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頭新娘 | 洪雙飛:一不小心,我竟引領了兩岸通婚的風潮

2021-02-09 海峽衛視

從槍炮到玫瑰,從冤家到親家,從周轉兩日艱難返家到如今直航一小時……擁有1200多年歷史的晉江漁村——圍頭,見證了半個多世紀的兩岸悲歡。

以「藍天、碧水、金沙、綠林」著稱的福建晉江市金井鎮圍頭村成為六十多年兩岸關係冷暖變化的一個縮影

2018年8月16日, 回到娘家參加由中國著名男裝品牌七匹狼贊助支持的第五屆海峽兩岸(晉江金井﹒圍頭)七夕返親節的洪雙飛儼然是焦點人物。一到家,她的行程表便被眾多媒體佔據了。 見到海小峽時,一臉倦意的洪雙飛卻笑得很甜。

洪雙飛:有些累,但想想也很開心,大家都把我看作圍頭村的明星人物,誰讓我是第一個敢嫁到臺灣的圍頭新娘呢?

是的,人們總是能記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圍頭新娘」洪雙飛(右)和臺灣金門新郎陳應超(左)的婚禮照

1992年初夏的那場婚禮讓她難忘,也讓很多人難忘。當年的洪雙飛如何能想到,她竟引領了圍頭村兩岸通婚的風潮,「圍頭新娘」這個名詞也應運而生。時至今日,已有137個圍頭新娘嫁到了臺灣各地,2009年後,每年均有一個臺灣姑娘嫁入圍頭。7000人的村子,146對的兩岸婚姻,圍頭村以「海峽通婚第一村」蜚聲遐邇。

圍頭村被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譽為「海峽通婚第一村"

說起當年與丈夫陳應超的相識,洪雙飛仍是一臉甜蜜幸福。

洪雙飛:我老公因為做生意認識了我姐夫,一來二去我們就認識了。他祖籍南安,我們語言相通,交流無礙,剛開始覺得很有默契,而後漸生依戀。後來,他就和婆婆說起了我,婆婆就託人來圍頭提親。

金門小夥看上了自己的女兒,並主動上門提親,當時,這在洪雙飛的父親洪建財看來,是件近乎不著調的事情。對於與圍頭一海之隔的金門,洪建財有著複雜的情感印記。

身為民兵營營長的他,親身經歷了「八二三炮戰」。因為這次炮戰,土地面積不過3平方公裡的圍頭村被寫進中國的現代史。

作為當年的民兵英雄,洪建財如今還會經常來到家門口的八二三戰地公園裡,為到訪遊客當起義務講解員

位於泉州圍頭半島突出處的圍頭村,是大陸離大金門島最近的地方,距離不過5.2海裡

洪建財:1958年炮戰開始時,我才16歲。那時候情勢真的是緊張啊,一天24小時人的神經都是繃得緊緊的,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圍頭村的居民也都被疏散到晉江內陸村莊居住,整個圍頭村就只留民兵營和炮兵部隊。

如今已是78歲高齡的洪建財回憶起「八二三炮戰」,仍是歷歷在目——炮戰最前沿的圍頭村海灣上空炮彈橫飛,負責運輸工作的他每次都抱著兩枚38斤重的炮彈奔跑穿越炮火中……作戰英勇的他,被譽為「戰地小老虎」,還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圍頭和金門之間打打停停的炮戰,直到1979年元旦大陸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後,才終於停止。 

「八二三炮戰」的歷史舊照(左邊上下兩圖分別為洪建財的戰地照和民兵照)

硝煙散去,本就是「兄弟」的圍頭和金門兩地日益熱絡起來。  

九十年代初,圍頭村被福建省確認為民間對臺貿易的試點村,洪建財也在家裡開辦起了小額貿易公司,金門人來來往往,女婿陳應超就是其中一個。本以為只是個普通的商業夥伴,誰想到他竟然來提親呢?

