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誕生於中國。英國著名科技史學家李約瑟博士就曾總結說,茶是中國人繼四大發明後,對人類所作的第五個重大貢獻。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千百年來,中國人對茶、茶文化的熱愛,已經滲透至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9年11月,第74屆聯合國大會宣布將每年5月21日設為「國際茶日」,以讚美茶葉對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價值。由圖書館與社會閱讀專委會組織參與編寫、匯集古籍、民國文獻、全國各省地方茶文獻的《中國茶文化資料集成》一書也即將出版。東莞圖書館特推出了品茶、品書、品生活的系列活動,與您一起開卷「嘆茶」。
品莞邑茶香,聽東莞故事
東莞的茶文化歷史悠久。據《茶山鄉志》《東莞縣誌》等文獻記載,東莞茶葉種植可追溯到南朝梁武帝時期,莞籍文人筆下的有關茶的詩歌、對聯,現存的茶文化遺蹟等也都證明了茶文化在東莞的綿延傳承。如今,莞邑大地茶文化氛圍日漸濃厚,喝茶、賞茶、藏茶成為東莞一大文化亮點,「藏茶之都」也成為東莞的新名片。5月21日上午10:00-11:00,東莞圖書館員家欣小姐姐將與昌興·樂人谷茶文化博物館奕鳴副館長,通過東莞圖書館抖音公眾號,帶大家了解有趣的東莞「古仔」(故事),在茶文化文獻中訪古探今。參與直播評論將有機會獲得精美紀念品,不見不散哦!
說文解「茶」
中華茶文化博大精深,飲茶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三皇五帝時代便有神農以茶解毒的故事記載,解「茶」應該從文字說起。
東莞圖書館研究館員楊河源老師,在東莞圖書館松山湖分館的文字圖書館,為大家講述「茶」字文字起源、讀音,帶出從中國到全球的茶文化演變歷史等,為大家說文解「茶」。
文字圖書館
松山湖圖書館推出的「文字圖書館」是以文字研究、藝術為中心的特色專題館,位於二樓東側,該區域空間開闊、環境優雅舒適,分為互動體驗區、創意展示區、文獻閱覽區,空間設計動靜融合,兼具現代性與藝術性。該區域館藏以文字相關主題藏書為主,包括文字研究專著、書法、文字藝術等圖書,配有相關的數位化體驗設備,內置國家圖書館開發的甲骨破譯、典籍連連看等體驗軟體。為使讀者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國內外文字藝術及設計等,松山湖圖書館以此為陣地推出了【漢字家園】、【振古如新】等系列講座、展覽等活動。
茶生墨相
無論是茶還是墨均以水為魂。與水相融散發出的茶香與墨香,雖然輕重有異,但都香氣沁人。茶生墨相,清淡之間,更見真味。我館特邀請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篆書委員會主任,東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王飛虎先生,書寫展示「茶韻書香」書法作品,展示國人茶飲的人文風骨與文化鏡像。
書香溯「茶」:走進全國首個鎮級茶文化圖書館
「來到茶山不見茶?」其實,東莞的茶山鎮與茶確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走進全國首個鎮級茶文化圖書館——茶山茶文化圖書館,領略其獨特魅力與豐富內涵。
茶文化圖書館位於東莞市茶山鎮宣傳文廣中心一樓,於2019年5月正式開館,是全國首家鎮級茶文化圖書館。館內設立茶文化閱讀區、茶文獻展示區、茶事活動區、茶道體驗區等主題區域,融功能性、專業性、交互性、趣味性為一體,常年開展各類茶文化講座、交流、展覽活動。5月21日10:00-12:00,「首屆國際茶日——茶韻書香」活動也將在茶文化圖書館內舉行,歡迎讀者前往觀賞茶藝展示、茶書介紹與分享、品茗閱讀交流。
●來到茶山不見茶?
