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大悲,是佛道之根本,也是修行人響亮的名片
文/當信眾
自古以來,佛教有「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之說。淨宗十三組印光大師更是直截了當:「法華奧典,妙冠群經,聞即往生,位齊等覺」。山西省太原市慈航淨苑,多年來以弘揚《法華經》、《楞嚴經》成果斐然、聲望日隆,備受各界關注和褒獎。這裡一年365天,天天講經說法,每天五堂功課。慕名前來參學的佛子絡繹不絕、法喜充滿。印廣法師就是這個法華道場的住持。
一百年前,一場有關「佛教非宗教非哲學」、「佛教是宗教又是哲學」的爭論,引起了人們對佛教特質的思考,開始尋求佛教區別於其他宗教及哲學之所在。佛教作為一種世界性宗教,它的產生和發展不僅反映了人們精神世界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也反映了社會生活中的道德需求和善的追求。梁啓超說:「佛教的信仰,是正信而不是迷信,是兼善而不是獨善,是住世而非厭世,是無量而非有限,是平等而非差別,是自力而非他力。」梁啓超先生的高度概括,可以作為我們把握佛教信仰特點的指南。
對於佛法究竟是宗教還是迷信,印廣法師通過講經開示給出答案,闡述自己對佛教信仰的觀點,以期喚醒眾生迷惑。他認為真正的佛法,不是宗教、信仰,更不是迷信,而是講辯證法的。從哲學與科學的角度,揭示宇宙人生、天地萬法的起源及其相互關係。
歷經苦行,心有所悟發心出家
印廣法師,俗名倪德彪,1949年出生於江蘇省如皋市。
他當過農民做過工人,青年時期研讀經論。中年以後身體力行,效仿當年釋迦牟尼佛,開始苦修苦行:堅持過午不食,以麥麩、豆腐渣、老菜葉為生。每月的收入,很大一部分用於救濟貧苦,還時常買些米麵、點心供養水陸眾生。
為破我執,他給自己出了個大難題——去菜市場撿爛菜葉。在眾目睽睽之下撿爛菜葉,開始時膽怯、心虛、手也在發抖……就在一片又一片的爛菜葉裡,他體會到了我執的堅固、破執的艱難和放下的自在!
為尋求佛法真義,多少年來,他衣不解帶、寢不安席。看書看累了,和衣躺下就睡,醒來揉揉眼睛接著看。大德王衛兵親自登門拜訪,把《法華經》、《楞嚴經》鄭重地頂在頭上恭送給他。從此他進入正法修行,更加發奮苦讀,逐字逐句地參悟……
1993年春秋之交,一次禪定中,他腦中出現「從О到複印」五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進而又現「否定之否定」五個無音之音。冥冥之中,他感到了一種歷史使命和責任感,即始以居士身份弘法利生。
2001年農曆四月初八,禮福建省福鼎市昭明禪寺上界下空大和尚剃度,法名印廣。
為人弟子,嚴於律己。師父每次有批評,只要有一點點沾邊,他就主動跪下來認錯,師父哈哈大笑,「我不是說你呀!」他卻說:「這個問題我也有,我要改正我自己」。參研經教,幾至廢寢忘食。
次年,印廣法師在青島湛山寺受三壇大戒期間,又親近了明哲長老等多位高僧大德。從其受教,多所裨益。爾後,北上太原,在慈航淨苑正式以出家人身份開講《法華經》、《楞嚴經》,開啟了他講經弘法艱辛而又輝煌的歷程。
承佛遺志,誓弘如來了義大法
10多年來,印廣法師在山西、山東、江蘇、浙江、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甘肅、雲南、陝西、上海、北京、天津、內蒙等全國各地開講《法華》、《楞嚴》、《心經》、《佛說阿彌陀經》數十會。每會群情激昂,反響強烈!絕大多數聽眾當場舉手自己印證自己已經明心見性,了生脫死,成分真即佛,乃至不信佛者亦復如是。
2013年4月20日,北京密雲普照寺,一場盛大的講經法會隆重開幕。在這裡,印廣法師集中20天時間,精講了一部《大乘妙法蓮華經》。中國佛教文化發展促進會領導出席開幕式並派官員全程監聽。來自全國各地的信眾齊聚一堂,人數最多時達3000多人,現場掌聲此起彼伏、氣氛熱烈。法會圓滿時除一人尚未明理外,餘眾皆舉起莊嚴的手自證成就!這是對法師十幾年來堅持不懈講經弘法的高度肯定,也是如來家業興旺發展的標誌,又是佛陀臨終遺囑重新得到尊崇,如來正法開始中興的裡程碑。
想當年,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49年,講了無量萬法。可是,在《法華經》、《楞嚴經》中,佛卻把自己前41年金口宣說的三藏十二部統統否定,判為「戲論法」、「諸法戲論之糞」,要求弟子統統「蠲除」。為什麼?因為這些是為了打開局面、凝聚人心,借世間善法方便引導之用,並非佛之正法!
佛陀明確開示:只有《法華》《楞嚴》「如來藏」是正法,「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在臨終遺囑中,特別囑咐弟子「依法不依人,依了義法不依不了義法」。
反觀當今世界,佛法雖日益興盛,但仍然沒有擺脫封建迷信、盲目瞎練的窠臼。修行人把佛陀所講方便之法、不了義法當真實,實乃佛門之悲哀!
《法華經》多次提到一念成就的問題:「一念信解、蒙佛授記」,「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楞嚴經》中,佛還大聲疾呼:「當業輪轉,當處出生」,「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何藉劬勞,肯綮修證」。也就是說,只要我們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心念一轉,心量打開,就能當下轉煩惱為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