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為期3天的第三屆中原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在洛陽會展中心拉開帷幕。本屆博覽會由省委宣傳部、中國旅遊研究院指導,省文化和旅遊廳、洛陽市政府主辦,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洛陽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承辦,以「文旅中原融通世界」為主題,吸引德國、泰國、法國等30個國家和地區的152家文旅企業和國內的366家文化旅遊企業參展,為廣大市民和遊客奉上精彩的文化旅遊盛宴。
●不出洛陽,「海淘」世界
「這麼多國家參展,有的逛了。」在本屆博覽會一層A展館的核心區域——國際文化旅遊展區,前來逛展的市民王婧興奮地和朋友開啟了家門口的「海淘」之旅。
漫步展區,以橙黃色為主色調、以廟宇圖騰為設計風格的泰國館格外搶眼,讓觀眾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泰國風情。館內,泰國的燕窩、乳膠製品、精油、手工皂等特色文旅商品備受青睞。
「泰國是國際知名的旅遊勝地,此次我們精選了泰國最受歡迎的旅遊商品來洛參展,希望能在洛陽這座國際文化旅遊名城進行文化的碰撞。」泰國館相關負責人說,中原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他們希望通過此次博覽會進一步拓展中原市場。
在展覽面積約7000平方米的國際文化旅遊展區,德國、泰國作為雙主賓國坐鎮,來自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的152家文旅企業參展。
土耳其的馬賽克燈、捷克的水晶、阿富汗的地毯、德國的廚具、馬裡的非洲鼓、波蘭的琥珀……展區內,各具特色的國際文創產品,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遊客前來採購。
在德國館內,德國DM和rossmann兩大超市的日用品悉數亮相,讓曾在德國留學的市民陳晨倍感親切。「種類齊全,廚房用品、生活用品、嬰幼兒產品和護膚品都有,價格親民,省得『海淘』了。」她說。
漫步展區,咖啡飄香,不少觀眾循香來到巴西館,一邊品嘗咖啡,一邊了解南美洲的咖啡文化;馬裡館外,節奏感十足的非洲鼓樂表演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觀看……
「本屆博覽會在前兩屆的基礎上增加了『國際』二字,旨在強化洛陽歷史文化的現代表達和河洛文化的國際表達,突出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為全省乃至全國搭建文化旅遊產業展覽展示、交流、交易的綜合平臺。」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說。
●以文旅之約,講好「黃河故事」
甘肅的洮硯、寧夏的枸杞、陝西的黃龍核桃、山西的平定砂器、內蒙古的苦蕎奶茶……漫步博覽會一層A展館的沿黃城市文旅展區,從黃河源頭到入海口,觀眾可感受沿黃九省(區)展區的文旅風採。
本屆博覽會,以講好「黃河故事」為主題內容,邀請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沿黃九省(區)展示黃河文化、特色文旅產品和景區線路,為沿黃城市的文旅交流協作搭建平臺,推動黃河文化保護與傳承。
在青海館,一幅青繡牡丹畫吸引了不少洛陽市民拍照、點讚。「青繡是我們青海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這幅青繡牡丹畫特地為本次展會而製作,以青繡技藝呈現洛陽文化。」青海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青繡歷史悠久,手法獨特,風格古樸,針法繁多,色彩豔麗,是青海各族婦女世世代代傳承的民間手工藝。
在寧夏館內,除了葡萄酒、枸杞等特色農產品,展館一角形態各異的麻編展品也讓人眼前一亮。「這個是什麼圖案呢?」9歲小觀眾袁曉彤指著牆上的一件麻編作品好奇地問。
「這是賀蘭山巖畫中最具代表性的象徵和標誌——太陽神,寧夏博物館館徽的形象就是受這幅太陽神巖畫啟發而設計的。」寧夏館相關負責人徐偉濤說,麻編以當地的麻為原材料,製作毛驢、駱駝等極具地方特色的裝飾品和杯墊、手提包等生活用品,傳承非遺文化,講述「黃河故事」。
●非遺表演,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
「快看,又要變了!」「孫悟空!」……昨日10時30分左右,在位於會展中心五樓的第三屆中原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中原大舞臺上,川劇變臉演員雷波的精彩表演引來陣陣叫好聲。
只見雷波頭一扭、手一揮,黑臉、白臉、花臉、紅臉瞬間變化。「真是比翻書還快。」隨著音樂聲越來越大,雷波變臉的節奏也越來越快,市民董先生舉起手機拍個不停,由衷讚嘆:「這可是國寶、絕活兒,我還是頭一次這麼近距離觀看。」
雷波在觀眾的掌聲中走下舞臺,另一位演員李濤肩扛一根十幾米高、40餘斤重的「木樁」上了臺。這根「木樁」名叫中幡,上面掛有紅色的旌旗,數百年前曾是皇室儀仗隊的旗杆。在行軍或是打獵休息期間,旗手們揮舞中幡,博得帝王歡心,而後逐步演變成民間廟會中的表演節目,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我國的傳統雜技項目。中幡在李濤手中、肩上、腦門、下巴等處飛舞,但始終幡不離身、杆不落地,場下觀眾目不轉睛,掌聲、尖叫聲不斷。
