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義》: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2020-12-17 以書話人生

從《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的閱讀中,領略到這本被美國評為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圖書獨特的魅力。

這本書字裡行間是作者感人肺腑的人生歷程,那一幕幕納粹集中營地獄般的殘酷;那直面人生與厄運的搏鬥;那一行行充滿摯愛妻子的思念;那一段段發自內心對親人對社會崇高的責任的文字;那一篇篇意義療法的生動論述,都是如此扣人心弦,直達內心深處。

01尋找生命的意義,是意義療法的精髓

弗蘭克爾說: 「人是負責任的,應當實現自己生命的潛在意義。因此,負責任就是人類存在之本質。」

這種責任來源於對親人的愛和對社會的道義,每個人都應當努力積極去尋找,不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非常重要。

哲學家、律師和心理學家威兼.溫斯萊德給予他極高評價: 「作為治療精神病的一種方法,意義療法運用存在之分析幫助患者解決自身的情感衝突,這是弗蘭克爾首創。」

在充滿沮喪和悲傷時,弗蘭克爾的樂觀主義及其對生活一貫的執著,讓他把希望和積極的能量化挑戰為勝利。

他說: 「苦難不一定是追尋意義所必須的,但儘管有苦難,生命仍然可能有意義。」

因此,他在獄中與死神抗爭,出獄後與失去父母及妻子的空虛無助感較量,之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重寫了被毀掉的書稿《醫生與靈魂》;僅用九天完成《活出生命的意義》,為陷入內在空虛或自我的虛無找到恢復生命意義的金鑰匙;為專業人士和普通讀者寫了30部著作;被29所大學授予名譽學位及美國精神病學會授予的奧斯卡.普菲斯特獎;並在世界各地講學。

他67歲擠時間學習飛行課程;80歲享受其終生喜愛的登山活動。他重組了幸福家庭,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成為世人尊崇的楷模。

他的一生是不斷挑戰命運,不斷超越自我的有意義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

「您生命的意義,在於幫助他人找到他們生命的意義。」 這句話正是弗蘭克爾創造意義療法的精髓和核心!

02用積極的態度,擁抱短暫的人生

弗蘭克爾說: 「一個人的生命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他有能力超越這些條件。人能夠力所能及地改變世界,並在必要時完善自我。」

什麼是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爾的觀點: 滋養內心的自由,擁抱自然、藝術、詩歌和文學之美,感受家庭和朋友的愛,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其它個人選擇、行動、關係、愛好甚至簡單的快樂也能賦予生命以意義。

人生從呱呱落地到離開人世,壽命長短不一。除去遺傳,社會,自然環境,醫療條件佔40%外,個人後天因素佔60%,而這其中,擁有快樂心情則是提高人體內在免疫力的重要因素。

世界衛生組識資料研究,人生壽命可達百歲以上,然而真正能過百歲的人又有多少?

雖然生命短暫,但我們每個人都應積極地去尋找生命的意義。因為積極的態度既可使人倍感歡樂與滿足,也能使人經受苦難和挫折。

消極的態度則會加劇痛苦,削弱快樂、幸福和感足感,甚至導致抑鬱或疾病。

在疫情下的病危患者,自身開朗樂觀的態度,醫護人員的關心與熱情鼓勵,都為他們增加抗病能力,從而順利康復出院添磚加瓦,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

前不久剛剛出院的一位老年患者,跪地叩謝為她救治的援鄂醫生場面,令人動容。

八十四歲的鐘南山院士逆疫而上的身影,年輕的九零後、零零後年輕一代的白衣天使捨命奔前線的壯舉,都為人生的真諦做了最好的詮釋。

人生不論長短,積極快樂的過好每一天,就是精彩人生!

03不斷學習和提高,是晚年生活的全部意義

如何過好退休後的生活,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課題,因為它是人生必經階段。

弗蘭克爾說: 「雖然老年人沒有了機會,沒有了將來的可能性,但他們擁有比這多得多的財富。因為他們曾收穫過自己的生命:信守的諾言、付出的愛及勇敢而有尊嚴地忍受過的磨難。」

退休多年來,每當我學習一項新的技能,如網上聽書、看書、學習寫作、學樂器、學手機攝影時,有些朋友會疑惑的問我,都那麼大歲數了,不好好待在家裡,瞎折騰個啥呢?還想當什麼家嗎?

