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日尋訪鄭和故鄉,細數大航海時代東西方實力差距,踏海前行!

2020-12-13 尋蹤壯遊

大家好,我是尋蹤壯遊!

今天,是中國航海日,1405年7月11日,偉大的航海家鄭和開始了第一次下西洋的航行,這一天,後來被定為「中國航海日」,在今年的航海日到來時,我再次走進了位於昆明晉寧的鄭和公園——鄭和的出生地,緬懷、致敬鄭和這位偉大的航海先驅。

昆明晉寧鄭和像

達伽馬眼中「流動的國家」

十分有趣的是,葡萄牙大航海家達伽馬曾留下如是記錄:

抵達印度古裡後得知,一支擁有800艘船的中國船隊,早在70年前就到達過這個地方。

船隊裡人數眾多,船隊本身的人口比中印之間任何一個城市多得多,也比印度的任何城市的人口還要多,事實上,它本身就是一個流動的國家。

鄭和船隊

達伽馬所說的這個「流動的國家」,指的就是中國明朝鄭和下西洋的船隊,與當時西方航海廣受疾病肆虐的情況對比,鄭和船隊800多艘船兩萬餘人卻很少受到壞血病侵擾。

究其原因,主要是強大的國力和遠洋船隊人員的配備上,以及中國人很早就開始喝茶,茶葉作為遠航中維生素的提供者,也保障著全體船員的安全。

世界航海史上最龐大的海上醫療體系

據《鄭和家譜》記載,鄭和船隊的官員陣容如下:

欽差正使太監7員,副使監丞10員,少監10員,內監53員,都指揮2員,指揮93員,千戶104員,百戶103員,舍人2名,戶部郎中1員,鴻臚寺序班2員,陰陽官1員,陰陽生4名,醫官醫士180員,旗校、勇士、力士、軍力、餘丁、民稍、買辦、書手共26803名,以上共27411名。

以上名單中,四、五品以上的官員人數不少,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是鄭和使用的醫務人員

據考,鄭和船隊的180名醫生,按照出洋官兵計,每150名船員即配備一名醫務人員,這無疑是15、16世紀世界航海史上最龐大的海上醫療體系

鄭和船隊

鄭和船隊的醫官、醫士,有的選自國家最高醫療機構——太醫院,有的本身就是「御醫」。

有歷史記載的名醫就有太醫院醫生陳以誠,常熟縣惠民藥局醫生匡愚,另有彭正、陳常等著名醫道大家

鄭和船隊的醫療系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使中國船員成功逃脫「航海病」的兇猛追殺,沒有出現西方航海船隊中因傳染病、壞血病、維生素缺乏、營養不良而大量減員的醫難。

鄭和船隊與當地交流

同時,鄭和船隊的醫生,又與海外各國進行醫學、藥學交流,在藥品的進出口方面,作出前所未有的獨特貢獻。

在今日的江蘇太倉,存留「李時珍登陸處」,是偉大的醫學家李時珍,慕名帶著弟子專門來考察鄭和下西洋帶回國內的藥草,以備著《本草綱目》之用

東西方最初航海實力之比較

說了這麼多關於東西方大航海時代的趣事,我們現在就來實際對比一下東西方的航海實力

1、中國鄭和船隊

中國鄭和的船隊據史料記載,有主要船隻(寶船)63艘,輔助船隻達到200艘。最大號的寶船,又叫帥船,「有九道桅,能張十二帆」「長四十四丈四尺,寬18丈」。

寶船材料精良,龍骨用松木,船殼用杉木,浸於海中的船底用樟木,都是既堅固又耐浸泡的上好材料。

寶船上最獨特的是有60多個橫隔艙,縱向每隔1.5-2米有縱向隔艙,以形成蜂房式空間船體。這樣,船就不會在海浪中一損俱損,一漏皆漏,可堪一擊、兩擊、再擊…船體一旦進水,也不會頃刻沉沒。

鄭和寶船

義大利人艾利略曾在明熹宗天氣三年做過記載,轉述如下:

「最後一層」,500多噸沙石壓載,以保證寶船「不傾側震蕩」,這顯然是安全措施。

二層、三層,裝的主要是食品及淡水。此層各長80米,寬36米,高2米。一天1000人正常用水大致不少於2噸,一年用水則為730噸左右。鄭和船隊在實踐中掌握了水的保鮮技術,也屬了不起之事,惜無法考證具體細節。不過我們知道,流水才不腐,吃「腐水」一定會生病。鄭和船隊不因「腐水」致病,船員減員少,已是事實。

