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廣法師 用佛學凝聚和諧正能量

2020-12-17 中華兒女報刊社

  大慈大悲,是佛道之根本,也是修行人響亮的名片

  

  文/當信眾
  自古以來,佛教有「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之說。淨宗十三組印光大師更是直截了當:「法華奧典,妙冠群經,聞即往生,位齊等覺」。山西省太原市慈航淨苑,多年來以弘揚《法華經》、《楞嚴經》成果斐然、聲望日隆,備受各界關注和褒獎。這裡一年365天,天天講經說法,每天五堂功課。慕名前來參學的佛子絡繹不絕、法喜充滿。印廣法師就是這個法華道場的住持。
  一百年前,一場有關「佛教非宗教非哲學」、「佛教是宗教又是哲學」的爭論,引起了人們對佛教特質的思考,開始尋求佛教區別於其他宗教及哲學之所在。佛教作為一種世界性宗教,它的產生和發展不僅反映了人們精神世界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也反映了社會生活中的道德需求和善的追求。梁啓超說:「佛教的信仰,是正信而不是迷信,是兼善而不是獨善,是住世而非厭世,是無量而非有限,是平等而非差別,是自力而非他力。」梁啓超先生的高度概括,可以作為我們把握佛教信仰特點的指南。
  對於佛法究竟是宗教還是迷信,印廣法師通過講經開示給出答案,闡述自己對佛教信仰的觀點,以期喚醒眾生迷惑。他認為真正的佛法,不是宗教、信仰,更不是迷信,而是講辯證法的。從哲學與科學的角度,揭示宇宙人生、天地萬法的起源及其相互關係。 
  歷經苦行,心有所悟發心出家
  印廣法師,俗名倪德彪,1949年出生於江蘇省如皋市。
  他當過農民做過工人,青年時期研讀經論。中年以後身體力行,效仿當年釋迦牟尼佛,開始苦修苦行:堅持過午不食,以麥麩、豆腐渣、老菜葉為生。每月的收入,很大一部分用於救濟貧苦,還時常買些米麵、點心供養水陸眾生。
  為破我執,他給自己出了個大難題——去菜市場撿爛菜葉。在眾目睽睽之下撿爛菜葉,開始時膽怯、心虛、手也在發抖……就在一片又一片的爛菜葉裡,他體會到了我執的堅固、破執的艱難和放下的自在!
  為尋求佛法真義,多少年來,他衣不解帶、寢不安席。看書看累了,和衣躺下就睡,醒來揉揉眼睛接著看。大德王衛兵親自登門拜訪,把《法華經》、《楞嚴經》鄭重地頂在頭上恭送給他。從此他進入正法修行,更加發奮苦讀,逐字逐句地參悟……

