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Running
老子曰: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逸動之徐生?
昨天按照520的配速跑了5.20公裡,算是踐行了一個小小的儀式感。有人評論說,520就是跑5公裡20分鐘,我覺得很有意思。一定要補上這堂速度課。
在昨天,無數跑者都在用跑步來慶祝這個520民間節日。而真正激勵到我的,是於嘉。他昨天自己跑了個全馬238。在沒有比賽的日子裡,這樣的苦練,是真愛,是情懷,是不因環境而改變內心變強的渴望。此刻我心中升騰起的,都是對於嘉老師的佩服加敬仰。
見過太多豪言壯語,而真正靠說話吃飯的主持人於嘉,卻是如假包換的行動派。這個成績是千錘百鍊的結果,也是我們都知道的超高水準。
實際上,在馬拉松領域,有幾道門檻非常重要。330,315,310,300,245,進入245之內,就是天才加勤奮且科學的領地了。在很多馬拉松比賽中,這個成績已經可以站臺了。中國馬拉松之多,已跑到了高手不夠用的時代。
無論年紀如何,還都有一份超越自己的衝勁兒,在這個歷史時期尤為珍貴。我也是眼看著於嘉從小胖子到跑步達人,到全馬破330,全馬破3,直到昨天的238。現在悅跑圈每每響起於嘉播報裡程的聲音,更多了一份動力!
(上次見到於嘉還是2019年越山向海人車接力賽的時候)
我忽然意識到,這段疫情期間,有長期跑步習慣的跑者還都在跑步:一部分人在進行養生跑,用持續不斷的小強度跑步,來維持身心強大,為隨時投入復工的戰鬥做充足準備。
還有一部分人,疫情期間跑的比過往更多了,更有強度、更刻苦,先有韓寒秀出了5公裡18分36秒,昨天又有於嘉自己跑了個全馬2小時38分……嚴肅跑者,在這個求變的庚子年,樹立了精神榜樣,勃發生機!
跑步本身就是多元文化於一身的。以健康為尺度,求穩、求長久是一種比較容易理解的常態;以競技拼搏,帶來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則是另一種難得的激勵。回顧近現代不同歷史時期,跑步拼搏所帶來的精神振奮,曾多次帶領人們走出困境。
時刻準備著,是一種高貴的品質。
我還記得羅永浩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光武帝劉秀有一次打了敗仗,夜裡去巡視營房,看看這些戰敗的士兵是什麼心態。結果一看,一個帳篷裡的人,有寫家書的,有寫情書的,滿臉的淚水在那哭哭啼啼;跑到下一個帳篷,幾個人喝得醉醺醺的抱在一塊兒又唱又哭,醜態百出,唱什麼「擦乾眼淚陪你睡」之類的,一副沒出息的樣子。劉秀一路看過去,看的心裡很煩躁,最後終於走到一個帳篷前面,往裡面一看,只見一個年輕的將軍,拿著一塊破布,在那裡不停地擦自己的武器和盔甲,擦得雪亮雪亮的。臉上的表情呢?既不憂傷,也不沮喪;既不憤怒,也不亢奮,很平靜,跟沒事兒似的,就在那裡擦武器,擦得很亮,準備下一次的戰鬥。於是劉秀很驚訝,說,這小子肯定能成事。結果這小子果然就成了事,他就是東漢的大將軍吳漢。這個故事教給我們的是:面對挫折、打擊的時候,不要傷心、不要難過、不要沮喪,甚至不要控訴、不要憤怒、不要抗議,只管埋頭默默擦亮你的武器,準備下一次的戰鬥。」
沒有比賽的日子,一個跑者如何度過他的跑步生涯,折射出非常珍貴的品質,我們對跑步的愛,對跑步真正的愛,都融化在這些,不為任何榮譽,而準備戰鬥的日子。
推而廣之,成為一個好的跑者,讓優秀成為常態,需要做到5件事:
1、良好的睡眠
2、合理的飲食
3、照顧好身體,避免受傷
4、合理的訓練
5、持續的動力
實際上這5點,不僅對跑步而言,任何一個有志青年,任何一個工作中的人,都可以遵循這個標準。好的睡眠飲食(保證身體活力),張弛有度的生活節奏(避免過勞透支),不斷進步的刻意訓練(不要浪費時間),以及最可貴的持續的動力(需要有遠大目標)。
當很多人還在考慮沒有比賽,是否訓練的時候,一些人卻已經在自我激勵,付出行動。即使無人喝彩,依舊成為勇者,這是運動精神的體現,也是我們在這個多變的世界裡,保持戰鬥力和自我覺醒的有力武器!
