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新作丨譚談:白族村寨外鄉人

2020-12-24 新湖南

文丨譚談

村口有一塊小坪地,自然而然成了大家停車的場所。前些天,我無意間看了看停在小坪裡的各色車輛。牌照上除雲字頭的以外,還有魯、蘇、湘、京等外地字號的。從這些五門八花的車牌照來看,我們這個村寨裡,外鄉人還不少啊!

小張是從江蘇南京來的。入村的資格比我們老。我們租住的這個小院子,還是他介紹的呢!這一兩年,他自己一直堅持在這裡,請來當地的工匠,按照自己的意圖,並親自動手來修整著他租下的這個院子。他是在我們湖南長沙讀的大學,學的是建築設計。怎麼整修裝飾院子,他是行家,自己就是房屋裝修設計師。

他是一個熱心人,又是一個細心人,且人緣又好。他與村寨裡的外鄉人,都有走動,都有聯絡。關係都極好。我們離村返回故鄉的一些日子,就把院子的鑰匙交給他,委託他代為照看。

這一天,他知道我們又要回老家了。特意來到我們院子,熱情地招呼我們:「到王先生家看看去。他們家的小院子弄得好,好多的花卉,是一個別有風味的庭院花園",在他的引領下,我們朝王先生的院子走去。

王先生的院子就在我們小院的旁邊。院門口長著一棵橡皮樹。枝葉繁茂,勃勃生機。院門開著,我們不用敲門就走進去了。

院落不大,卻布置得十分精巧。各種花卉,爭相競放。院子裡還種了草莓呢!放眼看去,滿院子生機盈盈。走進這個院子之前,小張就給我介紹了。王先生和夫人小楊,是一對年輕人。都是北京的。王先生是日本一家著名服裝品牌的設計師。小楊是一位德語翻譯。他們是在泰國旅遊時相識的。結婚以後,夫婦倆結伴遊走四方,腳步卻在這個白族村寨停下了,在這裡定居了。如今,他們的小寶貝已經兩歲多了,還沒有回過原籍地一一北京呢!

給這個小院增添另一種生氣的,就是這個穿開襠褲滿院子奔跑的小寶貝!小張是帶著他八歲的兒子去的。小寶寶和他是老熟人。一進門,兩個孩子就耍到一起去了。王先生挺胖,魁梧壯實,而他妻子卻身材嬌小。夫婦倆反差明顯。他們熱情地把我們領進客廳喝茶。談起他們四處遊走,最終卻選擇在這裡定居的經歷,妻子小楊說:是這裡的環境,是這裡的空氣,是這裡的水,把我們留下來的。當然,也包括這裡的人,這裡淳樸的民風!閒聊中,小楊告訴我:她的一個朋友,在這裡住了兩個月,回北京才一個星期,就來電話說,受不了了,車太多,人太擠,嚷嚷著又要來這裡了。她說,孩子兩歲多了,還沒有到原籍去上戶口,準備三號帶孩子回北京落戶口,訂了二十五號回大理的機票。

「這麼久沒有回北京,不多住些日子?」「北京沒有這麼鮮的空氣,這麼淨的水呀!「

坐在他們的客廳裡,喝著主人泡的茶,聊開了這個村寨裡外鄉人的情況。老王說,連你們這一戶,就有七戶了。有搞服裝設計、建築設計的,有搞翻譯的,有搞瓷藝創作的,有搞律師的,也有搞古法養生的……有北京、南京、山東、內蒙、江西、湖南等地方來的。小張說,住在這個院子隔壁的,也是從北京來的。父親退休後,處理妥了北京的房子,帶上兒子在大理古城,開了一處民宿,十幾間房子,生意紅火。要忙生意,擠不出時間回北京照顧年邁的母親。於是,他租下了隔壁這個院子,把八十六歲高齡的母親安頓在那裡,從古城到村寨,才十來公裡路,他父子倆就可以經常回來看看老人。老母親在這裡住了兩、三年了,聽說身上的高血壓、高血糖等毛病,緩解了不少。這大概是得益於這裡的環境、空氣和水。

