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帶從8歲到80歲的一家十口人去西藏旅行?

2021-03-03 小花生網

本文來自一位小花生網友,她最近帶全家人去了一次西藏 ...

第一次寫這麼長的旅行文章,水平不夠,大家多多包涵!

 

每年夏天,我們全家要做一次十多天的旅行。這一家人包括我們一家四口,我弟一家三口,孩子的外公外婆,孩子的爺爺奶奶,每次9-11人不等。我們家成員年齡跨度比較大,我的小兒子8歲,而我的老爸虛歲已經80了(對的,我們家有晚婚晚育的好習慣,比人家足足少生了一代人)。

 

這種暑期旅行已經持續五年了,我們一起去過周邊的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也自駕過好幾次超長的國內路線。雖然每次都抱怨這個「家庭團」 效率低、協調困難、「老寶貝」和「小寶貝」們事兒真多,但每一年,到了這個時候,大家還是會約起來,好像沒有這樣的一次共同旅行,這一年就過得不完整。

 

先說說為什麼今年我們去西藏吧?

 

2014年,我們走了一趟「絲綢之路」,飛到蘭州後,租了兩輛別克商務車在甘肅、青海走了一大圈,行程有四千公裡以上。當時走到了海拔四千多的崑崙山口和三江源,腳下就是青藏線,卻沒有時間繼續往前走了。2015年,我們在湖北、四川自駕了一大圈,走了一小段川藏線,最遠到了瀘定,還是沒有時間了,就此返回。

 

兩次走到西藏的「門口」,都沒能進去;所以,一定要到一次西藏,成了我們的「心結」。我老爸覺得這輩子唯一特別想去的地方就是西藏了,而孩兒奶奶作為虔誠的佛教徒,對布達拉宮也是滿心嚮往。

 

西藏,因為高遠,因為難以到達,因為各種流行文化賦予的 「神秘感」,成為我們今年旅行的目的地。

 

好,下面說點大家關心的西藏旅行問題。關於的西藏的景色,景點遊玩攻略,我就不打算在這裡重點說了,網上大把遊記照片大家可以參考。一些非常私人的個人印象,我覺得也不適合在媒體上說。咱們還是來說些實用的吧!

 

一、怎麼進藏,自駕?火車?飛機?

 

這個問題,旅行前我們特別糾結過一番。

 

自駕,這次就算了,沒有那麼多時間;我們的假期前後只有12天,而個人以為,北京或上海出發,要準備差不多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比較從容地自駕一趟西藏。

 

我們認真考慮過青藏線火車進藏:可以從海拔低的地方逐漸過渡到高海拔的地方,到了拉薩後,身體已經適應了,而且一路上景色很美,比起飛機,票價也低不少。想得很美,是不是?

 

可是和西藏當地旅行社的人電話後,我們放棄了這個想法,主要有兩個原因:1、從上海進藏,火車旅行要四十小時以上,時間太久,人會非常疲憊  2、進藏前後,火車要長時間在高海拔地區行駛,反而容易發生高原反應,而車上的醫療條件有限,存在風險。

 

考慮到我們家老老小小的情況,和緊湊的時間表,那就飛機吧!

 

不過,這個季節,從上海到拉薩,飛機票真的不便宜,往返一張六千以上,這個價格和去國外也差不遠了。所以,西藏旅行,最大的開支其實在交通上,機票的費用,加上在西藏當地租車的費用。相比之下,如果時間充裕,司機水平高,能自駕最好。

 

順便說一下,如果一起去西藏的人中有外籍的,你是不能通過攜程這些機構買進藏機票的。我後來在淘寶上找到了一家西藏當地旅行社,託他們辦理了部分家庭成員的進藏許可證,買了進藏機票,省了不少功夫。

 

關於這個問題,我在後面還會提到,總之,在西藏,你會覺得擁有中國身份證是多麼幸福的事兒。

拉薩下午的豔陽下,頂禮膜拜的人們,他們不是僧人,是從事一般職業的普通人

二、進藏後,我們有人倒下了麼?關於高原反應,我知道的事兒

 

