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圖表 製圖戴佳嘉
【新民晚報·新民網】亞錦賽在即,中國男籃在兵髮長沙之前,特意集體前往普陀山拜佛,希望佛祖能保佑亞錦賽奪冠。對於中國男籃求神拜佛的舉動,有球迷調侃說「佛祖都救不了中國籃球」、「男籃就不要難為菩薩了。」
賽前抱佛腳
其實在中國籃球圈,有拜佛習慣的不僅是中國男籃,CBA不少球隊也有在賽季前燒香拜佛的傳統,雍和宮、靈隱寺等都是他們必去的場所,有些球隊甚至去了客場也會拜上一拜。像2007-2008賽季,遼寧隊和江蘇隊的半決賽在蘇州打響,當時南方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雪,在交通幾乎癱瘓的情況下,遼寧隊主帥郭士強還是驅車前往寒山寺,雖然路上險些遭遇車禍,不過最終還是拜到想要拜的佛。不知道是否是佛祖保佑,在那個系列賽上,遼寧隊戰勝江蘇隊挺進總決賽。
籃球場上,勝負大部分時候靠的是實力,偶爾或許會靠些許運氣,還有那麼一些時候,靠的是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你可以把這叫做迷信,也可以叫做習慣。上賽季,北京男籃主帥閔鹿蕾手帶佛珠、畫十字請上帝保佑的圖片在網上熱傳,其實這只是他「講究」的一部分——細心的球迷可能會注意到,在每場比賽開始前,在閔鹿蕾座位的邊上會擺著幾瓶礦泉水,據說這礦泉水的擺放是有頗多講究的,擺放的位置、距離,朝哪個方向都是有固定的模式。
據說閔鹿蕾的小迷信遠不止這些,賽前熱身時,他來場地的時間都會精確到分鐘,在場地邊上坐多久再回到更衣室,這些都有講究,甚至穿紅內褲也成了比賽前的一種講究。另外閔鹿蕾還有一個習慣,就是在賽季期間不吃烤鴨以及其他跟鴨肉有關的食品,賽季結束以後才會敞開吃。「我從不否認自己迷信。其實就是工作壓力大,這種壓力一般人很難體會,所以迷信就是找個精神上的寄託。」閔鹿蕾曾解釋說。
壓力能釋放?
亞錦賽開打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對於在家門口作戰的中國男籃來說,自然是不能有失。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直通裡約,成為唯一的目標。雖然目標是奪冠,但對手也不是吃素的,伊朗和菲律賓就不多說了,韓國和中華臺北都是硬骨頭。中國男籃想要奪冠,貌似困難重重,所有球隊上下難免有壓力,求神拜佛與其說是搞迷信活動,不如說是一種釋放壓力的心理暗示。
據運動心理學研究,在籃球、足球等對抗性運動中,球員在場上更多依靠的是非理性的直覺指導自己的行動。而到了場外,這些習慣了依靠直覺來謀生的球員們,理所當然的更容易接受一些在我們看來匪夷所思的「迷信」,只要他們相信這樣做真的能幫助他們……其實不光中國籃球圈,放眼國內體育圈乃至全世界體育圈,搞小迷信的人大有所在。
迷信的小怪癖能「保佑」場上的出色發揮嗎?有人認為這值得各支球隊的心理分析師和教練員借鑑,當他們為自己的球員制訂訓練計劃時,最好也加上「去開發一套屬於自己的迷信動作」的條款。誇張霸氣如詹姆斯灑鎂粉也好,離奇搞笑如賈森·基德罰球時的「摸臀飛吻」也罷,無論怎樣,都比一聲「你在幹嘛」的斥責要療效百倍。
最終靠實力
其實這並不是中國男籃第一次求神拜佛,四年前的武漢亞錦賽,中國隊也曾到過普陀山拜佛。當時,時任男籃隊長的劉煒還在微博上寫道:「北侖的魔鬼封閉訓練終於結束了,接下來調整一下,就準備迎接魔鬼賽程了,9天8場球。今天球隊調整,準備去普陀山拜觀音,希望接下來都能順順利利,佛祖保佑阿彌陀佛!」而在那屆亞錦賽上,中國隊最終如願以償,在決賽中以70比69一分險勝約旦,成功奪回亞錦賽冠軍,也順利拿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入場券。
如果求神拜佛真能讓中國男籃隊員得到心理安慰,那麼也未必是壞事。一位心理學家表示,有些東西一旦被定為勝利的標誌,那麼就會被運動員的情感強化成為一種觀念,每到大賽時擁有這些自我暗示,會使運動員精神處於高度亢奮狀態,這也有助於自身水平的發揮:「這種自我暗示是一種良性的精神寄託,不僅僅是對於運動員,普通人也會有這樣的情況,這是良性的自我暗示和自我勉勵。不過,凡事有度,也不能過分依賴這些因素,畢竟實力才是競技體育取勝的關鍵。」
中國男籃抵達長沙時,主帥宮魯鳴又表示「希望毛主席保佑奪冠」,希望這只是釋放壓力的一種說法。搞些小迷信可以接受,但男籃將士們應該深知一個前提:對於競技體育而言,實力是硬道理。如果沒有展示出足夠強大的實力,那麼再多的小迷信、再多的心理暗示都毫無用處。(新民晚報記者李元春)
場外音
求神求佛不如求自己
講究迷信和心理暗示在體壇並非稀奇之事。它不分國籍、項目,中外運動員和教練員皆有,形式也五花八門。
各種迷信和心理暗示對於個人而言,無可厚非,不必大驚小怪。運動員或教練員賽前個人到寺廟,燒香拜佛、祈禱佳績,雖不提倡,但也情有可原。
不過像中國男籃這樣,全隊集體到寺廟燒香拜佛,則讓人搖頭嘆息,引發非議。集體到寺廟燒香拜佛,在國內運動隊實屬罕見,在國外,也未聽說過全隊到教堂請求上帝保佑的。
集體燒香拜佛,折射出的恰恰是大賽臨近的中國男籃底氣不足、毫無自信,由此可見男籃國手因為手上沒貨心裡發慌淪落到了何種程度。
一炷清香難解憂愁,求神求佛不如求自己。男籃國手有集體拜佛的時間,還不如去訓練場,只有通過科學和刻苦訓練,才有可能提升實力重返亞洲之巔,成功秘訣掌握在每位教練和隊員自己的手中。(新民晚報 黃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