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孩子如廁沒那麼難,做好這些準備工作,輕鬆度過「地圖期」

2020-12-25 孕育島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所有媽媽在育兒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怎樣才能避免孩子尿褲子、尿床?

尤其當孩子已經到了該拋棄尿不溼的時候,仍經常在床單上「畫地圖」,真是夠讓人頭大的了。

當然,有的媽媽們出於懶惰心理,認為孩子有紙尿褲的包裹,反而省去了很多煩惱。

但對於孩子來說,這卻不是長久之計,畢竟他總有長大的一天,不可能永遠穿著尿不溼。

其實,訓練孩子如廁沒那麼難,只要做好如下這些準備工作,就能助孩子輕鬆度過「地圖期」。

01訓練寶寶如廁的最佳時機

想讓寶寶自己上廁所,並沒有明確的時間界限。只要孩子發生這些改變,就是一個可以鍛鍊如廁的好信號。

①能聽懂父母的簡單指令

②對廁所或坐便器產生興趣

③想要大便或小便時,能通過簡單的語句或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④兩個小時以上屁屁都能保持乾爽

⑤開始排斥在尿布或尿不溼上解決大小便的問題

⑥已經能學會脫褲子和提褲子的簡單動作

⑦兩歲左右時,能夠在坐便器上保持站立

為圖方便,兩歲之前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

雖然訓練孩子如廁這件事因人而異,個別成長迅速的寶寶,可以在兩歲左右訓練如廁。

但大多數情況下,如果太早訓練孩子如廁,反而會給孩子造成巨大壓力,耗費更多時間不說,也是孩子的噩夢。

如果寶寶的意願並沒有特別明確,那說明他在肢體協調方面尚未準備好

強行訓練寶寶如廁,很可能因為精神緊張或脫褲子的動作不到位,再次尿在褲子裡,也讓孩子自己產生羞恥心,不利於心理成長。

夏天是訓練寶寶如廁的最佳季節

這個說法理論上是成立的,但也要因人而異。

如果有的寶寶冬天就已經準備好了,家長也可以將室內的溫度調到適中,然後給寶寶少穿一點衣褲,訓練他如廁時才更加方便。

當然,大部分父母在夏天訓練寶寶如廁,主要是考慮到了衣服比較輕薄,就算訓練失敗換洗起來也比較方便。

實際上,不管冬天還是夏天,只要寶寶出現了以上所說的幾個信號,爸媽們都可以嘗試著開始訓練寶寶。

02關於如廁訓練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兩歲半的寶寶訓練半年仍不見成效

儘管兩歲半左右的寶寶能被訓練,但也不見得會立刻成功,訓練寶寶如廁這件事情,最起碼需要3到6個月的磨合期

等到寶寶適應如廁環境的改變,才能鍛鍊他自己上廁所的能力,這可不是件容易事。

當然,在這個訓練過程中,有的孩子適應得更快些,自然接受起來也更容易。、

也不排除有些孩子接受能力比較慢,自然如廁的訓練時間會更長一些,父母要付出更多的耐心。

美國醫學院的一項測試表明:如廁並不是一件能夠快速、立刻完成的事情。寶寶從開始用動作語言或神態來表達自己如廁的意願,再到真正能夠完成如廁這件事,需要語言、認知、肢體和肌肉的各方面協調。

因而,爸爸媽媽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去鍛鍊寶寶,持之以恆才能看到勝利曙光。

.如廁訓練成功後的寶寶仍然會尿褲子

就像上面所說的,如廁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寶寶適應和學習,哪怕一開始的訓練比較順利,仍然沒辦法保證寶寶能夠自主如廁。

這當中會有各種原因幹擾寶寶上廁所,比如坐便器離寶寶比較遠,或寶寶本身穿的衣物比較繁瑣,還有一些寶寶心理上並沒有做好真正的準備等。

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定時間,家長要陪孩子一起克服。

另外,如果存在幹擾因素,家長要儘量為寶寶解決,如此才有利於整個鍛鍊過程。

03科學訓練寶寶如廁的五大方法:

.使用正確的裝備

對於寶寶來說,鮮豔的顏色和稀奇古怪的形狀,更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家長不妨試著從坐便器的顏色和外觀著手,選擇一個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這樣在訓練孩子如廁時,他也會感覺更舒服和自在。