按照網上的說法,很多人從拉薩下了飛機,遭遇西藏高原空氣的一剎那,就會目眩神迷,頭疼、噁心、胸悶,然後倒下,被直接送入拉薩人民醫院,吸氧後,還是不行,只能坐下一班飛機離開拉薩,而在登上飛機的一剎那,所有症狀就此消失 ~

 

這一幕場景,說實話,在我腦海裡預演了好多遍。據說發生嚴重高原反應的比例是10%左右。我們一家10個人,又沒有年齡優勢,應該有1-2人會趴下。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商量好了,一個人放棄旅行陪「病人」回內地,其餘人繼續旅行。

 

還好,這一幕並沒有發生。從我們這個「家庭團」的十天西藏旅行經歷來看,高原反應情況基本是這樣的:

 

1、高原反應很常見

我們每個人都有過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最常見的表現就是頭疼。這種頭疼肯定不如孫悟空被唐僧念咒那樣激烈,但在你腦袋裡「作亂」,讓你感到非常鬱悶。到了拉薩,我們大多數人頭疼了快兩天,兒子一開始活蹦亂跳沒事兒,第二天傍晚也頭疼到不想吃飯了。女兒也一直說有些頭疼。

 

導遊說這一切都很正常,到了西藏第一天,什麼也別幹,多喝水,多休息,不要長時間洗熱水澡,特別是不要著涼(萬一感冒發燒,就比較麻煩)。總之,什麼都要慢一些。高原反應會持續兩天左右,第三天開始,你會感覺神清氣爽,一切恢復美好。

 

實際情況,的確也是這樣的。


來到拉薩第二天,我們在雨中參觀了布達拉宮。我們的藏族導遊牽著我老爸,一步一步上臺階,耐心幫他完成整個參觀過程,感謝!

2、據說10%的人高原反應比較強烈,這個比例看來有道理

我們10個人中,孩兒奶奶的高原反應比較強烈。總的來說,她對西藏又嚮往又害怕。進藏後,心情一直很緊張,前半段旅程還算好,到了後半段去日喀則、珠峰大本營的時候,隨著海拔不斷增高,精神和身體越來越無法承受。

 

這件事,讓我們很擔心,從珠峰迴去後第一時間把她送進了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則的中心醫院去做檢查,醫生說沒什麼事兒,給吸了氧,就放出來了。我感覺奶奶因為常年吃素,身體的確不是很強壯,加上特別大的心理負擔,所以反應比較強烈。高原反應,也許真有不少心理上的因素呢!

 

所以,去西藏,如果覺得身體不能勝任,或者比較有心理憂慮,可能還是要慎重一些。孩兒爺爺因為擔心自己的心臟情況,沒有加入這次旅行,現在看來是明智的。

3、在高海拔呆的時間多一些,還是會感到頭疼、不舒服

 

在拉薩呆了兩天後,很長時間內,我們不再有高原反應,以為就此就算半個「西藏人」了。但是,在下半段旅程中,我們路過了不少高海拔地方(4500-5200米),比如一些埡口,只要在那裡呆的時間長一些(半小時吧),還是會頭疼。雖然事先吃了藥,還是不能「倖免」。去珠峰大本營是我們這次行程中最困難的一段,海報高,氣溫低,條件差,一路上頭疼的時間還不少。

 

4、吃高原康、紅景天這些藥到底有用麼,我說不清

 

去西藏前,我問旅行社帶什麼藥比較好。對方基本上是拒絕回答,問急了,就說不用帶什麼,也不給個理由。在拉薩的時候,我們從藥店裡補了一些紅景天。雖然過高海拔的時候,我們都會預先服用,但是很難說這些藥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我知道的是,頭疼了吃藥也沒用,不頭疼也不知道到底是因為身體適應了的緣故還是吃了藥的原因。需要科學研究結果啊,在哪裡呢?

