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季節,周圍感冒的人很多,因此各種感冒藥也都成了大家的「家常便飯」。
但今天小編要緊急提醒大家,如果你家裡有涉及2017年生產的這個藥,請立即停用!
12月17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總局關於瀋陽新地藥業有限公司涉嫌違法違規生產馬來酸氯苯那敏的通告(2017年第211號)》。
據通告,含「馬來酸氯苯那敏」的藥品批文有2112個。而且,都是用量非常大的藥品,如小兒氨酚黃那敏、美敏偽麻口服溶液、維C銀翹片、咳特靈膠囊、鼻炎片等。
涉及的不是短缺藥,而是感冒藥,現在還是冬季。
△截圖來自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網站
總局飛檢
藥企嚴重違法
通告顯示,根據群眾舉報,近日,總局飛檢瀋陽新地藥業,發現3大問題,涉嫌嚴重違法違規。
初步查明,該企業違反批准的生產工藝,將對氯氰苄投料生產改為外購中間體氯苯那敏,生產馬來酸氯苯那敏原料藥。
而物料來源、批生產記錄、批檢驗記錄、檢驗報告書、產品審核放行單等記錄和數據也不真實,無法追溯藥品生產、質量控制過程。此外,在過程中不配合檢查組的檢查。
又名撲爾敏
用量極大,很多是感冒藥
公開資料顯示,馬來酸氯苯那敏原料藥的製劑有片劑、注射劑,又名撲爾敏。主要用於鼻炎、皮膚黏膜過敏及緩解流淚、打噴嚏、流涕等感冒症狀。
這種原料藥涉及的製劑藥品,很多是常用暢銷藥。
據總局資料庫查詢,含「馬來酸氯苯那敏」的藥品批文有2112個。而且,都是用量非常大的藥品,如小兒氨酚黃那敏、美敏偽麻口服溶液、維C銀翹片、咳特靈膠囊、鼻炎片等。
涉及的不是短缺藥,而是感冒藥,現在還是冬季。
全國立即停止銷售使用
今年生產的統統召回
對此,總局要求:所有經營和使用單位立即停止銷售和使用,標示為瀋陽新地藥業有限公司2017年生產的,馬來酸氯苯那敏原料藥。
遼寧食藥監局要監督企業召回所有2017年生產的馬來酸氯苯那敏原料藥,相關省(區、市)食藥監部門要積極配合做好召回工作。
據悉,遼寧省食藥監局在12月7日曾發通告,已經收回了瀋陽新地藥業有限公司馬來酸氯苯那敏、馬來酸溴苯那敏原料藥的GMP證書。
杭州近期感冒流感頻發
浙二醫生整理「發熱經」
最近杭州溫度驟降,除了普通感冒患者驟增,流感也來湊熱鬧!醫院兒科爆棚,看個病要等12個小時!連凌晨2點都有200多人在等號!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流感沒走,一波狀和諾如的病毒又一次襲來,這些病毒起病時都會頻繁嘔吐。」
孩子發熱,全家揪心。為此,浙醫二院兒科的鄭朝光醫師特地整理了一份孩子的「發熱經」,轉給各位寶爸寶媽。
關於寶寶發熱你做對了嗎?
有些家長在孩子發熱時,一日三四次的在醫院和家之間來回奔波。為了快速退熱,不僅給孩子輸液,還服用不合理或者過多的藥物。醫生說,發熱是人體對抗病原菌的生理抵抗機制,對人體起到保護作用。發熱有很多原因,對待它,重要的是尋找原因,而不是單純退熱。
怎麼認定寶寶是發燒的呢?
有一種發燒是媽媽覺得我發燒了,有些媽媽體溫都不給孩子量,只是自己摸摸寶寶的額頭感覺「燙」就帶著寶寶來看診。那醫生是怎麼認為寶寶是真的發燒了呢?
一般我們認為體溫升高超1天中正常體溫波動的上限便是發燒。
以某個固定體溫值定義發熱過於絕對,但大多數醫學研究採用肛溫≥38℃為發熱,臨床工作中通常採用肛溫≥38%或腋溫≥37.5℃定義為發熱。同時體溫升高是否會被判為「異常」還取決於兒童的年齡和測量的部位。
通常認為:
口腔體溫範圍36.7℃—37.7℃之間
腋窩溫度範圍36.0℃—37.4℃之間
直腸溫度範圍36.9℃—37.9℃之間
家長對於寶寶發熱,往往有幾個認識誤區
1、體溫越高病情越嚴重?