「其上近地平板一層」,則為「裝細軟、切用等物」,或居「中下人」,包括士兵及下級官員。

「甲板為一層」,供作「揚帆、習武、遊戲、作劇之地」,甲板上必然裝有火炮,操帆絞盤等。

「寶船前艙一層」,有上百位航海的專業技術人員:班碇手、鐵錨工、水手、民稍等居留。

「船後舵樓四層」,甲板層為舵房。醫官、醫士也住在此舵樓,藥材也放置於此。舵樓二層為官廳,下西洋正使鄭和、王景弘居此。另設有頒詔書、接待外國使團、高層議事、做禮拜場等場所。舵樓三層設有神堂。

鄭和寶船

在《雲帆萬裡照重洋》一書中,也著錄了鄭和船隊寶船的情況。

大號寶船3艘,載人3000;中號寶船40艘之座船、馬船、糧水船40艘,載人22000;中號寶船之戰船20艘,載人2000人。合計則63艘寶船,載人27000餘人。

2、西方航海家船隊

我們再看看西方航海家的航海業績。

西班牙人哥倫布於1492年率領航海船隊橫渡大西洋達到美洲,共有3艘船隻,分別是60噸、90噸、1300噸位,共有人員88人。

葡萄牙人達伽馬船隊於1497年,經非洲南端到達印度,其旗艦120噸,全長25米,船隻共4艘(其中一艘噸位為50噸),人員170人(亦有說為160人者)。

西班牙人麥哲倫於1519-1522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環球航行,船隻5艘,噸位分別是120噸、110噸、90噸、85噸、75噸,共有265名水手。

以上3人的航海時間分別比鄭和短87年、92年、114年。

從上述這些資料看,西方航海家的船艦數量、噸位、規模、人員配置均無法與鄭和舟師相比。

鄭和舟師

更重要的是,鄭和的船隊雖然擁有強大的航海實力、軍事實力,卻以睦鄰友好為使命,沒在任何國家留下駐兵,也沒有掠佔任何國家一寸土地,「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法國學者讓—皮埃爾認為,鄭和船隊遠航行動成為當時最大規模的海上活動,顯示當時中國在航運方面領先於歐洲。

實際上,中國的航運優勢,主要是來自造船技術的進步。在15世紀,航海用具如海圖、羅盤、羅經、測定時間和方位的儀器等,中西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當歐洲還在使用速度緩慢的單桅帆船,或者速度快但不堅固的大帆船時,中國人使用的帆船,已經震驚到了像馬可 波羅這樣的外國航海者。

鄭和公園內的「海神」碑

結語

1890年馬漢在西方提出以徵服為主題的海權論,強盛了西方。但鄭和踐行的是另一種海權論,是一種以和平為主體,以人類命運為共同體的海洋文明,精髓在於睦鄰友好,反映了中國文化非侵略的特點。

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到來,鄭和的航海壯舉及他對海洋的探索,成為我們親近中國藍色文明,加強「藍色國土」教育的範例。

鄭和公園三寶樓

「向海而興,背海而衰」。在鄭和對當代海洋文化的影響下,中國確立了國家航海日,2005年7月11日是中國首個航海日,這是海洋意識的標尺,也是海洋地位的象徵。

今天在第15個航海日到來的時候,緬懷這位偉大的航海家,有助於我們擁抱大海,踏海前行!