人,有兩個東西是終身相伴的。一是生物基因,那是自己的父輩、祖輩傳下的;一是文化基因,那是自己自幼生活的故鄉、故地的文化環境、文化傳統印進自己心靈的。有語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這些外鄉人,從東西南北,帶著各自的文化基因,和他們後天所學的專業知識、所從事的不同職業,匯入到了這個白族村寨,與這方山水,與這方文化相結合,相融匯,多少年後,能給這個村寨、這個地域帶來些什麼變化呢?面對著小張、小王、小楊這些村寨裡的外鄉人,我在心裡思索著,思索著……

小張租下的院子,比我們的院子大多了,院裡有大樹,有魚池。他下了近兩年的功夫來整修。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要把自己描繪在心裡的唯美圖畫,完完全全落實到自己的院落裡。他把自己的院子取名為野舍。他建起了柴火灶,飲食起居,全部回歸自然。使自己的生命,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當然,他沒有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在後院建了自己的工作室。我想,在這樣的環境裡,在這個工作室中,一定會有一批新的成果誕生!

小張把自己兒子也從南京轉學到村寨附近的學校裡來了。過兩天,他把他夫人、母親……全家人都接過來,正式到這個村寨定居了。

近些年,一些大都市的人,紛紛往看來偏僻的村寨定居。箇中到底是什麼原因?值得一些社會學者去研究啊!

