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一年的準備,宜家在線商城終於開始上線運營。打開宜家官網可以發現,在首頁中間顯眼的位置「網上商城試運營」的輪播圖格外顯眼。那麼,宜家進入中國多年,為何直到現在才上線在線商城呢?開通在新商城的宜家,是否會贏得更多消費者的喜歡呢?
魔都鏢局親自體驗了一下宜家在線商城。宜家網上商城的操作流程和一般的電商網站差不多,但由於宜家是國外的公司,其官網和在線商城的設計風格,頗有「國外範」:不好看、還難用,完全不管中國人使用習慣。宜家網上商城的設計風格和亞馬遜網站很像,導航菜單的文字很小,購物也很麻煩。在購物體驗上,宜家網上商城和京東、天貓之類的,似乎差距了10年,10年前的淘寶都比現在的宜家好。
除了網站設計很糟糕以外,宜家網上商城的商品種類還挺齊全的,售價也比較親民。甚至還別出心裁地推出了一個9.9專區,不過宜家的9.9專區並不包郵,還需根據實際情況支付郵費。宜家網上商城的做法有點像迪卡儂的「官網下單,社區配送」,與迪卡儂在各個渠道都開網上店鋪的做法不同,宜家目前只有官方商城這一個渠道。
1998年,宜家在中國開設第一家門店。20年過去了,在中國網際網路大潮中浸染了這麼多年的宜家為何遲遲沒有開設網上店鋪呢?
這和宜家售賣的商品以及自身定位有關係,宜家最大的優勢是購物的環境和體驗,購買家具等大件商品,消費者還是比較偏向於實體店。這和當初的蘇寧有點像,遲遲不願意上馬電商,但後來發現不做電商「死路一條」的時候,為時已晚。現在的蘇寧易購雖然有自己的網上商城,但流量稀少的蘇寧易購只得低頭入駐天貓。
遲了許多年的宜家網上商城,會不會是下一個蘇寧易購呢?
堅持「不上網」的宜家,怎麼就「晚節不保」了呢?
實際上,中國一直是宜家增長最快的市場,在2010~2014年,宜家在中國的銷售額平均增長在20%以上,這是相當驚人的。這得益於中國高速增長的城市化和高漲的房價,大量的人湧入城市,裝修需求不僅養肥了宜家,還養活了許多國產家居品牌。
而在最近兩年,特別是2017年財年,宜家在市場的銷售額、商場訪客數量、官網訪問量、會員數量的增幅相比上一個財年分別下降了4.9%、9%、10%和9%,數據是冰冷而殘酷的。在現實面前,宜家終於低下「高傲」的身段。
不過,似乎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