洪雙飛是洪建財的二女兒,家中的掌上明珠,對於她的婚姻抉擇,是支持還是阻撓?幾經深思熟慮,洪建財不顧愛人的反對,做出支持女兒的決定。

洪建財:我當時考慮了很多,好壞都考慮了。好的方面在於男方祖籍在泉州,語言和風俗習慣都和我們一樣,壞的方面是擔心萬一以後兩岸再交火的話,女兒被困在那邊回不來怎麼辦。最終,我還是覺得好的方面我更看重。再說了,臺灣包括金門本就是中國的領土。這門親事就是兩岸的緣分。

八二三戰地公園裡豎立著父親洪建財的戰功宣傳牌,為此洪雙飛很是自豪 

洪雙飛:父親告訴我他的顧慮,然後對我說,既然你們彼此有好感,那就走走看看吧,婚姻終究是年輕人自己的事。我結婚那時,圍頭村挺轟動的,有不看好的,但我們也收到了很多人的祝福。

為參加2018年8月17日在圍頭舉行的返親節, 洪雙飛特意帶著小兒子陳冠齊(左一)回到圍頭村的家裡 (梧桐子 攝影)

婚姻大事圓滿解決,但兩岸交通的不便卻成了洪雙飛的新難題。出嫁時,她要經香港繞行,由香港飛到臺灣後再轉機金門才能敲響婆家的大門。

洪雙飛:我就想,一隻海鳥分分鐘就可以從這裡飛到那裡,但為什麼我還要周轉兩天才能抵達呢?

圍頭村月亮灣日落,遠處的島嶼就是距圍頭5.2海裡的金門島(趙鐸 攝影)

女兒初嫁金門的那些日子,洪建財還為兩地間的高額話費苦惱過。後來他靈機一動,以對講機作為兩地的通訊工具。

2000年12月,「小三通」實施,大大拉近了海峽兩岸的往來距離。

2006年6月,大陸第三條對臺客運直航航線「金門—泉州」正式開通,對於洪雙飛來說, 這是一條舒適、溫馨、便捷的「黃金水道」,回家不過一小時。

洪雙飛:現在一個月我有時會回家兩三趟,基本上是想回來就回來。說真的,和父母親近幾年常常見面,感覺就跟沒分開過一樣。

泉州石井碼頭和金門水頭碼頭之間的航線是「小三通」固定航班之一

「金門—泉州」對臺客運直航航線讓嫁到圍頭新娘歡呼雀躍,從此,她們不必羨慕那些海鳥們了。兩岸族親也往來更加頻繁,彼此間的感情交流也更加親密。

洪雙飛:由於交通方便了,我父母和我公公婆婆互相之間的走動也多了很多。例如,父母親想念我時,就會去金門看我。我公公婆婆對大陸也很有感情,他們也會來圍頭看望我父母,有時甚至不需我的陪同,直接坐船就來了。

8月5日上午十點,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正式通水。那一天,洪建財父女也進行了視頻通話。

洪建財:我讓她將水龍頭打開,看看水流大不大,再嘗一小口,看看甜不甜……我想,下次再去金門,一定要帶上大陸的茶葉,鐵觀音也好,碧螺春也好,要在金門的土地上用大陸的水泡大陸的茶,那樣喝起來,應該就像身在大陸一樣,很親切,很熟悉。

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洪建財和身在金門的洪雙飛進行視頻通話

對於未來,洪雙飛和父親洪建財都有著自己的祈盼。

洪雙飛:兩岸現在已經通水,那下一步什麼時候能通電、通橋呢?如果能通橋,我開個車回家不就更方便了啊!

洪建財:希望有一天,我自己可以開個小船到金門,隨時都可以。

洪雙飛帶著小兒子陳冠齊(左一)與父母親以及小外甥(右一)在家門口的八二三戰地公園合影

今日的圍頭灣,戰爭的硝煙已然褪盡,唯有5.2海裡的翹望,隨風起航。

關於第五屆海峽兩岸(晉江金井·圍頭)返親節實景電視晚會《海峽情抒》:

由福建省婦女聯合會、泉州市婦女聯合會、晉江市人民政府主辦,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海峽衛視、晉江市委宣傳部、晉江市委統戰部,晉江市婦女聯合會、晉江市僑臺外事局,中共金井鎮委員會、金井鎮人民政府聯合承辦。