我,一個白族村寨的外鄉人,忍不住地想對世人說說,我們村寨裡的這些外鄉人……

[責編:劉瀚潞]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名家新作】譚談:白族村寨外鄉人
    白族村寨外鄉人文/譚談 村口有一塊小坪地,自然而然成了大家停車的場所。從這些七門八花的車牌照來看,我們這個村寨裡,外鄉人還不少啊! 小張是從江蘇南京來的。入村的資格比我們老。我們租住的這個小院子,還是他介紹的呢!這一兩年,他自己一直堅持在這裡,請來當地的工匠,按照自己的意圖,並親自動手來修整著他租下的這個院子。他是在我們湖南長沙讀的大學,學的是建築設計。怎麼整修裝飾院子,他是行家,自己就是房屋裝修設計師。
  • 【名家新作】逛逛村寨也挺美
    白族,是一個極愛衛生的民族。也真巧,昨晚狂歡的時候,天氣很好。但當歡樂的人們盡興散去後,一場大雨就譁譁落下了……大理的白族村寨,要嘛,傍著洱海,要嘛,靠著蒼山。民舍擠擠密密堆在一起,院落與院落之間,極少有空間。這也許說明了,這個民族鄰裡之間的親密關係。
  • 名家新作丨譚談:我們村裡火把節
    文、圖丨譚談不覺間,離開這個外鄉村寨三、四個月了。炎炎夏日,在長沙實在熱得難受,我們又躲到這個天涼氣爽的蒼山腳下、洱海邊上的白族村寨來了。大理是一個躲暑熱、避冬寒的絕妙之地。今年一至四月,我們在這裡住了整整三個月。天天暖陽高照,享受了冬天難得的溫暖。
  • 【名家新作】譚談:我們村裡火把節
    譚談:我們村裡火把節文/譚談 不覺間,離開這個外鄉村寨三、四個月了。炎炎夏日,在長沙實在熱得難受,我們又躲到這個天涼氣爽的蒼山腳下、洱海邊上的白族村寨來了。 大理真是躲暑熱、避冬寒的絕妙之地。今年一至四月,我們在這裡住了整整三個月。天天暖陽高照,享受了冬天難得的溫暖。因我們租住的這個農家小院,租期二十年,為此,我們特意到當地派出所,辦理了暫住證。半年後,就可持暫住證正式辦理居住證了。還有二十多天,半年就到了。
  • 【名家新作】譚談:高山深處有廢城
    高山深處有廢城文/譚談 在緊傍怒江河岸的217國道奔馳了近三個小時,這天上午十一時許,我們的坐車在導航引導下,離開217國道,拐向一條窄窄的爬山公路。 我們前去探訪的,是一個怒族村寨和一座有過輝煌歷史,而如今卻沉淪落敗的廢城。村,叫老姆登;城,名知子羅。 走在我們前面的車子,在幾棟民房前停住了。大概是到老姆登了。老姆登,怒族語的意思是:人喜歡來的地方。
  • 名家新作丨譚談:人到暮年玩玩字
    文丨譚談 文字,是歷史與現實的紐帶;文字,是心內與心外的橋梁!天南海北相識與不相識的人,在文字裡見面,陌生與熟悉的心,在文字裡碰撞、交流。歷史在文字裡流動,生活在文字裡流動……文字裡,藏著一個美妙的、浩瀚的世界! 一晃,八十歲就在面前了。
  • 名家新作丨譚談:景能醉人何須酒
    文丨譚談其實,進入初冬,才是婺源秋色最濃烈的時節。此時,山頭上的一樹樹楓葉,被猛烈的山風,染成了一片金色,在暖風裡搖搖擺擺,如火如炷,煞是惹眼。黃的、紅的、紫的菊花,在和風下笑得是那樣放肆、燦爛,散放出淡淡的芬芳,給遊客帶去無比的愉悅。
  • 名家新作丨譚談:責任與擔當
    文丨譚談 我只上過一年初中。一個沒有念多少書的人,卻學著寫起書來,是生活鼓動我拿起筆來的。我的每一個作品,都是在社會生活的摸爬滾打中所悟,所感而寫出來的。故鄉,是每個人生命的根。也往往是作家創作的富礦。作品是作家對社會生活所認識、所感悟的一種心靈表達。故鄉生活是每個有故鄉的人最深、最美的生活記憶。因而,故鄉的生活,將貫穿作家創作的一生。 作家,作為社會活動中的「一個人",他的社會責任、社會擔當,不僅要體現在他創作的作品中,也要體現在他的社會行為裡。
  • 名家新作丨譚談:人到暮年玩玩字
    文丨譚談 文字,是歷史與現實的紐帶;文字,是心內與心外的橋梁! 人類有了文字,久遠的歷史就能來到面前,面前的生活就能流向久遠。隱藏的心境能洞開,把自己內心的世界展現在別人面前。天南海北相識與不相識的人,在文字裡見面,陌生與熟悉的心,在文字裡碰撞、交流。歷史在文字裡流動,生活在文字裡流動……文字裡,藏著一個美妙的、浩瀚的世界! 一晃,八十歲就在面前了。人到暮年,把玩把玩文字,從中找到些快樂,充實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卻也妙不可言。年歲大了,體力衰退,精力減弱。
  • 【名家新作】譚談:天地大合唱
    刊頭題字: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譚談— — — — - — — — - — — — -— — — -天地大合唱文/譚談不是錢的事,空身上下這般陡峭的山道,哪個人都十分吃力了。而要把自己一百多斤的身軀壓到別人身上……都是人呀,實不忍心。好在同行的小李,十分細心,給我和羅君,每人準備了一根拐杖。有了這根拐杖,二條腿變成三條腿,輕鬆多了。
  • 名家新作丨譚談:人生最美的風景