這是我們旅途中經過的海拔最高點,在日喀則和珠峰腳下定日鎮之間,我媽還在這裡忙著拍 「到此一遊」 照,我都感到頭疼,她一點兒事都沒有

 

三、來說一些印象深刻的旅行花絮吧

我們在西藏整整呆了10天, 如果絮絮叨叨地把各種經歷寫下來,篇幅就太長了。想了半天,我還是寫幾個印象深刻的點吧。

1、大巴和警察

 

平身最恨跟團遊。無論去哪裡,我們在乎的是自由。而這一次,比較特殊,如果團裡有外籍,西藏旅遊有很多限制,再加上極度的人生地不熟,這次玩的是「跟團遊」,雖然團員就是我們這家人。

 

旅行社給我們配了一輛能坐20人的大巴。隨團配一名司機、一名藏族導遊,還有,一名。。。警察。為什麼,在西藏,20人上下的大巴,政府規定必須配一名警察,全程隨同,確保大巴在限速內行駛(主要路段基本上是每小時不能超過40公裡,請腦補我們在藏地陽光下「老牛拉車」般緩慢前行的情形)。我理解限速行駛,但每輛車都能全程配一名警察,這配置也真高啊,估計只有我大西藏才有。

 

所有的小孩,小時候都被「警察叔叔要來了」嚇過幾回,我家也不例外,這次和一個警察叔叔朝夕相處了快十天,被警察黍黍的和藹可親深深打動,從此,我估計沒法用「警察叔叔」去嚇唬他們了。


這是我們租的大巴,西藏旅行車都是這樣的,現在都收歸國有經營,車費7月10日後據說有大幅上漲。導遊、司機、警察,和我們,組成了一個朝夕相處的旅行團。

 

2、廁所症候群

 

從前年去大西北開始,我們開始知道「風景越美麗,廁所越糟糕」這個基本道理。好不容易找到一處公廁,還沒到門口,一大群原本在茅坑裡休息的蒼蠅就會集合、出發,朝你烏泱泱地轟炸過來。。。這種場景,好多在朋友圈曬美景的人應該不陌生。

 

這次旅行,絕大多數時間都在公路上,漫長無比的感覺,看風景打瞌睡之餘,我們最關心的是什麼時候上廁所的問題(西藏的廁所整體上好於剛才說的情況)。旅途中,一開始,大家為了不給司機、導遊和其他人帶來拖累,只要有一個人去上廁所,其他人就跟著順便也去上上;後來發展到了只要看到廁所,就覺得也許該去上;尤其看到一個乾淨的廁所時,會覺得不上太可惜,好"病態「哦!

大山大河,西藏景色的壯闊美麗,自不待言。這樣的自然環境,要是配上管理得當的乾淨廁所,那該多好啊!

 

因為大家都患了廁所症候群,咱們還被徵收了一次"過路費「。這是一座路邊的冰山,被設成了景點。車路過的時候,導遊說,如果在此停留,哪怕不進景點,也得買門票。我們想,哪有這麼邪門的事兒!照例,一行人中又有幾位去了趟廁所,返回後我們就要離開,這時候上來了幾名大漢:朋友們,買門票吧!

不算孩子,8個人,一人50元,400元門票。。。看著車上的導遊、警察都不說話,咱就明白了,這個過路費,不交是不行的。這是我們上過的最貴的一次廁所,有載入「家族趣史」的希望。

 

趁此,教育小孩兒一下:你看,世界上有些事,講道理,也是沒用的!更何況,你的道理,不見得是別人的道理。


過這座冰雪之山,要交「買路錢」哦!