錯,低溫也不能忽視!
根據我們的從醫經歷,寶媽們對於高溫的焦慮明顯多於低溫。但事實上卻是,發熱高低與病情輕重不成正比。
多年前有一個10個月大的患兒銘銘,發熱2天,胃口不佳,老是精神很軟的樣子,體溫腋下也就38℃左右。家裡人以為是感冒了,體溫也不高,想著吃點感冒藥就好了。可是第三天開始出現頻繁嘔吐,吃什麼都一下子吐出來。媽媽急了,趕緊抱去醫院,在路上突然抽搐不止,到了醫院醫生馬上處理,診斷為:腦炎。
這也是一個教訓,別以為一點點燒沒大事,吃奶睡眠臉色精神氣兒比體溫還重要,如果這些情況不佳,哪怕不發熱也要找醫生看看。
2、持續發熱時間長就一定是細菌感染,一定要用消炎藥(抗生素)?
答案也是否定的。
很多的寶媽認為自己的寶寶體溫過高超過3天了,就一定要餵抗生素了。其實大部分的呼吸道感染導致的發燒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抗生素只對細菌感染有作用,隨意口服抗生素百害而無一益。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不到3歲且病因不明的急性發熱兒童,發熱時間高於2天的發生泌尿系統感染風險相對較高。而單憑發熱時間長短不能完全預測嚴重細菌感染的總體發生風險。
3、吃了退熱藥體溫不能下降是否提示病情嚴重?
目前尚沒有相關臨床研究表明,病因不明的急性發熱兒童應用退熱藥的反應長短能確定對嚴重細菌感染的治療作用。所以口服退熱藥體溫不能下降不一定就是提示病情嚴重,但是這個時候寶媽們是應該去找兒科醫生了。
4、發燒是否一定要馬上進行血液檢查?(血常規,C-反應蛋白,降鈣素源)
很多的文獻研究表明,發燒後馬上做血常規檢查診斷嚴重細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異度並不高。我們建議不作為常規篩查早期嚴重細菌感染的指標。
是否需要做血液檢查,應該由醫生根據病情決定,寶媽們不要急於要去查血。
5、物理降溫在發熱兒童中的療效與安全性
目前很多文獻提示,口服退熱藥基礎上聯合溫水擦浴、冰水擦浴和乙醇擦浴等物理降溫的方法,對降溫有一定好處。但是有時也會出現寒顫、皮膚雞皮疙瘩和哭鬧等情況,明顯增加寶寶的不舒服感覺,而且對病程的轉歸沒有任何好處。
因此在最新的指南中已經不推薦使用溫水擦浴退熱,更不推薦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熱。
6、一發熱就用退熱藥或者體溫很高也不用退熱藥
臨床上會經常遇到兩種極端,一種是一發熱就口服退熱藥,特別是有高熱驚厥病史的家長。還有一種是過於擔憂藥物的副作用,即使體溫已經很高了,還是一味予以物理降溫。
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對的。
正確的做法是,體溫38.5℃以下可以不用退熱藥,但是如果寶寶有因為發熱引起的不舒服表現可以口服退熱藥。此外不推薦將乙醯氨基酚(泰諾)聯合布洛芬(美林)用於兒童退熱,也不推薦將乙醯氨基酚(泰諾)與布洛芬(美林)交替用於兒童退熱。解熱鎮痛藥不能有效地預防熱性驚厥發作,糖皮質激素不能作為退熱劑用於兒童退熱。
發熱的寶寶如何護理?我們來聽聽浙二兒科主任馮建華主任醫師的意見。
馮主任認為:
一、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溫度適宜,如冬季室內比較乾燥,建議採用加溼器,保持室內溼度40-60%。增加室內的溼度,這會使孩子感到舒適。夏天,可以開空調,但避免空調機對著孩子吹。
二,要注意不要焐熱,不用穿過多的衣物也不要過多包被。但是在寒顫是可以蓋被子,體溫上升後要注意減少衣物要散熱。
三,給孩子多餵水,少量多次,在發熱的時候不要添加新的輔食。
總之,當發熱超過38.5度,應適當服用退燒藥。如熱度持續不退,或發現孩子精神不好、出現頻繁嘔吐、呼吸費力的,或原有的病症加重,有發熱抽搐病史的,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