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國家積極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國際視點)

2021-01-13 騰訊網

核心閱讀

非盟《2063年議程》將提升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作為重要目標之一。當前,非洲國家正積極推動能源綠色轉型和溫室氣體減排行動,促進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

在不久前召開的非洲環境問題部長級會議第八屆特別會議上,54個非洲國家一致同意實施綠色復甦計劃,致力於推動更低碳、更具韌性、可持續性及包容性的經濟發展。南非環境、森林及漁業部長芭芭拉·克裡西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挑戰,非洲國家更加堅定走發展低碳經濟、推動綠色轉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非洲國家需要在更大範圍內實施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計劃,努力推動各國實現綠色復甦。

綠色技術助力地區能源轉型

南非RCL食品公司近期在南非西北部的勒斯滕堡新建了一座6兆瓦沼氣發電站,為養雞場和附近的動物飼料廠提供65%的電力,剩餘沼氣渣用於生產肥料。公司可持續發展總監約翰·杜·普萊西斯說,養雞場利用雞糞進行沼氣發電,取代了備用的柴油發電機,「不僅節省能源成本,還可以向國家電網出售多餘電力,獲得額外收入」。

非洲大陸人口超過12億,約50%地區缺乏電力覆蓋,全球近70%的缺電人口位於非洲。農村地區用電價格昂貴,一些村莊甚至無法與國家電網連接。隨著太陽能、風能、小型水力發電等清潔能源技術的廣泛應用,用電難問題逐步得到緩解。

相關能源機構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包括南非)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支出接近30億美元,創下地區紀錄,預計2021年這一地區的光伏裝機量將達到1.2吉瓦,是2018年的兩倍多。南非斯坦陵布希大學可持續能源研究中心教授馬克·斯威林認為,在綠色轉型過程中,非洲國家不必經歷技術發展的每個中間階段,而是直接獲取市場上已有的最新技術,為發展新能源提供重要路徑。

烏幹達製革業採用新的鞣皮方法,使用更少的水、更可持續的自然顏料,可以節省40%的能源;衣索比亞正在推動清潔爐灶投資,幫助農村地區發展;一些國家利用太陽能幹燥技術烘乾咖啡豆,可以減少浪費、提高品質……在許多非洲國家,綠色技術日益成為生產生活的一部分。

聯合國副秘書長、非洲經濟委員會執行秘書薇拉·松圭說:「非洲大陸有很多綠色技術,不僅節能減排,還能提高生產效率。」

多國出臺措施發展低碳經濟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表示,氣候變化對非洲大陸的影響與日俱增,加重了地區糧食不安全、民眾流離失所和水資源壓力,新冠肺炎疫情又進一步加劇氣候變化帶來的經濟社會衝擊。

「我們要進一步提高非洲基礎設施的可持續性,更好地利用資源,將更多資金用於改善基礎設施,投資更多綠色發展項目。」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能源、基礎設施和服務部主任羅伯特·利辛格表示。

非洲新聞網站「非洲報告」認為,在氣候變化面前,非洲大陸的脆弱性凸顯。非洲國家努力轉向發展有韌性的低碳經濟,對於實現《2063年議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通過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加大清潔能源投資,非洲可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發揮重要作用。

非盟委員會高級代表卡洛斯·洛佩斯表示,已有超過90%的非洲國家正式批准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許多非洲國家承諾在相對較短的時間推動綠色能源轉型,超過70%的非洲國家將發展清潔能源和清潔農業列入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自主貢獻行動。

非洲國家為推動低碳經濟發展持續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奈及利亞聯邦政府支持的國民光伏扶助計劃「太陽能家用系統」近期正式實施,旨在為偏遠地區缺電人口提供清潔電力,預計將有約2500萬人口從中受益。南非政府不斷出臺措施鼓勵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並提出在2030年前將煤電佔比降到48%,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奈及利亞、摩洛哥、南非、肯亞、加納等國在發行綠色主權債券、推動綠色投資方面進行嘗試。非洲投資公司FSDAfrica資本市場總監埃文斯·奧薩諾表示,綠色債券受到全球投資者歡迎,在整個非洲,政策制定者正採取積極措施進入全球綠色金融市場。

中非綠色產業合作潛力巨大

非洲國家實現經濟社會綠色轉型仍面臨基礎設施薄弱、資金不足等制約。包括中國在內的多方積極為非洲國家發展綠色產業提供助力。

世界銀行在過去6年中已為346個綠色項目提供了超過330億美元資金。非洲開發銀行於2019年宣布不再為煤炭項目提供資金,重點關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目前,非洲開發銀行已設立5億美元的「綠色基本負荷」貸款機制,向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國家提供優惠資金和技術援助;另設有一個5億美元基金用於支持小型可再生能源項目,以促進低收入社區能源供給保障。非洲開發銀行同時還向撒哈拉地區投資200億美元,建設一個10吉瓦的太陽能發電區,將覆蓋11個國家。