    文丨譚談近日,一群當年在漣邵煤田奮鬥的工友喊我回去聚聚。我和老伴都是從那裡的煤礦山裡「爬」出來的,於是欣然前往。回想當年,我們二十郎當歲,意氣風發,而這次相見,則已年過古稀,步入暮年。不禁唏噓不已,真恨人生苦短!
  • 名家新作丨譚談:相思多年今朝相見
    文、圖丨譚談 大約在十多年前,在某一次觀看電視節目時,見到了你。那是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在直播撫仙湖水下考古。個個都那樣迷人,處處都那樣使人心動,這真是上天為你創作的絕美作品! 與你相思多年,如今終於得以相見!我在心裡說:不虛此行! 撫仙湖,太美了! [責編:劉瀚潞][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 名家新作丨譚談:景能醉人何須酒
    文丨譚談 其實,進入初冬,才是婺源秋色最濃烈的時節。此時,山頭上的一樹樹楓葉,被猛烈的山風,染成了一片金色,在暖風裡搖搖擺擺,如火如炷,煞是惹眼。黃的、紅的、紫的菊花,在和風下笑得是那樣放肆、燦爛,散放出淡淡的芬芳,給遊客帶去無比的愉悅。
  • 【名家新作】譚談:奔走怒江大峽谷
    刊頭題字: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譚談- — — — - — — — - - — — — - — — — -奔走怒江大峽谷文/譚談幾天前,我曾在金沙江大峽谷虎跳峽,看過山和水的精彩表演前面河灣處,停了好多輛車,不少人站在在那裡,觀望著什麼。我們的車子也在這裡停下了。最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河岸邊幾塊巨石旁長出的一叢叢三角梅,開得放肆而燦爛。一朵朵花兒,像一張張美麗的笑臉,迎接著我們。直到登上石崖,來到河邊,看到江中的情景,才一下呆住了。飛瀉直下的河水中,昂然立著一塊黑色的巨石,任憑飛浪衝擊,巍然不動。這裡,就是虎跳石。一定也有類似虎跳峽那樣的老虎踏石過江美麗的傳說。
  • 閒話晚晴居丨譚談
    圖文 | 譚談譚談主席作品集:1.譚談的行走|譚談印象記    2.外鄉亦故鄉   3.根與家:在曹家村老農活動中心啟用儀式上的講話   4.人走天涯,心繫故土   5.譚談主席新作三篇    6.婁底走筆:婁底40年   7.譚談回漣源老家捐建老農晚晴書屋    8.又到白馬住幾天   9.又見故鄉水   10.山水走筆:天地大合唱住進這個小院,快八年了。
  • 新作《外鄉人》 管虎丁嘉麗打造新版《外來妹》
    如今,又一部描寫現代都市外來人群的電視劇《外鄉人》在上海開拍,該劇由著名導演管虎執導,丁嘉麗、鄭則仕、黃渤、馬少驊等主演。     在日前舉辦的媒體見面會上,現場播放了10多分鐘的超長片花,其中展現的「外鄉人」在上海的生活原態和細節讓許多人禁不住眼角溼潤,尤其是丁嘉麗演繹的善良東北女人大徐格外引人關注。
  • 你知道白族人的老人房、新娘房是怎麼安的嗎?
    在洱海周圍,白族的村寨或建在平壩;
  • 看名導管虎新作《外鄉人》尋找瀋陽的「幸福外鄉人」(圖)
    7月31日,瀋陽廣播電視臺綜合頻道《家劇場》將首度推出一部民生題材的電視劇《外鄉人》。講述了一群來自大江南北的外鄉人,匯聚到大都市上海謀生。同時,也反映出都市外鄉人在新世紀裡與共和國一起成長的心路歷程。  《外鄉人》是導演管虎繼《生存之民工》之後,拍攝的第二部深刻反映社會現實的民生題材電視連續劇。延續了管虎導演風格的真誠與淳樸,同時將立意進一步升華,重點關注了「外地人」客居在都市中的生活狀態,從小人物生活變化及凡人小事入手,以中國新世紀以來的巨大變化為背景,編織了一幅幅生動感人的都市畫卷。
  • 曲靖又一村寨入選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紅河瀘西縣午街鋪鎮水塘村委會小河邊村元陽縣新街鎮愛春村委會阿者科村紅河縣迤薩鎮勐龍村委會勐龍村紅河縣樂育鎮然仁村委會格伍村屏邊苗族自治縣灣塘鄉牛碑村委會人字橋村雲南省大理州大理市雙廊白族特色村寨雲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下陽波白族特色村寨雲南省大理州祥雲縣波羅彝族特色村寨雲南省大理州賓川縣莉村白族特色村寨雲南省大理州彌渡縣朵祜彝族特色村寨
  • 特稿:答《北京日報》記者問|譚談
    冬樹丫導 讀前些日子,《北京日報》記者微信採訪了譚談。 冬樹丫經譚主席授權, 推送此篇《答〈北京日報〉記者問》。答《北京日報》記者問文 | 譚談點最上方專輯#譚談的文字,查看更多歷史文章。1【相關連結】譚談 |根與家:在曹家村老農活動中心啟用儀式上的講話幾天前,突然接到北京一位女士的電話,她說她是《北京日報》的記者路豔霞。想電話採訪我一下。我答覆她,我是一個湖南土著民族,講的是一口湖南土話,別人很難聽懂。電話採訪不合適。要不,你用微信把提問發過來,我用微信答覆你。下面,就是她的提問和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