3、如果不想走回頭路,不要直飛拉薩

 

對於我們這種「小白團」,旅行社腦子都不用動,給你的標準路線是:先在拉薩玩一兩天,然後去被稱為「藏地江南」或「藏地瑞士」的藏南林芝一帶玩一圈,返回拉薩;再換個方向,往後藏方向跑一圈,看看羊湖和日喀則,返回拉薩;最後再往北跑一跑,走走青藏線,看看神湖納木錯,返回拉薩。這就差不多了。

大名鼎鼎的羊湖,西藏三大神湖之一。三大神湖,我們去了兩個,沒有去青藏線上的納木錯湖。從拉薩去納木錯,需要一天來回500公裡,我們放棄了。

 

來之前,我們對藏地毫無概念,也沒時間做研究,自然就跟著旅行社「經典」路線走了。這些路線有個巨大的問題,就是都得圍繞拉薩走回頭路,非常浪費時間,隨著西藏旅行車被收歸國有管理、大幅漲價,也非常昂貴。

 

我們這次走的所有路線中,林芝那條線走的最冤枉,單程雖然也就四百多公裡,但路不好走,又限速,極其顛簸疲憊。其實,從成都有飛往林芝的飛機,不如直接飛到林芝,玩好後再坐車去拉薩,這樣就不用走回頭路了。

 

特別提醒一下,如果你是外籍,即使有了進藏證,在林芝也會受到很多限制。林芝靠近印尼邊界,著名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南伊溝都不對外籍人員開放,靠近也都是不行的啊!所以老外來林芝的很少,他們更多去的是日喀則和阿里方向,那裡有更粗曠的藏地風光和更古老的寺廟;不過,去之前,需要通過旅行社詳細備案你要去哪些景點,沒備案的是不能隨便去的。

4、見到珠峰朗瑪峰,靠的是信心

 

我們這次旅行的一個「高潮」就是去看珠穆郎瑪峰,為此,要跑很長的路,必須經過好幾個海拔非常高的地方。那天下午,車終於開進了珠穆朗瑪峰國家公園(進門後還要開一兩百公裡盤山公路才能到珠峰腳下),可是喜馬拉雅山裡開始滴滴答答下雨,後來雨還下得不小,沒有絲毫停止的跡象。我們在車裡聊:會不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我媽是老地質勘探隊員,她說,山裡的天氣像小孩的臉,變得很快,說不定我們還能看到。導遊說:不一定,也許能看到。我弟說:要有信心(faith),我們會看到的。

 

沒辦法,事到如此,只能往前走了。好久之後,終於開到了珠峰腳下,雨停了,嚮往已久的珠峰就在前面,但是只能看到一部分的山腳,其餘絕大都分被大片大片的雲霧遮擋著。問山下的邊防警察,他們說這幾天都是這樣,我們不太可能見到珠峰。

 

然,跑了這麼遠,我們怎麼可能輕易放棄?老老小小就在大本營那塊兒等啊等,一直等到晚上七點半,營地要關門了,還是只見雲兒不見峰。我們又不能留宿大本營(條件太艱苦,老人家估計吃不消),看著天色漸沉,只能一步一回頭,悻悻然往回走了。

 

出了營地,孩兒爸讓司機停車路邊的絨布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廟),丟下我們去看他喜歡的寺廟了,我們只好下車等他。不經意間,回望珠峰,奇蹟發生了。雲霧散去,珠峰頂露出了她白雪皚皚的「面龐」,先是一小部分,然後逐漸增大,最後很大一部分山頂都露出來了。

雲彩突然退開,珠峰初現 。。。

 

我們,終於見到了8844米高的珠穆朗瑪峰!


 

你相信 「faith」 麼?這一刻,我們是相信了。

 

後來和導遊聊,他說每年11月到5月來珠峰,基本上是藍天萬裡,看珠峰全貌一點沒問題;而夏天是西藏的雨季,大老遠跑到珠峰,雲裡霧裡,見不到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我說你怎麼不早說呀?:)

 

5、做足功課,自由行最好

 

從西藏回來後,我才開始讀一些關於藏地歷史、文化和地理的書。只讀了一點點,就發現自己這次旅行真的非常非常初級。很多地方,走過路過還就是錯過了,比如去日喀則路上經過但未停留的江孜古城、宗山古堡、白居寺,多少故事啊!當然,跟著旅行車,也是各種不方便。

所以,旅行還真不能偷懶,該做的功課,還是要事先做。不過,話說回來,去了一個地方,先大致有個印象,產生興趣,再學習相關的知識,也是一條可行的路。

 

雖然漏了很多精彩的地方,這一次,一家老小平安走完這個旅程,我們已經很滿足。


這是江孜的宗山古堡,我們路過了,但趕時間,也沒有進去看看,挺可惜的。

四、小孩參加這樣的旅行,能有什麼收穫?