中國是非洲可持續發展的堅定夥伴,致力於同非洲國家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打造綠色發展之路。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決定實施包括綠色發展行動在內的「八大行動」,一大批中非綠色環保和清潔能源合作項目已經並持續落地,實實在在地惠及當地民生。

根據國際能源署2019年的數據,中國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24個國家承建發電項目,在2014年已經開工、預期到2024年前竣工的發電項目共有49個,其中絕大部分是可再生能源項目,佔該地區同期裝機總量的20%。

中非環境合作中心於2020年11月底啟動,推出「中非綠色使者計劃」「中非綠色創新計劃」等旗艦項目,加強生態環保能力建設和環境技術合作,共享綠色發展機遇。中非合作論壇非方共同主席國塞內加爾駐華大使馬馬杜·恩迪亞耶表示,這一平臺將助力非洲國家提升環境管理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加納非洲經濟轉型中心研究部主任約翰·阿薩福—阿賈耶表示,促進綠色經濟轉型是非盟《2063年議程》的關鍵議題之一。非中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合作潛力巨大。

(本報約翰尼斯堡1月11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2日 17 版)

相關焦點

  • 推動落實全球能源網際網路中國倡議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5年9月26日,中國提出了「探討構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的倡議(簡稱中國倡議),並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再次提出「要抓住新一輪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技術變革趨勢,建設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譽和廣泛響應。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張煥波:現代城市建設當以能源轉型為切入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2020)》副主編 張煥波 |文2020年,我國城市能源結構持續優化,東部地區電能替代規模與清潔電力佔比不斷提升、中西部地區能源供給側清潔化深入推進。特別是伴隨著"新基建"密集布署,城市綠色交通正進入蓬勃發展期。
  • 日本綠色能源轉型挑戰重重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12月8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啟動國家能源政策審查,以保障油氣穩定供應為前提,加速推進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同時評估天然氣制氫和氨的前景,為氫能經濟戰略規劃鋪路。業界普遍認為,日本此舉是希望通過能源政策調整為2050年完成碳中和目標掃清障礙,但該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始終面臨著發電成本高、併網難等瓶頸。
  • 中國國際能源大會在京舉行
    圖為大洋能源商城啟動儀式現場  中化新網訊 12月11日,2020中國國際能源大會暨國際能源合作創新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大會由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中國石油流通協會主辦,聚焦能源信息化、數位化、低碳綠色轉型等話題,全方位探討世界能源經濟復甦新機遇、新路徑。  會上,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貿促會原會長姜增偉指出,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能源進口國,仍然面臨進口依存度高、國際話語權不足、產能過剩等挑戰。這需要能源行業組織更好地發揮作用,建設國際化的能源交易平臺,引入更加豐富的能源供應主體。
  • 華匯綠色生活科技城奠基典禮暨國際綠色能源創新論壇在長治高新區...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記者 馮慶 陳昊)8月8日,華匯綠色生活科技城奠基典禮暨國際綠色能源創新論壇在長治高新區舉行,標誌著華匯綠色生活科技城項目正式啟動。隨後,國際綠色能源創新論壇在長治高新區會展中心舉辦。
  • 北京延慶:積極推動綠電供熱等清潔能源項目 實施煤改清潔能源或可...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北極星售電網獲悉,日前,北京市發改委與北京市延慶區人民政府印發《抓住兩大盛會機遇推動延慶區加快綠色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要求持續深化「一微克」行動,科學有序開展清潔能源替代工作,因地制宜完善電力、燃氣、可再生能源等配套設施,實施煤改清潔能源或可再生能源,積極推動綠電供熱等一批清潔能源項目,
  • 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戰略定力 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
    2030年和2060年中國低碳發展的國家目標,這是向全世界的宣誓,在國際上也引起了非常積極的反響。我認為,2030和2060年目標的明確,可以說是中國低碳轉型的重要信號,對中國長遠的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標更加明確了,就意味著中國要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作出更為積極的、堅實的努力。  我認為,特別重要的是能源低碳轉型,這是一個全球趨勢,對中國來說尤其重要。經濟發展、能源轉型,改善環境質量和應對氣候變化有高度的協同性和一致性。
  • 觀察丨推動共建綠色「一帶一路」,中國做出了哪些努力?
    7年來,中國在加強自身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積極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一道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推動全球環境治理合力不斷凝聚,為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註入新動力。
  • 工行積極發展綠色金融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在綠色金融創新方面,工商銀行積極打造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通過財務顧問、債券承銷、項目貸款、租賃+保理、理財投資、產業基金等多種方式對綠色經濟進行全產品、全方位支持。積極支持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制定印發專項支持政策,大力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在體制機制、產品創新、風險管控等方面深入探索實踐,充分發揮金改區先行先試作用。
  • 歐洲國家領跑全球綠色能源轉型之路
    《全球能源體系結構性能指數報告》排名前十位的國家分布圖。 在新近出爐的一份全球105個國家的能源體系結構排名中,挪威、瑞典和法國位列三甲,被視為可持續能源發展最好的國家。 據環保網站earthtechling.com報導,世界經濟論壇和埃森哲公司最近聯合推出了《全球能源體系結構性能指數報告》,對各國的經濟、環境和能源安全前景等方面進行了考察,以幫助各國更好地完成向清潔能源革命的轉型。 報告顯示,在這條轉型的道路上,高收入國家表現最好。挪威以其強力的能源政策和多樣化的清潔能源資源排在第一位。
