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森公司辦公樓
普利森公司車間一角
先進的履帶板生產線
FMS油缸加工生產線
創新風勁 揚帆遠航——山東普利森集團改革發展20周年巡禮
□本報記者楊德林本報通訊員於洪慶
20年時光,在悠悠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上只是短暫的一瞬間,但對於山東普利森集團有限公司來說,卻是起死回生、舊貌換新顏、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蹟、發生巨大變化的20年!
山東普利森集團的前身是德州工具機廠,有著近80年的發展歷程,創造了輝煌業績,因為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原因,1998年企業走到生死攸關的時刻,企業資不抵債,內外交困,各種包袱沉重,瀕臨破產邊緣。危急時刻,新一屆企業領導班子到位後,進行了大刀闊斧改革,打破鐵飯碗,打破幹部終身制,讓能者上庸者下,堅持市場化導向改革,加大科技創新、新品創新,一系列措施迅速使企業起死回生,扭虧為盈。
目前,山東普利森集團有限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佔地面積90多萬平方米,擁有總資產10多億元,以工具機製造為主業,兼營鑄造、職業學校、房地產等多元化業務的大型企業集團。公司連續十四年入選「中國機械500強」;連續多年獲評「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2018年,普利森品牌成功入選「山東百年品牌重點培育企業」和「山東省製造業百家高端品牌培育企業」。
咬定改革不放鬆,闖「險灘」迎新生
1998年11月初,陳聲環受德州市委、市政府委派,調任德州工具機廠任黨委書記兼廠長,上任之初他面臨錯綜複雜的企業內部矛盾以及改革攻堅的巨大壓力,改還是不改?陳聲環認為,不改革德州工具機廠只有死路一條,唯有改革才能闖出一條生路。他改革的「第一刀」砍向了「鐵飯碗」和幹部終身制,所有的幹部檔案封存,重新競爭上崗,幹什麼崗位拿什麼工資,沒有貢獻不論級別多高只能拿一份保底工資。此舉一出,猶如一塊巨石投進平靜的湖面,非議聲、抱怨聲四起,甚至有人上訪鬧事、封堵辦公樓、砸壞辦公室玻璃,但陳聲環頂住了壓力,堅定不移推進各項改革措施。
為使工具機廠起死回生,經過調研,陳聲環制定了以人為本的「市場、吃飯、穩定」三位一體的改革方案,調動和激發了全體員工的積極性。首先,提出了以產品銷售為龍頭,以市場為中心,全員奔市場的口號。強調技術人員設計出的產品、技術工人生產出的工具機,賣出去才是商品,賣不出去只是產品,時間長了就是廢品。在分配政策上全部實行回款提成,並且是「錦上添花」和「雪上加霜」,賣得多不但提成多而且再給予獎勵,反之,還要處罰。其次,在企業內部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對全部中層管理崗位在全省、全國進行擇優招聘,先後外招多名有專業特長的中層幹部,有效地提高了管理隊伍素質。第三,創新激勵措施,把職工工資年增長率作為考核車間主任、分廠廠長或子公司經理正職的一項硬指標,使人人身上有指標、有任務、有壓力,讓混日子的人沒有市場沒有飯碗。
在產品銷售和售後服務方面,普利森通過實施「質量、服務、交貨期」的品牌戰略,不斷完善銷售網絡體系和服務體系,對業務員進行信用等級管理,實行企業銷售指標層層分解,定期考核,末位淘汰,增加了銷售人員的責任感和危機感,進一步提高了業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了服務質量,為產品市場的擴大、銷售收入的遞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心人天不負。德州工具機廠很快扭虧為盈,起死回生,實現了一年保吃飯,兩年扭虧,三年就成為全省扭虧為盈企業典型,陳聲環走上了山東省扭虧為盈先進企業的領獎臺。趁熱打鐵,隨後陳聲環又制定了「現代化、多元化、集團化」的企業發展戰略,2001年7月成功組建了德州德隆(集團)工具機有限責任公司,實現了企業第一次改制;2002年底,組建德州普利森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實現國有資產全部退出; 2008年7月正式變更為山東普利森集團。企業發展進入高速增長期,20年間,企業產品產量從1998年的680臺,到2011年的4160臺;工業產值和銷售收入分別從1998年的5875萬元和5694萬元,到2011年的9.76億元和10.1億元,分別增長了5.1倍、15倍和17倍。
迎接新挑戰,全面提高綜合競爭力
普利森在工具機市場形勢較好的時候,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提前進行了產品結構的優化和調整,為其從容應對金融危機創造了先機,也為應對群雄割據、競爭異常激烈的工具機行業,為進一步提升企業實力和鞏固行業地位奠定了基礎。
2011年以後,隨著轉方式調結構深入推進,工具機生產企業迎來了新挑戰,企業外部發展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由高速增長期轉入調整「陣痛期」,訂單大幅減少,普通工具機無人問津,有的工具機生產企業被迫停產甚至破產重組。何去何從?危急時刻方顯英雄本色。陳聲環認為,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必須進一步加大改革創新,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全面升級企業綜合實力。 2012年,陳聲環提出了「提升、效能、品質、品牌」的改革方針,「提升就是不斷創新:技術創新、工藝創新、營銷模式創新、生產模式創新、管理模式創新,以創新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陳聲環說。
從2012到2016年是普利森公司上下臥薪嘗膽、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時期,全面提升科技研發、市場開拓、售後服務、品牌管理能力,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在激烈動蕩的行業大調整大洗牌的時期穩穩站住了腳跟,實現了聚焦主業不鬆勁、不停產、不減員。