 

最後,既然這篇文章在小花生網發表,我還是說說關於孩子和旅行的一點兒事吧!雖然,我真的說不出什麼大道理。

 

關於我家的兩個孩兒,這次旅行,他們的任務,跟以往一樣,就是老老實實跟著,多看看,學會照顧自己;旅行不是為他們特別安排的,也不會以他們為主角。

 

說實話,我不太懂「親子旅行」這個概念,好像是專門為小孩去做的,而大多數人家的旅行,不就是大人想去哪兒,順便把孩子也帶上麼?

 

對於我們家兩個懵懵懂懂的孩兒來說,旅行給他們帶來了什麼影響,還真的說不清的,如果有,頂多是潛移默化的那種吧。我能想到的影響,大概有兩點:

 

1、寬容和體諒

 

我們的旅行比較特殊,三代四個家庭十口人在一起,大家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行為偏好上有非常多的不同,如果各持己見,第一天就要散夥了。錢鍾書在《圍城》說,兩口子結婚前,得長途旅行一次麼,旅行結束,能互相容忍,就結了吧。對一家人來說,估計也有點差不多的意思,雖然在一起已經是個既定事實。

在一起,即使是父母兄弟,也要有各種體諒,各種為別人考慮,才能相處和諧。比如,舅舅一家三口年輕力壯,但是陪著我們老的小的放棄了很多可以玩得很嗨的機會;比如奶奶身體不爽,但是為了不影響大家行程,堅持跟著走了一大圈;事實上,每一件小事,包括玩什麼項目,點什麼菜,早上幾點出發,等等,都滲透著家人之間的諒解和友愛。

這一點,我希望小孩子能感受到,大道理就不用說了吧!

2、知道還有很多人,和我們活得不一樣

從珠峰腳下定日鎮返回日喀則的路上,在一個村莊邊停車,一群藏地小孩圍過來,問我們要東西。這些地方很缺水,每個小孩的臉上都有點髒髒的。還好,他們都有學上,大一點的孩子還用普通話告訴我們:將來我要上西藏大學!兩個孩子看到這些同齡人,就把車上的餅乾、糖果、薯片這些都搬了下來,和他們分享。

路邊村莊裡的小孩看到旅遊車停下來了,就跑過來,希望能要到一些東西

我媽乾脆和孩子們聊聊天

給他們拍了一張合影,我拍照技術很差,不過這張我感覺還挺滿意的

事後,本來我打算跟他們老生常談一下:你看看人家小朋友生活條件多艱苦,你要 。。。結果兒子馬上跟我說:他們不是玩得很開心麼?

 

是啊,我們有什麼權利覺得比別人優越,覺得別人需要我們的同情呢?

 

一路上,他們見到了很多西藏小孩,有跟上海這裡一樣穿著校服去上課的,有小小年紀在寺廟裡出家學佛的,更多大把小孩在景點兜售小玩意兒的;這些,連同其它在西藏看到的人和景象,會印在他們的腦海裡,潛意識裡告訴他們:世界很大,你平常見到的實在很有限,很多人和你生活得不一樣,想得不一樣,在乎的東西也不一樣,拜託,能不能謙虛點!

也許,這就是旅行的部分意義吧。話說回來,我這種人,還是希望孩兒們能通過旅行打開眼界,增加點求知慾,但事實上是,在他們眼裡,再美的風景,再百轉千回的歷史,都抵不上路上一隻狗、一隻豬、一匹馬帶來的樂趣。

小朋友,下次我們還是去動物園吧!