說心裡話,對當什麼家真的沒想過。但我認為,人生啥時候學習都不晚。日本九十歲奶奶學畫畫,中國的楊絳先生百歲堅持著書,她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我從這些學習活動中,感受到積極主動接受外界新鮮事物的快樂,這也正是弗蘭克爾倡導的生命的意義之所在。

上老年大學吹奏葫蘆絲,自學五線譜彈一首小樂曲後帶給我音樂的薰陶與悠揚;學會許多4G手機功能後還想著去嘗試5G的新奇;學點手機攝影后能在照片上寫上祝福的話語,能用後期做做摳圖或小視頻後的竊竊自喜;學會在微信上購物及邀付水、電、煤氣費用之後的便捷。

我感受到主動融入沸騰的社會的那種踏實和親近感。雖然不再工作,卻仍然能和社會同呼吸共命運。

疫情期間,我常為那些拼死上前線,又勝利凱旋返家鄉的白衣戰士自豪、落淚,也為我能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而欣賞。

我遠離了退休後無所事事帶來的空虛和乏味,我每天有做不完的事,哪有空閒時間去悲天憫人。

我的生活也不都是風調雨順,也有坎坷和不幸。但我統統把它們按下暫停鍵,學會釋懷和遺忘,學會調整心情,重新啟航。

總之,雖然退休多年,但我從來不記年齡多大多老,我好像還沒退休還沒老態龍鍾,我還要充分的享受快樂的晚年生活。

我認為快樂情緒和活動,會讓體內正能量不斷儲蓄和增長。從而賦予我生活自理的能力和幸福,並能減輕兒女的牽掛和負擔。我認為這就是老年人對兒女最大的支持和幫助,也是我自己餘生最大的財富和自由!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一如羅曼.羅蘭所說:「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文/ 春華秋實,老年人中的年輕人。用樸素文字,書寫人生百味。

