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這一趟,才想明白,現在的古鎮,其實已經有個更高大上的名字,叫「文旅」。
我們在昆明的時候,就住在這樣一個文旅項目裡。到的時候已經是深夜,只感覺是從一個滿是工程車的路和高架橋上,轉到了一大片黑漆漆的園區裡。大家心裡都在打鼓:這是有多偏啊。
等到第二天早上起來,才看到這是一片仿古風的建築群,仿佛是穿越回了大唐一樣。
酒店對面是兩個遊樂場,分別是「海世界」和「雪世界」。現代化的設施又好像把我們往未來帶了幾年。實際上,看多了這樣的古鎮,當你走出去,看到周邊的當地人實際居住的環境之後,常常有種很玄幻的感覺,因為落差是非常大的。這些古鎮在建築和消費能力上,是很超前的。
另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這個小鎮現在是融創的。前兩年那條轟轟烈烈的新聞,萬達的老王把他的文旅項目打包賣給了融創的老孫。不經意間,我們也置身在這條新聞描述的場景中了。特別是,小鎮裡還有家萬達酒店,延續著老王殘存的夢想。
這裡的建築確實是挺美的,適合遊客來拍拍照。尤其是早上,太陽已經升起,小鎮卻還在沉睡,在小鎮裡走一走,舒適而愜意。但要說,想在這裡體會真實的昆明,似乎有點奢求了。
我們的酒店很有心,每天晚上都會請一個漂亮的小姐姐來跳舞。酒店大廳裡有一塊四周是水的小平臺,就是小姐姐的舞臺了。
鎮上有些賣鼓的小店。店裡的小姐姐傍晚會在店外自彈自唱,引得無數路人駐足。
在「雲南省博物館」街對面,有個官渡古鎮,古鎮上還有個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但是我沒看出來遺產是什麼。古鎮很小,更像是個步行街。我們在鎮上吃了午飯就離開了。
昆明的主要旅遊景點都在滇池邊上。我們在滇池上坐船轉了一圈,周圍也就算看過了吧。
我們離開昆明,到了香格裡拉。以前也來過昆明,去過西雙版納,但到了香格裡拉,感覺又是完全的不同。昆明更接近我們平常生活的城市,到了西雙版納像是到了泰國,而香格裡拉,則像是個小西藏。按接我們的小哥哥的話說,這裡是藏區。從香格裡拉去西藏,只需要6個小時的車程。
到香格裡拉是下午四五點的樣子,第一感受就是,好冷。此時也是香格裡拉的夏天,但那風吹過來,和北方深秋的氣候是一樣的,透心的涼。然後後面我們發現,到了白天,太陽升起來,這裡確實是夏天,非常的夏天。所以平常走在街上,看到有人穿短袖,有人穿棉襖,和上海的春秋季節一樣,比較混亂。
我們酒店外面不遠,是當地的古鎮。因為疫情的關係,古鎮上門可羅雀,我們直逛到下午,也沒幾個人。可看古鎮的規模,建築的精美,往年這裡一定是人聲鼎沸的。
大家在鎮門口一個賣飾品的店那裡,就都被迷住了,女生們用彩繩綁了當地的辮子,買了些手環。我往前走著,看到了一幅倍兒有江湖氣的對聯。不知道以前的刀客們,在這裡過著怎樣快意恩仇的生活。
古鎮不大,主要也是賣手工藝品、吃飯和民宿。這時候大半還處在關閉的狀態。在古鎮的另一頭,有兩個博物館,分別是迪慶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館,和迪慶紅軍長徵博物館。博物館的旁邊,有座小山,山上是香格裡拉印經院。在高原上行走蠻累的,我們沒有去爬那座山。
經過一番周折,我們從香格裡拉開車到了麗江,這個一直活在傳說中的地方。麗江四周都是山,而我們過來的一路上,看到的都是懸崖峭壁,那種感覺,就像是在王者榮耀的出生地一樣,人們都生活在峽谷之上,感覺是在平地,其實周圍都是萬丈深淵。實際上,香格裡拉海拔3000多米,麗江海拔2000多米,麗江的生活是比較舒適的。據說來麗江和大理養老的人也是比較多的。
我們住在束河古鎮。酒店是個民宿,本身修建得就像是個園林一樣。門口的多肉養得尤其好,竟然有種氣勢磅礴的感覺。
束河古鎮相對比較冷清,很舒服,不會很擠。在何媽的帶領下,我們買了些當地的紅茶和普洱。也有隱居在這裡的文青,兀自在畫著畫。
在這裡,我總結麗江的三大特產:臘排骨,土雞和旅拍。平常網絡上充斥著廣告,卻很少看到實體店的旅拍,在這裡幾乎都能找到。有些平常看不到廣告的,這裡也有。
麗江古鎮離束河古鎮只有4公裡左右的距離。開車到離麗江古鎮1公路左右的地方,就堵得有點寸步難行了。相比束河,麗江的建築顯得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結構和路徑也更加繁複。裡面仍然是手工藝品、吃飯、民宿的天下。願意來淘淘寶的,可能會有收穫。
天亮著的時候,這裡有點京都清水寺外面那條街的風採。當然,這裡的風景比清水寺的要豐富得多。類似的,這兒也有很多穿著漢服走來走去的小姐姐,算是民族自豪感的一個象徵吧。
因為氣候原因,這個時候的玉龍雪山上沒有雪,再加上來麗江的路上,我們已經領會過大山的巍峨,於是只在鎮上住了兩天。
江浙一帶也有很多古鎮。相比起來,雲南的古鎮從建築和風格上有自己的特色,但也難找到特別的驚喜。回來以後,我把躺在自選股裡10幾年的麗江旅遊刪掉了。
公號:mybabylove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