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閱讀、做家務,家長發朋友圈打卡?網友:太難了

2020-12-20 城市捷報

上周,

浙江省推出中小學減負工作方案,

其中有一條規定:

不得要求家長通過打卡提交文化學科作業。

引發其它地區家長的實名羨慕。

什麼叫打卡?

打卡就是籤到的意思。只是現在的打卡是通過微信來完成,孩子完成一件事,要拍個照片,或是轉發到朋友圈。

幼兒園要求親子閱讀並發朋友圈打卡

在qq群、微信群裡給孩子打卡完成作業,日益成為一些地區家庭教育的隱性負擔,其中在幼兒園大班、小學低年級階段表現最為突出。

《深圳特區報》報導說,近期,不少人的朋友圈被「親子閱讀打卡」的內容刷屏。

記者了解,這大多是幼兒園要求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然後發到朋友圈,表示完成每日閱讀任務的。

當地媒體報導說,據黃先生反映,他的孩子在坪山一所幼兒園就讀。近期,班上老師發起了一個月讀書活動,要求家長每天至少陪孩子一起閱讀20分鐘以上,同時把親子閱讀的視頻或圖片發到朋友圈,還要寫明自己是哪個幼兒園的學生,完成任務可獲得獎狀。

可是,黃先生因為忙碌不能每晚陪伴孩子讀書,有時就改為爺爺陪同,但因老人家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黃先生又不想每天發同樣內容被朋友「屏蔽」,於是並沒有發朋友圈「打卡」,沒想到孩子就此被認為沒有完成閱讀任務。

對此,黃先生委屈地說,老師只要與孩子交流,便知道是否有讀書,朋友圈「打卡」不是唯一的判定標準,而且發朋友圈過於形式主義,並不能起到讀書交流的作用。「在微信群裡,家長間反而能夠暢所欲言,能真正起到分享讀書心得的作用。」

廈門的學校也流行打卡

這一幕,廈門家長也不陌生。

幼兒園就要開始打卡了

有的幼兒園大班流行「打卡式教育」,要求孩子在家養成良好習慣,讀書要拍照、洗手要拍照、運動要拍照……

本市王女士說,孩子所在的幼兒園也要求親子閱讀打卡,然後發朋友圈。

她說,她並不是不喜歡親子閱讀這種形式,而是不喜歡每天都要拍下來,打卡發給老師,然後發到群裡或是朋友圈。

當然,她後來說了一嘴,看到朋友圈打卡,她又開始焦慮:別的孩子已經認識那麼多字,有的孩子還開始看英文。

【小學生】

打卡打卡,學生、家長和老師累得夠嗆

小學生家長對打卡更不陌生。

本市一位小學四年級家長說,兒子的班級,寫完作業要打卡,閱讀要打卡,連睡覺也要打卡。

她不可理解的是:為什麼寫作業要打卡?老師回頭看作業,不就知道有沒有完成?

她還認為,閱讀打卡,失去了閱讀樂趣——閱讀本來是快樂的事,現在要拍照,還要上傳,搞得好像是為了完成任務才看書。

還不止這些,如果孩子在學校掃地沒有掃好,回家也要掃地打卡,做操沒做好,回家也要上傳視頻打卡。

她說,事事打卡,感覺家長和孩子都沒有自由空間,一天都在老師監督之下,像培養機器人一樣。

但是,這些打卡難道不是為了提高孩子的效率?這位媽媽說,作業那麼多,再怎麼提高效率也早不了,遇到睡覺打卡,只好擺拍。

孩子打卡 褒貶不一

對於這一做法,家長們褒貶不一,有家長對此頗為反感,認為流於形式;但也有家長認為能起到督促作用。

贊成者:能起到督促作用

有些家長對打卡持贊同態度——某種意義上也是一個養成習慣的措施,而且,贊成者對反對打卡的父母表示非常不理解:有這樣督促大家打卡的老師,難道還不好?要珍惜。

《深圳特區報》報導說,市民鄭小姐告訴記者,近日,小孩所在的幼兒園也開展一次為期21天的親子閱讀「打卡」活動,完成會有獎勵。她已連續10天「打卡」。對此,她認為,一天發一次朋友圈的頻率可以接受,在每日「打卡」要求下,她已陪伴孩子讀完10本繪本。

網友「看月亮」也表示,為了完成任務,她不得不在朋友圈「營業」。一開始有些反感的她,看到孩子在這個活動督促下,認字能力和知識儲備不斷提高,內心也非常欣慰。

網友留言截圖

反對者:家庭教育表演化,質量難以保證

但是,也有人覺得打卡使得家庭教育表演化,而且產生應付心理。

有家長說,拍照、錄像是打卡的規定動作,要在孩子學習過程中完成拍攝。儘管一些家長匆忙中完成打卡,顧不上拍攝效果,但因為要傳到群裡,眾人可見,所以還是會不自覺地追求拍攝效果。

房間要整理好,不能亂。腰杆要直,聲音要大,動作要熟練——一次沒拍好,再來一次!