走進茶文化圖書館,正門的屏風上是一幅清代手繪茶山舊八景圖,雁塔寺、嘉泉井就在其中,是茶山最早種茶的地方。挨近屏風的桌子上擺放著一幅古時茶山境內全圖,進門左面牆壁上有段「來到茶山不見茶」的茶山取名傳說。茶山,別名茶園。關於「茶山」之名,有 「民間傳說」和「地方志」兩個版本。在民間傳說中,茶山原為「查山」。元朝初年,查山一查姓家族有人抗元,犯下大罪,有滅族危險。查姓族人事先得到消息,便全族遷到橫瀝鎮村頭村定居,並將查字下面一橫斜放在上面變成「香」字,改姓香。查山鄉人為免牽連,巧妙地將「查山」改為與之同音的「茶山」。而官差來後找不到查姓族人。茶山之名便沿用至今。而據民國23年(1934年)袁雨亭《茶山鄉志·物產》記載:南北朝梁武帝時(502—549年)有僧人於鐵爐嶺建雁塔寺,寺僧沿山種茶,因此得名茶山。
●館藏茶文化特色文獻 3000餘冊
茶文化圖書館內陳列了許多珍貴書籍與實物展示,有茶文化書籍、茶葉、茶票、茶據、茶具等,形成別具風格的書香文創組合。目前館藏茶類書籍及相關文獻3000餘冊(件),涵蓋茶業歷史、文化、地理、文學、藝術、社會經濟、商業貿易、科學技術等各個領域。
茶文化圖書館定期舉辦茶文化大講堂活動,在「中華傳統文化之茶禮」「走進神秘的普洱茶」「揭秘鐵觀音的前世今生」「茶與器的對話」「宋代點茶」「潮汕工夫茶」「武夷山大紅袍」「追尋福鼎白茶」「茶療」等專題講座中,還穿插了茶知識的講解、茶道表演、茶詩朗誦、現場品茶、茶道體驗、香道展示、茶器鑑賞、插花等文化體驗等,廣受市民歡迎。
5月21日,將迎來聯合國設立的首個「國際茶日」。 中國是茶的故鄉,有著悠久的產茶歷史,是茶葉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各民族在不同的地區都有著豐富多樣的飲茶習慣和風俗。
「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清代醉月山人先生的這句詩,講的就是飲茶與讀書的情調。書與茶,是生活需求也是精神依託。細品茶、靜閱書已經成為現代人的健康生活方式。5月,東莞圖書館聯合各分館等策劃了「茶韻書香」系列活動。另外,每年5月最後一周也我國「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期待更多的市民朋友們通過宣傳活動更好地了解與使用圖書館的資源、服務,成為「圖書館之友」。
1.茶韻書香
東莞圖書館專門編輯《茶韻書香》讀本,分為「品質東莞之藏茶」、「品質生活之茶韻」、「茶史擷趣」、「茶文概覽」四個部分,內容包括東莞茶文化淵源和產業現狀、中國人的茶韻生活、茶史鉤沉、茶文獻推薦等,展現茶文化對中國人生活的浸潤,體現茶在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建設中的魅力,以「茶韻書香」助力東莞城市發展。本書收藏於東莞圖書館四樓東莞書屋。
2.說文解「茶」
漢字是中國文化最根本的基因。5月21日,東莞圖書館研究館員楊河源老師,將於松山湖圖書館文字圖書館,為大家講述「茶」字文字起源、演變歷史等。
3.書香溯「茶」
我們一起相約全國首家鎮級茶文化圖書館——茶山茶文化圖書館進行線上探營,了解其融功能性、專業性、交互性、趣味性為一體的特色服務和獨特館藏,喝茶品書,不亦樂乎。5月21日10:00-12:00,首屆國際茶日——茶韻書香活動也將在茶文化圖書館內舉行,觀賞茶藝展示、茶書介紹與分享、品茗閱讀交流等。
4.莞邑茶香
東莞茶文化源流久遠,據《茶山鄉志》《東莞縣誌》等文獻記載,東莞茶葉種植可追溯到南朝梁武帝時期,就有僧人在茶山的雁塔寺栽茶築園。5月21日上午10:00,我館將聯合樂人谷茶文化博物館專家,通過東莞圖書館抖音公眾號,為廣大讀者帶來一場「茶文化與東莞故事」直播。東莞為什麼會成為「藏茶之都」?林則徐當年如何繳煙賞茶?東莞大崗茶與還金亭的典故?……將一一娓娓道來。
5.品茶論「道」
一盞茶韻,一段文字,一縷書香,一種人生。活動期間,將舉辦系列線上講座展播:中國茶文化及其外傳。北京語言大學錢婉約教授通過對茶文化(茶的環境用具的審美追求、茶事活動的精神追求)發展的講析,一窺我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品味悠久而醇厚的茶文化,以茶雅志,以茶養性,以茶培德。
6、「雲」上茶敘
茶,早已成為「和平之飲」,」美美與共,和而不同」, 5月16日 20:00-21:00,市民空間線上直播分享「茶具的奧秘」,邀您「雲」上茶敘。
7.茶文化展覽
中國茶歷史從神農嘗百草而發現茶葉算起,距今已有五千多年歷史,茶文化則隨著茶飲方式和習慣的逐漸形成而發展,東莞圖書館將在網站(www.dglib.cn)上推出線上茶文化展覽:中國茶文化展覽和茶馬古道文化展,與您一同感受茶文化的興衰與重振。
8.茶生墨相
我館特邀請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篆書委員會主任,東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王飛虎先生,書寫展示「茶韻書香」書法作品,表達國人茶飲的人文風骨與文化鏡像。
9、茶之窺美
活動期間,各分館探秘茶文化精髓,圍繞「茶韻書香」主題,以及圖書館服務宣傳主題,將舉辦專題圖書導讀、線上品讀會、茶文化知識問答、雲上「茶」課堂等等豐富多彩的相關活動。
書是愛書人的茶,茶是愛茶人的書。做個幸福的人,喝茶,讀書,感悟生活,關心身體和精神,成為更好的自己。鎏金五月,與茶為伴,與書對語,感受生活美好,與您不見不散!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