鄭和公園三寶樓

相關焦點

  • 航海日尋訪鄭和故鄉,細數大航海時代東西方實力差距,踏海前行
    今天,是中國航海日,1405年7月11日,偉大的航海家鄭和開始了第一次下西洋的航行,這一天,後來被定為「中國航海日」,在今年的航海日到來時,我再次走進了位於昆明晉寧的鄭和公園——鄭和的出生地,緬懷、致敬鄭和這位偉大的航海先驅。
  • 同樣是航海,為何歐洲大航海船隊九死一生,鄭和卻感覺風平浪靜
    15世紀到17世紀,西方開始了大航海時代,以西班牙和葡萄牙為首的西方各個國家,因為嚮往遍地真金白銀的東方國度,開始不斷派出船隻來探索世界,正是在這期間迪亞士發現好望角,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麥哲倫完成環球航行。
  • 同樣是航海,為何歐洲大航海船隊九死一生,鄭和卻感覺風平浪靜
    15世紀到17世紀,西方開始了大航海時代,以西班牙和葡萄牙為首的西方各個國家,因為嚮往遍地真金白銀的東方國度,開始不斷派出船隻來探索世界,正是在這期間迪亞士發現好望角,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麥哲倫完成環球航行。
  • 《中國通史》分享會舉辦 探討明朝大航海時代的開創與終結
    600年前鄭和下西洋開創的明代大航海時代的開啟和終結是中國海洋文明發展歷史上的分水嶺,它對後來中華民族歷史軌跡的演進產生了重大影響。分享會上,兩位嘉賓透過鄭和下西洋歷史大事件,勾勒出當時中國人的天下格局和文化理念。  嘉賓介紹,鄭和下西洋發生在明朝成祖永樂三年至明宣宗宣德七年(1405-1432年)。該事件由明成祖發起和推動,宣宗「承其餘緒」。
  • 大航海時代(一) 為什麼鄭和沒有發現新大陸?
    (宋則行《外國經濟史》)鄭和下西洋拉開了大航海時代的序幕,卻錯過了最好的機會,從此西方國家逐漸興起,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的中心。為什麼當時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的中國沒有抓住大航海的歷史機會,反而逐漸走向衰落了呢?梁啓超在100年前也發出這樣的疑問:哥倫布以後,有無量數之哥倫布,維哥達嘉馬以後,有無量數之維哥達嘉馬。
  • 喚醒航海激情!《大航海時代5》水手少女航海圖大熱_大航海時代5...
    25年時光,70後和80後對「大航海時代」系列並不陌生,這款作品還曾被學生時代的不少人譽為學習「地理知識」的最佳遊戲神作。你沒有看錯,很多人能記住全球各著名城市都分布在地球的哪個位置,全都是拜「大航海時代」所賜。  70後和80後熟悉,那90後怎麼辦?2015年2月5日,《大航海時代5》國服正版(指KOEI出品的正宗續作,非市面上各種山寨款)正式上線,中手遊想了一個辦法,來嫁接起70.80.90這三代人的「航海激情」,這就是昨日突然出現在網絡上的「水手少女航海圖」。
  • 中國航海日南京沿鄭和足跡採集「八方之水」
    在南京市航海辦看到一份份封裝完好、陸續抵達南京的「八方之水」,金陵晚報記者將一連串問題連珠炮似的拋了出來。  得到的答案是這樣的:聚集五洲四海之水是航海日每年固定的重要儀式,也是航海日開幕式的固定儀式——聚水儀式的前奏,以此緬懷鄭和偉績,傳承鄭和文化,弘揚鄭和精神,發展海洋經濟,促進和平友好基本國策。
  • 又是一年航海日
    聞鍾記郵(3573)又是一年航海日不知不覺從2005年正式設立了中國航海日,到今年15年。發行《中國航海日》郵票也已經是10年前的事情了。在2020年中國航海日到來的時候,上海郵政在航海郵局啟用了一枚帶二維碼的郵資機宣傳戳,紀念第16個中國航海日,郵資機宣傳戳的主圖是一隻紅色的螺旋槳,螺旋槳的中心是一隻船舵,遠處有海鷗飛過,藍色的浪花,躍出水面的太陽,構成了一幅朝氣昂揚的畫面。
  • 大航海時代:是世界錯過了中國還是中國錯過了世界?
    南海一號的排水噸位與日後蒸汽時代來臨前的19世紀初的五級巡洋艦相當,但其時間卻早了近600餘年。南海一號的出土充分證明了中國古代造船及航海業的發達。然而背靠如此強大的造船與航海行業,中國卻未能在大航海時代降臨時爭得一席之地。到底是世界錯過了中國還是中國錯過了世界呢?
  • 1405年鄭和下西洋,比西方大航海早數十年,為何大明沒開啟大航海
    所謂大航海時代,其實也就是開啟了列強徵服世界,讓世界各地成為他們殖民地的時代。鄭和下西洋起始於1405年,終止於1433年,比西方大航海時代早了半個多世紀。西方是在15世紀末,16世紀初才開啟的大航海時代,為何當時的大明朝沒有提前開啟大航海時代呢?
  • 大航海時代的往來傳奇