相關焦點

  • 朱自清《匆匆》: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他認為,生命中「每一剎那有每一剎那的意義與價值!」,呼籲大家要振作精神,惜時奮進,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腳印」,而不要讓日子白白過去,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白白走一遭。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裡閃過了。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裡,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
  • 最美圓舞曲,所有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2丨蕭邦:升C小調第七號圓舞曲最能體現蕭邦的個性及民族性的圓舞曲,任何人都肯定會說是這首《升C小調第七號圓舞曲》(Op. 64-2)。本曲作於1846—1847年,節奏近似馬祖卡舞曲,但完全不是為舞蹈伴奏的舞曲 ,而是真正的圓舞曲抒情詩。本曲是蕭邦去世前兩年完成的,隱含著他對生命的認識。也被舒曼稱之為為「心靈的圓舞曲」。
  •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不得不誇獎一下蘇州的政府,在民生工程上都是不遺餘力的。為大伙兒提供的景色很美,風景如畫。就像每年生肖酒一出來都是高價,大家都知道要跌。土豪是不追求性價比,只追求自己舒服。圖新鮮,高價買生肖的人多了。
  • 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思維的囚徒》7個原則教會你生活
    這個世界上更多的是最普通的人,擁有平淡、平凡的人生,生命中會有一些崎嶇與坎坷……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將自己的力氣用在點上、把握自己的命運,發揮更大的能量,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樣,即使是普通人也沒白白走這一遭。那麼如何才能找到生命的意義?
  • 《活出生命的意義》:認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生活
    正如《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即使經歷了三年的集中營生活,歸來後發現父母、懷孕的妻子和哥哥都死在了集中營,依然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他在67歲仍開始學習駕駛飛機,並在幾個月後領到駕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
  • 任何一個找到生命意義的人,都敢於逆行
    01 生活不會虧待任何一個熱愛它的人2007年,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得了直腸癌,醫生說他最多只有七年的生命了。可是,他依然堅持工作到深夜三、四點。他的目標是要把莎士比亞的所有作品都翻譯出來。許淵衝教授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莎士比亞的作品翻譯完,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能出一本是一本,不敢吹牛。活一天是一天。」他還說:「生命並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你要使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記憶。」是啊,一個跑贏了病魔的人,就已經很賺了。
  • 「書評」《活出生命的意義》不是雞湯是雞肉
    如果感覺到迷茫的話可以去看看《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選為最具影響力的十本著作之一。這本書的作家維克多·弗蘭克爾是著名的心理學家,而且對生命充滿了巨大的熱情,他在67歲學習開飛機,並且順利拿到駕照,在他80歲時,還爬上了阿爾卑斯山。
  • 怎樣活出生命的意義?經歷奧斯維辛集中營災難的維也納醫生如是說
    奧斯維辛之後震撼靈魂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義》如果不是戰爭,維克多·弗蘭克爾可能只是維也納一名默默無聞的醫生;但是戰爭,讓他成為了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在那裡,弗蘭克爾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只有他和妹妹倖存下來。
  • 40歲倖存在集中營,80歲登上阿爾卑斯山:活出生命的意義
    他從集中營被解救後,9天的時間寫出了《活出生命的意義》,而後發展了心理治療的意義療法。67歲時,考取了飛機駕照。在80歲時,登上了阿爾卑斯山。90歲時,還在大學授課、寫自傳、接見學者,每周還要親自回複數百封讀者來信。維克多·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蹟。
  • 愛我們所愛,但要知道我們所愛的都如朝露--《活出生命的意義》
    有此感慨,基於最近看的一本書《活出生命的意義》。假設一切都被命運奪走,家人、朋友、財富、自由統統都被奪走之後,我根本無法想像那時的自己,是否還有活下去的勇氣。02 活出生命的意義這種極端的情況我們不曾遇見,但有人遇到過,那就是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二戰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集中營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
  • 朗誦:每天醒來,都是生命中美好的一天
    每天醒來,都是生命中美好的一天作者:彥輝   朗讀:張少華海子說,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週遊世界……給每一座山,每一條河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無論我們出走多少年,前行多麼遠,轉身的時候,都有一個叫做家的地方,在身後默默的注視著我們。都有一些叫做朋友的人,在等待我們回歸!在他們的心裡,我們無論多麼滄桑,都是他眼中的菁菁少年!
  • 在沈從文的《生命》中看到:一個抽象的男人思考具體生命的意義
    所以沈從文首先對於生命概念說出自己的觀點:「傻子的生活千篇一律,有意義的生活要完整。」那麼他所指的生活應該具有促進生命意義的生活。「『哲人』不是生物中的人的本性,與生物本性那點獸性離得太遠了,數目稀少,正見出自然的巧妙與莊嚴。」
  • 最高級的活法是:把你生命的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結束後的每一天來過
    我想了一下回覆說:有一句話叫把生命的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來過,你會珍惜生命的每一天。現在改一下,把你生命的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結束後的每一天,你的每一天都活在失而復得的欣喜裡哈哈有時,靈感的觸發僅僅是一句有靈氣的話。我忽然就有了這樣一個感悟: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結束後的每一天來過,這也許就是生命的最高級的活法。
  • 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
    轉眼自己已年近半百,經歷的日子可以匯聚成海,然而印在記憶裡的能有幾瓢呢?回想過往,我狠狠地在自己記憶深處挖掘,找尋那些能讓人感覺到些許滋味的,能夠顯擺自己「資本」的,一找再找,唯有零星的碎片,少得可憐。人幾乎都有這樣的積習,喜歡盲目地往前走,除非某一天被某種東西驚醒,驀然回首時才會意識到原來是自己白白地把日子一天天送走的,沒有做絲毫挽留。
  • 《活出生命的意義》: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泰戈爾曾說:「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深以為然。《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作為猶太人,他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
  • 生命是沒有意義的
    任何名色法都必須依賴各種因緣條件才能產生和存在,是「有為法」;任何名色法都有其產生和存在的過程,然後必然會滅去,有生有滅的現象稱為「行法」,所以佛陀經常說「諸行無常」。二、生命即五蘊、名色法,稱為苦聖諦佛陀說:「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怨憎會是苦,愛離別是苦,所求不得也是苦,總言之,五取蘊即苦。」生命具有種種不圓滿性質的真理,佛陀稱之為「苦聖諦」。
  • #早安巴南# 生命並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
    {"title":"#早安巴南# 生命並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 "url":"/county/bananqu/bananquxinwen/2018-06-19/906275.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county
  • 蔣勳:如果生命沒有意義,你還要活嗎?
    如果生命沒有意義,你還要活嗎?  ·蔣勳·  我出版過一些書,談了美學、談過詩,寫了一些小說和散文,我想我最終的著作應該是一本懺悔錄。我也不敢說殺生一定成仁,捨身一定取義,魯迅寫的秋瑾殺生、捨身之後,其鮮血只是沾染了一顆饅頭,讓一個得肺癆的小孩食用,她甚至救不了他。  這個了不起的文學家顛覆了儒家成仁、取義的觀念。生命真的有意義嗎?  儒家文化一定強調生命是有意義的,但對存在主義而言,存在是一種狀態,本質是存在以後慢慢找到的,沒有人可以決定你的本質,除了你自己。
  • 世間有幾個是能活明白的:生而為人的感悟
    既然如此自在,為何不好好活好當下的每天?為何不讓自己的每天都活的有意義?生命並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你使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記憶。不要總想改變他人,改變世界,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的內心。
  • 《銅鑼燒也有春天》:面對痛不欲生的生活,她仍活出了生命的意義
    每個人都在感受生活的黯淡無光,有人步伐受阻,有人感染新冠病毒,有人需要迎著病毒上,有人生活陷入困頓,有人遭受好友至親的逝去……《銅鑼燒也有春天》這本書可以幫我們慢慢撫平疫情帶給我們的創傷,讓我們在黑暗與迷茫中看到希望。它講述了一位麻風病患者面對痛不欲生的生活,找到生命的意義,讓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都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