小島的叨叨:

如果一開始訓練寶寶就用坐便器的話,最好準備一個墊腳凳

除了考慮到高度問題外,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寶寶更有安全感,踩在墊腳凳上時很踏實。

另外,剛開始訓練寶寶如廁的時候,可以把小坐便器安放在遊戲區域或客廳,這樣會讓她感覺更加放鬆,不會有距離感。

而且,這樣使用起來離寶寶更近,訓練過程也更加方便。

.選擇正確的時間

對於孩子來說,適應一個新環境本身就需要時間,如果想要訓練寶寶如廁,最好不要在搬家或到新環境後立刻展開,這樣會給寶寶帶來更多壓力。

當父母和孩子待在家裡的時間長了以後,再考慮鍛鍊如廁能力也不晚。

此外,在寶寶如廁的過程中,父母需要在一旁鼓勵和引導寶寶。

.制定時間表

制定如廁的時間表,會讓寶寶把這件事當成計劃內的事情,做起來更加自然,接受起來也更容易。

比如剛開始時,規定寶寶一天如廁的次數是三次,然後定時把寶寶放到便盆旁,每次都讓他們蹲上幾分鐘

就算一開始寶寶不接受,也能在這個定時的過程中慢慢習慣。

尤其在早上醒來或晚上睡覺之前,孩子如廁的感覺更明顯,時間表可以根據這種特徵制定。

另外,在寶寶的飲食當中適當加入水分,也可以增加他們如廁的次數,不過這種方式一定要恰當使用。

把如廁當成寶寶洗臉和刷牙一樣重要的事情,雖然小時候的他們不見得完全理解,但也能從父母的態度中,明白這是件值得學習和適應的事情。

.給孩子示範便盆的使用方法

如果想要訓練寶寶的如廁,就要讓孩子接觸和如廁有關的事情

比如便盆以及自己的排洩物,讓孩子了解便盆該怎麼使用,父母可以在自己上廁所時帶上寶寶,示範如何使用,同時鼓勵他們使用自己的便盆。

另外,男寶寶和女寶寶要分開訓練,畢竟他們的如廁方式還是有區別的。

最好的方式是,男寶寶由父親來訓練,女寶寶由媽媽來教授,這樣才不會讓他們混淆,也避免鬧出更多笑話。

.使用和廁所相關的正確詞語

讓孩子明確表達自己的如廁意願是「必修課」千萬不能含糊其辭,想要小便時就要要說「尿尿」,想要大便時也應該說「拉粑粑」。

如果不希望孩子在家裡製造「地圖」,就要用這些科學合理的方法,訓練寶寶如廁,盲目和錯誤的方式不可取。

相關焦點

  • 寶寶如廁訓練沒煩惱:若蘭寶貝現身說法,一周輕鬆告別紙尿褲
    若蘭一向乖巧,很少有哭鬧到那麼厲害的情況。一方面是心疼若蘭,不忍心看著她哭鬧成那樣,另一方面,繪本上說了,如廁訓練應該「以孩子為中心」,等孩子準備好了再開始。如果孩子不願意,家長強迫訓練,不但起不到效果,還會讓孩子對這件事產生抗拒心理。於是,在寶爸的埋怨聲(寶爸怪我沒有在去年冬天,若蘭對「坐馬桶」感興趣的時候開始訓練)中,我堅決暫停了對若蘭的如廁訓練計劃。
  • 抓住肛欲期正確訓練孩子如廁,對孩子人格形成有深遠的積極影響
    在了解的肛欲期孩子的特點以及肛欲期在孩子性格發展中的重要性後,我們就知道採用正確方法訓練孩子如廁有多重要。如廁訓練是獲得孩子自主性的重要一步。這是一個跡象,表明他現在已經完全掌握了自己,可以通過選擇在適當的時候釋放膀胱或腸道來控制自己的身體。
  • 如何給寶寶進行排便訓練?家長學會五個步驟訓練,讓孩子輕鬆學會
    在寶寶未準備好之前進行如廁訓練毫無意義。因此,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寶寶在18個月甚至更早開始如廁訓練,通常要到4歲時才能完全脫離尿布,而2歲左右開始如廁訓練的寶寶,通常3歲左右都能完全脫離紙尿褲。家長給寶寶訓練排便時,需要提前做好一些準備,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 家有小班幼兒入園,提前做好3點準備,順利度過 「疫情入園季」