產品創新是企業永恆的主題,只有生產出科技含量高、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企業才能生存發展。陳聲環確定了產品開發的「雙高」原則,即堅持「高門檻、高科技含量」。普利森緊跟時代潮流,大力研發了多款精密、高速、高效、柔性並具有網絡通信等功能的高檔數控工具機,不斷推動工具機產品邁向高端化、佔據智能製造的制高點。近3年,普利森已承擔完成省級技術創新項目25項,全部通過省級鑑定,其中深孔類產品TK2120/1Y、TZK63、履帶板加工生產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產品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和國內先進水平。
尤其是近年來,針對國內企業越來越多選擇「機器替代人工」,自動化成套、客戶化定製已成為行業發展風向標的新形勢,陳聲環正確把握多變的經濟形勢,審時度勢,果斷決策,變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及時調整戰略,加快企業升級的步伐,利用在複合加工和自動化生產方面積累的大量經驗和技術儲備,形成了系列化的產品和成套解決方案,逐步向特色化、差異化、高檔化方向發展,成功把握住了發展機遇。
與此同時,普利森全面升級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靠一流的產品、一流的服務留住客戶,不斷開拓新市場,不斷強化「質量、服務、交貨期」的品牌戰略,只要客戶提出的要求千方百計滿足,對產品質量進行近乎苛刻的把關,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和讚譽。
2017年,陳聲環在認真總結普利森應對經濟下行、保穩定促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恢復、發展、提升、品牌」工作方針,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創新推向新的高度。早在2017年春天,陳聲環就預料到國家將要進行一次大範圍的環保治理攻堅戰,環保不達標企業將會被淘汰出局,他克服困難,投資2000多萬元,新上噴漆環保設備、燒黑爐煙氣淨化設備、熱處理油池油煙處理設備、燒黑酸洗池處理設備、鑄造電爐設備等20多臺套環保設備,實現了全過程清潔生產,又一次為普利森長遠發展贏得了先機。
普利森經過連續幾年的穩定發展,已積蓄了比較雄厚的實力,市場地位逐步鞏固,銷售收入屢創新高。陳聲環說:「經濟新常態對企業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最主要的是普利森在產品研發、隊伍建設、企業管理上實現了新突破,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得到鞏固和提高。經過這次工具機行業的大洗牌,很多耳熟能詳的工具機品牌退出市場,其中不乏行業中數一數二的龍頭企業。正是因為普利森未雨綢繆,居安思危,才有了今天的臨危不亂,企穩向好發展。 」
以人為本,打造「四支隊伍」,築基業長青
從1940年到2018年,普利森人在發展的道路上,繼承百折不撓、不畏艱難的紅色基因,不斷超越自我,歷久彌新,距離百年企業還有22年時間。「『打造百年企業』是國家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員工的需要、股東的需要。 」陳聲環說。現在,普利森正朝著打造德州市第一家百年企業的目標闊步前行!
不管市場風雲如何變幻,人是最關鍵的因素,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希望。陳聲環提出了打造「四支隊伍」,即培養一支「敬業、自省、感恩」的中層領導幹部隊伍;建設一支「忠誠企業,精專業務」的銷售隊伍;打造一支敢於擔當、銳意進取、愛崗敬業的技術團隊;弘揚工匠精神,發現、造就一批「冠軍級工匠」人才。
人才是關乎企業生存發展的頭等大事。針對工具機生產企業最令人頭疼的技術骨幹人才流失問題,陳聲環提出解決「四個方面問題」拴心留人,一是經濟收入,二是發展平臺,三是在社會上受到尊重,四是有成就感。在分配製度上大幅度向產品開發傾斜,使產品開發人員的平均收入大幅提高。在人才使用上,陳聲環提出「唯才唯能」的原則,只要是人才,就絕不會埋沒,凡是人才都能在企業發揮作用。特別是企業「冠軍級工匠」工程,建立的專項工程長效化,鑑定考核標準化,激勵政策顯性化的機制,解決了高技能人才不足的問題。
普利森在企業發展的同時,積極踐行社會責任,關注公益事業。近年來,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800多個,就業機會1500多人次。在社會公益事業和扶危濟困活動中,陳聲環親自組織,慷慨解囊,積極捐款救助困難員工和失學兒童,捐資興建了普利森希望小學,修建了德隆路。在普利森改革發展20周年之際,陳聲環又將剛剛獲得的「陵城區十佳科技創新創業人物」1萬元獎金捐贈給企業的4位困難職工,為他們送去了一份關愛和溫暖。企業多年來向社區建設、希望工程、捐資助學、扶貧濟困、抗震救災等一系列社會公益事業捐款、捐物等近千萬元。在社會上贏得「德隆厚德」和「普惠一方」的讚譽。
陳聲環說,「一年企業靠運氣,十年企業靠經營,百年企業靠文化。要想實現基業長青,必須培育企業文化軟實力,為改革創新注入持久動力。 」經過近八十年的風雨洗禮,今天普利森已經形成了以「打造百年普利森」為核心,以「普惠一方、利業利國、森茂發展」為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文化體系,「制度決定習慣、習慣決定細節、細節決定成敗」「質量、服務、交貨期」「敬業、自省、感恩」等企業文化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在企業的發展進程中其作用已經顯現。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普利森集團改革創新沒有停頓,向著高質量發展沒有止步。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普利森這艘巨輪必將承載全體員工打造百年普利森的夢想,駛向又一個勝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