  • 推動綠色技術創新 石油石化企業怎麼做?
    石油石化行業作為傳統能源行業,如何通過加快技術創新,實現行業發展與區域發展、生態環境、人類發展等同步協調,也是行業綠色轉型升級亟須攻克的關鍵問題。堅持市場導向作用 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根據《指導意見》,綠色技術主要包括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保護與修復、城鄉綠色基礎設施、生態農業等領域,涵蓋產品設計、生產、消費、回收利用等環節。
  • 「氣候雄心」對全面綠色轉型的多重價值
    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在生態環境領域所面臨的嚴峻挑戰,為了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態環境,「氣候雄心」充分展現社會經濟發展的全面綠色轉型,是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在生態環境領域的直接體現。  「氣候雄心」在加快推動實現目標方面,強調了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總體部署下,能源結構調整和提升森林積蓄量兩個途徑。其中,非石化能源是從能源結構轉換和優化方面促進減緩氣候變化,森林積蓄則是從增加碳匯的角度促進減緩氣候變化。從中可見,減緩氣候變化的根本之處在於碳減排,目標則是實現碳達峰(中期目標)和碳中和(終極目標)。
  •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展現大國擔當
    5年來,中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定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積極承擔符合自身發展階段和國情的國際義務,建設性地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肯定。國際輿論認為,中國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積極推動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國際合作,為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重要貢獻。
  • 打開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展現大國擔當
    5年來,中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定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積極承擔符合自身發展階段和國情的國際義務,建設性地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肯定。國際輿論認為,中國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積極推動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國際合作,為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重要貢獻。
  •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展現大國擔當(人民日報)
    5年來,中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定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積極承擔符合自身發展階段和國情的國際義務,建設性地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肯定。國際輿論認為,中國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積極推動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國際合作,為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重要貢獻。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堅定走綠色低碳...
    新華社北京9月25日電 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專訪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新華社記者高敬「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第二屆清華大學·大同能源轉型國際論壇——暨碳中和願景下能源...
    第二屆清華大學·大同能源轉型國際論壇暨碳中和願景下能源轉型路線圖研討會論壇具體信息如下:一、活動簡介「第二屆清華大學·大同能源轉型國際論壇暨碳中和願景下能源轉型路線圖研討會」(以下簡稱「論壇」自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研究中心開展了為期16個月的歐洲能源轉型考察萬裡行活動。考察範圍涉及歐洲 24個國家,自駕車行程約23000公裡。考察團成員通過現場考察、訪談交流等方式對歐洲各國的能源轉型作出了系統的分析;其研究團隊在後臺做了大量研究支撐。歐洲能源轉型萬裡行形成了大量考察筆記和調研報告,為把考察成果及時與國內能源政策研究工作結合,特舉辦為期8天的論壇。
  • 積極應對挑戰 推動非洲自貿區實施進程
    在逆全球化、第四次工業革命、非洲債務困境等形勢下,推進自貿區的建設有望幫助非洲應對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經濟不振,也將成為非洲經濟結構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極大助力非洲的未來發展。一個更加開放的非洲市場意味著更多、更大的競爭與挑戰,非洲自貿區建設正在挑戰中謀發展。
  •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展現大國擔當_新聞中心_中國網
    5年來,中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定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積極承擔符合自身發展階段和國情的國際義務,建設性地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肯定。國際輿論認為,中國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積極推動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國際合作,為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重要貢獻。
  • 摩洛哥攜手奈及利亞宣布共建橫貫非洲大陸的天然氣管道
    橫貫非洲大陸的天然氣管道助力西非地區建立工業中心以吸引外商投資。因此,該項目也將主要促進非洲國家工業、食品加工及化肥等行業的發展,提高出口競爭力。目前,非洲內陸國家貿易量僅佔非洲國家國際貿易總量的17%,遠低於亞洲及歐洲的水平,其中部分原因是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成本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