  1993年春秋之交,一次禪定中,他腦中出現「從О到複印」五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進而又現「否定之否定」五個無音之音。冥冥之中,他感到了一種歷史使命和責任感,即始以居士身份弘法利生。
  2001年農曆四月初八,禮福建省福鼎市昭明禪寺上界下空大和尚剃度,法名印廣。
  為人弟子,嚴於律己。師父每次有批評,只要有一點點沾邊,他就主動跪下來認錯,師父哈哈大笑,「我不是說你呀!」他卻說:「這個問題我也有,我要改正我自己」。參研經教,幾至廢寢忘食。
  次年,印廣法師在青島湛山寺受三壇大戒期間,又親近了明哲長老等多位高僧大德。從其受教,多所裨益。爾後,北上太原,在慈航淨苑正式以出家人身份開講《法華經》、《楞嚴經》,開啟了他講經弘法艱辛而又輝煌的歷程。
  承佛遺志,誓弘如來了義大法
  10多年來,印廣法師在山西、山東、江蘇、浙江、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甘肅、雲南、陝西、上海、北京、天津、內蒙等全國各地開講《法華》、《楞嚴》、《心經》、《佛說阿彌陀經》數十會。每會群情激昂,反響強烈!絕大多數聽眾當場舉手自己印證自己已經明心見性,了生脫死,成分真即佛,乃至不信佛者亦復如是。
  2013年4月20日,北京密雲普照寺,一場盛大的講經法會隆重開幕。在這裡,印廣法師集中20天時間,精講了一部《大乘妙法蓮華經》。中國佛教文化發展促進會領導出席開幕式並派官員全程監聽。來自全國各地的信眾齊聚一堂,人數最多時達3000多人,現場掌聲此起彼伏、氣氛熱烈。法會圓滿時除一人尚未明理外,餘眾皆舉起莊嚴的手自證成就!這是對法師十幾年來堅持不懈講經弘法的高度肯定,也是如來家業興旺發展的標誌,又是佛陀臨終遺囑重新得到尊崇,如來正法開始中興的裡程碑。
  想當年,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49年,講了無量萬法。可是,在《法華經》、《楞嚴經》中,佛卻把自己前41年金口宣說的三藏十二部統統否定,判為「戲論法」、「諸法戲論之糞」,要求弟子統統「蠲除」。為什麼?因為這些是為了打開局面、凝聚人心,借世間善法方便引導之用,並非佛之正法!
  佛陀明確開示:只有《法華》《楞嚴》「如來藏」是正法,「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在臨終遺囑中,特別囑咐弟子「依法不依人,依了義法不依不了義法」。
  反觀當今世界,佛法雖日益興盛,但仍然沒有擺脫封建迷信、盲目瞎練的窠臼。修行人把佛陀所講方便之法、不了義法當真實,實乃佛門之悲哀!
  《法華經》多次提到一念成就的問題:「一念信解、蒙佛授記」,「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楞嚴經》中,佛還大聲疾呼:「當業輪轉,當處出生」,「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何藉劬勞,肯綮修證」。也就是說,只要我們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心念一轉,心量打開,就能當下轉煩惱為菩提。

