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院線檔有點迷。
原本期待滿滿的《風平浪靜》沒有達到預期;《熱血合唱團》口碑遇冷,劉德華也帶不動。
反倒是這部挑戰萬米高空極限《熱氣球飛行家》,雖然是去年的片,但挺值得在大熒幕看看。
《熱氣球飛行家》
提起熱氣球,你會想起什麼?
浪漫的土耳其,愛情,美麗的天空之境。
當時間回到十九世紀的英國,熱氣球就變成了探索科學和宇宙的利器。
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這麼一個驚心動魄又浪漫至極的冒險故事。
飾演氣象學家格萊舍的是《神奇動物在哪裡》裡的「小雀斑」艾迪·雷德梅恩,大家都很熟悉了。
熱氣球飛行員阿米莉亞則由入圍了奧斯卡和金球獎女演員的菲麗·希緹瓊斯擔任。
看這陣容,是不是瞬間想到了《萬物理論》?
《萬物理論》講述了霍金青年時代的故事,《熱氣球飛行家》同樣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
1862年9月5日,53歲高齡的氣象學家詹姆斯和80歲的亨利一同乘坐熱氣球飛上了天空。
詹姆斯作為一中年氣象學家,忍受了來自科學界萬千的嘲諷和譏笑,賭上名譽和生命,孤注一擲。
在沒有氧氣和防護衣的情況下,他們升到了當時人類所能達到的最高海拔10970米,還遭遇了當時並不了解的高空缺氧和低溫現象。
這趟生死旅程為大氣層的研究,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不同的是,歷史中兩位男性角色,在電影裡改成了一男一女的搭配。
但這一改動並非胡編亂造,女主角的原型也來自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熱氣球飛行家。
故事的重建,或許會引起一些爭議,但也讓編劇和導演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女主阿米莉亞是一名寡婦,年輕的時候丈夫一起從事熱氣球飛行的探險。
90年代的英國,對於女性的偏見和束縛根深蒂固。
表面上紳士的對女主行禮,卻用傲慢的語氣裡不是女人該來的地方。
在一次突破高度的飛行中,丈夫發生意外離世。
她沉溺於痛苦的回憶中,自暴自棄,從此拒絕接觸任何與熱氣球相關的事情。
男主詹姆斯是一位氣象學家,痴迷於各種氣象數據。
他想要預測天氣,重寫天空的規則,避免更多的天災,拯救更多的人。
但這個想法被當時的大多數人奚落嘲諷,拿不到資助金。
為了證明自己的理論,男主多次懇求女主幫他完成這項計劃。
起初女主堅決不同意,當年自己跟丈夫登上熱氣球發生的意外是她畢生之憾。
直到男主成功預測了當晚下雪,阿米莉亞想起了丈夫對她說的那句話。
「謝謝你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她情難自製,回憶起當年與丈夫一起未完成的冒險,答應了男主的請求。
兩人登上熱氣球,踏上了探索雲端之上的未知世界。
劇情上比較簡單規整,但視覺衝擊上這部電影絕對值回票價。
畢竟入圍了包括奧斯卡在內的多項視覺效果類的獎項,從頭美到位。
氣球開始上升起,電影就用了大量從高處往下看的鏡頭。
刺激之餘,你能環視19世紀的倫敦,無論是恢弘的英式古堡,還是熟悉的倫敦塔和泰晤士河。
在大熒幕上看,會有強烈的臨場感和真實感,堪比飛機降落時的衝擊。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時候電影可以保持著高空中非常安靜的狀態,加上太陽的光暈和層層白雲,似真似幻。
熱氣球上的兩位科學雙人組,帶著觀眾一起享受著天空中的孤獨與夢幻。
但探索科學的旅程絕不可能一帆風順,電影裡的每次困難,都是驚險萬分。
第一個大麻煩就是突如其來的暴風雨,烏雲壓滿了整個屏幕。
伴隨著雷聲和暴雨,萬米高空之上的熱氣球被吹得左搖右晃。
阿米莉亞直接被甩出熱氣球,飛行的困難程度瞬間拉到極點。
穿過雲霧和風雨之後,迎來的是宛如仙境一般的天空。
雲層上振翅的蝴蝶,漫天的飄雪和抬頭既見的浩瀚星空,美輪美奐。
但準備降落時,危險再一次降臨。
由於當時的人們還不了解高空中會出現的低溫和缺氧現象,兩人都陷入了嚴重的呼吸困難。
準備降落時,閥門的繩子被冰雪凍住,命懸一線。
阿米莉亞隻身一人,憑藉著勇氣和信念徒手爬到熱氣球頂端。
這時熱氣球的高度,已經相當於今天的民用航空高度。
還記得去年川航的英雄機長嗎?