    又是一年開學季,家有3歲的寶寶面臨著人生第一次開學,對於很多家長都是很緊張的,有些家長從給孩子報名開始,一想到孩子上學就坐立難安,心裡總是放心不下,這麼小的寶寶該如何變成獨立的娃娃,家長們放心不下也是難免的,其實不僅很多孩子有分離焦慮,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面對孩子開學也存在焦慮感,不過有些家長過分焦慮
  • 這幾個年齡段的孩子最難帶,度過了還好,沒度過的一把辛酸淚
    發出這種疑問的人,可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了,因為帶過娃的寶媽都知道,帶孩子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而且越小的孩子就越難帶。說到這裡就想到了朋友小麗,她現在辭職在家,正一個人拉扯著五個月大的女兒。小麗和老公屬於晚婚晚育,雙方的老人年紀都太大,不適合帶娃。
  • 如廁訓練啥時候開始?過早過晚都不行,別總急著給寶寶戒掉紙尿褲
    鄰居曹奶奶每次看到小齊帶女兒出來玩都說:「這種天氣,孩子穿著尿不溼多難受啊!趁著天熱訓練她上廁所,以後你也輕鬆了,帶孩子出門也方便!」 小齊一想也是如此,所以準備了一些孩子如廁會用到的東西,準備訓練女兒上廁所,但事情卻並不像小齊想像的那樣簡單。
  • 各國幼兒如廁訓練時間大不同:開襠褲和紙尿褲背後的文化差別
    戈特利布曾和丈夫在西非熱帶雨林的小村莊生活了很久,在母嬰同床睡眠、孩子的獨立性,以及相關家務工作等話題上,他們發現了在不同文化中有著許多相差極大的多樣化育兒方式,這也激發了他們對家庭育兒方式的新思考。戈特利布1月15日在《華盛頓郵報》撰文稱,在美國,兒科醫生很可能會認為對兩歲的孩子,尤其是男孩進行如廁訓練還為時尚早。
  • 訓練孩子尿尿,父母不停提醒孩子去廁所,這樣真得好嗎?
    其實,除了過早把尿,很多家人為了訓練適齡孩子自主如廁也是用盡了各種辦法。比如,有的家長怕孩子尿褲子,就會頻繁地提醒孩子去廁所,即使半夜也會把孩子從被窩裡拉出來,而且一旦孩子尿了褲子,還會遭到家人的訓斥。家長以為這些方法,會讓孩子快速學會如廁,其實這些行為本就存在一些問題。
  • 寶寶出現這3種信號,說明該進行如廁訓練,與尿不溼說「拜拜」了
    一般來說,孩子在18個月開始進行如廁訓練,而在寶寶配合的情況下,2歲就可以徹底告別尿不溼了。2) 對父母上廁所感到好奇孩子在成長中也會開始對父母上廁所的行為產生好奇,即不自覺地就會想跟著父母上廁所,這其實也在證明孩子擁有相關的意識了,也說明該進行一定的如廁訓練了。
  • 五歲孩子不會上廁所,被同學嘲笑「瀨尿蝦」,如廁訓練很重要
    老師的話一下子讓曉琳尷尬又羞愧,是自己疏忽了,因為曉琳從來沒想過孩子上廁所也需要訓練。其實沒有哪個人生下來就會自己上廁所的,都需要大人的幫忙和引導來完成的。孩子多大開始如廁訓練一般在孩子兩歲左右開始進行訓練,太早或太晚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有弊端。
  • 寶寶行為出現三個變化,不用再買紙尿褲,訓練寶寶自主如廁有技巧
    小晶常常感慨,紙尿褲真是一項偉大的發明,不用像老人一樣天天洗尿布,還能讓寶寶穿著到處跑,她從來沒覺得給孩子穿紙尿褲有什麼不好。 直到周日那天帶著孩子去了一趟兒童樂園,才堅定了要訓練寶寶上廁所的決心。那天小晶帶著兩歲的寶寶去室內樂園玩耍,放眼望去都是差不多大的小朋友。
  • 如廁訓練繪本推薦——寶寶最愛看的「屎尿屁」系列
    上次跟大家分享了如何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其中也提到了進行如廁訓練所需準備的一些材料,比如:如廁訓練褲、小馬桶、有關如廁訓練的繪本、圖畫、遊戲等。這裡補充一下不同階段,寶寶如廁褲子該怎麼選,大概包括4個階段:0-1歲建議使用紙尿褲。1-2歲建議使用拉拉褲。建議在如廁訓練期間使用訓練褲。
  • 那你必須知道這些
