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陀人在中原建立三朝,為何中原人不認為是侵略,還積極擁護

2020-12-21 張生全精彩歷史

沙陀族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北方少數民族。他們殺進中原,在中原連續建立了後唐、後晉、後漢三個朝代。這三個朝代,給中原百姓造成的危害其實是很大的。因為君王不思進取,家族內部互相殘殺,讓這三個王朝都成為短命王朝。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老百姓受苦。讓人更氣憤的是,後晉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促進了契丹的做大。最後,契丹還打進中原,滅掉後晉。若不是契丹主耶律德光不適應中原氣候,想回去因而途中病死。而他病死後引發契丹國中內亂,契丹在那時候就已經統一中國了。

(沙陀人的進攻,圖取其意)

可見,沙陀人給中原地區的老百姓造成的傷害,確實是挺大的。

然而,沙陀人給中原的老百姓造成了這麼大的傷害,可為什麼,後世卻沒有嚴厲地批評這個民族,而且別說後世,當時的老百姓,也幾乎沒人認為他們是異族入侵。甚至可以說,不但沒人反對他們,老百姓還紛紛幫助李克用、李存勖這一對沙陀父子,打擊漢人朱溫建立的朝代後梁。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理一理沙陀的譜系。把譜系理清楚,我們或許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沙陀族本來是突厥族的一支。不過這一支的人數並不多,大概也就是幾萬人。

唐朝初年的時候,他們住在現在的新疆一代,靠近沙漠,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唐朝人稱他們為「處月人」。唐高宗的時候,唐朝徵討一支西突厥阿史那賀魯,當時處月人幫助唐朝打仗。因此,唐朝打勝後,在這裡建立了金滿、沙陀兩個州。處月人的首領金山,被唐朝封為金滿都督。但「處月人」卻被誤稱為「沙陀人」。

唐軍撤退後,西突厥報復沙陀人,沙陀人打不贏,只得遷移到北庭(今天的甘肅西南)一帶生活。

沙陀人想歸附大唐,但是受到了回紇人的打擊。不得已,他們只得投奔吐蕃。投奔吐蕃後,也不得安寧,被吐蕃當成槍頭,和唐軍作戰。

唐軍雖然知道沙陀人並不想和唐軍作戰,但是當時唐朝剛經歷了安史之亂,自顧不及,因此根本沒辦法招撫沙陀人。

後來,吐蕃人懷疑沙陀人與回鶻人勾結,因此又把他們強迫趕到黃河以西那種生存條件很艱苦的地方。

(唐高宗)

這一次,沙陀人堅決要求歸附大唐。於是,三萬沙陀人在朱邪盡忠父子的帶領下,在吐蕃人的圍追堵截中,歷經艱辛,終於到達唐朝的靈州。

到唐朝地界以後,唐朝雖然接納了他們,卻也有些擔心,害怕他們惹事,覺得他們是個麻煩,於是就想了一個辦法,把他們的青壯召集起來當兵,由唐朝的將領控制起來。

實際上,就算是這樣,沙陀人對於唐朝來說,還是一個威脅。因為當時唐朝是藩鎮割據。他們要是被藩鎮所利用,對唐朝絕對是個巨大的傷害,相當於引狼入室。

好在沙陀人並沒有被利用,反而還對唐朝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唐憲宗的時候,沙陀人幫助朝廷打敗了割據的藩鎮成德王承宗和淮西吳元濟。唐武宗的時候,沙陀人又幫助朝廷打擊了澤潞的藩鎮劉稹。唐宣宗的時候,沙陀人幫助朝廷對抗吐蕃、党項、回鶻等少數民族,唐懿宗的時候,又幫助朝廷鎮壓龐勳領導的農民起義。

而因為這些巨大功績,當時沙陀人的首領朱邪赤心被唐朝皇帝賜姓「李」,改名李國昌。

再後來,李國昌、李克用父子,又幫助唐朝鎮壓黃巢起義,把駐守長安的黃巢攆了出去。被唐朝封為河東節度使,鎮守晉陽(現在的太原)。

這時候,朱溫篡唐,建立了後梁。於是,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便打著恢復唐朝的旗號,號召天下英雄起來,共同討伐朱溫。最終,李存勖在中原豪傑的幫助下,經過南徵北戰,最終建立了後唐。

(朱溫)

從上面過程的講述中,我們可以看出,沙陀人雖然是北方少數民族,但是卻並不遭中原人討厭,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沙陀人從唐朝中葉就進入唐朝的地盤,長期生活在漢地,一百多年間,可以說,基本上已經被漢人同化了。連他們的姓,劉知遠、石敬瑭、李存勖都是漢姓。

