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閱讀心情好]
光啟公園說"光啟″
這天,上海的天氣極好,秋高氣爽,微風許許。在4號線地鐵上下來,不知不覺走到了漕溪北路與南丹路的路口,再往前走就看到"光啟公園"(徐光啟紀念館也座落在這個公園裡,包括徐光啟的墓和碑、以及碑廊、雕塑等)了。
去年,我來上海時經過這裡,因為時間緊張沒有進園看看,因此留下了一點小小的遺憾。這次走到這裡萬萬不可再次錯過了。
於是,輕輕走進公園,迎面的石制牌坊很古老陳舊,盡顯斑駁,上書"文武元勳″四個大字,看,出自何人之手,也無法考證。走過兩側石像,便是高高的十字架,後面立著一塊高大的墓碑,上面刻有"明 徐光啟墓″的字樣,進門左側有一處徐光啟雕塑"夜觀天相″,右側有徐光啟"召解碑廊″。徐光啟墓的一側立有一塊碑文,記載著徐光啟一生的功績。
那麼,徐光啟是何須人也,被後人如此懷念?
據有關資料記載,徐光啟是一位最早期的天文學家,天文學是他學習西方的重要內容之一。徐光啟不僅對西方天文儀器的構造、原理有著自我充足的認識,還對西方的測天方法和理論有著深入獨到的研究。
1629年,徐光啟運用西方方法,推測出日食發生的準確時間。於是,崇禎皇帝讓他修改曆法。他把翻譯介紹西方的天文學著作當作修改曆法的第一個實行步驟,一邊積極參與編譯工作,完成的著作有《測天約說》、《測量全義》等,一邊全力撰寫《平渾圖說》、《日晷圖說》、《簡平儀說》等著作。與此同時,徐光啟還不斷上書皇帝,建議製作地球儀、天球儀、日晷、望遠鏡、自嗚鍾等儀器,並相繼應用於天文觀測,為清朝初年鑄造大型天文儀器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除此,徐光啟還精心設計了曆書的結構,成為《崇禎曆書》編寫工作的綱領。
為了使新曆法更加科學準確,徐光啟多次組織人員進行天文觀測,獲取了大量的第一手科學資料。他根據實際觀測結果繪製的一幅星圖,是當時最完備、最準確的星表和星圖,也是中國現在所知最早包括南極天區的全天星圖。
在徐光啟全力修訂《崇禎曆書》期間,努爾哈赤後金軍隊入關威脅京師,他投筆從戎,停下修訂曆法工作,從事火炮製造和保衛京師的重任。
1633年,徐光啟病逝。
1635年,《崇禎曆書》全部修訂完畢。這部曆書雖然不是由徐光啟最後完成的,但他對新曆的貢獻卻是無人能及的。《崇禎曆書》不僅是對傳統天文學的總結,而且吸收了大量西方天文學的先進成果,是中外學者共同努力的結晶。它的問世使中國天文學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也從此走上了與世界天文學並軌同行一試高低的道路。
徐光啟對中國天文學事業的偉大貢獻是不可抹滅的。
徐光啟對中國天文學事業的貢獻精神與天地同在,日月同輝。
……
(2020年10月13日凌晨5時35分於上海市金山區金山大道與蒙山路街口世紀城2335號24弄5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