    數千年來,華夏文明對於周邊地區的影響力從沒有因海洋的存在而受到阻隔。從21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鄭和下西洋,古絲綢之路在世界版圖上延伸,而隨著海上絲路商業航線逐漸向西開闢,中國人對於周邊世界原有的玄幻式地理觀也逐漸被打破。
  • 鄭和下西洋後,中國航海為什麼從此就戛然而止了
    600多年前,當整個歐洲還沉睡於中世紀時,中國明王朝,從永樂三年至宣德六年(1405—1433),鄭和率領著一支龐大的遠洋船隊,前後七次,浩浩蕩蕩地開向了西洋,遠達非洲,在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和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是當之無愧的海上霸主。
  • 中國航海日南京沿鄭和足跡採集「八方之水」
    在南京市航海辦看到一份份封裝完好、陸續抵達南京的「八方之水」,金陵晚報記者將一連串問題連珠炮似的拋了出來。  得到的答案是這樣的:聚集五洲四海之水是航海日每年固定的重要儀式,也是航海日開幕式的固定儀式——聚水儀式的前奏,以此緬懷鄭和偉績,傳承鄭和文化,弘揚鄭和精神,發展海洋經濟,促進和平友好基本國策。
  • 世界航海史上唯一的和平艦隊,鄭和下西洋的偉大壯舉
    後來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啟,麥哲倫、哥倫布等優秀航海家的名字漂洋過來,出現在一片片新大陸之上。然而航海時代只為出航的國家帶來了財富,對於那些新大陸居民來說卻是噩夢的開始。在古代航海史上,唯獨中國明代的航海家完成了以和平事業為主的大航海,那就是著名的鄭和下西洋。
  • 航海時代誰更勝一籌?鄭和下西洋兵多將廣,哥倫布補給困難
    說到中國古代航海,鄭和的下西洋,可以和大航海時代洋鬼子的探險帆船相提並論我們下面來瞧瞧有哪些差距首先是路線分別是鄭和與哥倫布,可以發現鄭和的路線是貼著東南亞各個小國走另外從規模上,鄭和帶領的是一支艦隊,人員組成基本是一支大軍,據《明史》記載,鄭和奉永樂皇帝之命,率領大小船舶 200 餘艘,官兵 27 800 餘人,其中大型寶船 62艘,最大者長 44丈,寬 18丈,設有九9桅 12帆,最遠航線達6 000 海裡以上,繪製了最早有航路的航海圖。
  • 今天是中國航海日,我去鄭和紀念館看看
    2005年7月11日,是中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日。2005年4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將每年的7月11日確立為中國「航海日」。今天是第16個中國航海日,今年的主題是「攜手同行 維護國際物流暢通」。
  • 中國航海日:船模大師「再現」鄭和艦隊
    613年前的今天,中國偉大航海家鄭和率27000餘人,208艘龐大艦隊從江蘇太倉瀏家港起航,開啟了七下西洋的偉業。鄭和下西洋的歷史之久、規模之大、航程之遠、抵達國家之多,是當時世界上任何國家都無可比擬的,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世界早了將近一個世紀。
  • 大航海時代,就在今天
    曾幾何時寶船遮天蔽日,船隊首尾相接曾幾何時太平洋也是我們的後院曾幾何時海上商路繁榮,世界一半以上的白銀從海路湧入曾幾何時我們的大航海時代艦隊的領軍人是34歲的鄭和出使的使命除了傳說中「尋找失蹤的建文帝」更多的是宣示國威、撫慰四方以「厚往薄來」,換萬國朝貢的盛世景象隨著鄭和七次下西洋的航海盛舉
  • 同樣是遠渡重洋,為什麼鄭和下西洋,沒能讓明朝進入大航海時代?
    然而這一現象,終究還是被打破了,來自歐洲的幾位探險家,帶領著各自的船隊,跨越過重重汪洋大海,將這一片片相互陌生的大陸連接起來,隨之而來的是殖民擴張,歐洲諸國近乎瘋狂地擴張著自己在全世界的領地,再將殖民地的財富全都據為己有,最終,資本主義改革、工業革命接踵而至,自此,整個歐洲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動,這一時期也被稱為「大航海時代」。
  • 大航海時代下的《航海王》
    ■ 萬裡陽光號,草帽海賊團的第二艘航海船。其名字意義取自於「要像太陽一樣,從容快樂的、穿越殘酷的萬裡大海」。日本是個漫畫大國,漫畫已經成為日本的第三大產業。每年日本都會有無數的漫畫作品連載發行並紅極一時,而尾田榮一郎和他的《航海王》絕對是其中之一。這部漫畫是以歐洲的大航海時代為背景,其中許多人物也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