 

結語

在西藏,你會感覺和天靠得特別近(拉薩已是世界上最高的城市)。部分地區以外,生存條件也比較艱難。這裡的人,對生死的看法和做法和我們是不太一樣的。西藏人主要有三種喪葬方式:天葬、水葬、火葬。這是拉薩附近雅魯藏布江邊上舉行水葬的一個地方。西藏的人很多不吃魚,跟這個有關。導遊說在藏地,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被帶去看天葬,對生死開始有感悟。

人們覺得西藏神秘,也許和這些都有關吧。不過,這一切距離我們也不遠,區區5000公裡而已。

 

神奇的318國道,從上海到珠峰,還繼續延伸到尼泊爾邊界。想去西藏的人,就大膽去吧!

相關文章

歡迎在小花生網(www.xiaohuasheng.cn)分享暑假遊記;也歡迎加花生編輯微信號 xhseditor,便於溝通。

感謝訂閱 「小花生網」

每天推送國內外最優秀的教育資源

周一:原版新書開團

周二:實用的學習和教育方法

周三:英文趣味學習資源

周四:不同年齡的中文好書

周五:兒童電影/動畫片/紀錄片

周六:有趣的觀點和畫報

周日:帶來思考的文章

相關焦點

  • 如何帶3歲以下寶寶去旅行?
    ,可是年輕媽媽們想要說走就走並不容易,尤其是寶寶在3歲以下的媽媽,更需要提前做好功課、準備各種神器「護體」了:1去哪兒?除了假期長短的因素,首要考慮的就是寶寶的年齡,帶著3歲以下寶寶的出遊,建議以氣候舒適的自然風光為主,譬如動物園、植物園、草原、海濱等,而且要考慮天氣及早晚溫差變化。2怎麼去?短途遊建議自駕(一定要配備幼兒安全座椅);但如果是長途,高鐵和飛機是最佳選擇,不建議自駕(除非行程非常寬鬆)。旅行方式建議自由行,跟團除非是親子團。3玩什麼?
  • 在西藏旅行遇見這樣的老兩口:60歲的人,20歲的玩法
    西藏,日喀則。因為要去尼泊爾獨旅,我在汽車站漫無目標地晃悠,時不時地詢問一下是否有願意去樟木口岸的車。一對60歲開外的老兩口,笑呵呵地問我:小夥子,你要去尼泊爾對嗎?咱們可不可以搭個伴?我希望自己到你們這個歲數,也還能去完成轉山!老爺子,阿姨,你們這把年紀,怎麼不跟團呢?阿姨接過了話茬:跟你們年輕人想的一樣啊,跟團不自由!不是你快我慢,就是你想買我不想買的,互相牽連著興許就有矛盾。再說了,帶上攻略自己跑,也不難啊,還省錢。我又問:那出國自由行,不擔心嗎?阿姨爽朗一笑:不擔心,一樣啊。區別不就是多了一本護照嘛!
  • 福建一家4口離奇死亡,兩個兒子,一個8歲,一個才3歲
    莆田仙遊一家4口離奇死亡,最小的才3歲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無情的疫魔奪去了多少人的生命讓我們體會到了平安的重要。所以活著的我們一定要好好的珍惜生命,愛惜自己,呵護好家人。但是,總是會有事與願違的時候。
  • 現實版「爸爸去哪」,自貢男子帶12歲兒子徒步318國道進西藏!
    「80後爸爸: 我不是瘋子」「暑期作業」:帶12歲兒子沿318國道徒步進西藏張偉,1981年出生,自貢人,現為自貢一家文化傳媒公司負責人。他告訴記者,早在1年前他便開始籌劃這次徒步之旅。「以康定為起點,沿318國道進西藏,需要克服重重困難,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12座高山,才能到達拉薩。」
  • 爸爸帶娃記:5歲去南北極 8歲登上青藏高原
    【摘要】 5歲去過南北極 8歲登上青藏高原爸爸帶娃記:是輸在起跑線還是最好的成長1月初,在大家都凍得瑟瑟發抖的時候,8歲的辛巴卻穿著短袖在大理的戶外悠閒...
  • 厲害了:一位80後父親竟然帶4歲女兒旅行,騎行761天環遊中國
