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爆發後,地理位置重要、自然資源豐富的東南亞,讓日本人垂涎三尺。
當時東南亞的泰國並不是西方殖民地,保持著名義上的獨立地位,不過與西方殖民者還存在著不少矛盾。
因此,日本高舉「解放殖民地、相互尊重、彼此獨立」的幌子,對泰國的一些政要頗有吸引力的。二戰的全面爆發,讓他們有了勾搭的機會……
1938年上臺組閣的泰國右翼軍人鑾披汶·頌堪,想藉助戰爭期間的國際秩序變動,以日本人為靠山,謀求擺脫英法勢力的滲透和控制。
當時的英法忙於應付希特勒,對東南亞的經營力不從心,他們希望泰國保持中立,並主動向泰國提出籤訂《互不侵犯條約》的建議。
1940年6月,鑾披汶·頌堪很快就同英國籤約並換文,但是遲遲不與法國換文,因為泰國要讓法國割地,法國人不願意。
後來在日本人的幫助下,泰國與法國在1941年5月9日達成協議,從此泰國的外交政策也開始從中立轉向親日。
日本人自然不會做虧本的生意,他盡心盡力拉攏泰國,那是要泰國當戰爭跟班的。
是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不久,日本陸軍強行進入泰國境內,海軍在泰國南部的宋卡、北大年登陸,空軍飛抵曼谷上空。
這節骨眼上,打與不打,都沒辦法阻止日軍,鑾披汶·頌堪就痛快的同意日本借道泰國。他樂觀的向國民解釋,與日本人合作是保證泰國獨立的最好方式。
於是,日本很輕易就進駐到曼谷和很多泰國重要城鎮,成功讓泰國上了法西斯的戰車,成為其戰略物資的重要供應地。
硬幣有兩面,泰國人對日本人的態度也有兩面,既然鑾披汶·頌堪搞親日,就有人搞反日。
反日人士在美國、英國等地組織「自由泰抵抗運動」,在國內則組織抗日義勇軍,給日本佔領軍沉重的打擊。
尤其到了二戰後期,日本兵敗如山倒,鑾披汶·頌堪看到日本東條英機內閣垮臺(1944年6月),感覺形勢不妙,主動提出辭職。
是年8月,寬·阿派旺政府宣布成立,這是一個文官政府。他們對時局洞若觀火,知道日本人要玩壞了,暗中保護地下抗日運動。
戰後,自由泰政府登上政治舞臺,他們利用靈活的外交手段,宣布鑾披汶·頌堪對英美宣戰的舉動是非法的,積極改善同法國、蘇聯的關係,取得同盟國的諒解。
這樣一來,泰國就從戰敗國的尷尬困境,一下變成了反法西斯戰勝國,1946年還正式成為聯合國會員國,在外交上取得重大勝利。
為了表示自己的正義立場,泰國勢必不能放過日本,他以日本佔據國土、掠奪資源為藉口,要日本賠償損失。
日本真有了點吃翔的感覺,明明跟我一夥,還要踩我一腳,還是沒辦法拿了150億日元給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