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山,又稱崑崙虛、萬祖之山、崑崙丘、玉山、中國第一神山。崑崙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中具有「萬山之祖」的地位,古時人們稱崑崙山為中華「龍脈之祖」。 在古代神話中,崑崙山居住著一位道教正神——西王母。
在道教的文化、神話中,崑崙山是萬山之祖,也是萬神之鄉,有很多傳說故事都是和崑崙山有關,比如《封神演義》中元始天尊的居住道場玉虛宮就位於崑崙山。又因崑崙山位列西北乾位之上,故而崑崙山又稱「天柱」。
有關崑崙山最早的記載出現於《山海經》《淮南子》中,書中所說的崑崙山在中國西北部,是黃帝在人間的行宮。西王母的瑤池就在崑崙山上。因為神話傳說中的崑崙山太神秘了,所以它的位置就如眾說紛紜。
而現在崑崙山(不是神話中的崑崙山)的位置,是由漢武帝定的,當時張騫出使西域,了解了很多西北的情況,他回來後就向漢武帝說黃河的源頭是于闐。漢武帝就認為「河源出于闐,其山多玉石」,這和古籍記載的相同,於是就拍板定案,于闐的南山就是崑崙山。
不過漢武帝雖然是這樣認為的,但張騫本人卻認為崑崙山還要在更西邊的地方,只不過漢武帝是皇帝,難以改變漢武帝的決定。 而後司馬遷覺得于闐雖高俊美麗,卻配不得崑崙之名,班固對于闐南山的稱呼也只是南山,而無崑崙二字的記載。
所以,崑崙山究竟在何處,如今尚未定論,可能是因為崑崙山和神話傳說過於緊密,所以讓人覺得沒有哪座山符合人們心中仙山崑崙山的氣質。
崑崙山神貌,據《山海經·海內西經》記載: 「崑崙之虛,方八百裡,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欄。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鎮之。」
崑崙山神貌,《山海經·海內西經》記載: 「崑崙之虛,方八百裡,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欄。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鎮之。」
大家認為地理上的崑崙山和神話中的崑崙山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