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故宮博物院於2月19日(正月十五)、20日(正月十六)連續兩日晚間舉辦「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正月十五進宮賞月、建院94年來首次舉辦「燈會」、首次在晚間對公眾免費開放,當這樣的參觀行程和這些諸多的「首次」聚在一起,必然會極大激發公眾參與熱情。據悉,相關預定票早被搶空,有不甘心的民眾甚至願意花2000元去搶黃牛票。
而在遺憾之餘,自然也會有人感慨,如果有其他文化場所也能推出類似舉措,不就給大家更多選擇?比如,北京圓明園能否也能推出類似夜遊活動?其他地方的著名景點、博物館、科技館等可否也推出夜間開放活動?
故宮元宵燈會「一票難求」凸顯「夜文化」產業潛力。 國人尤其是年輕人日常的工作生活節奏不同於以往,城市白領往往白天乃至周末都忙碌於上班加班,快節奏、高壓力使夜間睡眠時間持續延後,這就造成了下班至睡眠這段時間的文化需求真空。不少年輕人要麼去酒吧,要麼就躲在家裡玩遊戲或者看短視頻,興趣滿足渠道相對單一,急需新的「夜文化」服務供給。
這同樣也是國內旅遊文化產業的藍海市場。還是以故宮為例,故宮雖然常年遊客如織,但同樣存在淡季,夜間開放並輔之以有特色的文創活動,不僅會吸引大量客源,對客源有效調劑錯峰安排,激活人們的「夜文化」消費潛力。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故宮的文化影響力,受到更多國內外遊客的歡迎。
當然,民眾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故宮,更是各地自然景點和人文景點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積極開發「夜文化」產業,讓大家的夜遊文化場所再多一些。這在國外早已成為慣例,比如日本京都青蓮院在每年的春天櫻花期間和秋天紅葉時期,都會舉辦夜間燈光特別參拜活動。不少博物館更是實現了夜間開放的常態化,羅浮宮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都會在固定的日期延長開放時間或在夜晚開放。國內一些博物館也開始嘗鮮這一領域,中國國家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吉林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等都相繼推出夜間開放活動。
但相比之下,國內還有足夠的旅遊和文化場所可以加入進來,從而豐富「夜文化」產業。中國的旅遊文化產業正處於高速發展態勢,但也同時面臨世界其他國家旅遊文化產業的同態競爭。據參考消息今年2月2日的報導,俄羅斯大型博物館願意為了包括中國遊客在內的訪客方便,更改工作時間。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發布消息稱:「電子排隊和畫廊網站開放售票在很大程度上將客流平均化。有可能將工作時間推遲一些。」這說明,國外包括博物館在內的人文景點,為了吸引更多國外遊客,希望通過推遲閉館時間等人性化舉措,滿足遊客的不同需求,這也是值得我國旅遊產業管理者學習的。國內文化旅遊產業需要做的,就是爭取與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的興趣點、需求特性同步,迭代升級自身的服務和產品,開發包括「夜文化」在內的新生態,一方面提升服務質量、滿足用戶新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實現增收,提升行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