    如廁訓練並不只是為了告別尿布  在傳統觀念裡,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的目的似乎只是為了告別尿布而已,但事實上更關鍵的意義在於這是符合幼兒心理發展行為的。  媽媽們都知道寶寶有「口欲期」,但可能不知道寶寶還有「肛欲期」。
  • 出現這四種信號,父母要進行如廁訓練啦
    出現這四種信號,父母要進行如廁訓練啦 相關數據分析稱,寶寶18個月大時開始訓練自主如廁,1年的時間就能做到獨立上廁所。 孩子主動表達出了自己的意願,同時也在暗示寶媽,自己可以開始去學習自主如廁了。
  • 別錯過如廁訓練的黃金年齡段,太早太遲只會自找麻煩
    為什麼有些家庭對孩子的如廁訓練困難重重?有些卻輕而易舉?為啥外國媽媽說如廁訓練不用教?如何應對如廁訓練成功後,孩子的「報復」行為?早上起床後,媽媽把1歲半的雅樂放在便盆上,雅樂會坐在便盆上玩玩具、咿呀唱歌,甚至玩手指頭,但就是不會拉粑粑,每次無論放多久都沒有,然而……只要穿上褲子便拉了。
  • 廁所革命如火如荼 網際網路加持如廁難或將迎刃而解
    中新社北京7月3日電 (王慶凱)時下,「廁所革命」在中國如火如荼,在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加持下,「如廁難」問題或將迎刃而解。資料圖:杭州數家公廁推出了微信供紙機。據悉,市民可通過手機微信掃一掃供紙機上的二維碼,便可自動獲取適量的手紙。
  • 幼兒園馬上要開學了,3歲的你做好這些準備,入園才會不吃虧
    要想孩子順利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愛上幼兒園,就要提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交際能力以及學習能力,以此來引導孩子順利度過3歲入園期。3歲前,讓孩子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面對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
  • 2危害3排便訓練信號,一次說清
    綜合以上原因,我的觀點是:別給孩子把尿了,如果嫌清洗工作勞累,那就給孩子用紙尿褲吧。也就是一年多的時間,等到孩子長到1.5-2歲,就可以進行排便訓練了。給孩子進行排便訓練時,正是孩子發展自主性的心理關鍵期,養育者不可強制、呵斥,要注意幾個信號的出現。
  • 孩子和家長如何順利度過「學段銜接」的焦慮期,老師您有什麼建議?|...
    原標題:孩子和家長如何順利度過「學段銜接」的焦慮期,老師您有什麼建議?| 每周一問其實,學段銜接沒有那麼可怕,只要掌握方法,就能順利度過承前啟後的「學段銜接期」。上周的【每周一問】中,許多老師與我們分享了應對「學段銜接」焦慮期的小妙招,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方案,嘉賓回答也直擊問題,非常值得一讀,一起來看。每周一問孩子和家長如何順利度過「學段銜接」的焦慮期,老師您有什麼建議?
  • 孩子和家長如何順利度過「學段銜接」的焦慮期,老師您有什麼建議?|...
    原標題:孩子和家長如何順利度過「學段銜接」的焦慮期,老師您有什麼建議?| 每周一問其實,學段銜接沒有那麼可怕,只要掌握方法,就能順利度過承前啟後的「學段銜接期」。上周的【每周一問】中,許多老師與我們分享了應對「學段銜接」焦慮期的小妙招,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方案,嘉賓回答也直擊問題,非常值得一讀,一起來看。每周一問孩子和家長如何順利度過「學段銜接」的焦慮期,老師您有什麼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