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美術教學中的「345」
#少兒美術教學#美術教學的「345」是從教學目標的角度講的。「3」指三個維度目標。所有學科的教學都離不開三個維度,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當然美術學科也不例外。「4」指四個學習領域。即「造型表現、欣賞評述、設計應用、綜合探索」。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學劃分為四大學習領域,也就是說從國家的層面,課程標準就是這樣制定的。所以,不管是現行的那個出版社的美術教材都是按照這四大學習領域來制定的課程。「5」指五大核心素養。即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
02二、美術教學345的詳解
1.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學會。 它是對課程中知識與能力的具體規定,是「知識和能力」教學的基本依據。我們要深入鑽研新課標,了解新課標中的知識能力要求與舊大綱比較有什麼變化,從而正確把握新課程「知識與能力」的要求。
「過程與方法」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會學。「這是新課標所特有的。過程與方法的要求,倡導「探究性學習」,強調在實踐過程中學習。「過程」,重在「親歷。「方法」,應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應伴隨著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情感的體驗,審美的陶冶,如影隨形,而不能游離其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樂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現的是人文性。
2. 四個教學領域
「造型.表現」強調自由表現,大膽創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認識。通過此領域學習,學生應達到以下目標:認識與理解線條、形狀、色彩、空間、明暗、質感等基本造型要素,並能運用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對比與和諧、多樣與統一等組織原理進行造型活動,激發想像力和創新意識;通過對各種美術媒材、技巧和製作過程的探索及實驗,發展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產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
「設計.應用」既強調創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動的功能目的。要求學生達到以下目標: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並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製作活動,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製作活動,提高動手能力;了解藝術形式美感及其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養成事前預想和計劃的行為習慣以及耐心細緻、持之以恆的工作態度。
「欣賞.評述」注重通過感受、欣賞、領悟、理解和表達等活動方式,內化知識,形成審美心理結構。要求學習達到以下目標: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學習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質、形式和內容特徵,了解中外美術發展概況;逐步提高視覺感覺能力,掌握運用語言、文字和形體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審美能力;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優秀民族藝術與文化遺產,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綜合.探索」指通過綜合性的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要求學習達到以下目標:了解美術與其他學科的差異和聯繫,學習靈活運用各學科的知識設計探究性活動的方案,進行探究性、綜合性的美術活動,並以各種形式發表;認識美術與生活的密切關係,發展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開闊視野,拓展想像的空間,激發探索未知領域的欲望,體驗探究的愉悅與成就感。
3. 五大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這個提法稍稍遲一些,大約在2017年,源於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的制定和2016年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前兩個詞語更能體現美術學科的特性,後三個詞語其它學科也適用。
「圖像識讀」是指以獲得美術知識和有益信息為目的的對圖像的觀看、識別和解讀。如果承認圖像是信息的載體,那麼就存在有可能被識別和解讀的問題。
「美術表現」是運用一定的媒材、技術和美術語言創造圖像。學科核心素養的載體是普通公民,而非專業人士,美術表現是包括美術創作的,一個不從事美術專業的人,同樣可以運用傳統或現代媒介通過造型活動表達自己的意圖、思想和情感。
「審美判斷」是對美術作品和現實中的審美對象進行感知、評價、判斷與表達。「創意實踐」指在創新意識的主導下的思維和行為。創新意識指做事有與眾不同的願望和意識,沒有這一願望和意識創造思維和行為就難以發生。
「文化理解」主要是指從文化的角度看待美術作品和現象,認同中華優秀文化、尊重人類文化的多樣性。我們看待問題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角度,如哲學的角度、歷史的角度、社會的角度等。通過對當時文化特徵的認識,理解具體作品的意涵。

03三、美術課例
以《生活日用品的聯想》一課為例
總之,不論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教學目標的設定非常重要,往往暗合著更高層次的教學要求,培養什麼樣的人是最終目標;怎樣培養人是方法途徑;一節具體的課更是非常具體的實現過程,所以培養什麼樣的人,最終就是用一節節具體的教學課程(教學行為、活動等途徑)得以積累完成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