相關焦點

  • 學誠法師在《印順法師佛學著作全集》出版座談會上致辭_佛教_鳳凰網
    從此,印順法師開始了系統學習、研究、修證與弘揚佛法之路。印順法師學優行粹,以智慧深廣、學識淵博、著述宏富而享譽海內外。1967年臺灣中華學術院授予法師該院「哲士」榮銜。1973年日本大正大學亦因法師《中國禪宗史》一書之創見,而授予法師文學博士學位。法師於年青時,曾追隨太虛大師興辦佛教教育。
  •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全集》出版座談會在京召開
    合影留念佛教在線北京訊 囊括當代佛學泰鬥印順法師全部佛學著作的《印順法師佛學著作全集》(23卷)(以下簡稱《全集》)經過近四年的策劃、編輯、出版,近日由中華書局隆重推出。隨後,與會法師、專家學者就《全集》的學術價值、出版意義,以及印順法師佛學思想和「人間佛教」理論對當代佛學研究與佛教文化發展的影響等問題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和交流。印順法師(1906-2005),俗名張鹿芹,浙江海寧人,1930年出家,追隨太虛法師投身中國近現代佛教復興運動,在當時便以學問精深享譽佛教界。赴臺灣後,創建了多所著名佛學院。
  •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全集》出版座談會在京召開_佛教_鳳凰網
    與會專家學者就《全集》的學術價值、出版意義,以及印順法師佛學思想和「人間佛教」理論對當代佛學研究與佛教發展的影響等問題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和交流。印順法師對佛教的歷史、思想和制度做了全面而客觀的釐清、闡釋與批評,建立起自己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受到海內外學術界、佛教界的高度推崇。 印順法師的佛學著作在臺灣一直是最受知識階層歡迎的佛學參考書,數十年常銷不衰,有力促進了臺灣佛學研究的提升和人間佛教的推展。兩岸有識之士極為重視這一「臺灣經驗」,一直在尋求適當的時機將其引進大陸。
  •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全集》出版座談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囊括當代佛學泰鬥印順法師全部佛學著作的《印順法師佛學著作全集》(23卷)(以下簡稱《全集》),經過近四年的策劃、編輯、出版,近日由中華書局推出。11月6日,由中華書局、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聯合主辦,廈門南普陀寺協辦的「《印順法師佛學著作全集》出版座談會」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堂舉行。
  • 印順大和尚:佛學博士如何修成「現代方丈」?
    印順大和尚與本煥長老(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南海佛教) [原標題]第三屆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個人系列報導之六:弘法送光明慈光耀大千——記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海南省佛教協會會長印順法師 一、本煥長老接引出家的佛學博士 印順法師,湖北襄陽人,佛學博士。
  • 明舒法師:評釋印順的所謂「佛學思想」及其「研究」方法(上)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全集》第十六卷,《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上)》第106頁。中華書局2009年8月出版。)(《印順法師佛學著作全集》第十六卷,《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上)》自序第3頁。中華書局2009年8月出版。)「這表示了,大乘的佛陀觀,不僅是信仰的、推論的,而也是從體驗來的。這不同於大眾系,卻可說完成了大眾部以來的佛與佛國說。」(《印順法師佛學著作全集》第十七卷,《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下)》第886頁。中華書局2009年8月出版。)
  • 名寺住持之廣林法師:做事要帶著一顆佛心
    佛學是一門教育至今,廣林法師已經潛心禮佛二十多年。他說他的命是菩薩救的,因此他對佛法盡信不疑,而且一直致力於弘揚佛法,用他的親身經歷以及他對佛法的理解和感悟進行講學,甚至嘗試利用高科技、網絡媒體開展網上學佛、佛學答問來宣揚佛法,讓更多的人都能夠了解佛法。不過,廣林法師談及對佛學的理解有些特殊。
  • 凝聚弘揚正能量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在筆架山教堂、銅官路教堂兩個宗教活動場所,趙振華詳細了解活動開展、場所建設、內部管理、主要風險點等情況,要求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高舉愛國愛教旗幟,依法依規開展宗教活動,不斷凝聚正能量、弘揚正能量,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好自身作用。要加強內部日常管理,對苗頭性問題做到及早發現、及時上報,積極協助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處置。
  • 光泉法師:"講經"是佛學始終受歡迎的一大原因