    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是多少人所追求的;在現代社會壓力大的情況下,很多人都希望「有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有時往往會被現實所束縛。正所謂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是的,世界這麼大,真的想去看看。獨自旅行,家庭旅行等等,一起去旅行大家想必都習以為常了。而最近一則關於「80後爸爸帶4歲女兒旅行 ,騎行761天環遊中國。」的消息在網上廣泛傳播,並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據報導,自從2015年9月份開始,80後爸爸齊海亮帶著4歲女兒六一和愛犬七仔,騎著一輛加裝了小拖車的自行車,從河北唐山出發,開始環遊中國。兩人一起去了海南、雲南、西藏、新疆等地。
  • 1歲半小孩不讀書去環球旅行,6歲就成為學霸!
    一家三口,在辛巴3歲的時候,用185天,途經12個國家去北極,看北極熊。,帶辛巴去爬山、旅行、露營。辛巴滿臉都是泥水,但依舊吃著蘋果「當地人怎麼過,我們就怎麼過。我們一家以最快的速度融入當地人的生活,這是最安全的旅行方式。」
  • 78歲"暮雲鎮徐霞客"20年遊遍中國 最想去西藏
    ,易爹爹在整理自己編寫的旅遊心得,牆上的照片是他旅行的見證。實習生 何佳樂 記者 李丹 攝  華聲在線-三湘都市報10月8日訊 在平常人看來,七旬老人應該泡杯熱茶,拿個收音機,坐在院子裡,安閒地度過晚年。可是暮雲鎮暮雲新村78歲的易久藩老人不一樣,他從60歲開始旅遊,18年來遊遍了包括香港、臺灣、澳門在內的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
  • 海口71歲阿公報團去西藏遊玩被拒 旅行社稱需籤「免責協議」
    前陣子,海口市民王阿公到旅行社準備報團去西藏遊玩,誰知工作人員看了他的身份證後表示,王阿公已經70多歲,需要帶家屬陪同才能參團,並且要籤「免責協議」,有的旅行社甚至直接婉拒。針對該現象,記者近日走訪海口多家旅行社,發現對於70歲以上的老年人遊客,旅行社都不大敢接收,或者提出需帶家屬陪同等要求。「超過70歲的,海南本地遊我們都不太敢收,更別說是省外遊。」海口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員說。
  • 憶往昔 80歲西藏老人說眼前的生活最幸福
    憶往昔 80歲西藏老人說眼前的生活最幸福 2019-03-22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父親帶12歲兒子徒步318國道進西藏引爭議
    「暑期作業」:帶12歲兒子沿318國道徒步進西藏張偉,1981年出生,自貢人,現為自貢一家文化傳媒公司負責人。他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早在1年前他便開始籌劃這次徒步之旅。「以康定為起點,沿318國道進西藏,需要克服重重困難,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12座高山,才能到達拉薩。」
  • 2歲北極4歲南極,8歲走遍半個地球!80後夫妻帶娃旅行被圍觀
    一個8歲男孩辛巴,去到了世界的第三極——珠穆朗瑪峰5歲的辛巴成為最小到達南極的人。>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智利,去了擁有世界上最高鞦韆的厄爾多瓜,到今天,去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比如一家人經過二十小時漫長的飛行,剛到厄瓜多時,由於時差、水土不服等因素,小辛巴咳嗽不止,老極帶他到診所去看醫生治病。