晚會由中國著名男裝品牌七匹狼贊助支持。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來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住在對岸的是親家 她們架起了金門圍頭「彩虹橋」
    自打洪雙飛和陳應超結婚後,就拉開了圍頭與金門通婚的序幕,臺灣海峽的波濤再也無法阻止兩岸年輕人自由戀愛的步伐。於是,洪水平組織村裡人舉辦起圍頭新娘「返親節」。2010年,首屆海峽兩岸(圍頭)「返親節」上,圍頭新娘攜夫帶子共136人,跨越海峽,返鄉探親祭祖。「姐妹們終於聚到一起了!」洪雙飛緊握著堂姐洪燕明的手,難掩激動之情。22年了,雖然經常返鄉看望父母,可大都是一家人獨來獨往,這麼多「圍頭新娘」聚到一起還是第一次。
  • 金門-圍頭:水要通了 心更近了(圖)
    本月20日,備受矚目的金門自大陸引水計劃供(購)水合同籤訂儀式在金門舉行,隨著福建省供水有限公司和金門縣自來水廠的代表在合同上簽字,歷時20年,在兩岸共同努力推動下,金門自大陸引水計劃終於突破了「最後一公裡」。據悉,最快明年底可實現試通水。  從通婚到通水,與金門一水之隔的圍頭備受關注。
  • 85位晉江金井圍頭新娘回娘家「話仙」
    ­  昨日的金井圍頭村迎來了一個特別的七夕節,85位圍頭新娘特地返鄉參加第四屆海峽兩岸(晉江·圍頭)七夕返親節,與晉江「最美家庭」互動遊戲、與家人朋友話家常。­  互動遊戲,拉近兩岸家庭心與心的距離­  圍頭新娘回娘家「話仙」­  昨日上午 9 時許,在圍頭假日酒店 內,85 位圍頭新娘圍坐在一起參加第 四屆圍頭新娘懇親會
  • 記錄中國丨「兩岸通婚第一村」變遷:從「嫁出去」到「娶進來」
    在洪雙飛的引領下,在臺灣的「圍頭新娘」漸漸多了起來。截至目前,圍頭村與臺灣結成148對跨越海峽的姻緣,其中圍頭嫁往臺灣有138人,臺灣嫁往圍頭村的「圍頭媳婦」10人。洪水平稱,圍頭村被譽為「兩岸通婚第一村」,這裡對出嫁到臺灣地區的姑娘有個統一的稱呼——「圍頭新娘」,她們分別居住於臺北、桃園、高雄、臺南、板橋、嘉義、花蓮、雲林、臺中、新竹、彰化、宜蘭、苗慄、澎湖和金門。村民洪麗玉兩個女兒都嫁到臺灣,大女兒洪金鳳嫁到高雄,二女兒洪明亮嫁到金門。「大女兒經常回來,小女兒在金門開民宿,太忙,沒時間回來。」
  • 特寫|「兩岸通婚第一村」變遷:從「嫁出去」到「娶進來」
    改革開放後,圍頭村悄然生變,它從軍事禁區變成兩岸民間小額貿易的「前哨站」。圍頭村和金門的漁民從甲板一起喝酒聊天,饋贈日用品,發展為以物易物、小額買賣,形成圍頭村版的「小三通」。「金門人常問:聽說大陸香菇很便宜,帶幾斤來吧,我說臺灣飲料也不錯啊,帶幾箱來吧,早期交易就是這樣。」洪建財說。
  • 泉州傳統村落之晉江圍頭:戰地文化鑄就「海峽第一村」
    村裡建有圍頭新娘主題園。東南網記者 林婕 攝 歷史鑄就「海峽第一村」 圍頭的每幢樓都有兩岸的故事。 1992年,圍頭少女洪雙飛在工作交往中與臺灣小夥陳應超相戀,而其父親正是參加「八二三炮戰」、有著「炮戰小老虎"之稱的洪建財。洪建財頂著壓力支持女兒的婚事,讓「冤家」變「親家」,洪雙飛也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嫁到臺灣的圍頭新娘。目前,圍頭村共有148對兩岸夫妻,是名副其實的「兩岸通婚第一村」。
  • 你知道兩岸通婚為什麼少了嗎?
    鍾錦明:目前大陸和臺灣都沒有準確的數字,一般來說兩岸估計結成了36萬至37萬對配偶。2002-2003年,兩岸通婚每年都有兩三萬對,到2018年這一數字已下降到7000多。兩岸通婚人數逐年減少,與大陸這幾年經濟發展比臺灣好密切相關。與此同時,大陸女性嫁到臺灣的格局也出現變化,現在有很多臺灣女性與大陸男性結婚。
  • 安徽剽悍伴郎團迎親,竟拆掉新娘房門,網笑:終於知道回門意思了
