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檢測調試光伏電站併網設備。(蔣勇 仇九鼎攝)
浙江在線11月3日訊 昨日,我市首座漁光互補、農光互補海島光伏電站———象山縣高塘島直落岙35千伏光伏電站投運併網發電。
「建成後魚塘可以養殖白蝦、蟶子、梭子蟹等經濟效益較好的水產,同時在太陽能電池板支架上還可以吊上鐵皮石斛種植,上層光伏發電,中間藥材種植,下層海產養殖,充分利用了電站空間。」電站負責人孫明濤告訴記者,漁民依託光伏電站,開發魚塘資源,可以實現水上發電、水下養殖的模式,同時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綜合生產成本。
據介紹,高塘島直落岙35千伏光伏電站,總投資1.5億元,總裝機容量20兆瓦,包括建設一座35千伏光伏升壓站與一條35千伏併網輸電線路。
「電價每千瓦時0.98元,扣除上網電價每千瓦時0.41元,現在每千瓦時電能補貼0.57元。」孫明濤說,「漁光互補」「農光互補」不僅能給漁民帶來額外的光伏發電收益,還能提高養殖、種植附加值,同時還能為魚塘的增氧機、水泵等設備供電。
據悉,該光伏電站建成後,每年發電量可達2300萬千瓦時,減少標準煤燃燒8050噸、二氧化碳排放量20500噸、二氧化硫以及硫的化合物200噸、灰渣3000噸,節約用水6萬噸。同時,作為清潔可再生能源,該項目可持續運營20年以上,為改善大氣質量、調整能源結構提供綠色動力。
「海島光伏電站併網發電,為積極探索海島太陽能等海洋能源電力開發、解決海島用電問題,起到了示範作用。」國網象山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