如此打卡,家長變成導演,孩子變成演員。家長要求嚴,要拍出效果,孩子也會無形中培養和加強鏡頭感。此時,孩子注意力已經分散,學習效果降低,背離打卡初衷。

網友留言截圖

還有人認為,當孩子打卡的負擔,已經超過一些家長和學生時間精力的時候,打卡質量難以保證,不可避免在個別科目、環節方面流於形式。起初,家長還能監督孩子和嚴格要求,時間久了,家長也開始疲憊,對孩子要求降低,只要完成打卡就好。有家長周末一次性錄幾個視頻存在手機上,以後每天發一個。

您怎麼看?

經常有家長說,

我們過去讀書的時候都沒有這樣、那樣!

搞不清楚現在的教育怎麼啦?

觀察家網曾經對此作了分析

↓↓↓

分析說,這是新技術帶來的變化,例如,新技術改變了家校關係,增強了學校對家庭教育的介入和監控。微信群、qq群,改變了傳統家校關係。傳統家庭與學校在空間上是分離的,新技術通過建立虛擬空間,將老師和家長全天候聯繫在一起。這種連接,雖然方便了溝通,但也增強了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的介入和監控。在學生課餘時間安排方面,學校和老師有了更多指導權和介入度,將兒童課餘時間更多組織到教育環節中,進一步擠壓家庭教育和休閒生活的空間和時間。

在新技術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在空間上實現了「統一」,又引發邊界模糊問題。傳統教育方式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具有不同分工,扮演不同角色,履行不同責任。現在,這些功能定位都不再清晰。家庭教育更多圍繞學校指令而展開,在教育要求、培養內容方面,學校擁有更多話語權,並通過打卡方式來遙控指揮。

簡而言之,新技術改變了很多。事實上,不止教育,我們的生活都因為新技術而發生變化,所以,一味指責教育,是沒有道理的。

不過,也有人指出,根源還在於傳統的教育沒有注重培養孩子自覺自律以及責任意識。有家長說,他還記得孩子讀初一時,七天長假,老師擔心孩子沒有好好讀書,便把全班分成學習小組,每隔一天,學習小組要到組長家裡集中讀書,老師再去巡視。家長說,老師自己也累得夠嗆,有些家長和孩子還不買帳,認為被框得死死的。

因此有人說,我們把孩子框得太死,只要他不在眼前,就擔心沒有讀書;還總是認為:孩子怎麼可能有自覺性?還不是要靠盯,長此以往,孩子就有這樣錯覺:讀書是為了家長、為了老師,為什麼我要為了你來做這件事?

您怎麼看?

歡迎在留言區和大家分享您的看法!

