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英國的70名教師被送往上海學習教學方法,以便弄清楚為什麼中國學生成績這麼好。這些教師回國後表示,中國的成功教學主要是因為中國採取了西方在過去40年裡逐漸放棄的教學方法。
中國人喜歡以板書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法,而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已經逐漸放棄這種直接的教學方式,轉而採用更具協作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自主性。
鑑於中國在國際測試中所取得的成功,西方放棄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似乎是不明智的。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長時間地站在教室前面,講授教學內容並維持課堂活動。
圍繞直接講授法和探究式學習法的孰優孰劣,人們進行了許多年的辯論。在傳統的課堂上,孩子們按排坐好,教師站在教室前面,直接講授教學內容並維護教室紀律。這就是直接講授法。
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起,教師開始採用更具創新性和實驗性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法包括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主,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課堂控制權,摒棄背誦乘法口訣和心算。這就是探究式或發現式學習法。
探究式學習法主張放棄背誦乘法口訣
基於近期對英國和中國課堂教學法的研究,英國最近發布了一份題為《如何成就一流教學法》的研究報告。跡象表明在新時代的教育方式中,教師的作用是促進而不是講授,因為先驗地認定大家都是不同方面的成功者,所以對學生都加以表揚,這種教育方式是導致學生表現不佳的原因。
該報告得出的結論認為,澳大利亞教育界採取的許多新教學方法適得其反。報告指出:「研究證據基本上支持直接講授法,認為探究式學習法能夠激發學習熱情的觀點沒有得到證據的支持。特別是在小學低年級的英語和數學等科目的課堂上,教師需要明確他們所教授的內容,並更好地利用全班教學法。」
澳大利亞很多教育界人士認為只有激發了積極性,孩子們才能真正學到知識。因此,澳大利亞的教師被告知,讓孩子們乖乖坐在椅子上,靜靜聽著教師講授知識,這種教學方式是不對的。
然而,研究證據再次證明此觀點是錯誤的。英國的這項研究報告表明,即使乖乖坐著聽課的孩子也可以消化知識。無論是「積極」還是「消極」的狀態,孩子們都能學到知識。事實上在課堂教學策略中,「機械性」背誦的學習方式是很重要的環節,所有的老師都需要熟知這種教學方法。但這種方法常常被嘲笑為「死讀書」或「鸚鵡學舌」。
這項報告說到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反覆閱讀,勾畫重點,並背誦重點知識」。一項針對孩子的最佳學習方式的研究得出結論:如乘法表、易於誦讀的兒歌、民謠和詩歌這類知識,必須要讓學生死記硬背,直到他們能夠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
迎合每個學生對教學沒有太大的作用
在絕大多數英語國家的課堂教學中,有一種普遍流行的觀點是,每個孩子的智力水平不盡相同,他們有各自的學習方式。例如,有些孩子擅長通過看圖來習得知識,有些孩子善於通過肢體動作或親身實踐來獲取知識;還有些孩子則善於手動操作或只是簡單的文字閱讀來學習。
英國的這項報告得出結論稱,這樣的教學策略恰恰不得其所。「心理學上的證據清楚地表明,迎合每個學生偏愛的學習方式來進行教學,對他們的知識習得沒有任何好處」。
與其浪費時間、精力和資源配合每個孩子的學習方式,不如在課堂上採取直接明確的教學策略,課後再進行額外的指導和幹預更有效率。
過度稱讚沒有好處。
許多年來教育界普遍流行,為大家所接受的說法之一是,必須不斷地表揚學生,不能讓學生嘗到失敗的滋味。老師們已經很久沒有給學生打「4分(總分10分)」或「E」這樣的分數了,因為這些分數意味著不及格。一般認為,告訴學生他們不夠優秀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英國的這份報告說道,雖然表揚學生看起來是積極的、肯定的,但錯誤地表揚會對知識習得造成極大的傷害。
過度表揚學生,尤其對表現不佳學生的表揚,反而會適得其反。過度表揚會讓學生誤以為教師降低了對他們的期望值,並加深「差不多就好」這種觀點在學生中的影響,而不是給學生設立高標準高預期。
人們對效果不佳的講授方式和學習策略提出不同的意見,並不意味著只有一種正確的教學方法。
研究表明有些實踐方式更加效果,同時我們也要知道,教學過程非常複雜。教師需要採取不同的方法策略。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們需要背誦乘法表、易於誦讀的兒歌、民謠和詩歌這類知識,直到他們能夠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
教育還關乎好奇心和創造力的培養,所以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也有不適用的時候。
例如,在學生探究感興趣的話題並著手進行研究和分析的時候。
教師們應該採取怎樣的教學方式要取決於學生已經學過,正在學習或將要學到的知識,以及學生是否精通某些學科或者還只是初學者,甚至還取決於一天當中的學習時間,因此教師們必須靈活地變換教學策略。當老師們拘泥於一種教學模式時,問題便紛沓而至。
(觀察者網林可欣譯自《華盛頓郵報》11月25日文章「China'slesson: why the West was wrong to abandon 'chalk andtalk' teaching meth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