由於擋風板破裂,整個手指和臉部被低溫凍到失去知覺,依然勇敢的完成了飛行任務。
阿米莉亞在同樣的溫度下,靠著傷痕累累的手指,和戰無不勝的勇氣,爬到了氣球頂部,堪比碟中諜。
她站起來的瞬間,不僅是氣球之巔,同時也是天空之巔。
因為缺氧暈厥,醒來後僅僅被一根保護繩倒地懸掛,驚險得令人無法喘氣。
這段戲,女主用精湛的表演創造了讓恐高症患者當場死亡的視覺奇觀。
除了感官上的強烈刺激,電影的先驅者精神也無比動人。
兩位主演的演技,讓科學狂人和熱氣球飛行家的形象變得無比鮮活。
開場的兩分鐘裡,小雀斑飾演的詹姆斯細緻的飛行準備,嚴謹和專業一覽無餘。
把科學和數字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男主,為了減輕熱氣球重量沒有帶皮衣。
帶了四個溫度計和箱子,無時無刻不在計數。
每到一個新的高度,他都要放一隻帶著數據的鴿子,以防自己有去無回。
在飛行之前,阿米莉亞穿著誇張的裙子,駕著馬車豪放的出場。
上躥下跳地爬上熱氣球,把帶著降落傘的小狗從高空扔下。
當熱氣球遠離人群之後,她脫下誇張的裙子,換上方便的飛行服。
她有著理智的頭腦,矯健的身手,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溢出屏幕的自信。
當熱氣球達到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度,對於兩人來說,是一生都在等待的時刻。
詹姆斯的科學偏執讓他想要繼續上升,只為了離天上的星星更近一點。
而失去過摯愛的阿米莉亞,用理智喚醒了失去控制的詹姆斯。
「永遠不要讓自己為另一個人的死亡負責。」
影片的最後,熱氣球降落時兩人遇到超重問題,阿米莉亞與詹姆斯上演了鐵達尼號一般「跳與不跳」的抉擇。
每一項抉擇都需要非凡的勇氣,緊要關頭詹姆斯用氣球當降落傘,兩人平安落地。
那一刻,是屬於科學家的弧光,也是探索宇宙之後迸發出的生的希望。
全片劇情裡,男女主似乎在不斷地培養感情,但最後的結局裡兩人並沒有在一起。
兩人依舊專注於氣球上的探索,專注於真理的求證和紀錄。
這或許是電影裡所想要表達的先驅者精神吧。
我們以發現的名義探索天空,找尋新的東西,改變世界。
但看看是改變不了世界的,你要通過選擇自己的方式來改變它。
整部片看下來,劇本確實還是傳統英式傳記片的套路。
一路冒險加上不斷閃回的過去,在很多同類型片裡都能見到。
把歷史人物改成女性,女主在關鍵時刻宛如神奇女俠一般的絕境求生,讓這部電影更像一部帶著女權意味的超級英雄電影。
但無論是驚險刺激的高空戲份,還是兩位科學狂人的精神都讓人感動。
以至於這個19世紀的故事到現在看來依然有相當強的現實意義。
到底是按照家人的想法結婚生子幸福一生,還是選擇努力高飛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切都只在於你自己的選擇,只要你相信,你就能做到。
科學在一次次瘋狂後衝破界限得以拓展,人生亦是如此。
《熱氣球飛行家》最好的地方就是,它讓我們看到了探索時的無畏,也讓我們更有力量直面自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