  • 《再不遠行,就老了》23歲女孩獨自背包旅行世界漫記
    【編輯推薦】★23歲單身女孩,獨自背包旅行世界一年漫記!1300萬中外網友看後感動推薦!★新浪博客、豆瓣旅遊、磨房網等強勢旅遊媒體,聯合推薦!★跟著單身女孩去看花花世界,身不好,心不老!★獻給所有渴望旅行,陷入迷茫、低谷,看不到人生希望,急需改變現狀的人!【內容推薦】一個80後單身女孩,辭掉外企的工作,趁著年輕,獨自環遊世界。她帶著三千多美金上路,本來只想去新疆和西藏,可是一路上,驚險刺激、令人不可思議的人和故事持續不斷,令人上癮,停不下來。
  • 9歲資深戶外玩家踏遍中國五大藏區
    原標題:旅行給9歲一點不同   ◎紅杏   也許佳佳算得上是國內年齡最小的資深戶外玩家了:7個月和媽媽一起自駕車去青海藏區;1歲生日獨自爬上160多級臺階的雲南雞足山迦葉殿;2歲到達西藏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4歲開始學做公益,為邊遠地區小朋友帶去歡樂,同時收穫幸福;5歲在非洲納米比亞和小獵豹零距離玩耍;6歲作為最小的科考隊員走進珠峰保護區核心腹地
  • 不買房,不報興趣班,帶8歲孩子去北極穿越12個國家:哈佛教授坦言,好...
    前一段時間,#杭州80後夫婦用買房的錢,帶孩子環遊世界#的新聞在家長圈瘋傳,當其他家長都在焦急地準備天價學區房、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時,這對父母另類的做法,的確讓人驚嘆!
  • 8歲到80歲都能來的潛水聖地,還有美人魚相伴
    8歲到80歲都能來的潛水聖地,還有美人魚相伴 2020-12-12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奶爸帶4歲女兒騎行4139公裡去西藏旅行,驚人旅行背後滿滿的父愛
    兜兜:「我想去西藏看看。」東莞的90後單身「神兜兜的超級奶爸」和4歲女兒,完成了一件令所有人羨慕的計劃。開始了長達71天的拉薩之旅,沒有開車,沒有飛機,一輛自行車是他們的交通工具。全程4000多公裡,每天堅持。
  • 不到兩年去了96個城市,一家三口開房車旅行吸粉無數
    「一輩子很短,一定要活成想要的樣子……」——蘭凱一家三口等審完車,蘭凱一家三口就要去到貴州六盤水,開啟他們又一次的房車旅行,這一次出發,他們定了一個主題,叫「房車戶外極限生存挑戰」,他們喜歡這樣的新鮮感。從兩年前花光積蓄買一輛房車開始,蘭凱一家三口的足跡就遍布了中國96座城市。
  • 不到兩年去了96個城市,一家三口開房車旅行吸粉無數
    「一輩子很短,一定要活成想要的樣子……」——蘭凱一家三口等審完車,蘭凱一家三口就要去到貴州六盤水,開啟他們又一次的房車旅行,這一次出發,他們定了一個主題,叫「房車戶外極限生存挑戰」,從兩年前花光積蓄買一輛房車開始,蘭凱一家三口的足跡就遍布了中國96座城市。從房車裡醒來見到最美的風景,到車子深陷沙灘的窘境,都共同構成兩年來的房車旅行生活。他們把這段經歷上傳到網絡平臺,吸粉無數,超百萬的粉絲,也讓他們一邊旅行,一邊賺取旅行基金。
  • 人到中年不如狗的真相:有的人30歲死去,80歲才埋葬。
    曾經工作中認識一個80後前輩,入行很早當年也是中流砥柱,但因為結婚生子後滿足現狀,後來公司不斷湧入年輕員工,有衝勁有思想,剛30多歲的他總是抱怨: 快被中年危機壓垮了……還有個姑娘說,現在男25歲、女23歲的初婚都算晚婚了,意味著很多90後早已經進入晚婚年齡,跟別提80後了,家裡父母在催促,外面親戚在比較, 年紀越大越難辦了……都說 「人到中年不如狗」 ,這還沒到中年呢就愁眉苦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