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幸福日看大家吃的都很開心,
萌萌只能默默的對著大家的朋友圈流口水,
BOSS說下個月帶我去吃頓好的,
我問吃什麼,他說烤乳豬,
哇塞,頓時口水就流出來了,
剛好烤乳豬是粵菜,
今天就來聊聊粵菜
粵菜即廣東菜,狹義指廣州府菜,也就是一般指廣州菜,含南番順),是中國漢族四大菜系之一,也是八大菜系之一,發源於嶺南,廣義由廣州菜、客家菜、潮州菜發展而成,以潮州菜為代表,故上海世博會以潮州菜作為中國四大菜系粵菜的唯一代表。是起步較晚的菜系,但它影響深遠,世界各國的中菜館,多數是以粵菜為主,在世界各地粵菜與法國大餐齊名,國外的中餐基本上都是粵菜。因此有不少人,認為粵菜是海外中國的代表菜系。
粵菜集南海、番禺、東莞、順德、香山、四邑、寶安等地方風味的特色,兼京、蘇、淮、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長,融為一體,自成一家。粵菜取百家之長,用料廣博,選料珍奇,配料精巧,善於在模仿中創新,依食客喜好而烹製。烹調技藝多樣善變,用料奇異廣博。在烹調上以炒、爆為主,兼有燴、煎、烤,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有「五滋」(香、松、軟、肥、濃)、「六味」(酸、甜、苦、辣、鹹、鮮)之說。時令性強,夏秋尚清淡,冬春求濃鬱。粵菜著名的菜點有:雞燴蛇、龍虎鬥、烤乳豬、太爺雞、鹽焗雞、白灼蝦、白切雞、燒鵝等。
粵菜用量精而細,配料多而巧,裝飾美而豔,而且善於在模仿中創新,品種繁多,注重質和味,口味比較清淡,力求清中鮮、淡中求美。而且隨季節時令的變化而變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濃鬱,追求色、香、味、型。
粵菜用料十分廣泛,不僅主料豐富,而且配料和調料亦十分豐富。為了顯出主料的風味,粵菜選擇配料和調料十分講究,配料不會雜,調料是為調出主料的原味,兩者均以清新為本。
(1) 廣府風味
以廣州菜為代表,集南海、番禺、東莞、順德、中山等地方風味的特色,主要流行於廣東中西部、香港、澳門、廣西東部。
廣府菜注重質和味,口味比較清淡,力求清中求鮮、淡中求美。而且隨季節時令的變化而變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濃鬱。食味講究清、鮮、嫩、爽、滑、香;調味遍及酸、甜、苦、辣、鹹;此即所謂五滋六味。有「食在廣州」的美譽。代表品種有:廣州文昌雞、龍虎鬥、白灼蝦、烤乳豬、香芋扣肉、黃埔炒蛋、燉禾蟲、狗肉煲、五彩炒蛇絲等。
(2) 客家風味
又稱東江風味,以惠州菜為代表。流行於廣東、江西和福建的客家地區。和福建菜系中的閩西風味較近。
客家菜下油重,口味偏鹹,醬料簡單,但主料突出。喜用三鳥、畜肉,很少配用菜蔬,河鮮海產也不多。代表品種有:東江鹽焗雞、東江釀豆腐、爽口牛丸、釀豆腐、釀三寶等,表現出濃厚的古代中州之食風。
(3) 潮汕風味
以潮州菜為代表,主要流行於潮汕地區,和福建菜系中的閩南風味較近。
潮汕菜以烹調海鮮見長,刀工技術講究,口味偏重香、濃、鮮、甜。喜用魚露、沙茶醬、梅羔醬、姜酒等調味品,甜菜較多,款式百種以上,都是粗料細作,香甜可口。潮州菜的另一特點是喜擺十二款,上菜次序又喜頭、尾甜菜,下半席上鹹點心。秦以前潮州屬閩地,其語系和風俗習慣接近閩南而與廣州有別,因淵源不同,故菜餚特色也有別。代表品種有:潮州滷鵝、潮州牛肉丸、水晶包、蘿蔔糕、豬腸灌糯米、豆醬雞、護國菜、什錦烏石參、蔥姜炒蟹、幹炸蝦棗等,都是潮州特色名菜,漢傳嶺南地區及海內外。
粵菜真好看,找這些圖片的時候一直在流口水
連連說我真沒出息
我就尋思,沒出息怎麼啦
又沒吃你米,沒吃你家菜
可是最期待的還是下個月的烤乳豬
不說了,我先去擦擦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