    導語:安徽剽悍伴郎團迎親,竟拆掉新娘房門,網笑:終於知道回門得意思了婚禮習俗中,新郎帶著伴郎團前往新娘家迎親時,往往要先通過伴娘團的考驗,新郎才能見到新娘。原本結婚該是件喜慶的事情,但中國安徽銅陵,10日卻有伴郎在迎親過程中,竟將新娘的房門給拆了下來,還差點砸傷了伴娘。剽悍伴郎團迎親拆新娘房門,還差點砸到伴娘。根據《star星視頻》報導,透過影片可看到,新郎在迎親時帶著身材魁梧的伴郎們前往新娘家迎娶,但伴娘團為了不讓新郎和新娘這麼快見面,故意擋在新娘房門內不開門。
  • 大陸新娘的臺灣生存
    【核心提示】海峽兩岸民眾通婚久已有之,如金門女子嫁給廈門的男子,馬祖與黃岐半島的婚嫁來往更是習以為常,只是因為兩岸長達近40年的隔絕和軍事對峙,才令兩岸男女「望斷秋水,不見伊人」。自臺灣當局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和旅遊以來,海峽兩岸特別是閩臺兩省男女通婚數量持續增長。福建與臺灣隔海相望,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的親緣關係促成了閩臺兩地婚姻的迅速發展。1989年在廈門誕生了半個世紀以來的第一樁海峽兩岸婚姻,此後涉臺婚姻的數量逐年上升。
  • 兩岸全面「三通」十周年 閩臺經貿合作成績斐然
    2018年5月10日至至11日,兩岸共同進行聯合測試,技術指標達到設計要求。2018年8月5日,兩岸共同舉行通水儀式,「兩岸一家親,共飲一江水 」之願景得以實現。隨後採訪團來到「海峽第一村」晉江市金井鎮圍頭村,巧遇正在村部散步的洪超雄一家。
  • 15年兩岸通婚從3萬對跌破7千對!大陸女生不再熱衷嫁臺灣郎
    十五年間兩岸通婚銳減八成,出現「大退潮」趨勢。兩岸自1987年恢復民間往來後,通婚數量逐漸增加,至2003年達到高峰,據臺灣官方統計,當年兩岸通婚達三萬四千多對,此後逐年減少,並至2014年後跌破「一萬對」大關,去年兩岸通婚數量只剩6800多對。也就是說,從2003至2018年,十五年間兩岸通婚銳減八成,出現「大退潮」趨勢。
  • 兩岸通婚,更多臺灣女性嫁給大陸男人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餘潞】儘管兩岸民間交流仍然密切,但兩岸通婚人數卻急速降低。島內學者孫明德分析稱,兩岸通婚發生變化的原因有三個:一是經濟差距縮小:二是「假結婚、真打工」減少,大陸經濟發展快速,臺灣不再是打工目的地;三是臺灣限制多,臺幹不回來,登記結婚變少。他說,早期大陸女生聽到是臺商、臺幹,就會很喜歡,但這十年她們已經看不上眼,「在兩岸通婚這一塊上,臺灣人確實已不再吃香」。
  • 臺灣大陸新娘桂林省親忙
    臺灣大陸新娘桂林省親忙 2016-02-19 09:42:06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桂林2月19日電 題:臺灣大陸新娘桂林省親忙
  • 兩岸通婚大退潮的背後全是淚
    1987年兩岸恢復民間往來後,通婚人數逐年增加,2003年時曾達3.4萬對為高峰,自此後逐年遞減,2014年跌破1萬對,2018年僅存6千多對。娘家在上海的高雄市新移民社會發展協會理事長徐莉以自身經驗表示,在臺灣的陸配約38萬人,因大陸經濟崛起,現在可能只有一二十萬長期定居臺灣,認為自己或下一代在臺灣看不到前程,回大陸娘家發展者大有人在,這些都是兩岸通婚出現退潮的原因之一。
  • 嫁到金門的大陸新娘 每家大都兩三個娃 | 中國人的一天
    1987年臺灣當局開放臺灣同胞赴大陸探親之後,兩岸民間往來增加,兩岸之間的通婚逐漸出現。隨著兩岸經貿交流與文化往來的迅速發展,兩岸通婚量也增加了不少。2017年,攝影師商華鴿偶然接觸到了身在金門的大陸新娘,臺灣人稱她們為「陸配」。此後,攝影師多次往返兩岸,拍攝了七位大陸新娘的日常。