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凌晨,隆堯縣雙碑鄉西良後村發生一起滅門慘案,死者為一女子及其母親和6歲的女兒。經警方初步調查,兇手最大嫌疑是女子的現任丈夫,警方初步判斷此案因婚姻糾紛引起。
5日14時,西良後村的不少村民雲集在案發現場周圍。這個一向平靜的村莊,此時正被這起兇殺案攪得人心惶惶,議論紛紛。當地警方已在胡同口拉起警戒線,身穿警察制服或便服的人員頻繁出入。
62歲的曹如意是兇殺案的最大受害者,一夜之間,他失去了老伴、女兒曹志敏(音)和外孫女。4日晚上22時25分,曹如意從家中出來,騎車去村北面一家石膏礦上班。5日早晨7時許,等他回到家門口時,發現家門突然被鎖住。曹如意隨即撥打女兒電話,電話無人接聽。疑竇叢生的曹如意決定從前鄰居家跳牆而入。「當我從前鄰居家看到我家庭院的一瞬間,蒙了。」憶及此景,這位老人幾度失語。
根據老人回憶,當時映入眼帘的是躺在地上的老伴和滿院血跡,再走近,東屋內還有已經停止呼吸的女兒曹志敏(音)和外孫女。據坊間推測,兇手先是在東屋與曹志敏發生衝突,曹如意老伴聽到動靜出來,正欲阻攔,亦遭慘禍。「據說老伴手裡還拿著手機,可能電話沒撥出去,滅頂之災已經降臨。」
記者從附近村民口中獲悉,曹如意有四女,遇難者是三女兒,一家在該村口碑尚可,「一家人挺老實」。之所以釀此慘劇,大家均將矛頭指向曹志敏的丈夫。曹如意告訴記者,5日零時55分左右,自己大女婿從家門口經過時,曾看到一輛自行車停靠在胡同口處,而該村南口的監控顯示,「三女婿在凌晨2時走出該村」。
現場警方告訴記者,此案初步判斷是因婚姻糾紛引起。據了解,兩年前,曹志敏與丈夫離婚,2010年春節前,曹志敏帶前夫6歲女兒與現在的嫌疑人結合,但因性格不合,時常拌嘴,幾欲離婚。犯罪嫌疑人老家山西,在入贅曹志敏家時,已經入贅過兩次。近來一段時間,曹志敏的前夫突然出現,並且有想復婚的意向,此消息讓犯罪嫌疑人不能接受,在勸說無效下,出此極端手段。
昨日17時,記者離開現場時,警方正做現場屍檢,以推斷兇器和遇害時間。同時,警方正對犯罪嫌疑人加緊追捕緝拿。
專家分析
現在咋這麼多滅門案?
距清河羊絨大王慘案不過才3個月,邢臺再現滅門案。曾在全國首開免費心理諮詢熱線的啟民先生從心理學角度,對這些滅門案進行了剖析。
按其分析,滅門案案犯一般生活在社會底層,生活條件相對困難,他顧忌的東西很少。一旦想不開,就會走極端。
滅門案案犯一般都患有孤僻症或者性格孤立。試想一下,鄰家大媽整天在社區「東加長、西家短」地說閒話,她會不會去滅別人的門呢?這種機率幾乎沒有或者很小。為什麼呢?因為不管是她喜歡說閒話,或者是發牢騷,在喋喋不休的訴說中,某種情緒已經得到釋放,她的心情也會變得輕鬆或者愉快了。可是,滅門案案犯一般不是這樣,他們會把很多東西(比如仇恨的種子)藏在心裡,就好像一個火山,在爆發前,必然積蓄很多能量。也好像吹氣球,當氣到了一定程度,超出了案犯的心理承受能力,對社會產生了絕望心理。
滅門案案犯缺乏信仰。這裡所說的信仰,不是指神,而是大家通常所說的客觀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或者再通俗講,就是生活有個恰當的目標。而對於滅門案案犯來說,他已經沒有了這些基本的生活指望,甚至親人的概念,在他們心中,都沒有了。
如何才能避免呢?啟民認為以下幾點尤為重要。
倡導公平社會,讓每個人都有尊嚴地活著。一個自信有尊嚴的人,他不但不會殺人,還會好好地活著。
心理疏導已經火燒眉毛。5·12汶川地震後,大家更多地知道了心理疏導這個名詞,但心理疏導不僅限於天災時,更適用於避免人禍。一個殺人犯,如果在殺人前,有一個朋友能勸阻一下,那麼悲劇就有可能避免。在社會節奏如此快的今天,很多事物,讓人目不暇接,社會心理積蓄,就像堵車一樣,需要疏導。
推行公益愛心活動,讓每個人,從愛中滋生愛,去絕惡。懂得愛的人,他不會仇恨,參加過愛心活動的人,他殺人的機率會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