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促進外資銀行更好發展_法規解讀_海南省人民...

2020-12-21 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 曾剛

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題為「開放開創繁榮 創新引領未來」的主旨演講,提出多項開放要求。隨後,金融監管部門陸續實施了一系列落實金融開放的舉措。

一、2018年以來的銀行業開放政策

我國金融開放的長遠目標,是實現準入前國民待遇,具體涉及到投資準入和業務準入兩個方面,2018年以來的諸多開放政策,主要也聚焦在這兩個領域。

在投資準入方面,放開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放寬投資範圍,放鬆對投資者的資質要求。2019年7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公布《關於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有關舉措》,推出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進一步擴大了外資金融機構股權投資的範圍。

為落實開放舉措,此次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以下簡稱《外資銀行條例》),進一步取消了外國銀行來華設立外資法人銀行的100億美元總資產要求;取消外國銀行來華設立分行的200億美元總資產要求。此外,條例還放寬了中外合資銀行中方股東限制,取消中方唯一或者主要股東必須是金融機構的要求,為外資銀行股權投資提供了便利。

業務準入方面,擴大外資銀行業務範圍,並放鬆業務準入要求。主要包括:取消對外資銀行從事託管業務、代客境外理財業務、財務顧問、政府債券承銷等的審批要求;簡化支行審批、發行資本補充工具、高管資格審核等審批要求;有多家分行的外國銀行可由管理行授權其他分行使用其擁有的人民幣業務牌照和衍生品交易牌照;對外國銀行向中國境內分行撥付的營運資金最低限額要求採取合併計算。

為落實開放舉措,此次修改進一步擴大了外資銀行的業務範圍,在業務準入方面基本實現了與中資銀行相一致的國民待遇。

二、對外資銀行的影響

自2003年加入WTO 以來,我國銀行業對外開放取得了顯著進展,從實踐來看,外資銀行的進入對我國銀行業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此次對外開放政策變化,正值全球經濟復甦、銀行業經營業績不斷修復之際。對外開放政策的陸續出臺將進一步提升外資銀行在華發展信心,具體來看,外資銀行可能會採取如下策略:

1、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業務。充分發揮外資銀行全球金融服務能力和特定領域的競爭優勢,與中國整體的國家發展戰略相結合。

2、增持中資機構股份。此次對外開放政策的亮點之一是股權持有比例放開。政策落地後,外資銀行會考慮增持中資機構股份。從目前情況看,在外資銀行已經入股且持股比例較高的銀行中,一些估值偏低、成長性較好的城商行或農商行可能成為外資增資重點關注的目標。

3、加強與中資金融機構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與中資金融機構相比,外資機構對國內市場和當地企業的熟悉程度還不夠,而且缺乏足夠的客戶基礎,但是在海外拓展經驗、產品創新、業務綜合化發展、風險管控、組織管理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發展經驗和較強的競爭優勢。外資銀行可以通過強化與中資銀行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來實現優勢互補、收益共享。

4、預計外資銀行進入的節奏仍將保持平穩。在一系列對外開放政策推出後,預計外資銀行會進一步加強對中國市場的研究,對介入中國市場的時機和方式進行整體評估,並在進入節奏上繼續保持平穩漸進態勢。

三、銀行業開放進程中的監管制度建設

從未來看,我國銀行業的開放進程,將繼續兼顧效率與穩健,在有序擴大開放的同時,確保金融體系的穩定。

一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決策部署,按照「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遲」的原則,整體把控對外開放節奏的次序。

二是全面評估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的程度及其可能的影響,針對不同類型銀行以及不同類型進入模式,採取差異化監管措施。

三是把握資本項目開放和銀行業開放的順序和節奏。在金融業開放過程中,要加強對外資金融機構跨境資金運作的監管,防止跨境資金頻繁運作造成的金融風險,穩妥推進資本項目和人民幣可自由兌換。

四是不斷加強監管制度建設,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使監管規則逐步與國際接軌。同時,強化外資母行與子行的風險隔離,確保金融體系穩定。

相關連結:

李克強籤署國務院令 公布《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決定》

相關焦點

  • 潘光偉:外資銀行發展迎來重大機遇期
    以下是潘光偉講話實錄:  金融業擴大開放舉措密集出臺,外資銀行發展迎來重大機遇期。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隨著我國經濟國際化程度日益深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勢在必行。習近平主席今年4月在博鰲亞洲論壇中明確指出,對外開放舉措「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在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方面,2017年底宣布的重大措施要確保落地,同時要加大開放力度,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  自去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做出積極穩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助推金融業做大做強的重要部署以來,國家層面推動金融業擴大開放的措施密集出臺。
  • 外資銀行如何才能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確保外資銀行在華能得到迅速發展,繼續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政策環境;而金融開放又是一項全方位的金融改革系統工程,包括資本項下的資本流動的開放,匯率機制的靈活調整,國內金融市場開放及金融機構準入門檻的降低等方面內容。
  • 瑞穗銀行:中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 對外資金融機構是重大利好
    符合瑞穗代表日本在全球展開業務的綜合性金融集團的定位,亦是瑞穗的優勢之一。 瑞穗從1979年就開始與中國開展業務往來,作為改革開放後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銀行之一,可以說瑞穗見證了包括金融業在內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光輝歷程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 打造紮根中國市場的外資銀行 瑞穗銀行助力中日金融合作發展
    人民網東京11月9日電(滕雪 李沐航)從1981年開設北京代表處開始,到2007年作為第一批獲準轉製成立的外資法人銀行,日本瑞穗銀行近四十年來積極開展面向中國市場的業務,助力中日企業的發展。與此同時,瑞穗銀行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後金融業等領域飛速發展的輝煌歷程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 金融市場開放越來越敞亮 外資擁抱「中國機會」
    過去,外資銀行分行獲批開業後,可直接開展的業務沒有那麼豐富:對政府債券可以買賣但不能承銷;無權代理收付款項;吸收中國境內公民人民幣定期存款的最低門檻為100萬元。如今,對外資銀行的業務限制進一步放開,有利於提升其服務能力,擴大業務布局。這正是金融業對外開放縱深推進的一個縮影。
  •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統籌推進金融開放、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人民...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10月24日在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透露了下一步金融開放的思路和方向。他指出,要統籌推進金融服務業開放、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其中,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要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更好地發揮匯率在宏觀經濟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中的「自動穩定器」作用。易綱稱,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 大華銀行(中國)行長兼執行長符懋贊:中國金融開放為外資銀行...
    本網訊 「這已經是大華銀行第三次參加進博會了。幾年來,隨著中國金融開放不斷深化,大華銀行的業務也在穩步推進。」此外,通過與我行海外機構聯動,大華銀行可以為中國與東協經貿往來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符懋贊介紹稱。  符懋贊感慨於中國金融業不斷擴大開放,並表示當前外資銀行在中國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在中國這樣一個龐大且極具活力、競爭力的市場,外資銀行目前佔比不到2%。不斷深化的金融開放讓我們可以有更多發展空間,為中國個人、企業提供更加個性化、體驗性的產品和服務。」他認為。
  • 瑞穗銀行: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對外資金融機構是重大利好
    中證網訊(記者 歐陽劍環)瑞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日本瑞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竹田和史21日在第243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金融市場擁有巨大成長潛力,金融開放對外資金融機構來說是重大利好,充滿機遇。
  • 專訪丨大華銀行(中國)行長兼CEO符懋贊:金融開放提速,中外資銀行可...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2020年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金融開放」再一次成為眾多金融界領袖和專家學者熱議的主題之一。實際上,近年來我國針對金融開放的政策措施頻出,多渠道開放並舉下,金融對外開放步伐日益加快,政策紅利不斷釋放。面對金融開放提速,外資銀行如何處理好與中資銀行的競合關係?疊加今年疫情衝擊,外資銀行如何把握新的增長點?