    靈隱寺的周末佛學講座開設於2008年,旨在弘揚佛教文化,增強寺院對外文化交流,讓更多的人了解佛教、虔信佛教。2008年,周末佛學講座共舉辦過7次,受到四眾弟子的廣泛好評,取得了良好的弘法效果。時隔7年,靈隱寺延續優良傳統,再次於每周日定期講經弘法,希望能釋放佛教正能量,引導廣大信眾對佛法正解、正信、正行,促進人心清淨、社會和諧。  講經弘法是佛教的優良傳統和傳播之道。
  • 自在禪心——真廣法師書畫作品走進日本東京
    2019年7月16日-7月22日,由華中集團主辦的國際藝術展覽——自在禪心·真廣法師書畫藝術作品展在日本東京·日中友好會館成功舉辦,展覽期間參觀者絡繹不絕,受到中外藝術愛好者及媒體的廣泛關注。
  • 星雲大師:值得尊崇的當代佛學泰鬥——永懷印順導師
    後於一九四九年顛沛流離到了臺灣,忽聞在錫蘭大學傳授中國佛學的法舫法師突然逝世。本來寄望佛教在太虛大師之後,能有法舫法師繼任為領導中心,忽然又頓失所望,內心所受的衝擊可想而知。印順導師圓寂了,我也一樣有著當初太虛大師、法舫法師往生時的哀痛心情,因為印老的思想豐富,立論創新,他對佛學的闡釋常有獨特的見解,他的佛學著作具有深度,可以說是一位佛學上的開悟者。尤其印老生性淡泊,能專注於學術研究,他的智慧在一般學者之上,做為佛教青年的導師,他可以成為當代佛學思想上的領導中心。
  • 人間佛教思想的播種者——印順法師
    人間佛教思想的播種者——印順法師釋 行 願提要:印順法師是當代中國佛教著作等身的三藏法師,佛學泰鬥。印順法師倡導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思想是在太虛大師「人生佛教」思想的基礎上,經過再轉化更加的精純與豐富。他提出人間佛教「人菩薩行」的實踐者,一、具煩惱身;二、悲心殷切」,並以菩提心、大悲心、性空慧三心作為自己修持佛法的心要。
  • 雞足山九蓮寺禪學夏令營 印慈法師講述「生命的價值」
    印慈法師慈悲開示《生命的價值》(圖片來源:鳳凰佛教)2017年8月1日上午,雲南雞足山九蓮寺第五屆「清涼地」禪學夏令營正式開營。本屆夏令營主題為「法喜禪悅話清涼」,旨在為青年學子提供一個認識佛教、學習傳統文化的平臺,引導大家用佛法的智慧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法喜消煩惱,以禪悅臻清涼」。8月1日下午2時15分,印慈法師為營員和出家師父以及居士義工一百多人慈悲開示《生命的價值》。此時,課堂座無虛席,連課堂外面的走廊都坐滿了虔誠的聽眾。高山景行,大家對法師仰慕已久。
  • 講座—大願法師在益陽白鹿寺作《藥師經》佛學講座
    湖南益陽白鹿寺住持明良法師領眾敬誦《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大願法師在湖南益陽白鹿寺作《藥師經》佛學講座講座現場佛教在線湖南訊 2014年6月27日至29日,廣東四會六祖寺方丈大願法師應邀在湖南益陽白鹿寺講經堂傳作
  • 菩提法師:我終於在臺灣見到了印順導師
    記得十幾年前,我在初學佛的時候,有位法師曾留給我這樣一段話:「緣緣緣緣聚則生,緣緣緣緣滅則散」。帶著這個話頭,我苦參了多年,仍未得到半點消息。直至去年(1994年),我終於在臺灣見到了印順導師,疑情才初現端倪。難怪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然而,因緣生滅中,無生亦無滅,方才是如來的大道無言吧!
  • 法聞法師:用書法弘揚佛學,作品賣到40萬,被譽為佛教書法泰鬥
    有許多信奉佛教的人,他們用一生的時間來宣揚佛教文化,為佛教的發展獻出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這其中便有一位法師,他為人謙遜低調,待人平和友善,並且在書畫上有很深的造詣,一副作品可以賣到高達40萬,被譽為佛教書法泰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法聞法師。
  • 覺印法師:原本前途無量,為何放棄公安廳的鐵飯碗,選擇出家為僧
    覺印法師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之一,他放棄了公安局的鐵飯碗,為了自己的那一份喜歡,毅然決然選擇出家為僧。吉鴻昌曾說「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對於覺印來說,出家為僧就是他選擇的路。
  • 「佛學·拾伍」-慧遠法師的「量變引起質變」
    那麼從這一期「佛學·拾伍」開始,我們就重點討論「善不受報」的話題。這個問題,如果您對「王庶文講壇」佛學內容有持續關注的話,想來對於您而言已經是很熟悉了,如果您是慧遠法師會怎麼回答呢?慧遠法師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他作為佛教徒之前首先是中國高級知識分子,對儒學與道學的典籍也是相當純熟。
  •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印順法師應邀訪問不丹
    ,深圳弘法寺、海南三亞南山寺、尼泊爾中華寺方丈印順法師於5月1日至5月6日對不丹進行友好訪問。不丹當地時間5月3日上午,崗頂仁波切在崗頂寺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歡迎印順法師對不丹展開正式訪問。在對崗頂寺的參訪中,印順法師表示不丹佛教文化與中國漢傳佛教文化一樣傳承深厚,中不兩國佛教界應該主動交流,積極溝通。印順法師說,文化、宗教的影響力超越時空,跨越國界。文化宗教交流是民心工程、未來工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雖然我們的身份、語言不同,但是我們都有著共同的善願,共同祈願這個世界和平、安定、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