(首都媒體跑團在5月20日進行的跑步活動)
欣喜地看到多數跑者在這段時期裡,都沒有放棄跑步,哪怕是以養生跑的狀態維持著,也足以超過絕大多數人的自律性。強身健體,增加免疫力。在全球疫情中保持一個高的健康水準,復工更有活力。
然而嚴肅跑者並不局限於此,他們努力進步,追求更高更快更強,跑步看上去是個傻乎乎的機械行動,但這項運動本身,卻蘊含了巨大的「持續動力」因素,以習慣進步的心情去做任何事,眼裡都將是希望。
試想,在一家企業裡,誰會不甘於現狀,更願意努力拼搏甚至引領時代,一定是那些有遠大抱負的人。遠大抱負的載體,存在於每個人的基因之中,而這種不甘於現狀的行為,在年輕人身上體現的最淋漓盡致。年輕的、青春的好奇心,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等同於運動精神,你會發現這二者之間有高度的一致性。
重溫猶太詩人Samuel Ullman(塞繆爾厄爾曼)的一首詩《青春》:
青春不是指生命的一段時間,而是指一種精神狀態;
它不是指紅潤的面頰、透紅的嘴唇和敏捷的腿腳,
而是指堅韌的意志、豐富的想像和強烈的感情。
青春是指生命的源泉在不息地湧流。
青春意味著在氣質上勇敢多於怯懦,
冒險進取多於舒適苟安。
擁有這種品格的人,
60歲的老人往往多於20歲的年輕人
人之變老不僅僅由於年歲的增長,
我們之變老常常是因為放棄了對理想的追求。
年歲也許會使皮膚增添皺紋,
可是一旦喪失熱忱,靈魂上的皺紋就會隨即出現。
焦慮、疑惑、懷疑自己、恐懼、絕望
定會使我們心靈扭曲,意氣如灰。
無論是60歲還是16歲,
每個人心中都有其喜歡的新奇事物;
對星星和類似星星的東西有好奇心,敢於挑戰
對未知事務孩子般的渴求之心,
樂於享受生活帶來的樂趣。
我們因信念而年輕,因心存疑慮而變老;
我們因自信而年輕,因心存恐懼而變老;
我們因希望而年輕,因滿懷沮喪而變老。
在你我的心中都有一座無線電臺:
只要它總在接受來自地球、人類和宇宙發出的美、希望、勇氣、莊嚴和力量的信息,
你就會變得年輕。
當心靈的天線倒下,
心如大雪般悲觀、如冰塊般憤世嫉俗時,
那時,唯有那時,即使你年方二十,你也將真正老去。
然而,只要你將心靈的天線豎起,
去接收積極而樂觀的電波,
那麼你就有希望即使活到80歲死去,也仍然是年輕。
在這個全球疫情的特殊時期,用奔跑、用努力,用速度與力量來詮釋青春的跑者,在工作,生活、事業上也一定是不甘平庸的。其實哪有什麼英雄造時勢?英雄不過是時刻準備著,當時機到來,時勢自然與英雄共同冒了出來。
並非真的英雄創造時勢,而是英雄不錯過時勢,英雄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存在於每個人的行動中,存在於每個人的基因中,於是才有了時勢造英雄。
所以,青年佛系一說是非常值得商榷的。青年最該勇往直前。勢不可當的年紀,怎能寥寥此生?不要在最該綻放的時期假裝佛系,不要在青春躁動迷惑的時期故裝成熟,用高曉松的話說,「什麼叫四十不惑?四十不惑,不是什麼都懂了,而是不懂的他也不在意了,到這兒了。」真正的迷茫,總是伴隨著青春,總是伴隨著變動,而如果你有一種體育愛好常伴左右,擁有不安於現狀的體育精神,你將永葆青春。
運動吧,即使沒有比賽;運動吧,哪怕只跑個養生套餐。
養生跑是為了隨時投入到復工的戰鬥,而嚴肅跑則是為了引領潮流。
奧林匹克,箱根接力,百英裡越野賽,各式各樣的馬拉松……其間無不蘊含著我們對生命的禮讚,而所有這一切,都會寫在我們的身體裡,寫在我們的基因中,流淌在沸騰的血液裡,並且從不同膚色的眼神中綻放出光芒。
我從沒見過真正熱愛運動的人,擺出一張幽怨臭臉。我們也很難在真跑者的身上,看到那種怨天尤人的戾氣。運動改造了我們。運動的行動與大腦緊密連接,總是給我們正向的反饋,就像當年移動公司的廣告一樣:我能!
5月20日,於嘉跑了自己的全馬238,這是我在5月20日見到的最振奮人心的故事,當然,也深深滴刺激了我。這種沒有比賽依然嚴格要求自己的品質,散發著無比耀眼的光芒!
找個時間去跑5公裡20分吧,十五的月亮十六圓,520的糖果521甜。
黑跑黑話
「嚴肅跑者的內心渴望,是青春的代名詞。」
不安於現狀,在2020年庚子年顯得尤為珍貴。
請少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