  • 外資銀行再享「國民待遇」 定存門檻降至50萬元
    「取消外國銀行分行在與子行同時設立的情況下只能從事批發業務的限制,定期存款從100萬元降低至不少於50萬元,外資銀行零售業務值得期待,體現出對外資銀行國民待遇的進一步落實。」西南財經大學普惠金融與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文對記者表示,準入門檻放低大幅提升外資銀行入華激勵,預期將有更多外資銀行申請進入。
  • 「一行兩會一局」釋放金融政策紅利:促進金融科技健康發展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一行兩會一局」釋放金融政策紅利:促進金融科技健康發展10月23日,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的最後一天,「一行兩會一局」舉行政策發布專場活動介紹今年以來各部委監管政策、支持北京「兩區」「四個中心」建設的政策內容和未來規劃,其中有關金融開放、金融科技的內容備受外界關注
  • 2018年外資銀行業務結構調整 網點開業、關店與轉型同步進行
    開業、關店與轉型  總體而言,2018年對於外資行而言是調結構的一年,從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上海的外資行情況來看,各家都是動作頻頻。有多家外資行關閉上海代表處,如義大利博浦盟銀行股份公司、德國地金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西班牙人民銀行有限公司、印度旁遮普國家銀行。
  • 海外人士熱議中國金融開放新舉措
    多位海外金融界人士認為,這將提升中國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給中國和世界經濟都帶來益處。美國景順資產管理公司高級基金經理李山泉說,新措施出臺表明中國金融業開放步伐在加快,不僅可以提升中國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也能提升中國在全球金融領域的參與度。李山泉說,從全球看,中國經濟表現亮眼。
  • 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合資旅行社可接出境遊
    新京報記者 陳琳昨日,北京市舉辦落實國務院調法調規暨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進展情況發布會。記者了解到,今年2月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所明確的9條開放措施,涉及的行政法規、經國務院批准的部門規章設定的行政審批,和準入特別管理措施已調整到位,為相關開放措施落地實施提供了法治保障。
  • 上海金融擴大開放加速,國泰世華銀行上海分行轉制為法人子行
    上海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更進一步。9月10日下午,新一輪擴大對外開放背景下的首家外資法人銀行國泰世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正式開業,在滬外資法人銀行數量也增至21家。國泰世華銀行(中國)行長林尚民在該銀行開業記者會上表示,在大幅開放金融業的時候,國泰世華銀行是很大的一個受益者,審批的速度比預期快得多。「作為一個臺資銀行,在大陸準備申請轉制,就這次的開放,我們是搭了一個非常好的一個順風車。」
  • 法國巴黎銀行:搭乘中國金融開放列車前行
    ,面對內外部環境新的變化,中國推出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戰略。在這一新的宏觀背景下,法國巴黎銀行(下稱「法巴銀行」)積極參與其中, 尋找自已的市場。 「隨著中國無風險利率正常化,外資行也要走出舒適圈,法巴銀行會逐步加大吸儲、擴大資產負債表,並開始做債券承銷等資本市場業務,同時為境外配置中國股債等資產的機構提供服務。」
  • 中國金融開放40年
    文/宋爽 李奇霖 鍾林楠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金融業開放已從早期的探索階段駛入如今的快車道——金融開放領域全面擴大,開放進程穩步推進,同時,針對外資的監管框架也基本確立,各項法律法規日趨完善。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的數據,從2018年至2020年6月,銀保監會共批准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來華設立80多家各類機構。
  • 上海金融業擴大開放提速 國泰世華銀行成第21家在滬外資法人銀行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涵 繼7月中旬,上海制定「擴大開放100條」方案後,一系列金融業對外開放項目正加速落地上海。國泰世華(中國)銀行於今年6月正式獲銀保監會批覆,從大陸分支行轉制為子行,註冊資金30億元,原上海分行行長林尚民出任子行行長一職,並主要發力企業金融、金融交易、機構同業及投資銀行四大業務板塊。同時,將協同國泰金控、國泰人壽等機構,增強對個人零售業務的開拓。前身僅為大陸分支行的國泰世華銀行主營對公業務,佔比達到九成,居民業務只限100萬人民幣以上的個人存款。
  • 國泰世華銀行在滬開業,上海外資法人銀行數量佔全國半壁江山
    該行計劃初期將主要以企業金融、金融交易、機構同業及投資銀行四大業務版塊同步發展,藉由導入國泰金控及臺灣母行的優勢資源,以各業務版塊間的高效聯動增加跨境業務和跨售的機會。國泰世華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總行行長林尚民對藍鯨財經表示。據其介紹,原先在滬分行主要的業務是對公業務,而升級成為法人銀行之後,將可以發展財務管理、消費金融等零售業務,積極拓展人民幣相關的新業務。此外,對公業務的範圍也可以進一步拓寬。
  • 外資開放提速攪動一池春水 本土券商拿什麼PK老外?
    其中包括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允許更多領域實行外資獨資經營。有專家解讀「開放促改革」認為,加快金融業對外開放,將有利於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推動建設資本市場強國,提高直接融資佔比,優化投融資結構。同時,推動資本市場完善長期投資理念,實現持續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