廈門日報社微信矩陣

城市捷報社融媒體出品

編輯:穎嫻

轉自廈門招考 記者/佘崢

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點擊上圖 直接下單

感覺贊的話 推薦一下吧

相關焦點

  • 幼兒園強制要求親子閱讀並發朋友圈 眾家長褒貶不一
    原標題:幼兒園強制要求親子閱讀並發朋友圈 眾家長褒貶不一近期,不少人的朋友圈被「親子閱讀打卡」的內容刷屏。經了解,這大多是幼兒園要求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然後發到朋友圈,表示完成每日閱讀任務的。
  • 小學生讀書打卡可不是發發朋友圈那麼簡單?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忙碌了一天了,還要給孩子讀書打卡,還要發圈,反正我不弄,誰有時間誰打卡去?」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其實都是成年人,都理解。但是理解歸理解,卻不認同。我記得有一次發讀書打卡的獎品時,一個女生悶悶不樂,看起來都快哭了。
  • 小學生讀書打卡可不是發發朋友圈那麼簡單?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忙碌了一天了,還要給孩子讀書打卡,還要發圈,反正我不弄,誰有時間誰打卡去?」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其實都是成年人,都理解。但是理解歸理解,卻不認同。我記得有一次發讀書打卡的獎品時,一個女生悶悶不樂,看起來都快哭了。
  • 家長引導孩子做家務,網友點讚 專家:這是培養責任感的好方式
    近日,網友「Zaq」在微信朋友圈曬了一組孩子獨自買菜、做飯、洗衣服的照片,並留言「孩子,我不要你做得多完美,只要你做到每天學習、每天體驗就夠了……」這位家長利用暑假,引導孩子體驗家務勞動,孩子也做得像模像樣,引來眾網友點讚。  顯然這個孩子的暑假並不是全被英語、作文等補習班承包了,記者聯繫該網友進行了採訪。  該網友是興化市民朱女士。
  • 朋友圈21天閱讀打卡是無效閱讀?做好這三步,閱讀能力有效提升
    有網友說,是不是人們不能再放鞭炮,"年獸"又回來了?實時疫情牽動著每一個國民的心,我們能做的便是"宅"家,相信國家,為武漢為中國加油。疫情期間,也不能忘記學習。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澤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道盡了讀書的益處,卻輸給你的無動於衷。
  • 凌晨兩點還在做手工,幼兒園奇葩作業難哭家長
    某位網友在線吐槽說,好不容易找來了桑葉,總算可以開始伺候了。誰知天真的女兒擔心蠶寶寶口渴要喝水,直接往身上澆水。這下可好,老師發的作業還沒開始,就終結了。@納納的日記有為了娃費盡心思的家長,就會有想矇混過關的家長,這不,某網友分享了她家的趣事:對此,只想對老師說:饒了我們(家長)吧。
  • 你還在朋友圈「打卡」學英語?流利閱讀等違規誘導用戶打卡被點名
    公告顯示,此次微信官方公布的利誘微信用戶分享其連結(包括二維碼圖片等)到朋友圈打卡的公眾號、APP軟體包括英語流利說旗下流利閱讀、火箭單詞、潘多拉英語、薄荷閱讀等。此外,對「流利閱讀」打卡返費條款做出了調整,5月13日起,仍在參與原「199元100天打卡80天返費」課程的用戶,無需朋友圈打卡,只需要每天完成當日課程,100天內堅持80天,即可獲得全額獎學金;已經使用「流利閱讀」在微信朋友圈的打卡不會對個人用戶造成任何不良影響。「火箭單詞 」在被微信官方「點名」後,對獎學金政策進行了升級。
  • 你朋友圈除了微商代購,是否還有一群「打卡」交幼兒園作業的家長
    家長繁忙的工作之後,回到家還要每天輔導孩子作業、親子閱讀、朗讀英文、運動跳繩等等打卡作業。輔導孩子是父母的責任,這無話可說。可有家長就質疑了為啥就非要拍視頻分享朋友圈打卡呢?家長的聲音數星***四五:我們孩子上學期幼兒園讀書月活動,本來挺好的,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和習慣。可非要每天拍視頻發朋友圈打卡,還要每天在家長群裡籤到確認考勤。終于堅持了21天,最後發了一個小獎狀。太形式了!
  • 凌晨兩點還在做手工,幼兒園奇葩作業難哭家長
    打卡類作業除了飽受手工作業的折磨,到了一定時候,家長們就會遇到千篇一律的打卡作業。所謂打卡作業,一般是為了督促孩子認真學習、堅持鍛鍊。比如,要拍照打卡30天的親子閱讀作業。分享到朋友圈時,家長們還必須得寫下打卡天數+今天閱讀書名+親子美照+閱讀感言.....每一步都不能落。