整整一天,河洛大鼓、洛陽海神樂、南莊木偶戲、二鬼摔跤等表演類非遺項目輪番上演。81歲的洛陽海神樂第十代傳人郭紅運等非遺項目傳承人親臨現場,展示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瑰寶。
「這樣的形式太好了,孩子們完全沉浸在傳統文化中,不願意走。」市民賈先生帶著兩個孩子就地坐在臺下,他說,「一場表演看下來,孩子們已經成了傳統文化的忠實『粉絲』。」
12日、13日,每天9時至17時,每半小時就有一場非遺表演,如果您感興趣,不妨帶著家人來看看。
●精品特產齊聚,「出彩中原」亮點紛呈
新鄉崖柏筷子、三門峽野生橡子涼粉、濮陽牛肉辣椒醬、濟源野生冬凌茶、安陽生薑洗髮水、漯河香椿醬……走進位於會展中心五樓的出彩中原展區,琳琅滿目的精品特產,讓不少市民和遊客挑花了眼。
信陽市商城毛布底手工布鞋、開封市朱仙鎮木版年畫、周口市張氏泥狗狗、新鄉市潞王古琴、安陽市李家樂器……在各個省轄市展區內,幾乎都可以看到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及其產品,而且現場大多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親自講解,一件件精美產品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和傳說故事,被他們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我參加過很多博覽會,中原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規模大、人氣旺,對我們非遺展示特別有利。」開封市朱仙鎮木版年畫老字號「天成老店」第五代傳人尹國全說,「大家對木版年畫很感興趣,期待更多人關注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
「不愧是出彩中原展區,咱大河南的好東西真多。」市民於女士和幾個好朋友一邊逛一邊買,收穫滿滿,她們拎著大包小包走出展區,商量著要讓更多親友來轉轉,「這麼好的地方,逛一次不夠!」
●曬出文旅家底,「洛陽品牌」人氣十足
「『白玉杯』和『綠松石』各來一套吧!」昨日,在洛陽禮物及文化創意展區,市民毛先生精心挑選了兩套洛陽出土文物造型的飾品,打算送給女朋友。
作為我市精心打造的文創品牌,在本屆博覽會上,洛陽禮物帶來了洛城印象、運河文化、黃河非遺、河洛文化、牡丹文化、東方博物館之都、智慧創意、河洛珍寶等八大系列的產品,青春時尚與古老的歷史文化在這裡交織碰撞,洛陽官方伴手禮品牌現場「吸粉」。
在「曬文旅家底遊河洛大地」展區,各縣(市)區長紛紛上陣,現場推介特色文旅產品,為過往市民和遊客解讀新時代洛陽「古今輝映、詩和遠方」的獨特魅力。隋唐洛陽城天堂明堂研學課程、洛邑古城漢服體驗、傳承百年的偃師緱氏金屯馬氏制鼓技藝、孟津王鐸書畫院字帖、新安的紫砂壺和澄泥硯、洛寧的竹編和艾絨製品……一件件精美的產品,無不在展示洛陽獨特的地域文化及城市文化,化身傳播歷史文化和宣傳旅遊資源的「代言人」,讓更多遊客認識了「洛陽品牌」的豐富內涵。
在非遺展區,洛陽職業技術學院帶來了神奇的文物修復技藝和非遺剪紙技藝展示。54米長巨幅剪紙長卷《黃河情》,融入了沿黃九省(區)的非遺文化、人文元素,依次呈現沙漠浩瀚、草原廣布、峽谷險峻等場景,重點展示二里頭遺址、龍門石窟、應天門、小浪底等洛陽文化符號,引來不少人駐足合影。
「咱洛陽歷史悠久,必須好好曬一曬。」市民肖先生和家人在各個展臺仔細觀看,他說,一個個洛陽品牌彰顯了文化自信,身為洛陽人他感覺無比自豪。
●創新雲端賞會,開啟直播帶貨
春都火腿腸、信陽毛尖、仲景香菇醬、萬景祥牡丹酥……在本屆博覽會上,觀眾不僅可以在展會現場暢快「剁手」,也可以通過線上直播「秒殺」搶購。
與往屆博覽會不同的是,本屆博覽會在一層設置直播區,通過「享遊洛陽」快手官方帳號推出「惠聚中原·樂享生活」直播帶貨活動。直播間由洛陽本地知名廣播電臺主持人、洛陽文旅推薦官達人等組合搭檔,推介洛陽文化旅遊資源,為河南知名品牌的明星產品進行直播帶貨。同時,還邀請到出席本屆博覽會的國際友人到直播間出鏡,品嘗中原特色美食,交流中外美食文化。
此外,本屆博覽會傾力打造線上官方網站,藉助網際網路平臺,為廣大參展商提供一個便捷的集信息查詢、產品展示、在線交易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網絡平臺。網友們也可以通過官方網站在線看展,查詢演出信息、商家信息等,及時便捷地獲取最新展會信息,全方位多角度領略本屆博覽會風採。
●延長展會時長,叫響「古都夜八點」
昨晚7時30分,開場舞《鼓舞盛世》拉開了「古都夜八點·文旅新生活」夜場演出的序幕。臺上流光溢彩,臺下歡聲笑語。古箏、爵士鼓、色空鼓……中西樂器現場「大比拼」,讓現場觀眾一飽耳福。
本屆博覽會打破以往大多節會僅白天開放的傳統模式,將開放時間延長至晚上9時,創新推出夜場演出,為市民和遊客傾情奉上時下流行的說唱、歌舞演出,進一步叫響「古都夜八點」文旅消費品牌。
除了邀請到「中國好聲音」的重量級選手現場獻唱,昨晚的演出還請來了一群特殊的表演者,他們是來自市第三人民醫院發熱門診的「最美逆行者」——黃華、郭擁軍、崔仁芬、田大麗、楊洋、賈婉婷、王安楠、李毅芳。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醫護人員為大家送上一場精彩的非洲鼓表演,氣氛很快達到高潮。
如果您錯過了昨日的夜場演出也沒關係,今晚7時30分到8時30分,還有一場精彩演出等著大家。屆時,將有非洲鼓群舞、流行音樂演唱、色空鼓演奏、說唱等節目一一上演,帶著家人去圍觀吧!
(洛報融媒 記者 李冰 智慧 通訊員 葛志培/文 魯博 張光輝 李衛超 劉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