三晉、三秦、三湘,雖然都帶三,卻不在同一時期,是有輩分區別的。
隨朝代更替,政局的變化,湘江流域長沙、桂陽、零陵三郡的格局早就面目全非,並且全無痕跡,所以讓後來人難以接受,並且與時俱進地附與新的意思,以切合時局。
不過,不管本意釋義是哪一種,最後引申的意思都指代湖南。
這算不算求同存異的一種表現呀。
對於「三湘」最初的本意所在。
親愛的讀者,我說明白了嗎?
您聽懂了嗎?
歡迎在留言評論,或提出建議與意見!
文獻參考
《「三湘四水」辨》黃顯孟
《「三湘」釋義及範圍的歷史演變》劉繼元
《「三湘」考》劉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