二是沙陀人基本上都是受唐朝的護佑,而且他們也基本上都是在幫助唐朝。可以說,沙陀人和唐朝建立了良好關係,沙陀人沒有給中原人留下什麼壞印象。

三是沙陀人朱邪赤心被唐朝皇帝賜姓「李」,也就是說,這支沙陀人成了皇親國戚。雖然他後來對大唐其實並不忠心,但是依然會受到民間擁戴。

四是朱溫篡唐後,是這是沙陀人打敗朱溫,恢復了唐朝。雖然說已經不是原來那個唐朝,但名字一點兒也沒變。這在人們的觀感上是不錯的。

(參考資料:《舊唐書》)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沙陀人入主中原的時候,為什麼沒有遭到漢人的反抗?
    五代時,沙陀族曾在中原建立封建王朝,統治北方27年。不過,與遼金元清不同。不管是當時,還是事後,大家似乎都沒把他們「當外人」。如果我們了解古人對「華夷之辨」的態度,這就不足為奇了。入主中原27年,但沒被當「外人」沙陀是北方少數民族,原屬西突厥的別部。在大唐徵討西突厥時,該部歸順大唐,後來還從徵鐵勒各部。
  • 沙陀人和粟特人有何區別?五代有四國是沙陀族建立?石敬瑭便是
    不過粟特人崇尚自由,他們沒有屬於自己的王國其實就是很明顯的特徵。走到哪裡算哪裡,不需要向誰交代,不需要給任何人打工。所以這幫人中大多數都不願意被編入中原戶籍,只是以客籍的身份,長期前來中原地區貿易。所以他們擁有了龐大的財富,成為了日後他們的子孫後代建立基業的基礎。莊宗光聖神閔孝皇帝,其先本號朱邪,蓋出於西突厥,至其後世,別自號曰沙陀,而朱邪為姓。
  • 為何古代北方經常侵略中原地區,南方卻很少侵略中原地區?
    根據史記記載,匈奴是夏朝的後裔,也就是,夏朝的一部分,中原人遷移到北方居住。所以從那時起,北半球就發展起來了。除中原地區分化部分人口,向北發展外,由於西北部還是一個中西結合的區域,因此西北部民族,又不斷地向東遷移。所以實際上北方是個很活躍的地方。儘管他們的文明因缺乏延續性而未能順利傳播下去,但卻從未缺少人氣,也從未缺少大量人口的繁殖能力。
  • 為何古代北方經常侵略中原地區,南方卻很少侵略中原地區?
    根據史記記載,匈奴是夏朝的後裔,也就是,夏朝的一部分,中原人遷移到北方居住。所以從那時起,北半球就發展起來了。除中原地區分化部分人口,向北發展外,由於西北部還是一個中西結合的區域,因此西北部民族,又不斷地向東遷移。所以實際上北方是個很活躍的地方。儘管他們的文明因缺乏延續性而未能順利傳播下去,但卻從未缺少人氣,也從未缺少大量人口的繁殖能力。
  • 禍害中原數百年,被無數人罵漢奸,其實他本就不是稱不上漢奸
    雖然做了如此賣國之事,但是我們還不能稱呼其為漢奸,因為他本就不是漢人而是沙陀人。那麼沙陀人是什麼民族,這裡有必要補充說一下!《新五代史·唐莊宗紀上》沙陀人的崛起源自於唐朝末年的動亂和衰弱,在鎮壓黃巢起義時候走上歷史舞臺,進而開始左右衰弱的唐朝皇室,並在五代十國時期建立了政權。這個政權之一,就有石敬瑭建立的後晉政權。石敬瑭的後晉政權能夠崛起,要感謝後唐第二任皇帝李嗣源提攜。
  • 為何古代北方經常侵略中原地區,南方則很少侵略中原地區
    按照史記的記載,匈奴人是夏朝的後裔,也就是說,是一部分夏朝的中原地區的人遷徙到北方去生活。因此在那時候,北方就已經發展起來了。 除了中原地區分化一部分人,到北方地區去發展以外,由於西北地區還是中西方的結合部,所以西方的民族,又不斷地向東方遷徙。因此,北方事實上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地方。
  • 為何元清兩朝能夠成功入主中原一統天下?
    作為中原之外的少數民族,元朝和清朝在入主中原前,理論上沒有理由得到中原地區的民心,但他們依然取得了天下。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1、得天下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作為孟子思想的概括和總結,體現了儒家學派對治世的基本觀點。而隨著儒家思想成為統治者的御用思想,這句話也成為儒家勸誡統治者和愚弄廣大民眾的思想武器。
  • 同樣源自漠北,匈奴突厥西遷而鮮卑入主中原,是選擇的結果嗎?
    匈奴生活的年代非常早,而在當時,因為馬鞍和馬鐙等有助於騎兵長途作戰,並強化其戰鬥力的重要馬具都還沒有發明出來,所以匈奴跨越長途地理阻隔,舉族進入中原是基本不可能的。但即使這樣,匈奴還是在戰國末期,趁秦趙兩國激戰之機,走出了北方草原的遊牧區,佔領了屬於農耕區的河套地區。而這其實就可以被看成是匈奴對於進入中原農耕地區的一種試探。
  • 元朝清朝入主中原和日本侵略中國,我們如何區分看待?有何不同
    元朝和清朝的挺進中原,屬於是民族融合,是中華民族不同政權間的較量,對南宋和明朝來說,是入侵,但對中國而言,只是內部政權的較量。 而日本入侵就不同了,那是外國對中國的入侵,是民族侵略和奴役,是列強的殖民擴張行為。
  • 清朝入主中原算不算外族侵略?是否具有正統地位?
    在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上,大大小小的王朝共出現了六十幾個,其中大一統王朝共十二個,分別是秦朝、西漢、新朝、東漢、西晉、隋朝、唐朝、武周、北宋、元朝、明朝和清朝,只不過新朝和武周不被後世認為是正統,北宋因為領土不包含燕雲十六州,大一統地位存在爭議。
