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香港4月22日電(記者向劍幗 蘇曉)大澳文物酒店可能是香港最小的酒店,只有9個房間,但自今年3月1日對外開放以來,這個坐落在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的香港漁村大澳的酒店,已接待公眾人士及參觀遊客超過3.7萬人,平均每日接待700多人,高峰期間每日更接待超過1000人。
大澳文物酒店是香港特區政府第一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六個項目之一,如果算上它的前世今生,這座建築物今年正好110歲。它的前身是建於1902年的大澳警署,是香港的二級歷史建築。如今外觀依舊,內部被「活化使用」的這間文物酒店,由香港歷史文物保育建設有限公司以非牟利社企模式經營,公司與社區攜手一道,推廣及保育大澳的文化遺產。
走進這座由歷史建築復修而成的酒店,綠樹掩映中,上世紀初的建築特色映入眼帘:外觀經百年風雨不改;兩層的中式瓦屋頂,法式落地雙扇玻璃門,為防海盜安裝的鐵窗門……與大澳漁村古老的水道和水邊棚屋遙相呼應,相得益彰。
實踐這個計劃的是一個33歲的年輕人 黃永光,香港歷史文物保育建設有限公司董事,一個低調而又充滿陽光的公益事業熱心人。
「我小時候跟學校的旅行團一塊兒來過大澳漁村。一看見這兒,我著迷了。棚屋啊,漁村生活,我覺得很新鮮,一個和現代香港不一樣的地方。之後,我周末會不時來這裡走走看看。」黃永光告訴新華社記者。
「我一直有一個想法,希望可以為大澳出一份力,恰好政府招標這個項目,只給非牟利公司參與,這對我是個機會。」黃永光認為,無論是大澳還是大澳警署,都是一段香港的歷史,香港以前並不是什麼中環、灣仔、高樓大廈,而是由很多不同的漁村組成。如今的大澳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小漁村真實風貌,能參與舊大澳警署這個「活化歷史建築」的項目,實在是圓了多少年的夢想。
大澳位於香港大嶼山的西端,珠江三角洲河口,歷史上是一個繁華的漁村。由於地處偏遠,受香港快速城市化發展影響不大,迄今仍保留傳統漁村的風土人情。大澳警署最初的職責是防範海盜和負責大澳公共安全。見證大澳百年盛衰後,大澳警署於2002年正式關閉。
黃永光帶領記者參觀這座文物酒店的每一個建築細節,如數家珍般講述著細節中的一個個歷史故事。他告訴記者:「我們把這個項目當做我們的BB(孩子)來關愛,但是我們並不是以擁有者的角度去做,這個項目是屬於大眾的,我們會用心用力去做一個好管家。」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