  • 小學生做家務可以向家長索取報酬嗎?
    如今父母都知道要讓孩子從小學會獨立,很多家長也想出:給孩子做家務付工資。可實行一段後發現,如果父母不給錢的家務事,小孩都拒絕做。那麼,小學生做家務到底可不可以向家長索取報酬呢?日前,人民路小學的小記者們進行了討論。正方觀點跟父母打工可以要報酬陶韻伊:我的觀點是,做家務需要報酬。
  • 朋友圈中分享的閱讀打卡,能否改一改
    「閱讀打卡」就是當前最爆棚的一種推動模式。筆者的朋友圈每天都有諸多家長對孩子「閱讀打卡」的推送,欣喜之餘,突發奇想,「閱讀打卡」能否改一改?一、變「拍一拍」為「說一說、錄一錄」當前的「打卡」都是靜態照,是孩子讀書的瞬間抓拍。
  • 2020國考面試模擬題之「網紅」書店打卡發朋友圈
    2020國考面試模擬題之「網紅」書店打卡發朋友圈 2020-04-10 14:59:46|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
  • 很多湘潭人都在朋友圈這樣發過……
    相信此前不少網友 都能在朋友圈看到這樣的打卡學習 近日,記者隨機採訪了 50名參與打卡學習的網友。其中,僅有32%的網友認為可以起到督促作用,有68%的網友認為,這種學習,很難堅持下去,很多人是為了打卡而打卡。 其中,不少認為打卡學習有效果的網友表示,看到這些朋友圈會鞭策自己不再偷懶。「雖然學習的過程很枯燥,但分享到朋友圈後,不僅是對自己的監督,也讓朋友圈的好友監督自己,無疑起到了更好的作用。」
  • 朋友圈曬打卡算違規
    微信安全中心5月13日發布關於利誘分享朋友圈打卡的處理公告,流利閱讀、火箭單詞、潘多拉英語、薄荷閱讀等被點名。微信團隊對涉嫌使用微信外掛並通過微信群實施誘導用戶分享的個人帳號,將根據違規嚴重程度對該微信帳號進行階梯式處罰。
  • 陪讀打卡調設備 語數美音都要會……網友:這屆家長太難了
    來看一段視頻,看看網課把媽媽們逼成了什麼樣↓↓    ▲【海客新聞】以色列媽媽「咆哮式」吐槽網課:孩子好得很 我快要崩潰了  在全球戰「疫」的當下,孩子上網課,幾乎是所有家長要面臨的問題。網課一開,忙的可不只孩子,可能家長比孩子還累。不少家長直呼,當家長太難了!
  • 這兩位媽媽都讓孩子做家務 網友的評價卻天差地別
    我很好奇,如果阿花是兒子,千惠還會逼阿花學習做家務嗎?Nikkole說,「我在讓我6歲的兒子做家務,就為了讓他知道,做家務不只是女人的事!」網友:你不能把孩子當奴隸用!這都是你自己應該做的活!我同意孩子應該學會承擔責任,但你做得太過了!Nikkole:我兒子才不是我的奴隸啊233大部分家務我都是自己做的。
  • 朋友圈流行曬孩子背詩打卡視頻,我們應該效仿嗎?理性看待就好
    昨天閨蜜跟我吐槽,朋友圈裡好多家長打卡孩子背詩,讓她感到有點焦慮。因為她家的孩子都四五歲了,還沒有教過她背詩,這會不會導致孩子輸在起跑線啊?要不要自己也效仿一下呢?我也非常有同感,朋友圈裡曬背詩、舞蹈、畫畫打卡的都非常多,尤其是背詩的,其實我們平時看到也沒興趣點開看,背詩嘛,誰不會。但是我們要不要效仿別人,讓自己孩子也學會背詩,發到朋友圈打卡呢?這樣能幫孩子養成好習慣嗎?仔細思考了一下這個問題,其實還是需要理性看待。
  • 「關注」朋友圈單詞打卡違規!網友擔心錢怎麼辦…
    導讀5月13日下午,微信發文通報稱,多個英語學習公眾號利誘分享朋友圈打卡行為違規。面對封禁帳號等相關處罰,網友卻非常擔心已經繳納的學費……近日「朋友圈曬英語打卡違規」的微博話題引發關注你也在朋友圈打過卡嗎?
  • 女老師發朋友圈稱學生「狗腿子」,是善意調侃還是頤指氣使?
    「遇事不要慌,先把手機拿出來發個朋友圈」曾幾何時成為了我們手機一族的時尚。用手機發朋友圈與友友們分享身邊事、分享心情,甚至分享每天都吃了什麼,到過哪裡,都已經是司空見慣了,有些人甚至一天不發都不習慣,而且朋友一天沒看見他發朋友圈都感覺不正常。
  • 打卡有獎!這個寒假,陪孩子一起打卡30天行為好習慣吧~
    具體要求如下:1.活動時間:假期連續30天2.活動內容:圍繞唱紅歌、敬長輩、做運動、幹家務、習年俗、共閱讀、親子志願服務這7項內容開展,每項內容打卡不少於3天。3.活動方式:父母通過微信朋友圈進行打卡,具體內容為:【項目】文明實踐在行動——家風森林志願服務項目【隊伍】綠色烏審·家校共育志願服務隊【任務】30天打卡記錄好家風【內容】唱紅歌、敬長輩、做運動、幹家務、習年俗、共閱讀、參與親子志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