  • 中原大戰奉天之爭,東北軍仇視蔣介石,張學良為何卻執意擁護?
    從張學良對待己方的態度,常年充當說客使者的薛篤弼和賈景德都清楚,張學良心中必定已經做好了擁護蔣介石的決定。 等到薛篤弼和賈景德離開張學良府邸之時,張學良派人向二人表示,日後所有的接待工作均由秘書長王樹瀚負責,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找王樹瀚商議。
  • 中原解放區建立請示報告制度的探索
    以1948年初中共中央發布《關於建立報告制度》這一黨內指示為標誌,黨內政治生活進入規範化、制度化階段。各解放區紛紛結合自身實際推出實施方案,其中,中原解放區落實中央指示精神、建構請示報告制度體系的有益探索,為進一步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制度管黨治黨積累了有益的歷史經驗。
  • 元朝和清朝入主中原同日本侵略中國,我們如何區分看待?有何不同
    元朝和清朝的挺進中原,屬於是民族融合,是中華民族不同政權間的較量,對南宋和明朝來說,是入侵,但對中國而言,只是內部政權的較量。而日本入侵就不同了,那是外國對中國的入侵,是民族侵略和奴役,是列強的殖民擴張行為。
  • 世界最高佛像,中原大佛為何不受人待見了?看看那裡曾經的門票
    堪稱世界最高佛像,中原大佛為何不受人待見了?中原大佛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佛泉寺內,它也是河南不多見的5A及景區,這座佛像可不簡單,據說建立之初,總投資就達到了12億元,不說人工,單單材料就用了1.5玩噸特殊鋼、3300噸青銅以及216斤黃金。鑄造了208米高的大佛,蓮花座就達到了20米。金剛座有25米,這都是極為罕見的,堪稱世界上最高的佛像。
  • 五代亂世根源:山西與中原誰主沉浮,但問題不是爭霸而是文明
    但王峻卻是刺探契丹虛實,為攻入中原做準備。契丹人入主中原,但在中原連半年都沒呆住。公元947年正月,耶律德光入汴梁;公元947年三月,耶律德光準備北返。而公元947年二月中旬,劉知遠已經在太原稱帝,率軍撲向汴梁。當年五月,劉知遠入汴梁稱帝,建立後漢政權。此時的耶律德光已經病逝於殺胡林,契丹大遼開始內亂不斷。
  • 外來民族「勇闖天涯」佔領中原,為何之後卻「守著」中原,不擴張?
    東夷西狄南蠻北戎,這些都是中原人對各地少數民族的蔑稱。當然,現在是民族大團結,但是這種思想也是近代以來才提出的。古代的中原百姓,自視禮儀之邦,而其他地區的民族大都沒有自己的語言,也沒有自己的文化,也不興儒家之道。但是他們有著強勁的戰鬥力。
  • 五代以後,為何中原農耕文明多被草原遊牧文明吊打?
    很顯然,這麼小的計量單位是完全不可能看到長城的。如今,長城作為國家著名的旅遊景點保留下來了,同時也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被人稱頌,可在我的腦海裡,一個問題時常浮現出來,長城是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略而修建的,在我國古代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裡,為何到了五代以後,中原農耕文明屢次被北方草原文明所吊打呢?我想產生影響的因素很多。
  • 歷史上,沙陀人入主中原,為什麼沒有遭到漢人的反抗?
    五代時期,沙陀族當年攻破後梁、入主中原之時,漢人們的反應,就很不一樣,不僅沒有激烈反抗,反而表現得非常期盼。沙陀入主中原        同光元年冬,後唐先頭部隊在李嗣源的率領之下,攻至後梁都城——汴梁城下,開封府尹王瓚見狀旋即開門投降。
  • 滿族人是如何從關外,一步步統一中原,建立了清朝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是由滿族人建立的江山。最開始的時候,它一開始主要是在關外的活動,建立了政權。後來一步步發展擴大,隨後進入山海關之後,正式問鼎中原。在清朝最鼎盛的時期,面積達到1500萬平方公裡,這還不包括其他藩屬國,它的疆域在歷朝歷代中排名第2位。這個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滿人是如何從關外,一步一步統一中原的,建立清朝這個政權。
  • 中原文化與中原崛起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光春縱論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引起與會人士和香港社會各界的積極反響與強烈共鳴。南宋愛國將領嶽飛是河南湯陰人,其「精忠報國」的壯志、「還我河山」的吶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的豪情,一直激勵著中華兒女抵禦外侮、報效祖國。這些英雄們,歷來都是人們尊崇、歌頌的對象。這是一種不尋常的文化現象。  8農耕文化  農業最早是在中原地區興起來的。中原農耕文化包含了眾多特色耕作技術、科學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